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给高三生的历史选考一轮“盘书”攻略

发布于:百学网 2020-08-11

给高三生的历史选考一轮“盘书”攻略

  不知道你现在看书主要看哪些?除了正文之外,其实书里的材料非常丰富,还有知识链接、插图、小字注释、专题导语、课前提示、目录,等等。

  先从目录讲起吧。目录在复习的时候,起两个作用。

  第一,是第一轮复习的框架。

  如果说具体的课程内容是血肉,那么在具体的课程内容之前的目录就是骨骼。无论是新课还是第一轮专题史复习,框架都以这个目录为基础。

  那么目录主要包括专题标题和课标题,隐含的还有每课下面的框标题,一共是三个层次。现行教材虽然是按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这样的大专题来编排的,但在具体的内容上,依然是按通史顺序来的。

  以必修一政治史为例,左边这一面目录是中国政治史,右边这一面是世界政治史,这就是一个横向空间层面上的划分;具体到左边这一面的中国政治史,专题一是中国古代政治史,专题二、三是中国近代政治史,专题四、五是中国现代政治史,这就是一个纵向时间层面上的划分。这就是最浅显的“时空”。

  Btw,现在考试要求的历史核心素养,里面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时空观念”,而对核心素养的考查,不可能问你这些名词是什么,更多的往往是渗入到题目中,那么我们在复习的时候,对时间(古今)和空间(中外)的把握就是在培养时空观念,最突出的就是在对教材插图和图册的把握上,这个后面再讲。

  既然这个目录起到框架的作用,正文在中国史和世界史方面又是各自按通史顺序介绍的,那么在所谓的第一轮专题复习中,其实也是小小的通史复习。

  在按照教材顺序进行选考一轮复习的时候,其实就已经不是像学考复习那时候纯背单独的知识点了。在依照知识条目复习、背诵的前提下,中国古代的政治、中国近代的政治、中国现代的政治,不要求前后对照吧,至少也得前后贯通一下,明白古代、近代、现代的界线在哪里——比如清虽然是1912年没的,但说起1840年鸦片战争,你不要还以为是在古代。

  不过虽然不要求前后对照,但每个专题下面有哪些知识点是必须要知道的,这里可以参考由小及大、由大及小两个角度。

  像前面举的鸦片战争,是我国近代史的开端,最后签订了《南京条约》,对我国产生了一系列影响,和它一起的还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等,也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都对我国产生了一系列影响,它们同属于专题二第一课,是“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这一条线,这就是由小及大。

  那么由大及小呢?

  看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九个字,你能想起来这个标题下面有四课,按三代、秦汉、唐宋元、明清这样的顺序,讨论中央和地方、君权和相权两对关系。

  中央和地方关系下面,从三代的分封制(基础是宗法制)到秦的郡县制,汉初作出“妥协”的郡国并行制再恢复郡县制,后来元又出现行省制,以及各个朝代的若干级行政区划,附加监察,这一脉就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地方权力逐渐集中于中央)。

  君权和相权关系下面,首先就是秦朝确立宰相的正式官名为丞相,紧接着秦朝的三公九卿制、汉朝的中外朝制、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北宋的二府三司制,再到明朝废丞相、清朝设军机处,加上监察和选官,这一脉就是君主专制制度的发展(相权逐渐集中于君权)。

  其中具体的知识点就不展开说了,都考验你的“背功”,这就是由大及小。

  到这里,你又可以反过来由小及大,这下面细碎的知识点各自统一于中央集权制度、君主专制制度这两条线,这两条线又统一于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制度这个大制度。

  必修一专题一复习完,你就可以通过目录,再结合《考试说明》的知识条目,来“由小及大”、“由大及小”检验复习的成果。

  其他专题同理。认真背完一个专题,再加上这样“由小及大”、“由大及小”落实到位,到二轮通史复习乃至三轮小专题复习就相当轻松了,甚至说事半功倍都不为过。

  第二,目录还起到补充细节、提问题的作用。

  最简单的,还是以必修一为例。专题一是中国古代政治史,专题二、三是中国近代政治史,那么问题就来了,中国古代与近代划分的依据是什么?显然就是社会性质,中国古代是封建社会,中国近代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那中国何以从封建社会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了呢?1840年的鸦片战争。

  分析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中间的转折点,也如是;分析中国近代史中旧民主主义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转折点,也如是。清楚了是社会性质的转变,就不会还以为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在古代发生的事情。

  再比如专题一第二课标题的“大一统”、专题五第二课标题的“突破”,这都是一个个小问题,都可以联系上下课,这些问题虽然很简单,但却能把这一课的内容都串起来,你能从这一个词往外发散出许许多多的东西。

  有个题外话,新高二高三还在用的这套人民版的必修教材,在体系编排上,有些方面是比较乱的,虽说分成了政治、经济、文化三大部分,每部分先中国史后世界史,中国史和世界史都按时序来。但一册书内部有时候就比较乱,像必修一专题二第三课讲完抗日战争,到专题三第二课又回过去讲辛亥革命(第一课太平天国不作要求),到第三课新民主主义革命还要再绕不开抗日战争(虽然不像前面那样详细讲,但为了完整还得捎带)。

