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追求幸福的权利||读《如彗星划过夜空》

发布于:百学网 2022-08-03

追求幸福的权利||读《如彗星划过夜空》

  本书首先通过1787年美国费城制宪会议前后的一系列故事,梳理美国宪政民主制度从源头发展到相对成熟,以及付诸实现的基本过程。

  作者循着制宪会议的进程,一步步讲述并层层推出对美国宪法中有关制度设计的思想土壤、历史机遇、基本理念的思考;描述了美国早期思想家和政治家在面对不同的思想观点时,遵从游戏规则,于交锋和妥协中显示的政治智慧;同时也对美国宪政制度中可忧虑的问题和历史局限等做了分析。

  其次,通过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反越战运动中,《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媒体在披露所谓“五角大楼秘密文件”事件中,凭借宪法权力,与当时的美国政府行政当局抗衡的故事,凸显了美国式民主的运作机制,也涉及了制度在新的危机中的困境。

  “那天,彗星划过天际的那一天,那就像,就像梦幻的景色一般,那真是无与伦比,美到极致的风景。”彗星在夜空转瞬即逝,却是那么的璀璨。美国费城制宪会议前后的一系列故事,就如彗星划过夜空,曾经那么耀眼。

  追求民主

  西方的民主,早在中世纪就有条文。1215年6月15日,英国《大宪章》出台,其承诺:“任何人的权利和公正都不能被出卖、被否决、被拖延。”也就是说人人有追求自由、平等的权利了,有法律可保障了。当然,实施起来还是不乏有不平等现象,但是,人们追求民主的意识强了,权利有了。

  北美殖民地,受英国管制,没有民主,没有自由,遂爆发了独立战争。历经八年的艰苦战争,取得了胜利,得到了自由。为保障民众自由,那些建国者们都散了。原来的十三块殖民地,成为美国的十三个州,自治地自由地过日子。

  当时的美国周围都有强敌,人们的民主遭到侵犯,人们的自由受到了威胁。他们渴望有力的措施,保障他们的民主和自由。这就有了费城制宪会议的召开。

  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府,保障民众的民主和自由,又不能吞噬民众的民主和自由。“弗吉尼亚方案”在反复讨论、权衡利弊中不断修改,又不断推翻。必须放弃某些民主和自由,以保障大多数民众的民主和自由。费城会议最终通过了谢尔曼提出的康涅狄格妥协案,解决了未来国会两院的组成、选举办法和代表制。

  随着实施出现了弊端,1804年,美国通过了宪法第十二修正案,将总统和副总统的选举,在选票上分开……

  美国的历史不长,但是我们能看到人们追求民主和自由,从没有停止过。人类不断发展,人权意识越来越强,就越渴望自由、民主的生活。

  西方文明史如此,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中国何尝不是如此?奴隶社会,人的生命没有自由,更谈不上民主;封建社会,人的生命较之自由,但是没有民主;社会主义社会,人民有了民主和自由,有了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利。

  无私奉献

  社会的进步,在没有明朗的出路时,总有一部分人做出牺牲。一部分是开拓者、引领者,一部分是时代的牺牲者。作为开拓者、引领者,他们要面对前所未有的局面,付出艰辛的努力,牺牲个人的利益,甚至个人的生命,都在所不辞。

  八年的独立战争,华盛顿带兵打仗,他没拿一分钱军饷。打赢独立战争,华盛顿交出了带兵权,回到弗农山庄做着自己最喜爱的事情,照管着山庄的庄稼。回到山庄后,他的手头更加拮据。为去费城参加制宪会议,华盛顿还预先给表兄路特写信,借一些现金以备出门之需。

  在费城制宪会议代表中,借债来开会的不只是华盛顿。在当时,很多美国人的财产都是土地,过着半自给自足的生活,手头现金短缺的现象非常普遍,所以代表们也缺现金。可是,为了国家的未来,为了人民的幸福,他们克服路途遥远、盘缠不足,或本州的事务繁忙等,自愿借债去参会。

  为了防止政府权力变成专制,他们的方案是不让总统沾钱——根本不给他发工资,不给公职人员发工资。镇长等公职人员都是义务的,没有工资,只有具体的工作人员有工资。他们业余当官,为居民服务,廉洁从政,无私奉献,不会以权谋私。发财和当官相差甚远,泾渭分明。这是美国建国时期地方政治的常态。

