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炮竹冲子的往事 南雅中学初1402班 陈子昂
我与炮竹冲子的往事
南雅中学初1402班 陈子昂
指导教师:曾素云
“炮竹冲子”,并不是一个人的绰号,而是一个地名,就在咱长沙县。嗯,只不过已经成为“过去式”了。
我最美好的童年时光便是在那儿度过的,想来也是感慨不已,我在炮竹冲子,从一个胆小的“呆儿”变成一个能游玩“四方”的“毛孩儿”!
小时候,我曾长年累月住在炮竹冲子,我当时看来那些普普通通的事物,现在想起是那么令人感到亲切。
“炮竹冲子”在咱长沙县,前面我也提过。从气温来说,长沙春天似乎是不分明的,春天跟冬天一样湿冷,老长沙满哥妹子都知道。
但一轮季节开始,在炮竹冲子里,我家周围的田野那儿已经有些变化:田野已冒出一大片、一大片的暗青色的杂草,当杂草长到鞋带那般长而又翠绿时,枯木开始吐出新芽。大概再需要十多天左右,新芽才吐尽。这个时候,最老的“新芽”也有模有样地长成匀称饱满的新叶,新叶正面青翠欲滴,犹如成色ji/jia玻璃般透亮的玉翡翠。
到了清明前后,雨水多了,叶子也终于有夏天的模样了,一片片肥厚浓绿的新叶形成浓密的树荫。可是,在田野的尽头,有几棵不知名的树却是怪异,春天已来临,他们却春意黯然,近半的叶子似乎未老先衰——变成红色了。再加上叶子较修长,远远望去,很像寺庙里挂满红纸的祈福树!还有几棵固执的老树,死活不肯长叶子,顶着光秃秃的头。也真是滑稽,离这些树不远的地方,却开放着几株鲜花:粉嫩的桃花、雪白的杏花,着实是春意盎然,对比分明啊!
我呢,在炮竹冲子,春天因为天气实在太过反常,极少出门。到了夏天,方可有大量时机出门玩耍。门外有三条道:一条通往后山,另外两条分别通往集镇和村子里边。说白了,这里就是个“丁”字路口,我大多数时候都是走向通往村里的那条路。
那儿都是奶奶娘家亲戚,且都是奶奶的侄儿侄女辈们,我只要“叔叔、伯伯、姑姑”叫个亲热,就能玩得十分尽兴,在这个叔叔家摘一衣兜橘子,在那个阿姨家扯几个番茄,舀上几瓢天然井水洗净,便可饱吃一顿。我也曾坐在水田边学大人样随意撒播稻种。一个月左右吧,嫩嫩的秧苗就可以移植了,叔叔伯伯们忙着“移秧”,那些秧苗被扎成一束束,堆码整齐,犹如那课间操的读书儿郎一样。
秋天则更好玩,我和堂哥总是去钓鱼,当然难以钓到白鲢,虽说常常收获不大,但我可以坐在炮竹冲子的池塘边,发发呆,赏赏秋景也挺好的:树上的叶子几乎变成了黄色和红色,一部分叶儿挂在树上,摇摇欲坠;一部分叶儿铺在地上,如一层新鲜艳丽的地毯。这时候,稻子也该收了,轰轰隆隆的打谷机响过之后,金黄的稻谷晒在了家家户户门口的院坪上,我总喜欢把他们翻来翻去、搅来搅去,如同把玩着温暖无比的沙子一样。
炮竹冲子的冬天,几乎是索然无味的,我的玩耍转入室内,几乎是“冬眠”状态了。
炮竹冲子,虽说几乎未有高科技产物,也没有什么电子玩具在其中,但这淳朴的山景乡风,却是格外令我着迷的,我在炮竹冲子的往事大概是这些,绝无虚言。
对了,炮竹冲子属于黄花镇,靠近黄花机场,距离镇中心2公里。听老人家说,当地的名特产有:谷塘的鲤鱼,回龙湖的白鲢。旧时曾进贡朝廷;新中国成立初,这些特产还能每周两次进中南海呢!炮竹冲子,每到过年时,家家户户喜欢炸发肉丸子。
可惜,在2011年的拆迁中,炮竹冲子这个名字已成为历史。
老师的话:
陈子昂,非那个写“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大名鼎鼎初唐诗人陈子昂,乃初1402班语文小秘书陈子昂是也。小秘书常鞍前马后跟在语文老师身边,常年累月为班级服务:搬发作业,收发上课道具,传递各种口讯……子昂腼腆的笑容与憨厚的性格,成为了他自己的名片!
子昂写炮竹冲子,重点写自己体验过的炮竹冲子:觅春观花;采橘扯茄;播秧钓鱼……这些独特的乡村生活体验,很少有人关注回忆,这正是子昂作品选材的特色。而且,子昂对于炮竹冲子的历史变迁,乡士风情,也有所了解,这就将故乡放在了历史的时间轴上来记录!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文中部分图片选自网络)
原创: 邓刚 来源:邓志刚语文工作室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