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过渡:数学容易掉队,怎么破?
(一)容易掉队的几个现象
1、以中考结束为终点,彻底放松
中考结束,分流也是必然。一大部分孩子经过紧张的三年初中学习,终于熬到中考结束,分数也是不差,有高中可读。
瞬间觉得达到人生的巅峰,可以吃吃鸡,旅旅游,彻底的让自己放飞一段时光。
这样彻底的放松是非常糟糕的,适当的放松,降低学习的强度是非常可取的,不过也不是可以彻底躺平不动。
毕竟这只是考取大学,爬上这座山刚到山中间,后面的一截更吃力,更需要全身心的投入。
有些玩的找不到学习的感觉,在没有太多准备的情况下,进入高中,发现和初中的学习节奏完全不同。
这样放松的结果可能造成就是高一跟不上节奏,迟迟找不到节奏,最后就是忙乱而无序地追求理想的大学,往往成功的概率不大。
2、提前预习,找错了学习的路径和正确的打开方式
部分家长也非常的优秀,对于孩子的高中早早做了规划,让孩子进行预习,有些也给孩子进行课程的衔接。
这里面有个让家长费解的现象:有的孩子进行了衔接课程的学习,家长却发现:开学后,在学校的学科学习的表现还不如一些不进行衔接,玩的忘掉学习的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好。
这里主要的是在进行初高衔接的时候,尤其是物理、数学等学科的学习,找到的老师根本就不合格。
一个带着孩子用错误方式打开高中物理、数学学习的老师,也许很便宜,也许讲的很认真,这是重点吗?
这不是,重点是这个老师自己也许就没有彻底搞清楚这个学科的学习逻辑和结构;也有些年轻一点的老师,自己做做题是可以的,但是将做题和分析的能力能不能转化为学生的能力,这就值得商榷了。
可惜的是,不少家长也不懂得甄别和筛选。在高中的教学中,至少需要了解以下几个点:(1)教师是否具备相应专业的学习经历(最起码有大学毕业证书,学位证书等);(2)教龄;高中的老师,没有30岁以上,基本是不可能太胜任的,讲讲题可以,真正的给孩子讲明白这门学科,勉为其难。
一旦跟着一个半路出家的半仙学习,非但没有学好,最后还需要花精力改正错误,重新另外搭台再唱戏。
即使不进行衔接,至少学校的老师打开的方式是正确的,不至于像一些江湖郎中乱开药。
也就是说:宁可不学,不要学歪!
3、学习习惯因依赖心理而滞后
不少的初中生在学习上,依赖心理明显。
第一,为提高分数,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将各种题型都一一罗列,学生依赖于教师为其提供套用的“模子”;
第二,家长对于小学和初中的孩子,辅导也是常事。现在升入初中的孩子,家长绝大部分都是大专本科或者研究生毕业,指导还是比较自信的。
升入高中后,教师的教学方法变了,套用的“模子”没有了。
家长辅导的能力也跟不上了,对孩子由原来的“参与学习”转入“督促学习”。
许多孩子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不会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不起,即使努力,也已经开始滑向低分的那一边了!
4、学不得法
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
而一部分孩子上课表现在不会听讲:
(1)专心度不够,神游四海心驰八荒;
(2)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对问题解决没帮助;
(3)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
(4)还有些还在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经营课程也是惨淡经营;
(5)上课根本不听,认为自己琢磨的那些如同龟波神功,把自己整的俨然一副“东方不败”的模样,自己另搞一套,在考试后,一看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才明白整了这么久,也不过是自嗨式练功,难免“走火入魔”。
5、进一步学习条件不具备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如二次函数值的求法,实根分布与参变量的讨论,三角公式的变形与灵活运用,空间概念的形成,排列组合应用题及实际应用问题等。有的内容还是初中教材都不讲的脱节内容,如不采取补救措施,查缺补漏,就必然会跟不上高中学习的要求。
(二)了解高中数学的变化
回忆初中阶段所学的全部平面几何的内容及代数中的有理数、多项式、二次根式、方程、不等式和函数等,不仅在知识上而且在数学能力上已经做好了高中继续学习的准备。
认清高中数学的特点,并促使自己适应这些特点,那么学好高中数学是完全可能的。高中数学的特点概括地说,有以下3点:
1、知识的抽象性大
在初中学习的“函数”的基础上,高一又要学习“集合”、“对应”、“映射”等更为抽象的知识。高一的立体几何也削弱了直观性而突出了抽象性和空间的想象能力。这就是说思维要从直观,经验型向抽象,理论型过渡。
而且,高中函数概念的学习成功与失败,很大程度上奠定了高中数学的成败。函数部分是难度较大的部分,恰好也是孩子们刚上高中,还未完全适应高中学习节奏的时候,当好不容易找到了自己的学习节奏后,发现已经学期过半,只能在三角函数的学习中,努力找补第一大块函数学习的缺漏。
