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文章写得好的夸奖句

发布于:百学网 2021-08-17

文章写得好的夸奖句

  文章写得好的夸奖句有很多,对于许多朋友在看到好文章时由衷的想要说文章写得好,却不知用什么来表达时,可以借鉴以下句子。

  1.大侠文采飞扬才情过人李白唐伯虎杜甫泰戈尔在世看此文章必定甘败下风从此无脸见人,在下对你的敬佩之意有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2.你的文章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读后如醍醐灌顶,令我茅塞顿开。

  3.文贵新,发人深思动人心;文贵奇,使人入神着人迷;文贵精,如果删句一场空;文贵真,热情打动石头心。

  4.您的文章主题明确,文情并茂。深深的打动人心,引发共鸣。

  5.暖暖的阳光温柔地洒落,泡一壶香茗,在丝丝缕缕的清新中轻轻的让书面舒展,轻抚上面的文字,让一个个跳动的音韵把我导向各处的恩许之地,一种难以名状的舒坦就在我的心中飘散开来。

  6.这篇文章短小精干,言论等简短有力,文章的气势雄伟,矫健有力。

  7.您写的这篇文章,如行云流水,徜徉恣肆。

  8、他的文章真处处真知灼见,真是字字珠玑,让人深深体会到开卷有益,成为大家不曾谋面的良师益友,所有人都在期望他的佳作不断问世。

  9、如一首诗,铿锵的韵律吟诵着古典之美。如一幅画,优雅的笔触渲染着泼墨之洒脱。

  10、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言之有序,简单扼要,不烦琐。

  当然很多时候我们在赞美的时候,有可能是出于拍马屁,对于这些朋友,是经不起推敲的,问到哪里写得好时就哑口无言了,下面来分享下,如何看一篇文章是否写得好,从哪些方面来判断呢。

  当我们看到一篇好文章时,总会由衷地感叹“写得真好”!具体好在哪里呢?却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这是为什么呢?

  一、不知“文章好在哪里”的原因

  不知“文章好在哪里”,我们可能以为是能力素质的问题,细细想来,能力素质是一个方面,更多时候是技巧的问题。

  1.缺乏拓展思考的意识。长辈总是教导我们不要“读死书”,意思是要养成勤于思考勤于总结的好习惯,做到身在书中、心游书外,掌握用发散性、延伸性、拓展性思维解析书中观点的方法。我们之所以讲不出文章好在哪里,根本症结就在于“读死书”,缺乏对文章问题、观点、矛盾、结论的辩证思考,主动怀疑、带着疑问读书的自主意识欠缺。

  2.缺乏分析判断的技巧。曾有人在网上自爆年拆解500本书。如此高能地读书虽属罕见,但他们运用思维导图、撰写书评来读书的方法,却非常有借鉴价值。不管他们用什么样的方法读书,核心在于他们掌握了高质量读书的技巧。我们对“文章好在哪里”讲不出个所以然,正是因为缺乏有效的读书经验,没有掌握高能的读书技巧,缺乏辨别文章质量高低技能!

  3.缺乏知识底蕴的积累。感叹“真好”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比如,当别人点到自己认知盲点、知识盲区时,内心深处会不由自主地发出“真牛”的感慨,当别人道出了自己无法用语言表述的心里话时,总有一种醍醐灌顶之感。其实,我们的感叹除却赞美,更多是无奈。细思问题根源,厚积薄发、久久为功的功力不够才是真正病灶。

  二、掌握阅读技巧的必要性

  庖丁之所能秀高超解牛之技,那是因为庖丁对牛的经脉、骨架、肌肉结构了然于胸。掌握阅读技巧,是培养逻辑思维、丰富写作技巧、拓展知识储备的必要条件。

  1.培养逻辑思维的需要。每篇文章都有一条贯穿始终的“丝线”,我们称之为“主线”,也是常讲的逻辑。有的文章以时间为主线,有的文章以事件发展为主线......能不能把文章读懂,关键就在于能不能抓住文章的主线或逻辑。经常阅读逻辑性强的文章,有助于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这对于公文写作者来讲尤其重要。因为写公文最重要的步骤便是列提纲,列提纲也就是理顺逻辑。所以,掌握阅读技巧,熟谙文章逻辑,直接效果便是文章主线清晰,间接效果是逻辑思维显著增强。

  2.丰富写作技巧的需要。每篇好文章都是作者精湛写作技能的孔雀开屏,文章中蕴藏的新颖思路、破题技巧、思维逻辑、结构布局、词句搭配方式,无不是作者综合素养的集中展现。深入细致地解剖一篇文章,比闭门撰写10稿效果更好。机关“笔杆子”常讲写作要“多看、多思、多想”,实质就是告诫我们,丰富写作技能最直接的办法是参考借鉴、取长补短,最有效的办法是多学习多琢磨多积累。

