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一代才女潘玉良:从雏妓到国际知名画家,却抱憾终生,客死他乡

发布于:百学网 2023-08-18

一代才女潘玉良:从雏妓到国际知名画家,却抱憾终生,客死他乡

  一代才女潘玉良:从雏妓到国际知名画家,却抱憾终生,客死他乡

  作者:颜小兮伴读

  1908年,13岁的潘玉良被舅舅卖到青楼,老鸨上下打量一番,撇着嘴嫌弃地说:大脸盘子,小眼睛,蒜头鼻,太丑了我不要。谁料,潘玉良听完这话,扑通一声跪地,扯着老鸨的衣角哀求:“求您收下我吧,我什么都能做,当个丫鬟使唤也行。”

  

  老鸨一看奇了怪,别人避之不及的地方,这个小姑娘竟然主动要求留下,虽然长相差点意思,但留着做个丫鬟倒也行,于是便点头答应了。

  

  见老鸨答应收留自己,潘玉良连忙磕头致谢。

  

  而她之所以如此渴望留下,还得从她苦难的身世说起。

  潘玉良原名叫张玉良,一岁丧父,八岁丧母。孤苦无依的她,只能投靠舅舅。可舅舅生性好赌,整天不务正业,还欠了一屁股赌债。

  

  拿不出钱的舅舅,心生歹念——把外甥女卖了抵债!于是就有了开头那一幕。

  

  虽然她长相普通,但却在艺术方面有很高的天赋!吹拉弹唱一学就会,在青楼里也算找到一技之长,做了艺妓。

  

  1913年,新任盐都到芜湖上任,当地盐商为了巴结讨好他,特意设宴招待,并找了一群艺妓助兴,潘玉良便在其中。

  

  初入官场的潘赞化很讨厌这一套,但碍于情面只好敷衍参加。

  

  席间,潘玉良一反常态,唱了京剧中的黑头唱腔。这让原本无聊的潘赞化来了兴趣,不禁赞美了几句。

  

  盐商们看到这一幕,互相递了个眼神,准备用美色收买潘赞化,在酒宴结束后,命人悄悄把潘玉良送到了潘府。

  潘赞化酒醉回房,发现潘玉良已经在府中,惊出一身冷汗,转身喊来管家,让他安排人将潘玉良送回青楼。

  

  谁料,潘玉良直接跪倒在地,泪如雨下,哭喊着:“求大人不要赶我走,我就这么回去无法交差,会被打死的。”

  

  潘赞化看着哭成泪人的女子,心软了,详细了解其出身后,十分同情,决定替她赎身。

  

  就这样,潘玉良恢复自由之身,留在潘赞化身边做起了侍女。

  

  没想到的是,两人志趣相投,日常经常一起练习书法,一起作画。时间久了,竟互生情愫,顺理成章地走到一起。

  

  次年,潘赞化请陈独秀作为证婚人,正式纳潘玉良为妾。

  

  潘玉良十分感激丈夫对自己的大恩大德,便将姓氏改随夫姓。

  婚后,潘玉良在绘画方面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丈夫不想埋没她的才华,便请了一位老师给潘玉良补习文化课和绘画技巧。

  

  而潘玉良自身也很努力,没有辜负丈夫的良苦用心,在1918 年,以素描第一的成绩考上了上海美术专科学校。

  

  求学期间,她也不断地大胆尝试和创新,挑战了非常考验基本功的人体艺术画。可在当时民风比较淳朴的情况下,人体绘画很难被人们接受。

  

  即便如此,潘玉良依旧坚持自己的艺术梦想,于1923年,考进巴黎国立美术学院,之后又进入罗马国立美术专科学校学习雕塑和油画。

  

  在国外学习期间,她的艺术成就更上一个台阶。

  1926年,潘玉良的作品在罗马国际艺术展上获得金奖,打破了该项奖没有中国人获奖的纪录。而她的优势在于既有西洋绘画的特色,又能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属于中西结合的典范。

  

  潘玉良的绘画天赋超乎常人,功底深厚,加上师从西蒙、仰·布佛莱等国际知名画家,让她在绘画方面取得了很高的造诣,以至于成为20世纪前最具成就和突出的女性艺术家。

  

  即便是在国际上取得了如此成就,但她依旧不忘记回到祖国,将自己所学的专业技巧教给更多的国人。

  

  所以,在1929年,潘玉良回到祖国的土地,被邀请到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

  

  只可惜,潘玉良的身世背景不被社会接纳,遭受了许多不公平的对待,甚至是在公开场合遭遇辱骂。

  

  一次,她在台上讲课,台下突然有人起哄,指着她大骂:“凤凰死光光,野鸡称霸王,怎能让一个妓女来上课?”

  

  虽然潘玉良知道自己出淤泥而不染,但也难抵悠悠众口。关于她的猜测愈演愈烈,甚至还牵连了许多无辜的人,其中包括了潘赞化及他的家人,导致潘家人与潘玉良的隔阂越来越深。

  

  这一切,都不是潘玉良想看到的,但是没办法,出身风尘是事实,解释再多也无济于事,愿意相信你的人,不解释也会信你,不愿相信你的人,解释就是掩饰。为了平息因自己带来的风波,潘玉良决定再次离开。

  1937年,潘玉良含泪挥别祖国。

  

  期间,她多次想过回国和丈夫团聚,但因战争两人失去了联系,再次得到丈夫的消息时,潘赞化早已离开人世。失去了唯一的牵挂,对潘玉良而言,身处何方都不再重要,便打消了回国的念头。

  

  此后,她的绘画作品受到世界各国艺术家的赞赏,在国际上也颇具影响力。但她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中国人。并以“三不准则”来要求自己:不加入外国国籍、不拍卖绘画作品、不谈恋爱。

  

  也因为这个准则,让她吃了不少苦头,作品基本无成交,导致生活清苦无比,最艰难时需要靠好友接济或者当地的救济金度日。可不管自己过得有多艰难,她都没有放弃作画,为的就是在自己死后,能将作品送回国内。

  1977年,潘玉良去世的消息传到国内。临死前她特意交代好友帮她完成三个心愿:其一,帮她穿上旗袍,按照中国礼数下葬;其二,将丈夫送的怀表转交给潘家后人;其三,将她的4000多幅画作带回祖国。

  

  一个苦命却有傲骨的女子就这样与世长辞,曾有人这样评价她:“不论是气度、修养还是作品,在中国早期画家中都很少有人能够企及。”

  

  潘玉良的不幸虽然有时代背景的影响,但她对祖国的情怀,令人敬仰!身处何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一颗爱国之心,至死不忘!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