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把手陪你做功课—高考志愿填报基础知识
为孩子的高考志愿填报做功课,是很多家长的心愿。拜张雪峰老师所赐,拜视频直播APP所赐,成千上万的家有儿女的家长们都知道了选科的重要性,都知道了高考志愿填报的复杂性和重要性,都知道了“以终为始”,都想做个负责任的家长,都想提前做功课。
可是,怎么做?
需要做哪些事?
参考数据在哪里?
怎么选专业最符合自己和孩子的整体利益?
怎么评价一个学校“好”还是“不好?
甲理工大学和乙理工大学除了在不同的城市之外,还有什么区别?
我怎么取舍怎么排序?……
自我在这个个人公众号上分享功课与体会以来,陆续有家长加我微信,扑面而来的都是为人父母者的责任心与焦虑—我该怎么做?你能不能教教我?你能不能帮我的孩子提供一些参考意见?我孩子初三了(没写错,刚初三)她怎么选科?
非常感谢大家的信任和鼓励。但我还是要先提醒一句:每一个孩子的选科、高考志愿准备工作、大学专业方向选择……这些事,最好以孩子自己的意愿为主,由“第一责任人“根据自己的精力、能力情况尽力做一些准备工作,提供侧面建议。
其他所有人的参考意见与善意,都只能是供你选择、斟酌的参考意见,而不能作为主要结论。
作为一个普遍情况需要提醒的是:“抄作业”的想法最要不得。
因为不同的家庭条件,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天赋与秉性,怎么可以依据不考虑个体差异的简单条件A,B,C就判定、选择了一个人的一生所托?
即便是张雪峰的建议、忠告、结论,也只能是“参考“。
最终的选择,在你,在孩子,在你的家庭。
在此,把我这3个月做功课的心得分享给您。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希望本文能把方法论而不是结论分享给你,因为我们这一波家庭确实不易—手忙脚乱地熬过了3年口罩,甲流、乙流、支原体又接踵而至,孩子们真的不容易,家长们真的不容易。
5个月之后,2024年高考,是又一次“新高考“,录取政策又发生一次不大不小的变化,千百万考生的报考办法和参考依据又会发生一次不大不小的洗牌,包括我本人在内的家长们确实是明知焦虑无用有害但又很难不焦虑……
在我这3个月的功课期间,已和孩子(高一)达成了高度共识:
选科(大约在下个学期完成):物化生或物化地;
初步的大学专业方向:数学、物理类基础学科或部分工科专业;
院校目标:本地211学校或最多5个省市范围内的公办本科学校,如果三年没学好或者高考失利,那就去读一个应用学科的本科、大专,不求其“好“但求有一技之长。
就业方向:孩子自己的想法是暂不考虑医、教、农、军、警,暂不以考公、考编为主要目标,就要做一名光荣的打工人。
这些主要都是孩子自己的想法和选择,我基本没有去干涉,而只是全力以赴地做好“接住他“的准备—如果他这3年高中学的不好,或者3年后考的不好,争取也能报“对”志愿,选“对”方向,不求多好,但求没有“入错行”,能做个对社会有点滴之用的人,做个不躺平不自弃的普通人就好。
以下为我这三个月功课的小结,全部原创,所有基础数据均来自教育部和国家统计局官网。为了“有用”,我会配上自己梳理、汇总的数据图,一文发完,不分为“上”“中”“下”了,所以,难免有些冗长,请您海涵。
高考志愿填报,其实是两条线索的并存:
一条是明线—本科阶段去哪个学校读哪个专业,所以“高考志愿填报”是个关键节点;一条是暗线—孩子选择哪个城市,优先选择哪个行业切入社会,开启他的成年阶段,即所谓的“学业规划”。
所以,以张雪峰为代表的高考志愿填报师/学业规划师都经常说一个原则:地域选择,专业选择,院校选择,三个选择框定孩子的高考志愿填报策略。
从0起步经过3个月的反复梳理之后,印证了上述高考志愿填报师/学业规划师的逻辑是非常专业、合理的—最终结果确实就是按照这三个维度梳理,最为清晰、合理,分别小结如下:
【1】地域选择
我对(大学所在)地域的考量主要就是2个核心因素:
(1)学校所能获得的教育资源;(2)学校所在城市、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趋势。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官网,教育部官网。
如上表,仅仅就静态数据看,显然,京、沪两大龙头和华东、华南两大区域的教育资源富集,经济水平相对较高。