  在中国,无私奉献的英雄比比皆是。为了祖国的统一,为了祖国的未来,多少爱国人士抛头颅、洒热血?英勇无畏的赵一曼,视死如归的李大钊,坚贞不屈的江竹筠……正是这些仁人志士的无私奉献,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顺应时代

  任何政策、章程都不会横空出世,都是时代的产物,顺应时代而制定的。

  北美殖民地要求独立,要从英王手中夺得自由,把十三块原来的殖民地联合在一起,针对殖民地人民切肤之痛发出《独立宣言》。

  美国独立战争之后,从华盛顿将军开始的一大批上层军官、文官和政治家,为保障民众自由,都散了。十三个州,有了自己“追求幸福的权利”,自治地自由地过下去。他们策划独立时成立的大陆会议所通过的章程《联邦条款》,所谓联邦,只是一个“牢固的友好联盟”。

  当时的美国周围都有强敌,频频与之发生冲突。人民有着极大自由,而国家极为松散,需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府,华盛顿等精英汇集费城制宪。既要保障十三州大多数人的权益,又不能让少数人独揽大权,决议了未来国会两院的组成、选举办法和代表制……

  顺应时代所需,急之所急,解决了当时的一系列问题,人民的权利才能有保障。但是,时代在更新,与之匹配的章程、政策等也会有其不足,需要不断改进、更新。新的时代,又会有新的政策、章程出台,与新的时代相适应。

  从建国初到改革开放,我国实行计划经济,均衡发展。是考虑到地区差异的,促进了中西部地区的发展。

  改革开放后,我国重点发展沿海地区,实行非均衡发展战略,实现了各种资源的有力配置,成功促进了东部地区的发展,带动了国民经济。

  90年代后期,区域差距拉大,我国又开始向均衡发展倾斜,如西部大开发、振兴东部老工业基地等等。

  不同时段的不同政策,目的是使国民经济稳步上升,使人民的生活更幸福。

  托马斯?杰弗逊在起草《独立宣言》的时候,一打头就是“人人生而平等,都有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是的,作为一个人,天生具有不可剥夺的最基本权利。不管在什么年代,我们都有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摘抄

  回顾西方的民主制度,很关键的一步,是1215年6月15日。那一天,在离温莎城堡不愿的兰尼米德,贵族们将一份文件面呈国王,国王在文件上加盖皇家封印,也就是双方签字画押,签下了英国历史上,也是西方政治史上最重要的文件之一《大宪章》。

  那是英国国王和贵族们,就长期对外战争、对内分封以及劳役和赋税等方面的矛盾,以文字协议的形式,做出的有关双方权利、义务的规约。

  《大宪章》甚至有一些有关司法制度的条款。例如,第40条承诺:“任何人的权利和公正都不能被出卖、被否决、被拖延。”你这么读着,是不是能闻到点“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气息了呢?在第39条中,国王还承诺,“未经法律或陪审团的合法裁决,任何自由人都不能被捕、囚禁、没收、驱逐、流放,或受任何其他形式的伤害。”

  你是不是已经从中看出了司法程序的概念?要知道,那还是1215年,中世纪啊。它象征着人性在觉醒,不能说你是国王,我就任你宰割了。当然,有了条约,国王还是要知法犯法的。可是,这些概念、思想的诞生,这些制度条文的形成,实在是人类举足轻重的进步。P6—7

  从英国《大宪章》与法律相关的那些条款,你还会发现,《大宪章》的获益者,远远超出了贵族的范围。这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人类文明可能在一部分人中间先创造出来,而它被称为是“文明”的原因之一,就是它有能力超越自身利益的局限,有了抽象的人道、人权的思维,而且,还在设计“制度”,保障这样的权益。P7—8

  最早抵达北美的一批商人,在1607年5月13日在弗吉尼亚上岸后,建立的英国人在北美的第一个居民点和第一块殖民地。这些人几乎是照搬了故乡的法律制度,建立了北美殖民地最正规的政府。

