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一年在公司得开多少会

发布于:百学网 2022-02-21

一年在公司得开多少会

  前几天看了一位在大公司工作的朋友的会议统计,一个自然年下来,参加了 1800 多个会议。考虑到一年就 250 个工作日左右。平均一天的超过 7 个会议。注意平均数会掩盖很多信息,还有很多时间一天十几个会议。不夸张的说,有太阳的时间都在开会,没太阳的时候才开始干活儿。

  然后在大公司里,级别越高,会议越多。不要觉得 1800 个会议算多,有些更高级别的工作者,比如这位朋友的主管,只怕所有时间都是排满会议的。

  看到朋友这个数据,说实话,我自己就觉得有点惭愧,真算不上一个合格的工作者,似乎也找到了不成功的原因,在创业者里面只怕是很懒的了。我一周有个团队例会,偶尔还不参加。其他有事情,基本都找同事面对面沟通了,如果连这个也算上的话,最多参加了 100 个会。当然,我暂时没有量化数据,只是估算。

  我前几天去微信也明显感受到,微信团队的会议也不少。白天基本都找不到人,晚上可能还有点空。微信整体上团队规模并不算大,到现在也只有 4000 多人,其中还有 1200 人是微信支付团队。广州这边也就不到 3000 人的规模。考虑到微信整个业务的复杂性,这已经是很精简的团队了。会议是不是太多,不在内部工作,结论不一定对。但同等规模的其他公司,会议一定多得不得了,这一点我倒是可以肯定。

  没在大公司工作过的人,很难体会不开会怎么干活儿?很多事情,离开了会议就没法做下去。有人会问:要不你说说得怎么做?抱歉,我还真不知道。

  我以前在大公司工作的时候,如果白天会议多,这一天就有种莫名其妙的「亏欠感」,觉得这一天没做啥工作很不好意思,然后就得用点额外的时间把日常要做的事情补上了,当然,有些确实是工作,有些则是工作之外的事,比如浏览技术资讯。但这一来二去,就下班得很晚。

  有朋友纠正我说,你不能说开会就不是工作,开会就是工作好不好?我想了一下,觉得也对。只不过开会这项工作,我一向做得不太好,是能力上的短板。我知道有些人能把会议开得很艺术,可以在大型组织里游刃有余,这一招只怕是不传之秘,不太能学会。在我看来,有些真是乐在其中。

  管理者的焦虑感,尤其是所谓老板的焦虑,常常会通过会议传递给整个公司。老板们担心活儿干得慢,往往要开会协调大家,而吊诡的是,越是协调,资源却似乎越是不够,越多的人力卷入会议里搅和,这简直成了魔咒。

  我记得有一次和团队说,我们就这么多人,每个人同一时间只能做一件事,这意味着团队整体的时间资源是一个固定值。10 个人的团队,满打满算,一天 80 个小时的资源,我们怎么折腾也不可能突破这个固定值,不可能让人 24 小时都在公司工作。如果内部冲突多,需要不断的开会协调,同步各种信息,写代码的时间必然就少。这个应该不难理解吧?

  我发现很多老板似乎不太能理解这个问题。当然我也没办法说服他们,因为他们都比我在商业上更成功,我的建议对他们而言,就是个普通网友的反馈而已,没什么权重,所以我现在好好创业的动力之一似乎来自这里,做好了给他们提点能听进去的建议。扯远了,继续回来说,他们似乎很少考虑团队总时间这个值。采取的做法是试图再把所有人挤出一些额外的时间来,似乎公司收益就越大。但这样必然跟员工个人时间相冲突,长期下来矛盾就很大。当然,公司如果发展得好,可以通过多给钱来消除一部分不满。公司如果发展没那么顺利,那就没办法了。

  是不是有点奇怪?我们思考另一个问题。如果一个程序运行缓慢,那么优化的方法和策略应该是什么呢?是直接加额外硬件?比如更快的 CPU、更大的内存、更好的硬盘、更高的带宽么?如果暂时解决了问题,后面问题再出现呢?如果要问我的建议……算了,众所周知,我又不写代码。

  这两年很多人抱怨「内卷」,内卷严重的公司必然会议多。大家通过会议同步信息,达成共识,这是好听的说法,不好听的说法,是吵架,是撕,是抢地盘,划分势力范围,是撇清责任。

  实在是太复杂了。这种状况可能就是常态,接受就好了,别挣扎。把每个会议开好,也是一种解决之道。

  题图:高品图像 GaopinImages

  作者

  Fenng

  来源:小众消息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