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专业(类)+院校模式下志愿填报暴露出新的问题
新高考前,我省实行的是“院校+专业”的志愿模式。考生可以填报10所学校的6个专业。比如学生选择了山东大学,可以填报6个专业,并且可以选择专业服从调剂。以报考山大的3个专业为例,学生选择了数学、物理和化学,同时服从专业调剂。这里存在两个风险。一个是档案进入了山东大学可能会被退档,另外一个是报考的3个专业可能都没有录取你,你被调剂到别的专业。
新高考后,我省在普通类的常规批、艺术类本科批的统考和联考专业、体育类的常规批,实行“专业(类)+学校”的平行志愿,与原来以院校为单位的志愿模式发生了变化。新高考釆用专业+院校的填报模式,没有调剂的风险,但是这也面临着新的问题。
什么是“专业(类)+学校”?
以“专业(类)+学校”为单位的平行志愿模式下,1个“专业(类)+学校”为1个志愿。
例如,填报山东大学数学、物理2个专业,需要按“数学+山东大学”、“物理+山东大学”,作为2个志愿填报。考生每次填报志愿的数量最多不超过96个,可以填满所有志愿,也可以选择填报部分志愿。
为什么实行以“专业(类)+学校”为单位的平行志愿模式?
“专业(专业类)+学校”平行志愿模式的投档录取规则有哪些?
“专业(类)+学校”的志愿模式主要有哪些变化?
第一,填报的基本单位发生了变化。新的模式下,考生可以具体到某个学校的某个专业,就是以专业(类)+学校为单位,选择更加精准,突破了学校的限制,更加突出了专业的重要性,专业是关键和基础。
第二,填报的个数发生了变化。志愿单位的改变直接带来了数量的变化,1个“专业(类)+学校”就是1个志愿,占据的志愿数量更多了。比如原来的模式下同时报考北京大学的数学、物理、化学3个专业,只需要填报在北京大学1个单位下,新的模式下则需要填报“数学+北京大学”、“物理+北京大学”、“化学+北京大学”3个志愿。
第三,增加了选考科目要求。考生选报专业的时候,以前查看报考指南的时候,在同一个科类里,除有特殊要求外,考生基本可以填报所有专业。但在新的模式下,考生还需要关注每个专业的选科要求,看自己是否符合。
第四,取消了“因不服从调剂而退档”。以前的志愿模式下,部分考生因不服从院校的专业调剂,而被投档院校退档。“专业(类)+学校”取消了专业调剂,考生不必担心被调剂到不喜欢的专业了,考生也因此不会存在“因不服从专业调剂而退档”。
第五,不再设置专业调剂志愿。各专业(类)的缺额计划通过征集志愿完成。
六大误区
新高考志愿填报中有6个误区要注意避免:第一,单纯一门心思奔名校,就如前面说到,名校并非每个专业都是王牌好专业。第二,不仔细看招生章程,比如加分政策、外语语种要求、单科成绩要求、身体健康要求等,不注意这些细节可能造成问题。第三,志愿之间没有拉开梯度,全部填报热门、紧俏专业。第四,不服从专业调剂,认为平行志愿没有风险。第五,选择专业不尊重考生意愿、不考虑学生自身的兴趣和特长,填报志愿仅由家长负责。第六,机械照搬往年的录取分数来报志愿。
新的问题
1.位次稳定性下降
专业+院校的模式,就是要打破原来的“老母鸡带小鸡的”模式,依靠学校的名声,带动整体的录取位次靠前,吸收好的生源,所以在老高考模式下,一般以院校为重要参照进行位次换算,高校每年在我省投放指标相对稳定,所以位次相对稳定,而新高考之后,专业(类)+院校模式下,打破了高校调剂的约束,考生可以更加任性地进行报考,这必然造成热门专业录取分数更高,冷门专业录取位次下滑,今年河北新高考落地的第一年,我们可以看出院校的热门专业与冷门专业分差较往年都有不同程度拉大了。
新高考模式下,作为高考填报的风向标专业的冷热变化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这样高报的稳定性会进一步下降,简单的以位次对照进行填报必然会存在各种风险,每年报考热度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一是每年推出的新兴专业,二是每年热门事件的影响,三是就业形势的变化,四是国家政策的调整,五是国际及社会发展的变化,六是考生诉求的变化。
所以在新的填报模式下,志愿填报变得更加不稳定,全面地分析各类热门事件及国内国际社会发展走势的变化,已经成为每一位高考家长必做的功课之一。
2.对职业规划的要求更高
专业选择前置化提出“新要求”
在我国,随着社会的职业分工越来越精细化,职业竞争日益激烈,这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反映在了愈演愈烈的高考志愿填报“大战”中。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有关部门相继出台《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改变了以往大学考试招生和高中阶段的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可自主设置不同专业的选考科目,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职业规划、学习成绩等选择合适的选考科目。