  以后,政府迁移到一个叫威廉斯堡的小镇。在美国独立之前,就是在这个小镇上。从英国移植的管理制度,通过会议形式,训练了一大批优秀的政治家。其中包括第一任美国总统乔治?华盛顿、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弗逊、第四任总统詹姆斯?麦迪逊。整整一代美国早期政治家,几乎多半是从这里走出来的。P8

  后来托马斯?杰弗逊在起草《独立宣言》的时候,一打头就是“人人生而平等,都有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实在是有的放矢、针对殖民地人民切肤之痛发出来的宣言。

  英王不让步,就引发了独立战争。打出来的结果就是建立了美国。想当初,是独立、从英王手中夺得自由的共同目标,把这十三块原来的殖民地联合在一起的。历经八年的艰苦战争,取得了胜利,可是,以后他们何去何从?P10

  美国独立战争之后,从华盛顿将军开始的一大批上层军官、文官和政治家,所谓美国的创建者们,为保障民众自由,想到的第一个措施是:“散。”军队散了,军官和文官们散了,那些建国者们,都散了。原来的十三块殖民地,现在成为美国的十三个州,也在散开,各自自己过日子。

  他们认为,现在好了,各州有了自己“追求幸福的权利”,这些州原来就充分自治,现在也可以遂自己的心愿,自治地自由地过下去。所谓联邦,只是一个“牢固的友好联盟”。这个说法来自1777年11月15日,那是他们策划独立时成立的大陆会议所通过的章程《联邦条款》(1781年生效)。其实,这个“友好联盟”的松散程度比今天的联合国有过之而无不及。联合国还有钱有人办事,美国联邦差远了。

  人若是飘散的,就不需要什么政府。可是,人是社会的动物,人必须扎堆才能生存,没有管理机构,一扎堆就混乱。所以,就逐渐形成了高于社会的上层管理。可是,最终,管理反过来变成了对民众的压迫。历史上曾经有过的帝制专权令人生厌,民主思想由此产生。P16—17

  当时的美国周围都有强敌。北面是英国人,西面是法国人,还有冲突不断的印第安人,西南面还有西班牙人。西进的拓慌者们,和印第安人也频频发生冲突……这是一个个人有着极大自由、而社会组织却极为松散,松松垮垮、磕磕碰碰的国家。难怪美国当时完全被欧洲人看不起。觉得这个蛮荒的地方,有着一大群野蛮人的“国家”,随时都要散架。P21

  费城制宪会议召开的目的,是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府。这不是因为他们对权力的欲望突然增强,而是他们发现“过弱”的“弱政府”,并不起作用,这是他们要修改政府组织的原因。可是,当初这个弱政府的产生,又是因为他们非常害怕“强政府”会自我膨胀,最后吞噬民众的自由。因此,现在的局面很尴尬,当初对强政府的忧虑,一点没有消失,而弱政府又不管用,他们被逼着要造出一个可能会恶性膨胀的怪兽来。

  反省最初发生在上层精英之中是非常自然的事情。因为这些人所处的位置对全局纵横交错的问题看得更清楚。而当时的大量美国民众,还局限在自己的蜗牛壳里,不知道自己遇到的问题,就是追求绝对个人自由所导致的无政府状态带来的。因而,反对强政府的观念仍然在美国民间风行。制宪会议消息传来,也就引出许多反对意见。农夫的道理很简单,有政府就要抽税,抽税的家伙就可能欺压百姓。P28—29

  自从带领大陆军队打赢独立战争,解散了军队,在1783年向大陆议会交出了带兵权,华盛顿回到弗农山庄已经四年了。他做着自己最喜爱的事情,照管着山庄的庄稼。当时美国的土地得来之易,真真羡煞欧洲人。在革命以前,将军自己就有了很多土地,结婚时,妻子带来了更多的土地。可那个时代,把出产的农产品卖到欧洲,再从欧洲买回必需的工业品,一进一出,并无多少收益。带兵打仗的几年,他没拿一分钱军饷,回到山庄后手头更加拮据。为这次出门去费城,华盛顿还预先给表兄路特写信,借一些现金以备出门之需。P31

