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天津卷作文写作指导
长沙市实验中学 孙文斌
【指导教师简介】
孙文斌,长沙市实验中学高级教师,咨询专家。长沙市邓志刚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湖南省高考作文评卷组组长,国培“北京师范大学长沙市高中语文骨干教师研修班”教师。致力于教育部“十一五”专项任务项目“中小学全效学习方案研究与实验”开发,参与撰写《高中作文双核教程》《阅读与构段谋篇》《阅读与识见提升》《阅读与语言表达》系列丛书。有20多篇论文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月刊》《语文教学与研究》和专业报纸上,有1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学语文教与学》转载。
【高考真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生活中有不同的“器”。器能盛纳万物,美的形制与好的内容相得益彰;器能助人成事,有利器方成匠心之作;有一种“器”叫器量,兼容并包,彰显才识气度;有一种“器”叫国之重器,肩负荣光,成就梦想……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命题特点】
2018年天津卷作文题从生活中的“器”入手,引导考生探究“器”在形制与内容、物质和精神、功能、象征等层面的丰富内涵,并结合自身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1.传统“立德”,时代“树人”
“器”题紧扣“立德树人”的育人使命,注重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因子,旨在考查考生对成才成器及国之重器的认识与思考。“器”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结合的产物,是衡量一个人事业有成的标尺;“器”是工匠手中的利器,是工匠精神的集中写照;“器”是包容他人甚至包容对手的器度与海量;“器”也是关乎国家发展的栋梁先锋,是强国富民的大国重器。“器”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器与人密切相关。
2.限制性与开放性并存
该作文题既有一定的限制性,又有较大的开放性。一般的考生,可从历史的角度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就“器”的演进泛泛而谈,或“成器”这一老生常谈的话题展开讨论与对话。平时对国家大事关注较多的考生,可从我国在新时代所依靠的理论武器和最新的科技成就等角度立意,展现大国重器的雄威。还可以从众人眼中的“不成器”与“成器”的关系问题,探讨“器”的标准与内涵,写出既有创意又有思辨的作品。
【思路点拨】
1.写实物的“器”。
围绕“美的形制与好的内容相得益彰”,或思考形制与内容的关系,或思索器与道之辨。可以把“器”合理分类(如礼器、陈设装饰器、实用器等),就其“形制”与“内容”的关系具体展开,或从“道”(文化、哲学)的层面分析阐释;也可以具体介绍自己关注并研究过的某一种类的“器”(如鼎、钟、瓶等)的分类、历史、工艺、文化等方面的特点。比如“飞羽觞而醉月”之“觞”,“觥筹交错”之“觥”,“钟鸣鼎食”之“鼎”,“一箪食,一瓢饮”的“箪”“瓢”等。生活中的“器”元素,都可以成为我们谈论器物文明的起点,而中华器物中最具代表性的陶瓷青铜器,央视热播栏目《国家宝藏》也可以作为素材使用。
2.写工具的“器”。
从工具层面探讨条件与目标的辩证关系。高水平的工具既是生产实践的产物,又是生产的新起点。“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对个人成长、成就事业、社会进步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回望几千年人类文明,利器与匠心之作密不可分。当然,利器也不尽归于科技,包含人类思想精华的思想武器同样可以在文中讨论,我们各个历史时期的理论武器,将我们的事业逐步向前推进。再进一步说,人的主观能动性当是最不可替换的利器。
3.写器量、才识、气度。
这是由“器”“盛纳万物”这一特点引申出来的意义,这几点是一个人成长与修养的重要标志。做人如造器,人都希望自己成器。所谓成器:一是有为,有为方能有用,为他人、为国家社会所需要;二是有度量,有度量方能容人成事,合作共赢。君子成器当注意:不应囿于一方,应力求广泛涉猎,一专多能,身心和谐;不应恃才傲物,嫉贤妒能,要格局宽广;不应只有求田问舍之意,却无济世救国之心。
4.写国之重器。
根据材料所示,这个“器”主要指担当大任、造福民生、保家卫国的国之栋梁,通过挖掘他们身上的担当意识、奋斗精神、家国情怀,指出其对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重大意义。当然,可以写高铁、天宫二号、“天眼”、歼20等“重器”,但写作的重心还是要落到创造这些“重器”的人上。这个角度很大气,但要避免落入俗套,写出自己的思考与特色。
另外,还可以从如何合理用“器”(比喻义)的角度,谈人才的使用问题;可以谈对“国家公器”的认识与思考;可以辩证分析“成器”与“不器”关系。总之,在符合题意的前提下,只要言之成理、言之有据、言之有物,就能得到理想的分数。
【参考范文】
器之魂
长沙市实验中学G1801班 陈世勋
指导教师:孙文斌
(一)
“混账东西!”一个短小精悍的老头儿用又粗又糙的手端着一碗泥水,一股子劲儿往跪在地上穿着朴素的瘦削少年身上一泼,浑黄的泥水从他白色衣裳上滴下来,从他来不及闭的眼角流到下巴。站其身旁的阿皿赶紧转过身,以示回避。
“师父!徒弟再也不敢了!原谅这一次吧!”少年双手摁地,颤抖着喉结说到。
老头儿怒气冲冠,瞪着圆溜的眼珠子,把装泥水的陶罐狠狠地往地上一摔——陶器四分五裂了。
阿皿等老头儿走后,扶那位少年起来,关切道:“你师父为什么要罚你呢?”