  3.拓展知识储备的需要。什么样的文章最能吸引人?对于公文而言,新颖观点最吸引人。曾经有人这样描述班子团结:“一班人”像“石榴籽”紧密团结在一起,只要大家能攥指成拳,便形成攻坚克难的“拳头力量”;有人在分析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时,引用“割韭菜”来批评治标不治本的虚假作风......这些生动形象的文字,背后是作者丰富阅历与厚实积累的集中表现。如果我们掌握了阅读技巧,便能从文章中汲取营养,拓展思维眼界,增加知识储备,为以后写出生动文字“广积粮、高筑墙”。

  三、如何正确判断文章优劣

  究竟该如何判断一篇文章的优劣,并且分析得头头是道呢?个人认为,只需遵循由宏观到微观、由整体到局部的规律,便能轻松解析文章曲折!具体来讲,就是要做好“五个判断”。

  第一步:判断文章体裁

  世间一切均是由事与物组合而成,人类认识新事物,会习惯性地会为其命名,意图在于方便识别和辨认。这有点像饭馆点菜,菜单会根据热菜、凉菜,肉菜、蔬菜,特色菜、家常菜来区分标注菜名,目的就是方便顾客一目了然,快速选择符合自己口味的菜目。阅读文章同样如此,没有人会在第一眼把注意力放在具体内容上,总是首先判断文章属于什么体裁,是否符合自己认知。特别是公文写作者,阅读文章时更具针对性,比如撰写一份活动报告,有经验的“笔杆子”在寻找素材时,通常会以文章体裁作为首要搜索条件。

  那么如何区分文章体裁呢?文章的文体通常分为文学体裁与文章体裁。文学体裁包括:诗歌、小说、戏剧、散文。文章体裁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公文材料属于文章体裁中的应用文范畴,就像前面提到了总结材料,它就属于报告性应用文。

  因此,我们阅读文章时,首先应判断其类别属性,才能以其要素、性质、特征为标准,判断文章是否符合好文章条件。同时,因熟知文章体裁属性,才能准确理解性质相近文章之间的差异与区别,比如决议与决定、批示与批复、通告与通报……等等。

  第二步:判断文章章法

  章法就是规矩、规律,也是文章的主线与逻辑。一篇文章的脉络是否清晰,往往决定了文章的价值与生存机率。我们通常是如何判断文章脉络是否清晰的呢?

  一是看文章主线是否明朗。时间或事物的发展过程,常常被当作文章的主线。比如,半年工作总结,通常以时间为轴线对工作进行讲评;某个专项工作报告,则是以事件发展为主线进行总结汇报。阅读文章时,首先需要判断主线是否一目了然、清晰明朗,初步确实文章质量优劣。

  二是看提纲是否严谨协调。提纲是写作者破题、构思的思想精华。提纲前后是否照应,相互是否兼容,层次是否明了,主次是否清楚,比例是否协调,这些判断标准,是概略决定文章优劣的关键。阅读文章时,以此为参考,检验文章质量。

  三是看前后逻辑是否顺畅。公文材料逻辑相对简单,基本逻辑关系常分三种:总分、并列、递进关系。三种逻辑并非各自为阵、孤立存在,往往交叉融合、互为依靠。阅读文章时,先从提纲中判断出大逻辑,而后从各段落判断出小逻辑,只要这些逻辑之间协调并存,关系清晰明了,文章质量不会差到哪去。

  第三步:判断文章风格

  风格是作者独秀于林的写作方式与习惯。比如,有人喜欢附庸风雅,那么他写的材料就会“之乎者也”多一些,譬如形容初春微凉,就用“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形容淡泊名利,就用“丹青不知老将尽,富贵于我如浮云”,等等;有人性格雷厉风行,那么他写的材料就会果敢干练一些,譬如在写材料过程中,喜欢用 “绝对”“严禁”“坚决”“务必”等语汇,构成气势恢宏的排比句子;有人经验阅历丰富,那么他写的材料就会朴实接地气一些,经常会引用一些生活现象作比喻,譬如“割韭菜”“钉钉子”“摸鱼虾”“牛鼻子”“回头浪”“夹生饭”“挠头事”“揪辫子”“高压线”“协奏曲”“隔心墙”,等等。

  凡能自成风格者,皆为行业大家。写作同样如此,凡是文章独具风韵,写作之技必有可学可鉴之处。阅读自成风格的文章,不仅要抬头仰慕,而且要埋头思考,思考文章与其他同类文章有何不同?这篇文章比同类文章优秀在哪里?阅读过程中产生了什么样的启迪与感受?只有带着问号阅读,才会真正参与,融入作者意境之中,参悟出写作的精髓与要义。