  在费城制宪会议代表中,借债来开会的还不止一个两个。这并不是说他们就是穷人,而在当时,很多美国人的财产都是土地,过着半自给自足的生活,手头现金短缺的现象非常普遍,代表们也不能幸免。P31—32

  1787年,费城是美国最大的城市。多大呢?人口四万。你也许会问到纽约,纽约当时比费城还小,只有三万三千居民。波士顿更是只有一万八千人。这就算是美国的几个最大都市了!只要做个比较,你就可以知道美国在当时世界上的“地位”了。当时的巴黎有六十万人口,伦敦有九十五万人口。根据今天专家的考证,当时北京的人口大致是一百万,面积据说比刚刚扩建的伦敦城还要大,是十八世纪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所以,很好理解,为什么当时的欧洲人眼中没有美国,因为直到今天还有这样的规律:没有多少人会在意一个穷乡僻壤发生了什么事情。P34

  麦迪逊并不把人性理想化。他知道,人性是复杂的。人有自私、妒忌、自我膨胀的本能。他赞同苏格兰思想家大卫?休谟的看法,人在孤处时比在公共生活中更诚实,“良心,这唯一残留的纽带,在个人身上实为不足。在稠人广众之中,人们对良心实无期待”,大家一起做事,如浑水摸鱼,对个人行为的制约力反而消失了,结成群的人会互相为不良行为提供虚假理由。这就是一些平时看看还蛮善良的人,一进入群体就表现得十分邪恶的原因。

  所以,麦迪逊认为,组成一个好的政府的关键,是控制好权力。他说:“如果人人都是天使,那么政府就根本没有必要……在构筑人管理人的政府时,最困难的是:你先得让政府有能力控制百姓;接下来,你还得让它能控制住自己。”P37

  费城会议定于5月14日开会,可是,或路途遥远、盘缠不足,或本州的事务繁忙,种种原因使代表们姗姗来迟,会议不能如期举行。因为照规矩,这样的会议必须达到法定出席人数。十三个州相约开会,必须有超过半数的七个州到会,才能开起来。

  1787年5月25日,新泽西州代表赶到,终于达到法定数目,会议开始了。地点就在费城的市场街和第三街之间的市议会大楼,一栋二层楼砖房。会场在东厅。如今,这个市议会大楼被大家叫做“独立宫”,十一年前,就在这同一个地方,北美各州的代表通过了《独立宣言》,宣告了美国的诞生。现在,是在同一间房间里,各州代表再次聚会,这次是要解决美国怎么生存的问题。P40

  这个会议本身就是一个民主实践。他们在会议之前,先制定规则。规则规定,代表发言,必须站起来面对主席,先称主席“先生”,然后把会议主席作为表达自己意见的对象。在提到在场的他人时,要用第三人称。

  这样一来,即使有非常对立的不同意见,看上去发言人也是在向主席正面表述自己的意见,而不是和不同意见的人在直接争执。主席按照惯例是中立的,于是正锋相对的观点,被隔在了主席这堵防火墙的两边,想吵也吵不起来了。这些规则来源于英国的国会规则,一直在英国保持到今天。P42

  “弗吉尼亚方案”就政府结构本身来说,对这些与会的代表们,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因为他们都是洲政府的成员,对类似的共和政府结构并不陌生。可是,他们还是吓了一跳。为什么呢?那就是我前面说的,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知道要加强联邦政府,可是,真的一个如此结构完整的、大统一的、强有力的美国中央政府端出来,大家又看到,着完全颠覆了原来的联邦概念。P52

  在大政府势在必行之后,最大的忧虑,又是如何使得政府权力不变成专制。为了防止这一点,他们出过的方案,现在看来,都有些可笑。比如说,不让总统沾钱——根本不给他发工资。这其实也是美国的一个传统,当时除了一个州之外,都不给公职人员发工资。就是今天在一些美国小镇上,镇长都是义务的,反而是具体的工作人员有工资。因为镇长工作量也不大,自己另外有一份谋生的职业,只是业余当官,为居民服务。这和高薪养廉的思路恰恰相反。P57

