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难得 一见钟情 ——也谈宝黛初见(王帅)
最是难得 一见钟情
——也谈宝黛初见
山东省济钢高级中学 王帅
读了那么多重口味的小说,情节曲折离奇也罢,人物性格多样也罢,主旨扑朔迷离也罢,不可谓不震撼人心,也不可谓不引人入胜。但是,这次再读林黛玉和贾宝玉初次见面的经典段落,竟有洗尽铅华、天然舒心之感,仿佛恍然闯入一片青翠的竹林里,满目绿韵横生,满心绿意盎然,容不得你有任何转念之想,便已被他们葱绿的年华感染,不期然走入了一个绝假纯真的心灵世界。
张爱玲曾说:“于千万人之中遇见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这是命中注定的情,难得。
徐志摩曾说:“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这是无欲无求的情,难得。
可是,这两种情都比不过贾宝玉、林黛玉的一见钟情,这是一种缘定三生的情,最是难得。初见,林黛玉便惊觉“眼熟”,贾宝玉亦直说“旧相识”“远别重逢”,皆是前世情缘今生延续。绛珠仙子要用一生的眼泪回报神瑛侍者的甘露之恩,还的是情债,续的是情缘。泪尽时,情断处,命才绝,怎不惹人悲戚?黛玉眼中的宝玉,宝玉眼中的黛玉,都是多情之人,也是痴情之人。绵绵的情意是他们理解、牵绊、共生的纽带,也是他们误解、伤心、错运的利剑。
若是知晓黛玉、宝玉的结局,一个香消玉殒,一个痴癫为僧;一个焚稿绝情,一个被骗大婚。纵使万般情思、千种真情也难抵大家族的践踏,只能任由坚如磐石的深情,被外在的人情世故摧折得脆如游丝。那么,我们再来品读这简简单单的初见,这细细微微的互看,才发现,知晓一切的作者,用笔极细腻,用情极深切,却又举重若轻。
他丝毫不渲染铺张,仅仅在双方的视线范围内点染,点服饰、点外貌、点神态、点姿容、点风韵、点情势,却又不超出童真的眼光。你不得不佩服作者运用叙述视角的控制力,既有孩童视角,也兼有作者全知视角,还顾及读者视角。这三重视角的分寸感极恰当,相互不冲突,每层视角都留有施展的余地,又不单薄,三重视角融合紧密,文字肌理紧致。真可谓多一字则显赘余,少一字则缺神韵。
曹雪芹但凡写情,都是用墨极简,因为情本身便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吸引力。情才是主体,言语只是外衣。所以,外衣越简单越好,不要遮蔽了丰满的内在感情。但是,极简的文字里,却又有极深厚的意旨。我们回到一见钟情的初次见面,作者借由黛玉之眼,看尽了贾府的奢华。但是,写到宝玉看黛玉时,并没有写黛玉的服饰,只写其眉目神态、面色姿容、聪慧多愁。因为,贾宝玉被黛玉吸引,并不是她美丽的外表,而是她的风韵情态、天然仙气,这才是真正懂得欣赏黛玉的美。谁会喜欢一个整日愁眉不展的人呢?谁会喜欢一个整日哭泣生气使性的人呢?谁会喜欢一个整日病恹恹的人呢?宝玉当然也不喜欢黛玉的善感、爱哭、多愁,但是,他喜欢黛玉的纯真、执着、敢爱、叛逆。后者才是黛玉的生命内核,才是黛玉的精神气质,才是黛玉与其他众女子不同之处,才是宝玉和黛玉精神相通之所。
宝玉和黛玉一见钟情的难得之处,不仅在于深远的缘分,真挚的情感,更在于精神的相接。读懂了这短短的一见钟情,才是读懂了宝黛之间爱的珍贵。
人生最深沉的爱莫过于伤痕累累,浑然不觉,愁怨重重,痴心不改。
人生最悠远的爱莫过于沧海桑田,此情不变,明珠含泪,此情不薄。
人生最唯美的爱莫过于眼神交汇,胜似千言,心有灵犀,一点就通。
人生最动人的爱莫过于宝黛初见,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最是难得。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