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资源连接的高手
最近辅导了一些资深的职场人,起因都是他们在求职中遇到了瓶颈,确实,按照他们的行业资历(他们大多在一个行业或大企业做了很长时间)、背景、学历看上去都不错;但当他们把简历放出去时,却发现并没有什么合适的机会找到自己。
于是他们很苦恼说,论资历、背景和人脉积累都不差,怎么就找不到好工作了呢?
核心症结在哪?
没有把工作经历和能力兑换成可以灵活使用的社会资源。
我观察到,他们在岗位上积累的所谓的人脉资源,只是基于工作任务和公司平台临时产生的交集,而不是基于洞察对方需求,形成的互帮互助的信任关系,前者的交集,一旦你脱离了平台,就会随之消失。
所以人脉资源在转换为社会资源之前,你和对方必须经过很多次大大小小的价值交换,因为职业的本质就是价值交换,在一次次交换的过程中,双方才能积累起来信任和认可。
能充分挖掘和调度社会资源的人会走得更快
很多职场中期人士都是因为缺少社会资源,遇到了职业发展的瓶颈。
古典老师曾说过:
脱离生存问题后,我们要思考的是如何快速发展,如何借助团队的力量,借助势能快速崛起。其实在每个职业发展阶段,我们运用的杠杆都是不同的。职场初期我们用的杠杆是个人能力和实力, 到了发展的中期,能够运用社会资源的人才能跑得更快。
所以,从初期到职业发展中期这个阶段,一定要把自己的个人能力升级为社会资源。在职业发展阶段,没有一个人是独立的,没有一份工作是可以埋头完成的。因此,不要沉迷于个人能力,而完成不了社会资源的转型。在这个阶段你必须让自己从一个个人贡献者转为一个组织的领导者,一个资源的调配者,成为一个借力打力的人。
具体如何做呢,和你分享三个方法:
1.
打破惯性思维,重塑资源观念
在我们的固有观念当中,“更多的资源”就像解决一切问题的钥匙:
销售业绩不佳?如果有更多的营销经费投入就好了;
想要在职场中更有影响力?如果自己有一个更高的头衔就好了;
找不到好工作?要是我认识更多的优秀的人就好了;
......
关于对资源的理解,罗振宇在得到“启发俱乐部”中说到的一段话我非常认同:
重新理解资源,是我们这一代人很重要的任务。
因为在今天的时代,资源种类大爆发,资源相互转化的空间也就大增了。资源不是直接呈现明面上的,它需要被创造性地发现,它本质上是使用者和被使用者的资源共生共谋的产物。
也就是说,我们平时脱口而出的资源不够,其实更准确的说法是:按照常规的而资源定义方法,我现在目前手头的资源不够。
那么,什么叫打破常规思路、重塑我们的资源观念呢?
先和你分享《延展》一书中的一个小故事。
有个老师,给学生一人发了一个气压计,让他们去测量一栋大楼的高度。最科学的做法是,分别测量地面和顶层的大气压,然后利用物理公式算出高度。但是这个办法,不是每个人都能想得到。
有的学生去借尺子,一层层测量,最后把层高加在一起;
稍微聪明点的学生去找绳子,把绳子从楼顶垂到地面,然后测量绳子的长度。
只有一个学生,既没有去请教物理老师,也没有寻找别的工具。他的做法是,把气压计送给大楼管理员,让管理员直接告诉他高度。
所以,达成目标,不一定要找更多的工具,求更多的人,办法可能就隐藏在你手头的资源里,关键在于,你能不能创造性地使用它们。
有一个词叫“节俭式创新”,意思是用尽可能少的资源来解决问题。因为在有限的条件下,你不得不对现有资源开发新的用法,这个新用法往往更有创造性。
同样,在职场中不要觉得自己资源贫瘠就无法实现价值交换,只要你挖掘出自身的独特性,找到需要你独特性价值的场景和对象,那么你对于他们来说你就是宝贵的资源。
2.
连接胜于拥有,让资源流动起来
在商业世界中,我们知道,只有流动才能让物品的价值最大化。同样,在职场中,你只有让自己的价值流动起来、和人加强连接,才能赢得更多跃迁的机会。
那么,具体如何更好地和人连接呢?