  行政、立法两大分支,命令就是不断地在“斗法”。在此后的实际运作中,美国国会就有一些立法 ,被总统否决之后,永远也休想达到三分之二的强行通过票数。结果,他们就把总统不肯签字的立法,和总统急着需要的立法捆在一起,算作同一个法案。总统按照规定,不能部分签署立法。就是说,同一个法案,总统要签就全签,而不能局部否决其中的条款。迫使总统为了促成自己需要的立法,也就只好把自己不喜欢的立法也一起签下来。这种法案在美国被称为“猪肉桶”。反“猪肉桶”,也是今天美国政治改革的一个细节内容。P61

  民主意识的一个重要来源是人性的觉醒,从而自然地引发出对底层悲惨状况的同情和不平,进而为他们争取利益。正由于这种同情大多发自有比较优越的社会地位、文明程度较高的阶层,或者说发自知识阶层,因此他们的民主意识从起源来说,都是带着原罪负担的。

  他们非常容易进入的一个误区,就是会不由自主地美化底层,以平衡自己的原罪意识。他们会在表达对底层苦难同情的时候,在赞美底层的时候,表现得煽情和夸张,以支撑自己的道德感。他们中的一部分会要求竭力降低自己的文明水准甚至在行为上表现出反文明和粗俗。

  在法国大革命开始之前,激进的僧侣、贵族们纷纷在三级会议上放弃自己的等级地位,要求和第三等级的平民在一起,其重要原因之一,也是源于这样的心态。在这种心态的支配下走到极端,就会甚至连民众不理性的行为也会加以认同,直到最后形成一个互为因果、首位难辨的怪圈。P74—75

  基于当时的民众水平,康涅狄格州的罗杰谢尔曼曾经指出,人民和政府之间的联系越少越好,人民总是想知道得多一点,结果知道了反而会迷失。来自马萨诸塞州的杰瑞一针见血地指出,“人民非常容易成为被假爱国者欺骗的愚民”。还有人说,根据经验,以往的最大毛病都是因为“过多的”民主。他们几乎都同意,如果说贵族专制是一种恶政,那么,无限制的民主也一样糟糕,也会是恶政。P76

  在独立战争时期,最具意义的变化,还是一个逐步废奴的立法,提出“应该给予所有的日以生命、自由和拥有财产的权利”,该法规定,在1784年3月1日以后奴隶母亲生养的孩子,将是自由人。在这个“解放法案”之后,罗德岛有了一系列的禁止奴隶市场等等的措施。可是,罗德岛在制度上有一个致命伤,就是它原来殖民时期的政府结构没有什么变化,在一定的气候和条件下,就可能出现危机。P82

  读着费城会议的辩论记录,你会发现,他们很自觉地在构筑世界上第一个大共和国,民众的长远利益,是最基本的出发点。读着他们的辩论,常常可以看到大段大段的、完全站在民众立场上的精彩“民主言论”。例如,在讨论立法机构“议会”的时候,有着典型国家主义观点的詹姆斯?威尔逊一边坚持要有一个强势政府,一边表示,这个政府的权力“直接来自一切权力的最终法源——人民”。P95

  7月17日,费城会议正式接受了一个多月前谢尔曼提出的康涅狄格妥协案,解决了未来国会两院的组成、选举办法和代表制。这是当时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制度。这是费城制宪会议最重要的一天, 是一个转折点——会议终于解决了最棘手的僵局,大洲和小州达成了妥协。P118

  殖民时代在革命爆发以前,除了康涅狄格等地方,大部分民选官员不拿薪水,所以是一种荣誉。利用这种公共服务职位来牟取私利,被视作道德败坏,和绅士的荣誉格格不入。正是这种观念和制度,使得当时的从政者,当时的社会政治精英,都是有一定产业的人。因为只有不愁衣食着,不必亲操井臼者,才有闲暇,才可能从政。反过来说,从政也不是经营产业的一部分。发财和当官相差甚远,泾渭分明。这是美国建国时期地方政治的常态。P131

  在巴黎的托马斯杰弗逊,从麦迪逊的信中得知费城制宪会议的代表名单,说了一句有名的话。他说,这是一个“半神半人”的会议。这句话流传很广。在别的地方不可化解的世俗利益之争,凭借着他们对人性弱点的自我意识和克制、努力,他们寻到了出路。P133