“你是……”
“哦,我叫阿皿,一个大学生,我正在做一份关于湖湘文化中陶器、瓷器与青铜器的论文报告,所以特地来产陶器的名地——长沙铜官窑了。”
“哦……我把还未风干的陶胚提前烧制,为了在这批陶器订单规定期限前完成任务……所以就挨了师父的罚。”
“仅仅是把未风干好的陶胚提前烧制了吗?”
“是。我们这儿以出釉下彩闻名。若把未风干好的陶胚提前烘烤,釉下彩就会失去原有的饱和度,而且容易摔碎——喏,这个在松软的土地上就能碎的陶罐就是那一批投机取巧完成的。我看订单方是外国人,就想偷下懒……”
“那制作陶胚呢?上彩呢?是你们做吗?”
“不是,全是我师父一个人做的——不管是大订单还是单买者,他一定亲自制胚上彩。”
(二)
道过谢之后,阿皿抬头望着苍蓝的天空,双腿抬起去往制瓷名镇——醴陵。
阿皿一边轻快地走着,一边填下铜官窑的信息:“湖湘釉下彩的弘扬,在于严师啊!”
这时,一辆把黄尘扬上天的旧摩托,与对着阿皿正面而来的拄着拐杖的老人擦身而过,老人一个扑腾,怀里拿纱巾包着的东西掉了出来。“小心!”他几乎使完了全力大喊到。阿皿立刻冲了上来,以棒球运动员上垒接球的方式扑向滚滚黄尘,接住了那东西。打开一看,是一个象牙白的瓷器,温润的乳白似漆皮锃亮的釉,抚摸上去似杭丝般柔滑细腻,一点不输和田玉中的顶级——A级羊脂白玉的质感。
“这是……”
“谢谢你啊,小伙子就是有体力。这是我托朋友在醴陵做的白瓷,虽不是zui高等品,但也价值不菲呢!谢谢啊。”老人咳嗽了一声,笑着说。
“哦……”
“我儿女和我一样,都是喝着湘江水长大的。现在他们远在国外,想给他们留点东西做个念想,思来想去,还是本土的白瓷zui.好。儿女看到这白瓷就会想起自己的家乡和亲人啦……”说罢,老人的拐杖就开始微微发颤了。
“您儿女一定很想您的!您放心,他们会知道您寄白瓷的用意的。”阿皿深情地望着老人。目送着老人渐行渐远的身影,阿皿发现:湖湘人的精髓,早就融进这器皿之中了。
阿皿默默转身,因为他知道自己没必要去醴陵了,于是,他走向了最后一站——博物馆。
(三)
这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四羊方尊。这方尊原件虽不在此了,但当微眯的灯光打在青斑点点、错综复杂的纹锦上时,前来观看的人无不瞠目结舌。阿皿望着它渐渐痴迷了,在纸上仔细描绘着不同的纹饰——燮龙纹、鸟纹、蛇纹、祥云纹……他不禁赞叹:几千年前的湖湘人民竟能缔造出如此的方鼎,泱泱华夏,汲汲湖湘!虽然它已铜锈斑驳,但是依旧闪烁着昔日的金黄光芒。尊边四角是四方羊头,如此工艺,非湖湘人岂能造出?
“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我们的祖先凭借勤劳与智慧,在历史轨道上踏出一个又一个鲜明的足迹。作为湖湘人,作为中国人,我们理应为此感到骄傲与自豪!”
伴随着讲解员的讲解结束,阿皿不由自主地鼓起了掌。曾几何时,他为自己是湖湘人,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他的双眸流出了热泪。
阿皿又跑回那件文物前,很想虔诚地与它作一次心灵对话。他脑子里浮现出劳动人民扛着矿石,一刀一笔铸刻模子,把铜液倒进模具,冷压成型的画面;他看到了他们大汗淋漓,一丝不苟铸刻纹锦的专注;看到了方尊盛满清酒,放在祭台上神圣的时刻。它的一切,是湖湘文化的代表,是中华文明的浓缩。这样的青铜,是国家宝藏。
“从陶到瓷,再到青铜,它们每一件都是我们祖宗的智慧结晶;它们融入了祖宗的思想,湖湘人接物待人的精神,使它们有了灵魂,这才是真正的国之重器。”阿皿敲完电脑,伴着老师父、老爷爷和制尊工人们的灿烂笑容,双眸闪着晶莹的泪光。
【简评】
本文的思路独具创意,以大学生阿皿为了完成关于湖湘文化中陶器、瓷器与青铜器的论文而进行的一次社会调查为线索,紧扣“器”的三个片段,表达为器所需的工匠精神与人文情怀,这才是器物上体现的湖湘文化的价值所在。既切合题意,又拓展内涵,更具时代意义。角度独特,令人眼前一亮。作者巧妙地将制陶的工艺、瓷器的质感、青铜的纹饰等专业性很强的知识融入到作品之中,表现了不错的艺术功底。语言有血有肉,干净利落,耐人寻味。高一学生能有如此见地,思维缜密新巧,实属不可多得的佳作。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