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发布于:百学网 2021-08-11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之所以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第一,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

  第二,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

  第三,以人为本全面回答了科学发展观 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发展成果如何分配,这是任何一种发展观都必须回答和解决的基本问题。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把依靠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前提,把提高人作为发展的根本途径,把尊重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准则,把为了人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共同进步,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共同发展,在实现社会全面进步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协调发展,就是要使各个地区、各个部门、各个领域比例适当、结构合理、相互促进、良性运行,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相协调。坚持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人与自然相和谐,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国家、建设环境友好型国家,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对“什么是发展”、“靠谁发展”和“为谁发展”、“怎样发展”等发展观的基本问题,做出了科学的回答,极大地深化了对人类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与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做出了重大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实现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奠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

  科学发展观相关考点分析

  考点一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

  (考简答题或选择题)

  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把握我国基本国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进入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和矛盾凸显期,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总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现实依据。

  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入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党带领人民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探索,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实践基础;

  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分析国际形势、顺应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当今世界发展大势、国外发展的经验教训,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时代背景。

  考点二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过程

  (考选择题)

  科学发展观在抗击非典疫情和探索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逐步形成。2003年10月,胡锦涛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2004年3月,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意义,明确界定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并对如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标志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科学发展观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实践中不断充实丰富。2004年5月,胡锦涛在江苏考察工作时指出:“科学发展观对整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只有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才能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从这时到党的十七大召开,科学发展观也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

  以党的十七大为标志,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走向成熟。2007年,党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定位、理论依据、理论内涵作了全面阐述。十七大报告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概念,把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2年,十八大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考点三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考选择题)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对科学发展观的集中概括。

  考点四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科学

  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考选择题)

  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不断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

  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善于抓住和用好机遇。党的十六大在综合分析进入新世纪后国际国内形势变化的基础上,作出了21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重大判断。

  考点五

  以人为本是科学

  发展观的核心立场

  (考选择题)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以人为本的“人”,是指人民群众,就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人民在内的中国最广大人民;“本”,就是根本,就是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发展依靠人民,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三是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着力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四是坚持以人为本,最终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考点六

  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

  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考选择题)

  全面协调可持续中的“全面”是指发展要有全面性、整体性,不仅经济发展,而且各个方面都要发展;“协调”是指发展要有协调性、均衡性,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发展要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可持续”是指发展要有持久性、连续性,不仅当前要发展,而且要保证长远发展。

  一是坚持全面发展,就是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认识和把握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统一体。

  二是坚持协调发展,就是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个领域协调推进。

  三是坚持可持续发展,必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四是坚持可持续发展,还必须建设生态文明。

  考点七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考选择题)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强调要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改革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

  一是坚持统筹兼顾,必须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

  二是坚持统筹兼顾,必须认真考虑和对待各方面的发展需要,正确反映和兼顾各阶层各群体前利益要求。

  三是坚持统筹兼顾,要牢牢掌握统筹兼顾的科学思想方法,努力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不断增强统筹兼顾的本领,更好地推动科学发展。

  四是坚持统筹兼顾,还要求我们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做到兼顾各方、综合平衡。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考点八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考选择题)

  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决策;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提升国民经济整体素质、赢得国际经济竞争主动权的根本途径,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重大战略;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是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也是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

  考点九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考选择题)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好、发展好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我国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民主形式方面的伟大创造。坚持通过充分协商形成共识、凝聚力量,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充分调动各方面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坚定不移地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依法治国,前提是有法可依,基础是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关键是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公正司法。

  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考点十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考选择题)

  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它鲜明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用什么样的精神旗帜团结带领全体人民开拓前进、中华民族以什么样的精神风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大问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发展观强调,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考点十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考选择题)

  胡锦涛明确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个重大判断,深刻总结了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和谐社会的内涵。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社会,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整体和谐的社会。

  和谐社会总要求。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

  如何构建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既要从“大社会”着眼,把和谐社会建设落实到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在内的党和国家全部工作之中;又要从“小社会”着手,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

  考点十二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考选择题)

  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要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

  考点十三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考选择题)

  胡锦涛指出:新形势下,党面临“四大考验”: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四大危险”: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

  把握新形势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总要求;

  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

  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永恒课题。

  考点十四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考简答题或选择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续发展。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到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进一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丰富和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理论。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

高考时事政治热点分析:科学发展观

时政材料:党的十七大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2008年9月19日,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在中央党校...
2009-09-08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基本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基本要求背景:十届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必须坚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它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是硬道理,要以经济建设为...
2009-10-11

重视一个理念:科学发展观

重视一个理念:科学发展观新老教材对比(1)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
2009-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