  美国的制度是经过西方文明长期演进后结出的一个果子。它也有一些特别的机遇。例如制宪期间,北美政治环境的相对单纯,使得这样一批“半神半人”的学者政治家,能够在政界长期生存并且实践自己的政治理想。在宪法诞生后的最初岁月里,又是同样的一批绅士在执政,并在这个过程中完善纸上宪法的不足。P141

  在建国初期,如何建立它的信用,稳定经济形势,对新生的国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宪法生效后,华盛顿将军在各州派出的大选举团里,以全票当选为第一任总统,1789年春天在纽约市宣誓就职。新的联邦政府最棘手的问题是财政。谁来担任财政部长?联合伊始,谁能收拾起三百五十万人的国家的烂摊子呢?P142

  汉密尔顿交给华盛顿总统一份意见,那就是以后著名的《论银行之合宪性的意见》。

  汉密尔顿的出色逻辑和论述能力,终于让华盛顿总统接受了他的看法。1791年2月,华盛顿总统签署法令,建美国第一个全国性银行。这一银行是美国建国初期经济制度的最重要基石,也是以汉密尔顿为首的联邦党人对美国早期制度建设的最重要贡献。P153—154

  1804年,美国通过了宪法第十二修正案,将总统和副总统的选举,在选票上分开。也就在这一年,汉密尔顿和伯尔进行了这场决斗。1804年的宪法第十二修正案,为美国古典政治时代的远去,发出了第二个信号,而两个绅士政治家为荣誉而决斗的枪声,成为它的一个回声。P183

  德高望重并有着及佳人品、保守持重的政治家,并不能保证就是好的管理者,也并不保证不会把他的政治倾向推往极端。一个高高在上的管理上层,在某种特定的刺激之下,手中又有权力,就很可能会做出一些他身为平民的时候,不会做出的决定。

  虽然亚当斯总统从来没有运用过《客籍法》的权力。可是,《惩治叛乱法》不仅直接违反了有关言论自由的宪法第一修正案,而且付诸实行。虽然联邦党人和亚当斯后来一再解释,这是“展示措施”。可是,在宪法第一修正案中,曾经明确规定“国会不得制定有关下列事项的法律……剥夺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P196

  这样由实践产生的修正,是在费城会议上,人们并没有料想到的。从此以后,美国政治就是一种有反对派的政治,由制度来保障反对派的存在。任何政治家,不管在台上还是台下,都必须平等地对待自己的对立派,以民主制度的要求来对待“政敌”。任何政治家都失去了在道德上贬低反对派的机会,因为在制度上,你不过是你的反对派的反对派而已。从此以后,反对派的存在,也成为美国民主制度的象征,成为政治开明的判断标准。P205

  杰弗逊在起草《独立宣言》的时候,不仅文字表达得清楚、优美,而且它有自己的思考。今天,大家都熟悉了他在《独立宣言》开头的名句:“人人生而平等,都有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美国建国者们的思想源头是欧洲,“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个说法,显然受约翰?洛克的影响。那个时代的美国精英,都受过英国启蒙思想的洗礼,都熟知约翰?洛克关于人的自然权利的论述,即作为一个人,天生具有不可剥夺的最基本权利的理论。洛克提到的是“生命、自由、财产”的权利。P208——209

  杰弗逊最大的政绩,是在拿破仑打算廉价出售法属北美殖民地的时候,非常及时、坚决地购置了这片土地。这就是著名的“路易斯按捺土地购置案”,使得美国的土地在它的手里扩大了一倍。虽然当时遭到许多人的反对,可是,杰弗逊的这个决定得到了它的前任、已经退休的亚当斯总统的支持。事实上,亚当斯任上参与的对英和谈,签下的条约也曾经使得美国的土地比独立战争之前翻了两番。在这一点上,他们是一致的。P221

  杰弗逊甚至推导出这样的想法,每一代人都应该修正宪法,让宪法符合新一代活着的人的需要。杰弗逊甚至对人的寿命进行一番计算以后,推算出修正宪法的时间是大约每隔二十年。

  杰弗逊因此在给亚当斯的信中说,“代代相传”不应该过多考虑“文件交接”。杰弗逊认为,人人生而平等,应该包含这样的意思,人人在生下来的时候,就有权分享属于活着的一代人的土地,土地应该有他的一份。他在这土地上,可以辛勤耕作,满足生存的需求,用自己的工作“追求幸福”。P227