  第四步:判断文章文法

  文法,考验的是作者对语法掌握的牢固程度。平常写作只需达到孔子“辞达而已矣”的标准就可以了。但是一份好材料,无论语句顺序、遣词造句都是非常考究的,要么读来琅琅上口,要么意蕴幽深绵长,要么论述精辟通透,同样的汉字,因文字排列组合各异,意境气质将会天差地别。

  我们阅读文章,特别是公文材料,需要有意识地放慢速度,就像吃糖葫芦,不能乱啃一通,要一个接一个、逐字逐句地细细咀嚼品味,不狼吞虎咽,不一目十行,真正融进去钻进去。还要像钉钉子一样,一锤子接着一锤子地敲,把词汇搭配、语法运用技巧篆刻在心、塑模成形。

  当然,阅读文章也不能盲目地搞崇拜与信仰,同样需要有批判精神,要经常用怀疑的眼光来审视,下意识找找文章里词与词、句与句的结合方式有何特别之处,自己能否一一辨认,能否说出个所以然……只有注重细节研究,久而久之就会潜移默化受到影响。

  第五步:判断文章语汇

  语汇组合就像女子刺绣,同样颜色的丝线,同样质地的布料,不同手法、不同构思、不同颜色搭配,刺绣图案将会霄壤之别。有的颜色搭配不协调,有的针法陈旧呆板,有的线路杂乱无章,作品质量一目了然!

  文章同样由不同种类词语汇聚而成的,语汇如何搭配,直接影响文章质量美观。比如,王安石在写“春风又绿江南岸”时,先用了“到”,又改作“过”,后改为“入”,再改作“满”,但总觉得不能准确表达意境,前前后后修改了好多次,最后才敲定了“绿”字。一个“绿”字,既可作名词,也可作动词,不仅描绘出春天的主色调,而且为春风赋予了生命,给人以“动”的感觉。

  微妙之处显真功。阅读文章遇到令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的词语,不仅需要用心牢记,而且要用笔摘录下来,扪心自问如果换作自己,将会用如何陈述表述?能否达到同样气势效果?为什么自己想不到?比如,有人在强调规矩意识时,用不钻“小空子”、不占“小便宜”、不养“小毛病”、不打“小算盘”、不受“小意思”、不求“小安逸”、不搞“小圈子”来标注红线底线;有人在强调转改作风时,用“橡皮泥”“软柿子”“纸老虎”“稻草人”来批驳错误思潮;有人在 强调纪律时,用“电网”没电、“地雷”不响、禁令失效、铁律“哑炮”来警示违规行为......

  以上这些“橡皮泥”“软柿子”“纸老虎”“稻草人”等词汇的运用,不仅在词性与词义上表述准确恰当,而且在词汇组合上更显形象生动,这样的写作手法,既是阅读文章的一味 “调味剂”,也是升华文章层次的“催化剂”。

  最后,还要判断文章修辞手法的运用,文章里对于某一个意思用了怎样的写法?这种表述方法有什么效果与作用?和其他写法又有什么不同?坚持用审视眼光去鉴赏、批评,久而久之,写作底蕴与写作能力必将大受裨益。

  转自:文诗书院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

行测言语理解文章出自哪里

言语理解主要是出自新闻杂志,相关的时事政治书刊,它里面截取的内容多种多样,选材也不尽相同,主要是为了考察考生的语言逻辑及理解能力。...
2021-08-17

形影相吊出自哪篇文章

形影相吊出自哪篇文章 出自李密的《陈情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这是李密自述身世之苦,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假借尽孝道以推辞应召为官。 高考语文复习:《陈情表》复习教案(梧叶语文课) 《陈情表》复习教案 学习重点: 1、文言基础知识积累。 2、文体掌...
2021-08-17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没有优秀作品,其他事情搞得再热闹、再花哨,那也只是表面文章,是不能真正深入人民精神世界...
2021-08-17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出自哪篇文章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出自《晏子春秋杂下之十》 原文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
2021-08-11

《议论类文章写作小技略》第2节:议论文怎样使用论据

议论文写作有了论据,还需要用好论据。但在论据的使用上,同学们却存在着一些必须纠正的问题,这些问题具体表现为:①受论据多多益善的影响,一篇文章论据过多,冲淡了议的内容;②叙议不分,运用了论据替不会分析,以代议论;③论据使用不会概括,对论据总是...
2019-06-28

80个文化典故信手拈来即文章

如果说,诗文是一匹锦缎, 那么典故就是华美的刺绣, 一道水波,一片禽羽, 都有很深的讲究。 精致的文笔, 可寻诗文的来路; 恰到好处的典故, 可寻诗文的归处。 全都记住之后, 纵使不能赌书泼茶, 也可更深层次地了解诗书中华。 1、斑竹 湘妃竹。舜死后,...
2018-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