但我个人更关注位于国土中西部的武汉、成渝、西安三个点。教育资源同样丰富,层次分明,且经济发展基础条件不弱,未来可期。更处于国土腹地,发展空间也许更大。
【2】专业选择
关于专业,我个人仔细梳理了三个不同层面的“专业”体系:
A.教育部官网发布的全国所有高校对应的“院校类型”,这个体系把所有学校划分为以下12个类型:
s理工
s综合
s财经
s师范
s医药
s语言
s农业
s林业
s政法
s体育
s艺术
s民族
B.教育部官网发布的“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这个体系把所有国内高校的专业设置分成两大类,一类是由教育部主导,按照国际通行的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两个方向设置的专业体系,大致有13大类,除去军事大类之外,共有12大类,93小类,792个本科专业,覆盖了全部文、理、农、工、商、医和教育、政法、经管、体育、艺术、民族等几乎全部社会活动领域;一类是由各高校根据自己的学科研究情况,结合社会需求,自主设置的交叉学科专业。
教育部2023版“本科专业目录”12大类93小类792个专业的分布情况
C.教育部官网发布的“研究生专业目录”,与本科专业目录形成科学、合理的配套衔接。
总结而论,我们的孩子可以从以下5个方向中先初选1个核心方向:
(1)文综(含:汉语言,外语,史哲、教育学、体育学、艺术学);
(2)文理兼具(含法学、经济学、金融、管理);
(3)理综(含:理科,工科);
(4)医学
(5)农林水产
然后从“本科专业目录”的93个小类中找出与自己的方向最贴合的1-3个小类;
然后再选择每个小类下的1-3个专业,就此大致确定自己的“本科阶段专业方向”
【3】院校选择
国内近30年高度重视教育,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都处在持续的高速发展阶段,因此也客观上呈现出“改革永远在路上”的状态—表现在院校层次上,就是一大堆让普通家长容易混淆的不同阶段的分类分层办法。
80-90年代的高等教育处在事实上的初级发展阶段,就是本科/大专为两个主要层次,本科又分为“重点本科”“普通本科”两大类院校,对应的是考生成绩的优秀、普通;
1995年,取消了“重点本科”的界定,代之以“211工程”,高等教育资源向115所(因为院校合并、设立分校等因素,不同目录在112-118区间)本科院校倾斜;
1998年, 211工程淡出,重点推动“985工程 “,教育资源进一步向39所院校倾斜;
2017年,随着国力的发展与社会需求的进步,教育部将985和211统筹合并,推出了“双一流院校”计划,截至目前,两次发布的“双一流目录”共有147个学校入选。
至此,高校的分类、层次更加丰富,核心教育资源的分布大致可以归类为:
专业维度:
文(汉语言、史、哲、英语)
理(理、工)
经管(法律、经济与金融、管理)
教育(含教育、体育)
医、农、艺术七个主要维度;
院校层次:
除民办、中外合作办学及内地与港澳合作办学等类型之外,我国的公办高校大致分为:
层次1:部委直属公办本科院校(部委=教育部+中央各部委),共115所(含38所985+211+双一流院校,47所211+双一流院校,6所双一流院校;
115所部委直属院校公办本科院校的类型分布
层次2:省属公办本科院校(由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主管),共约150所(含26所211+双一流院校,25所双一流院校,100所左右由各省市教育部门主管的地方院校);
层次3: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主管的普通本科院校,共约580所;
730所省属公办本科院校的类型分布
层次4:本科水平职业大学:现有11所,已公示即将于2024年开始招生25所,共36所;
上述4个层次之外,还有一个独立的类别:军事类院校44所(内含1所985+211+双一流,2所211+双一流,41所普通本科院校)。
目前五类公办本科院校层次分布示意图
31各省市自治区平均,各拥有25所公办高校
概要而言,你我的孩子就是要在位于31个省市的,这5个层次的近千所公办本科学校中选择一所,选读12大类93小类792个本科中专业的某一。
以上三个步骤,供您参考。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