  林肯的风格是朴素和谦卑。这种朴素和谦卑,既是他的出身本色,也是新时代的从政需要。把林肯的风格和杰弗逊的分各个比较一下就可以发现,杰弗逊的民主理念来自于思想,他从前辈学者那里汲取灵感。他善于想和写,而不善于说。他的风格是优雅的,是书面语言的风格。

  而林肯的民主理念来自于他所进入的美国政治现实,他不是一个善于思想的人,从来不喜欢读深奥的书籍,但他却是一个善于演讲、善于领悟大众心思的人,他从面对面的大众那里汲取灵感。他 朴素是口头语言的风格。他从二十岁出头第一次参与竞选的时候就知道,这种风格对他是有利的,因为现在是大众选票期决定作用的时候了。他不仅不忌讳在竞选时候提起他卑贱的底层出身,而且是故意地显示这种出身,处处表现他是一个伐木工。P236——237

  林肯总统曾经坦承,常常是时势控制着他。尤其在南北战争开始之后,要说有时候是局势自己在走,大概都不为过。林肯总统最大的失误,是对战争的规模和艰难程度的估计,可以说是离题万里。不仅是他低估了这场战争,在当时对战争最为悲观的人,都做梦也没有想到,战争会打到这种地步。林肯的第一个征兵令是征集七万五千人,为期三个月。而到了年底,北军人数已经高达五十万人。最终双方仅是阵亡士兵,就高达六十一万八千人。P247—248

  “纽约征兵暴乱事件”之后,林肯的联邦政府征兵的方式之一,只得用三百美元一个,“买”来雇佣军人。甚至招募者万里迢迢去欧洲招兵。所以,美国的南北战争,联邦的北军一方,有毫不相干的欧洲雇佣兵。其中有个因为和继父不和,一心想当兵逃离家庭的十七岁年轻人,他又瘦又高,完全和一根竹竿一样晃来晃去,他试图加入法国军队和奥地利的军队,都因为体弱没人要,最后竟然被招到北美,参加南北战争。

  他聪明之极,估计到招募者要中间抽成,就在船即将到达美国的时候,跳船游上岸,又坐火车到纽约,把三百美元全数领进自己的腰包。好在那已经是1864年,战争很快结束,他在美国留了下来。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约瑟夫?普利策。现在我们常常听到的美国普利策新闻奖的创立者。P252

  汉密尔顿资助和支持了宣扬联邦党人观点的《美国新闻报》,而杰弗逊暗中支持了一份《国家新闻报》。杰弗逊也曾经从绅士的理想出发,反对党派活动。他说过一句名言:“假如要加入一个党派我才能进天堂的话,那么,我宁可不进天堂。”可是,和联邦党人截然相反的政见,使他最终事实上改变了看法,成为共和党人的精神领袖,而且非常积极地投入了党派活动。

  因为政见的分野,产生两极差异。新的政治环境,使得绅士们相互交换意见,已经不能解决所有的分歧、取得一致。最终,你必须去诉诸最大可能的民众支持,通过政权轮换,才可能让国家有机会来试试自己的政策。P260

  1870年,著名的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写了《竞选州长》,抨击了这样的“选风”。他以第一人称虚构了自己竞选州长的经历,描写一个正人君子如何被对手在媒体上步步抹黑。结尾时,马克?吐温发挥想象力,描绘“自己”在公开场合,被一群不仅穿得破破烂烂,而且肤色各异的孩子围上来,抱住腿叫“爸爸”,结果精神崩溃,退出竞选。

  可是直到1884奶奶大选时,共和党攻击竞选对手克利弗兰时,还是活像《竞选州长》小说的现实翻版。这样的选风,一直要等到民众和媒体的素养大面积提高之后,才逐渐改变。P263—265

  如彗星划过夜空:近距离看美国之四/林达著.——2版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7(2018.10重印)

  作者: 王美霞 蝌蚪作文

  来源公众号:

  蝌蚪作文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