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中医康复理疗师培训

发布于:百学网 2020-07-06

中医康复理疗师培训

  中医康复理疗师培训

班型名称 课程模块 配套资料 服务保障
中医康复理疗师全程无忧班 职业道德
中医基础理论
经络腧穴基础
中医诊断基础
推拿类技术
刮痧类技术
拔罐类技术
灸类技术
敷熨熏浴类技术
气功类技术
官方教材
题库资料
1、协助指导学员报名;

2、学习进度督导及答疑;

3、当次考试不过,可免学费重读下期,仅交纳重读资料费。

  经络学说的运用

  经络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理上起着网络周身,联通整体的作用。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

  经脉有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十二正经循环规律是手三阴从胸走手,手三阳从手走头,足三阳从头走足,足三阴从足走腹(胸),它与脏腑有密切联系,即一脏一腑,一表一里,一络一属配合;奇经八脉无表里关系,不与脏腑直接联系,其中任、督二脉,一行于腑,一行于背,与十二经脉合称十四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要部分。

  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细小,循行在体表较浅的部位,似网络一样遍布全身,运行气血,蓄养周身,反映病症。

  一、指导对疾病的诊断

  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沟通人体各个组织器官的通路,具有一定的循行部位,与脏腑有特定的络属关系。因此,临床上就可以根据疾病出现的症状,结合经络的循行及其所属络的脏腑,作为判断属于何经、何脏、何腑病变的依据。如足厥阴肝经循小腹,两肋或小腹胀痛多属肝气郁结。此外,某些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常发现在经络的循行通路上,有明显的压痛、结节、条索状物等反应,或局部皮肤出现某些形态,颜色的变化,常有助于诊断。如肠痛受施者,有时在足阳明胃经上的上巨虚穴或阑尾炎上有压痛,有时在胃俞穴上或脾俞穴上有压痛。

  二、内联脏腑、外络肢体

  经络系统中十二经脉及其分支纵横交错,入里出表,通上达下,联系脏腑器官,奇经八脉又沟通于十二经之间,经筋、皮部连接肢体筋肉皮肤。经络的这种相互联系,是人体五脏六腑、肢体、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组织器官,保持着统一,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抗御外邪、保卫机体

  经络能行血气而营阴阳,营气运行脉中,卫气运行脉外,如果经络功能正常,营卫之间密布周身,营气调和,卫气周密,就能发挥抗御外邪,保卫机体的作用。

  经络学说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实践,指导临床各科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体控电疗法以通经活络为基础,与经络学说更是密不可分。

  正如《皇帝内经》所讲:“经络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经络的生理功能,实际上是“经气”的作用,经络自身的生命活动,名为经络之气,简称“经气”。主要有如下四点:

  一、网络周身,联通整体

  经络系统内联脏腑,相互络属,通上达下,入里出表,纵横交错,遍布全身,使脏腑之间、脏腑与五官九窍之间、脏腑与皮肉筋之间能够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生理、病理上相互影响的统一整体。这是中医学“整体观”的客观依据之一。

  二、运行气血,濡养周身

  气血是脏腑组织器官功能的物质基础。气血来源于水谷精微,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路,气血通过经络输送到全身,发挥其濡养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使组织器官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所以《灵枢·本脏》说:“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脉,利关节者也”。人体只有经络通畅,气血充盈,阴阳协调才能有效的防御外邪。

  三、抗御病邪,反映病证

  从中医的角度讲,人生病的原因,一般是由于经络的功能失调导致的。就人体自身而言,经络有抵抗病邪侵袭,反映疾病症状的作用。外邪入侵人体一般由表及里,先从皮毛开始,邪正交锋,在体表会有异常现象出现。如邪胜正衰,邪气就会由表入里,从孙络、经脉、络脉而逐步深入,影响经络的正常循行,身体随之出现相应的症状。这些病变在经脉循行的经路上反应出来,如:风寒侵袭肌表,就会通过经络反映出恶寒发热,头项强痛等外感症状,而失治或误治,又可通过经络入肺,使肺失宣降,气道不利而咳嗽。同样,脏腑病变也可由经络反映出来。如肝气郁结则肋痛胀满;肾虚则腰痛耳鸣等。而且脏腑之间疾病的传变也与经络有关,并可通过经络反映出来。

  四、传导感应,调节机能

  在经络上施以针炙,按摩、体控电疗等治疗,会沿着经络的循行经路或在局部产生酸、麻、胀、痛等感应,针灸治疗中称为“得气”。这就是经络的感应传导,并通过经络的感应传导起到调节机能平衡的作用。即原来亢进的可使之抑制,原来抵制的可使之兴奋。例如:电刺激神阙、天枢等穴,既可止泻,又可通便。其实质就是通过经络调节机能平衡的作用,使经络通畅,气血调和,扶正祛邪,平衡阴阳,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