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高考历史抢分必背:去伪存精——排除法
抢分导读精选八个解题实用技巧,配合例题详细讲解,名师珍藏抢分谜题,即使没记牢的知识也要应用技巧抢得一分是一分,不放过一个漏网之鱼。
抢分启示临考冲刺,应对有法,掌握技巧,事半功倍,熟记要领,高考无忧!
巧计1去伪存精——排除法
排除法:把题目所给的条件当做“筛子”,对备选项逐一过筛、检验,凡发现有差错(即便是细小,不明显者)的选项,立即排除,弃误留正,去伪存精,随着选择范围缩小,准确率加倍提高,最后选定正确项。筛选法是最常用的一种解题方法。有效的使用筛选法,必须把握以下两点:
首先,要准确理解题干意思,抓牢“筛子”,这是运用排除法的前提条件。当面对一道选择题的时候,第一步就是要明确题干的意思,即题目的指向,要考查什么知识点。这样才能知道要排除哪些选项,做到有的放矢,使排除更加有针对性。
其次,在准确理解题干意思,明确题目要考查的知识点后,就可以用排除法进行解题了。在实际教学中,总结出以下三种排除法:
第一:排“错”法
按照题目要求排除错误的选项,这里的“错”是指表述错误的选项,可以分成两种情况:
例1.(2007年上海卷)邓小平曾说:“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南北对话是处理南北问题的方式之一,下列属于南北对话的是:
A.1960年建立石油输出国组织
B.1961年召开不结盟国家会议
C.1964年成立七十七国集团
D.1975年召开“关于合作和发展的国际会议”
【研析】抓住题干的限定语是“属于南北对话”,南北对话是指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围绕改革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加强南北双方的经济合作等问题所进行的谈判和斗争。A、B、C三项都是属于发展中国家间的政治经济组织。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前三项,必选D。1975年,在巴黎召开的“关于合作与发展的国际会议”,是第一次全球性的“南北对话”会议。
【答案】D
【巧计点拨】此类题目,需要排除的选项是指与题干意思不符合的选项,但选项本身表达的观点没有错误,而是指在题干设定的情景下不符合题干意思而言的错误。这类选择题的设问往往是针对某一历史事件,要求选出关于这一历史事件说法正确的选项,反过来只要排除说法错误的选项,剩下的也就是正确答案了。
例2.(2007年四川文综卷)下列有关德国影响欧洲局势的表述,符合历史实际的是
A.“一战”中德国的盟国包括奥匈帝国、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
B.德国在希特勒成为元首后退出了国际联盟
C.通过慕尼黑协定德国割占了捷克斯洛伐克
D.莫斯科战役后德军在欧洲战场已无力全面进攻
【研析】德国是欧洲大国,对欧洲局势有决定性影响,本题要求对德国及相关历史有一个整体认识,题干要求符合历史实际的,因此用排错法,排除史实叙述错误的。罗马尼亚在一战中加入协约国作战,A错误;德国退出国际联盟是纳粹党上台的1933年,希特勒成为元首是1934年,B错误;通过慕尼黑协定德国割占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C错误。排除A、B、C,必选D。莫斯科战役德军损失惨重,遭受重大挫折,无力全面进攻。
【答案】D
【巧计点拨】此类题目选项本身的说法就是错误的,首先就要排除。有效排除错误选项,必须要夯实基础知识。例如本题,通过分析各个选项,结合教材知识,我们可以轻松的排除错误选项和干扰项,即使知识掌握有些模糊,也可以在排除绝对错误选项的基础上找出正确项。
第二:排“正”法
例3.(2007年北京文综)近年在汉堡发现了一本在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该书译自法译本,法译本译自拉丁译本。书的前言中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对以上的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A.当时中国政府重视对欧洲宣扬中华文化
B.孔子的思想在欧洲得到推崇
C.该译本出现在“西学东渐”时期
D.《论语》曾在欧洲以多种语言流传
【研析】从书名《论语》和“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可知讲的是孔子,故B项本身是正确的;C项的“西学东渐”时期应为明末清初的那次西学东渐,时间上与题干中的1691年以前的时间吻合,这个时期的中西文化交流也使得C项描述的状况具备可能性;D项可以直接从题干中解读出来。利用已有知识排除B、C、D,必选A。此时期中国文化的外传主要是西方传教士把中国的文化介绍到西方,而不是当时中国政府的宣传。
