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最新作文押题:眼中有鹿,心中有山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追鹿的猎人,是看不见山的;捕鱼的渔夫,是看不见水的。
【文题解析】
乍读之下,我们很容易被“追”“捕”和“不见”吸引目光,得出“专注”“目标”等立意。但仅就此类常识性话题立意,难免落入俗套。此时必须考虑所追与所不见的关系,以聚焦思维,使思考深入。
如果一时说不清这个关系,可以试着作一个替换,把材料改为:
追鹿的猎人,是看不见鱼的;
捕鱼的渔夫,是看不见鹿的。
在修改过的材料中,所追与所不见的关系是并列的,互斥的,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式的。“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就是谈的这种关系下的专一。
这时我们再看原材料中所追与所不见的关系,就清楚很多了。鹿与山,鱼和水,不仅密切相关,而且前者是后者的一部分,后者是前者的生存环境。材料所提出的现象是:人们在追求某一明确目标时,会不理会与之相关、甚至是其存在的依托的东西。正因为不见之物与所求之物密切相关,才显出了“专注”的难能可贵,或“不见”的可惜可悲。
比如罗密欧对朱丽叶的爱,使他看不到的朱丽叶的家族,看不到两家人的仇恨。这样的追“鹿”忘“山”,当然比爱朱丽叶而不爱其他女子的追“鹿”舍“鱼”,更显痴情。又比如,“鹿”是文学作品,“山”就是作者经历、时代背景。我们阅读经典时,到底应该知人论世,就山论鹿,还是舍山逐鹿,发现经典超越个体和时代的永恒价值?总之,在把握“鹿”与“山”、“鱼”与“水”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类比、推想,文章在情与理两个方面都有可以挖掘的空间。
本材料的审题立意过程,就是一个联想类比的过程。学生在考场上审题,很难作以上严密的分析,只是根据其阅读理解及生活积累,选择一些所追与所不见的事物去类比“鹿”与“山”、“鱼”与“水”。所选事物之间的关系与材料中的“鹿”与“山”、“鱼”与“水”的关系的贴合程度,会影响其文章的思维深度。
本次作文,学生的立意主要有两类,一是主张要追鹿不看山,二是主张追鹿时也要看山或要看山不追鹿。
前一种主张,即为“目标”“专注”之类立意,容易入手但难以深入。很多谈“专注”的文章,只落实了作为目标的“鹿”“鱼”,而将不见之物泛化为“其他一切”。甚至有文章谈“不断追求”,相当于只把握了材料里的“追”。这些文章没有整体把握材料,也放弃了思维的依托点,勉强成文,即使不偏离材料,也难免陈词滥调。
后一种主张,即为“眼界”“发现美”“淡泊”“超功利”之类立意,陈义甚高,而不易落实。有些文章直接进入了一种生活态度的抒写,或批评世人忽视身边的美好,或抨击充满功利的世俗社会,但脱离了“因追求某目标而不见其相关事物”这一材料圈定的行为,有套作之嫌。只要在文中能落实所追与所不见之物,必成佳作。
【优秀作文】:眼中有鹿,心中有山
世人以鄙夷的目光打量着猎人和渔夫手里的枪支网杆,嗤笑他们纵然身处山水之间,也不得山水之乐,那双眼睛,只知道盯着猎物,浑然不明自己错失了怎样的风景。
但是,我要说,他们为了捕猎鹿鱼,一个走到了鹿的山里,一个驶向了鱼的海中。他们双目炯亮,万物之景皆可映于其内,所以猎人满目苍翠,渔夫眸中蔚蓝。山与水的确出现在了他们的视野里。只是这两者的存在早已与走近他们的人相融合,变成了难以客观分析的事物。
就像猎人为了不暴露自己,用山中树枝草皮编成衣物遮掩行踪,他们无须看见山,因为山无法改变,或者说,极难改变,所以猎人只好将自己推向山的里面,融入山的形态。
就像渔夫为了贴合水的流向,他们躺在船支上,感受一次次的浪涌,在水的推动下,划下最省力的船桨。潮起时出海,潮退时归家,渔夫将自己的生活作息与海洋相合,仿佛与之共同呼吸一般和谐而融洽。
猎人逐鹿,鹿出则开枪;渔夫捕鱼,鱼现而撒网。我们很容易地可以从动作中分析出他们看见了的事实,因为他们有所求于物,有所凌驾于物,所以看见了便想拥有,故而做出动作,为人所知。
可山与水是自然所造,他们无力改变也不想改变。所以敬畏顺从,无所求于山水,故而静默生息,使人无法明其所见。
处于山水之间的人难以明晓山水的存在,因其人与物已为一体。而处于山水之外的人,认为其间之人,只知捕猎,无从享受山水之乐,徒感伤其可悲可叹。自视甚高,仿佛自己才是通晓世间大美之道的人,但凡看到别人追求些什么,渴望获得什么,便举出“物欲横流”的大旗,“停下来看看世界”的说法在他们舌尖上旋转跳舞,好像人有欲望是什么可耻,值得贬低的事情一样。
世人一味地打压欲望,任何带着火星的苗头,都被他们毫不留情的掐灭,满以为漫漫而行,吟山啸水,便能得到超脱于俗世的不凡,他们以这种拙劣的手法,试图把自己包装成陶潜般淡泊的形象,却不知道即使是处于桃花源的武陵人,也是以捕鱼为生。
歌德说,对生命的不满足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能,是创造欲与破坏欲的根源。是的,正是这种不满足的欲望发明了捕猎枪、捕鱼网,创造了按时节进山耕作的制度,按时休渔的规律。猎人与渔夫诚恳地去满足自己,又不否认山水的存在,眼中有鹿,心中有山。这是顺从于本能,以正确合理的方式满足欲望的表现,是谓创造。而世人恐惧于纵欲的后果,对于欲望不加区分,将欲望放大成一个令人畏惧的怪物,否认了它的同时,也是对人性的扭曲。以鹿为小,以山为大,逼人舍鹿,迫人看山,这是不满足,这才是最根本的破坏。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