你需要了解自己的人际互动模式和他人的人际互动模式,找到zui.佳的交互方式。
薛毅然老师在得到课程《怎样成为快速识人的高手》中,通过两个维度的划分——能量高低和边界感强弱,把人际合作风格划分为4个象限:
大平台型:这类人因为边界感弱而拥有很强的合作属性,而且因为能量值大,他们的事业梦想也会比较大,关注资源整合、价值创造;
独立王国型:这类人虽然也有事业心,但是由于边界感强,他们需要别人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事,所以合作版图比较小。
协作者型:这种相对比较多见,他们看起来很随和,人际沟通界面很友好,很愿意去支持别人,有的时候你会觉得他们随大流,而且也不太喜欢抛头露面。
匠人型:他们在平时可能会显得有点高冷,不太愿意主动跟人产生连接,对合作这件事情不是太主动,但是他们会非常关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在自己的领域做得比较精深。
(资料来源:薛毅然,得到课程《怎样成为快速识人的高手》)
例如,我有一位朋友就是一个典型的大平台型的人,她是资源连接的高手,当我问她你是如何做到时,她说:
“我除了长期建立的天然平台资源不错、能够高位运行之外,我会高频和深度地和人连接:
首先,我会了解对方真实需求,明确我自己能够提供的价值,找到能真正帮对方的切入点。
其次,我不是简单地对你Nice就好,而是展示我们的职业化和Nice并举,用专业的方式来帮助对方。因为我知道,只盯着能力或者只盯着资源,都不行。前者会变成独狼,后者会变成掮客,都无法给人足够的信任感和安全感。所以,我要求自己,终身学习,专业要立得住;拒绝肤浅社交,重视深度连接,资源要足够强。
最后,我会高度认可人的价值,认为每个人都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善于发现对方的长处,优势和资源点。并且,我会敏锐意识到并主动在人与人、资源与资源之间建立桥接和关联,不怕麻烦,主动促成他们之间有价值度的合作。
所以,能想到我的人通常都会认为我真诚、可信任、能力强、资源好,正能量,有号召力,不计个人私利。我会想方设法尽力帮助他们,即使没帮成,我能给到他们的也会是他们目前境况下的zui.好结果。”
你可以看到,一个资源丰富的人,是一个打开的、高能量的状态。他们能力强、边界感弱,天然愿意帮助别人,并且这种帮助不是对你“嘘寒问暖”式的浮浅礼貌,而是真正能够利用自己的能力和资源帮助你解决问题。
当然,这并不是说,不属于大平台型的人就无法做好资源连接和撬动,了解自己的互动模式之后,找到可以高效交付的“产品”和与他人合作的方式:
例如脱不花就说她会的事情就是“穿针引线”,所以她可以组织整合资源;而李叫兽说自己不善于交际,那么zui.好的方式就是通过产生优质的作品来交付,吸引志同道合的人。
3.
聚焦,就是一种对于资源的放大
最近看到两本投资人写的好书,张磊的《价值》和苏世民的《我的经验与教训》,他们在书中都在传递一个理念:投资是一个认识自己的过程。
其实,资源的发掘和开拓也是这样一个过程。我们要不断聚焦和活出自己的”底色”,明确自己的价值观,进一步去公开主张,不断践行,就会吸引来同频的、优秀的人,那么你们的资源连接关系就会更加容易建立,你也能更加高效地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之内提供价值帮助对方。
例如,上面我谈到的那位资源连接高手朋友,她会把自己的价值观故事在朋友圈、文章和各种场合体现出来。
她说:“我是谁不重要,我做的每件事情才重要。”
那么,具体如何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呢?分享一个梁宁在《增长思维》中谈到的小方法。
先请你写下三个你最钦佩的人的名字。
然后在每个名字后,列出三点最佩服他什么特性。这样就是3*3=9点你想拥有的品质。
最后请你把这9点进行排序,就大概可以看到你自己的价值观列表。
而把两个人的列表放在一起,就可以初步感知到你们之间的价值观差异。
游戏很简单,建议大家每年做一次。因为随着年龄、经历,自己生命体验的丰满,你对人的感知和认识,你自己真实的渴望,也都会不一样。
例如就像梁宁说到的:
“有的人年轻时很崇拜马云,当我问他最佩服马云什么的时候,对方说:有钱、名人、能说。
但这三点只是一个孩子对成人世界里名人的想象,是非常粗糙和表象的。
如果我说我最佩服马云什么,我会讲:人际容纳度、决策模型和弹性。”
明确价值观、连接资源是一种聚焦之后的能量放大。这需要一个人的战略思考和高效执行,这项能力需要突破认知,还需要长期积累。
总结一下:
很多职场中期人士会因为缺少社会资源遭遇职业发展的瓶颈。我们需要认识到建立资源意识的重要性,并且需要打破惯性思维,重塑资源观念;在和他人交互的过程中,认清自己和他人的人际交互模式,找到zui.佳的方式加强连接、让资源流动起来;最后,我们要不断聚焦自己的独特价值和长期赛道,只有这样才能挖掘出精准的资源和实现价值的放大。
愿本文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