【答案】A
【巧计点拨】按照题干要求排除说法正确的选项,这里的“正”是指说法正确的选项,这主要是针对要求选出说法错误、不正确、不准确或不符合事实一项的选择题。要做好这类题目首先要仔细审题,切忌粗心大意。因为在这类题目中,说法正确的选项反倒是不符合题干要求的,是“错误”的选项。
第三:排“它”法
例4.(2007年广东历史卷)下列选项中,能反映商朝农耕生产的是C
【研析】抓住题干的限定条件,“商朝”和“农耕生产”。A项是商朝的刑具;B项与农耕生产有关,但牛耕最早出现于春秋后期,依据图中所示,应为唐朝出现的曲辕犁;D项铁犁在战国中后期用于牛耕。所以排除A、B、C,必选D。C项是“田”字的写法,反映的是井田制的内容。
【答案】C
【巧计点拨】这里的“它”是指与题干意思无关的选项,也可以说是干扰性选项。排“它”法,即排除与题干意思不相关的选项,但这类选项本身说法是正确的,只是与题干的要求无关,通俗地说就是风马牛不相及。往往这类选项的干扰性比较强,考生也容易出错。
以上三种排除法并不是专门针对哪一类选择题的,在实际的解题过程中,往往要把这三种方法结合起来,灵活运用,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从而提高排除法的有效性,提高排除的准确率,最终提高解答选择题的速度和正确率。
抢分秘题
1.(2008学年天津和平区高三检测卷)一战后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A.消除了协约国帝国主义间的矛盾B.使不同社会制度间的矛盾得到缓和
C.暂时协调了协约国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D.为民族解放运动创造了有利的环境
2.(2008学年滨江高级中学一模试题)关于《资政新篇》的评价,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早期的革命纲领
B.反映了农民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迫切愿望
C.体现了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愿望,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D.在当时得到实现
3.(2008学年长沙一中一模)19世纪中期,一位在中国传教的西方传教士说:“吾非除旧何由布新?将欲求吾道之兴,必先求彼教之毁。”下列对这种传教方式评述不正确的是:
A.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B.导致中国人的反洋教斗争此起彼伏
C.不利于中西方文化的和谐共处D.其实质是炮舰支持下的宗教殖民
4.(2008学年杭州高中第一次检测卷)下列书籍,最能反映17~18世纪中国历史新的时代特征的是:
参考答案与解析:
1.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战胜国相互妥协的产物,并没有消除协约国帝国主义间的矛盾,只是暂时地进行了协调,同时体系还产生了许多新矛盾。一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排斥了社会主义,并对社会主义苏联进行干涉,对民族解放运动进行镇压。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是帝国主义一战后的分赃会议,战争结束后加紧对亚非拉地区的掠夺。可以排除A、B、D,答案选C。
2.C题干限定关于《资政新篇》的评价,太平天国早期的革命纲领为《天朝田亩制度》,A项排除;B项是《天朝田亩制度》的影响,可排除;D项与事实不符,为错误结论,D排除,必选C。
3.A材料中西方传教士对于西方文化的传播是在破坏中国文化的基础上进行的,必然会造成中西文化的矛盾和斗争,排除B、C,西方传教士赤裸裸的的表述,是一种文化侵略,这种文化侵略结合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历史,可以得D结论正确,当排除。本题只有选A。通常所谓近代化是指: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思想理性化,宗教的传播不能推动近代化的发展。
4.BA项是地理游记。D项是对古代医药学的总结,C项时间不对,排除A、B、D。《农政全书》介绍了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和工具,体现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