这些举措很大程度上已经将学生专业选择和未来职业发展规划前置化了——简单举例,如果学生在高中阶段没有选考化学、生物等学科,便很可能无法报考化学化工类、医学类、生物学类专业,进而影响其未来的职业选择。这就意味着,学生在高中甚至更早阶段就需考虑自己的未来职业发展。因此,我国需要尽快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新高考的选科本质是为了让学生站在人生规划的角度上,思考自己未来需要走什么样的职业发展路径,这样更加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培训学生的兴趣,进而深度挖掘考生的内在优势和潜能。
高考选科的首要原则是顺应本心遵从天性,从孩子的兴趣爱好、性格、能力等多方面进行分析,找准切入点,最大限度的发挥孩子的学科潜质。
至于怎么选,学校、家长和学生应有一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考过程: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不一样,因此学生要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符合自己性格特质的专业;然后再选择与专业相对应的、且自己最有优势最有潜能的学科;最后考虑所选学科是否具有社会急需性、前瞻性、和创新性的等属性。
选科的最大意义是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的归属感,找到属于他们为之努力的人生坐标,我们许多家长总说孩子迷茫,而选科就是帮助孩子确定方向感的zui.好时机,希望各位家长不要错失,这些年的指导中,有半数以上的孩子出现的问题都是方向感缺失造成的,家长总说孩子没有学习动力,没有方向感哪来的动力,一个人如果不知道自己所做的事目的是什么?那一切永远就都只是敷衍,也就谈不上有成就,更不要说出成绩,能坚持下去已经很不错了。
要想解决厌学、贪玩,自制力差、叛逆不听话、学习成绩差这些问题,职业生涯规划是关键,而学业规划则是支持孩子到达目的地的必要手段,所以这也是我开展全程指导的初衷,改变孩子就要给孩子一个清晰的方向,然后再给他们到达目的地的方案,期间还要给予必要的精神支持——信心、勇气、耐力、持久力、定力、视野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孩子能够为自己去拼去努力,而不是为了应付家长应付老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任何事情,事前有准备就可以成功,没有准备就要失败。
一位高中生在随笔中写道:
我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大学目标,没有考虑过选什么专业,没有一个很好的动力。每天都喊着要努力要加油的口号,但却不知道要往哪方面努力,只知道要努力考好,不能丢自己的脸、也不能丢学校的脸。
如同这位同学一样,许多高中生对未来发展不明确,学习动机不清晰,学习方法不科学。生涯规划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地计划的过程。一个完整的生涯规划由职业生涯方向、生涯目标设立和发展通道建设三要素构成。其中最基础的是职业生涯方向的确立。通过生涯规划,找到自己的职业生涯方向,是高考志愿填报的前提。
很多教育发达国家是从孩子小学甚至幼儿园阶段就开始进行生涯教育。
而中国因为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近年来才在大学陆续开设了生涯规划课。可是,大家看看这组调查数据:
在进大学后
有67%的大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
有近70%的大学生表示若有可能将另择专业;
在大学毕业后就业阶段
有将近40%的毕业生认为自己学错了专业;
近65%的毕业生跨专业选择职业。
学生要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自己的人生理想是什么。什么样的职业理想契合我的人生理想。跟自己的职业理想相关的专业发展路径是怎么样的,从而得出自己的专业选择范围。然后,根据教育考试院下发的“科目与专业的对应关系”确定自己的科目选择。
生涯规划是“看到梦想,找到路径”,也可以说是“仰望星空”之后,我们还要“脚踏实地”。
作者:张少云 来源:河北高中生涯全程规划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