这部分的内容,抽象、难度较大,也是初高中衔接的核心,尤其在函数中体现出来的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基本思想和后续学习的基本模式,这绝对算得上是高中最为核心的一部分内容了。
2、知识的密度增大
由于孩子们的年龄增长,接受能力、理解能力也在提高。
同时高中数学教材的内容多而杂,2本必修,3本选修,总结5本书,决定了高中数学每节课的内容相比较初中时要多很对了,也就是知识密度加大了,老师很难去带着大家既搞明白概念,又练习的很到位。
面对这些变化,老师在教法上也随之有所变化。
初中时教师常常把知识掰开揉碎地细讲,同时还选相当数量的习题去巩固这一知识;而在高中却常常是在新知识的开始阶段,例题也有一定的坡度。
其强调知识的“以旧带新”和“横向,纵向的沟通、联系”。
不少孩子反馈,一节课下来,似乎是听懂了,但一遇到作业常常感到知识的运用不熟练,思路不通畅。似乎总感到新知识没有完全掌握,更新的知识又接踵而来。这里引入个人常常讲到的4句话:
第1句:上课听懂了叫了解,课后会做题叫理解,能举一反三的叫掌握,会解决实际问题的叫应用,考试考的呢就是掌握和应用。
第2句:会学习的孩子围绕着知识点刷题,会考试的孩子,围绕着考点刷题,知识点对应的是思维导图;而考点呢,都在考试的大纲里。
所以,归根结底就是弄清楚方法的使用场景,要去分析究竟知识的应用场景和高考考什么。
第3句:学习的本质是把不会的弄会,把不对的弄对,所以,错题才是进步的阶梯。
第4句:努力和勤奋也许不能让你成功,但是懒惰一定会让你失败。
3、知识的独立性大
初中知识的系统性是较严谨的,平面几何尤其如此,这个系统给我们学习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因为它便于记忆,又适合于知识的提取和使用。因此,平面几何的知识使人长久不忘,记得清,用得上。
但高中的数学却不同了,除了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有个相对明确的系统,代数、三角的内容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因此,注意知识内部的小系统之外,尤其要关注各系统之间的联系,这反倒成了学习时必须花大力气的核心点,否则,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必然会欠缺。
(三)学科能力要求的变化
了解了高中数学学习的特点,对应的学习的需要做好语言程度突变、思维跃迁、以及学习方法的更迭!
1、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
不少孩子在高中学习后,就会说:集合、函数等概念难以理解,觉得离生活很远,似乎很“玄”。确实,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以及以后要学习到的函数语言、空间立体几何等。
2、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
高一学生产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另一个原因是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
初中阶段,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即使是思维非常灵活的平面几何问题,也对线段相等、角相等……分别确定了各自的思维套路。
因此,初中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思维方式,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正如上节所述,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高要求。
当然,能力的发展是渐进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故而导致成绩下降。
高一新生一定要能从经验型抽象思维向理论型抽象思维过渡,最后还需初步形成辩证形思维。
3、知识内容剧增
初中数学知识少、浅、难度不是非常大、知识面窄。高中数学知识广泛,是对初中的数学知识推广和引伸,也是对初中数学知识的完善。
比如:初中学习的角的概念只是“0—180°”范围内的,但实际当中也有720°和“—360°等角,为此,高中将把角的概念推广到任意角,可表示包括正、负、0在内的所有大小角。
又如:高中要学习《立体几何》,会在三维空间中求一些几何实体的体积和表面积;
还会学习“排列组合”知识,以便解决排队方法种数等问题。如:①8个人排成一行,有几种排队方法;②6人进行乒乓球双打比赛,有几种比赛场次?高中将学习统计这些排列的数学方法。
(四)结语
进入新高一,面对高中课程内容跳跃性大、抽象思维增加,特别是高一的数学和物理,起点很高,难度较大,除了课程数量和知识难度增加外,学习方法、思维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就需要转变学习思维,调整心态,提前做好预习或者预科的学习,以便于快速适应高中的学习节奏,这样才能让自己在数学、物理等科目中领跑新学期,在高中三年处于优势发展中,并且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引领,不断进步。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