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中文系主任评点上海高考作文题:大学选才就怕没有自我预设能力

发布于:百学网 2017-06-07

中文系主任评点上海高考作文题:大学选才就怕没有自我预设能力

  7日,上海新高考首篇作文以“预测”为题:预测,是指预先推测。生活充满变数,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有的人则不以为然。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对于这个作文题,来自大学的中文系教授怎么看?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上海交大人文学院中文系主任张中良教授。他认为,评价一个高考作文题的重要标准是“可发挥空间多大”,而这个题目考生可发挥的空间可以从个人写到社会,非常大,不会千篇一律、大同小异。

  同时,此题还有一定针对性,因为从高校选拔人才的角度看,大学老师希望大学生拥有良好的自我预设能力。

  在社会面上,有人愿意“预测”,并有能力预测;而也有人不去预测,只随大流——这是不同的人生态度。作为高校教授,张中良更喜欢自主性强的学生。当前,在高考填报专业志愿时,不少学生听家长的、听老师的,但不善于“听”自己的,有时人家说什么专业热就报什么专业,什么专业将来赚钱就报什么专业,结果进了大学,却并不适合自己。他表示,这是有针对性的现状,同样也可以成为这篇作文的案例和观点。

  因此,作文若从个人角度写,可以写如何了解自身特色,预测个人发展的可能性。张中良说,比如不少航天人,他们从小有远大志向,要做大事,但不空谈,一步步脚踏实地,最终真的如预测般进入航天行业,且有成就。

  在现实中,张中良这样的大学导师,在招收研究生时也常常问起,“为何报考中文系”“对未来设计怎么样”。他们希望得到明确的答案,而不是“别人都报研究生,所以我也报”这类回答。同样,对于其他专业,比如经济管理学院,导师们也会借此类问题考察学生的预测能力,如对经济领域的预见等。

  可见,这样的作文“可大可小”,也可大到写行业、写地域等的预测问题。例如在大的视角看,线上电商如何冲击实体店,包括实体书店等;又如自己家乡、所在城市,如何预测其发展之路。“预测,可以关照自我,也可以胸怀天下,关键在于考生要有所想、有所思。”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