  涉及到近现代的会议就更麻烦,有些会议不仅三册人民版的必修都讲,人教的选修也讲,一个会议在不同的书里强调的还不一样,这就需要整合,不过这种“大动作”的整合那就是第二遍“盘书”的事情了,一轮关键在落实知识点,即使是整合也只需要在一册书内、一个时段内或者一个专题内小小整合一下即可。

  说回辅助文部分,除了目录,还有专题导语、课前提示、课后检测,以及一些“绿框”。不要小瞧这些内容,有些问题直接就变成了《考试说明》里的知识条目。

  口说无凭,举几个例子。

  那么像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这样课前提示非常清楚的,直接把课前提示的内容作为知识条目下对应的知识点即可;

  像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这样课前提示非常简略的,在复习时就应当以此为纲进行拓展;

  另外如果出自问题而没有答案的知识条目,在整理的时候不妨问老师借一下他们的教师用书,上面基本都有。

  抛开辅助文可能就是知识条目这一层关系,单讲复习时如何处理这些辅助文的话,其实很简单。

  课前提示就是背,像前面说的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课前提示短短的一句话就是帮你把这一课的内容整合起来。

  旁边的“绿框”,知识资料型的重在熟悉了解,把握要点,例如均田制;

  涉及地图的就要结合地图,例如腹里;

  不如把上面的小图落实到这张大图里,再找找宣政院?

  正文补充型的,抓关键词,例如一些古文、古诗。

  “绿框”中的思考题、课后的思考题,就把它们当成题目来做。

  像这个问题,其实就可以拆成两个小问题来作答:军机处的“隐”如何体现?其“执政”又如何体现?这样拆开再来看,那显然就是要你联系一下材料和教材,答一下军机处的特点、职能、性质、地位这些。

  一轮的时候去这样把这些“绿框”“盘”一遍,一方面是关注细节,另一方面也是训练文言阅读、材料理解、有效信息提取和整合的能力。

  另外的话,一轮虽说是专题史复习,老老实实按教材顺序复习即可,不必刻意地联系前后、联系中外,但在碰到有些点的时候,也自然而然地可以做个联系或者对比,也不用刻意回避。

  例如必修一专题一第三课讲到科举制度的时候,旁边有一个学习思考的“绿框”。

  多嘴问一句,你是不是从来没想到“伏尔泰”这个名字在必修一这么前面就已经出现过了?

  回到思考题,这个问题同样可以拆成两个小问题:科举制度为什么会受到推崇?它为什么会受到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推崇?为什么会受到推崇,那自然就是有其优点;为什么会受到启蒙思想家的推崇,那自然是有其时代背景。

  在复习到这里的时候,虽然还没复习启蒙运动,但问题是你这是复习,不是新课,自然而然地就可以去联系后面启蒙运动的背景,没必要刻意回避。

  “盘”辅助文,有一个核心:联系正文。

  辅助文始终是为正文服务的,一定是起到补充说明正文的作用,所以看的时候不要把它们割裂开来,就像均田制。

  为什么要熟悉辅助文,甚至要把它们也算进“盘书”的范围呢?因为有些题目的材料就选用了这些辅助文,我们觉得“细”、觉得“难”,就是因为不熟悉。很多纯文言文的选择题,不要求你像语文翻译文言文一样“信达雅”,你抓几个关键词出来就能做,这就可以从平时的这些辅助文里来训练——像那些直接选用辅助文的文言文材料,你如果能准确定位它们——知道这个材料附近的正文讲的是啥,做题速度会更快。

  这些辅助文不需要你专门花时间去“盘”,只需要你在“盘”正文的时候捎带着就可以——前面刚刚说过,两者不能割裂嘛,单独在辅助文上下功夫成效不如联系着看大。

  除了这些文字性的课前提示、导语、“绿框”,还有一块很重要的内容,那就是插图。插图我们放到下一次再来讲,先到这里。

  还有几句废话。

  后续关于一轮的复习大概还有三四个主题,穿插着讲一点解题技巧,争取八月能讲完吧,本来是打算六七月出这个系列并且结束掉的,所以起的名儿是“暑期盘书”,后来因为忙其他事情就耽搁了,直接录语音的话可能不如文字这样方便看,所以也比较慢(语音转文字加上校对的时间还不如我码字快),估计等“暑期盘书攻略”出完也已经不是暑期了,不过方法这东西不局限于时间,高三跟着自己老师复习也能参考着用。

  暑假空着的这段时间也可以自己多背背主干知识,这是最核心的。我讲的这些可能比较啰嗦,有些还扯得比较远,操作起来可能也比你之前的习惯或者制定的计划要来得费事,总之我只是分享一下我的经验,或者说给出一些我的建议,能为你的复习提供一些思路那当然zui.好,不能的话那我很抱歉浪费你宝贵的时间看到这里。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