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自主招生“急刹车”

发布于:百学网 2019-03-14

自主招生“急刹车”

  公平与效率一直是教育领域的焦点话题,自主招生作为高考招生录取的补充,已经经过了15年的摸索与发展。2018年,83.7万人报名了自主招生考试,占高考总报名人数的9.39%,俨然从极小众人参与的争夺,演变成为几十万人角逐的战场。但在这条发展线中,自主招生始终争议不断,自主招生到底是能够帮助高校自主选拔人才的利器?还是打破公平统考环境的破坏者?

  2003年,高校自主招生启动试点,首批22所高校获准开展自主选拔录取工作,到目前已发展到90所。其中,有77所院校针对全国进行招生,13所院校只针对本省进行招生。从高校发布招生简章到录取名单公示,历时4—5个月。随着自主招生如火如荼的发展,“僧多粥少”导致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竞赛泛滥、买卖ZL、论文造假丑闻频频见诸报端,一定程度上损害高校自主招生的公平与权威性。

  但,2019年开始,仅凭ZL、论文或竞赛成绩,考生恐难如愿。

  1月4日,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做好2019年高校自主招生工作的通知》,从招生政策、招生程序和监督管理提出“十严格”要求,严格管控高校自主招生,明确提出“高校不得简单以论文、ZL、中介机构举办的竞赛(活动)等作为报考条件和初审通过依据。”

  其实,针对自主招生弄虚作假现象,国家三令五申的禁止,早在2017年,教育部就出台过《关于严格高校自主招生资格审查和考核工作的通知》,该《通知》从资格审查到惩处造假均作出详细规定,旨在规范乱象。去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但国家的三令五申并未完全禁止行业乱象。

  新高考改革,加分取消

  自主招生备受青睐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教育部全面取消了体育特长生、学科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等高考加分项目。但是作为自主招生的重要选拔标准,竞赛仍是考试资格初审的必要条件之一,自主招生新政策也要求了赛事的权威性和科学性,在加分项目刚被取消的时候,相当一部分具有自主招生资格的高校“联系电话”差点被打爆,关注度的提高,也意味着自主招生的“战场”将更加激烈。

  i-EDU整理发现,2015-2018年自主招生人数呈现逐渐上升趋势,2018年自主招生人数达到83.7万,相比于2017年的60.6万同比增长了38.1%,占高考总人数的比例也在提高,分别为3.08%、5.34%、6.45%、8.89%。

  低录取率背后的培训市场

  以2018年中国高校自然指数统计,中国Top10高校自主招生报名人数合计16万余人,占总自主招生报名人数的1/5。平均初审通过率在16.92%,平均报录比4.28%。前10的院校中报录比zui高的是浙江大学8.49%,报录比最低的是复旦大学1.21%。有竞争就有市场,这句话同样也适用于自主招生,2015年起专门针对自主招生的培训机构应运而生。而此次“十严格”出台后,预计也将对刚刚诞生不久的细分行业产生不小的冲击。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此次出台的政策是方向性的,自主招生的作用和影响都将大幅降低,为针对以自主招生为主的培训辅导降温,学科竞赛方向的市场需求将会萎缩,而对于自主招生创新方向的机构而言打击尤为明显。他同时认为,预计招生名额缩减幅度将会接近50%。

  虽然每年自主招生报名人数热火朝天,但最终能过审的也只是寥寥,与报名人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2015-2018年自主招生过审人数的比例走势也呈蜿蜒下降。并且,在自主招生新政出台后,北京大学王成文博士认为,狭义的自主招生还是一个小众的招生方式,在试点学校的自主招生简章中都明确标示“宁缺毋滥”。在现在自主招生试点出现问题的情况下,各个学校会更加谨慎,有可能短期内会减小招生规模,甚至达不到当年招生计划的5%。

  对比录取情况来看,2018年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自主招生占总招生人数比例分别为12.79%和15.92%。如果按照5%计算,短期急速冷冻招生名额,减幅50%也不是完全不可能。

  王成文博士进一步强调,教育部目前招生的基本政策是“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这个大方向不会变。 目前在这个方针的指导下,形成了“统一招生考试”、“自主招生”、“综合评价招生”等三种招生方式。在有些学校,已经出现了三大类招生方式同时推进的情况,这给各个学校的招生办带来了巨大的工作压力。在高校招生办没有改革的情况下,为了降低工作压力和招生风险,高校可能在自主招生上更加谨慎,甚至缩小招生规模。

  硬币的两面—公平与效率

  参加自主招生,学生可以通过奥赛获奖、获取发明ZL、在省级以上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等多种路径达成申请自主招生资格。各大高校针对不同路径皆作出了明确要求,例如学科竞赛类必须获得全国级别和省级的一、二、三等奖项,并按奖项等级评估审核等等,然后结合学生的高考成绩给予一定的录取优惠。这也让无数家长和学生不满,他们认为,不同的分数的学生可以上同一所名牌大学,这对于考生是不公平的。

  某知名学者对i-EDU表示,从教育问题的效率视角来看,自主招生是高校自主权的一种体现。之所以有这个诉求,是因为高校依据自己的标准来选拔人才,培养未来的创新型人才。自主招生之所以如火如荼发展起来,就是因为种种迹象表明,通过自主招生的学生普遍成绩更优秀,因为他们不只是用高考一把尺子量出来的。若是一味的考虑公平,就不能实现效率视角来讲的目标。

  公平与效率就像硬币的两面,他认为,高考之所以改革,就是要探索兼顾公平与效率的一种方式。这么多年来,没有比考试制度更优的选拔制度,但必须有工具帮助学校识别什么样的学生更适合他的学校。考试的体系永远存在效率与公平的博弈,这是永恒的矛盾,要智能挑选平衡点。除了改革考试制度,招录制度同样面临改革,但是国外申请制不适合中国国情,所以高考一直在改革。但是本科教育以通识性教育为主,但目前高考方向是专业+学校,却给大学染上了技校色彩。

  王成文博士则认为,高招的背后是大学的录取机制,大学变了,招生机制也会随之发生变化。现代大学目前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政府办大学和企业办大学,目前全球大学正在进入的第三个发展阶段,即互联网办大学。互联网重新定义的终极目标是“匹配”,而不是“优选”。王成文博士认为目前中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市场化与互联网化的双重叠加阶段,这会使得大学招生方式更加多元化,高校将拥有更多的招生自主权。

  撰文 | 小团圆

  校审 | 石斛

  资料 | Eric

  视觉 | 三更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