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化学:2009年命题预测及名师指导

发布于:百学网 2009-02-22

化学:2009年命题预测及名师指导

  第一章 2009年命题预测及名师指导

  高三总复习策略与方法

  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 武红玲

  综观近几年高考理科综合中化学试题,可以发现化学试题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体现了学科知识与社会、科学发展的联系,注重能力考查,特别重视实验分析和探究能力及思维能力的考查。试题比较注重双基的测试,把握了中学化学的主干知识,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覆盖了中学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实验、化学计算几方面。

  2009年的《考试大纲》在内容、题型、分值等方面均没有太大变化,仍然强调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的考查。

  高考主要是考查考生的学习能力,也就是考查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的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近几年的高考非常重视基础,许多知识回归课本。“3+X”形式下的高考题,题量减少了,难度下降了,但对细节要求多了,语言表达要求更准确,知识面更广,有很多知识来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从课本上延伸出来的更多了。这符合高考的能力要求,即选择那些素质好、潜力大的考生。显然,高考必须能够区分不同水平的考生,注重能力考查,让那些基础扎实、能力强的考生得以发挥和表现他们的水平。因此必须以课本为准,夯实基础。2009年的备考我们也应在此指导思想下进行。

  第一轮复习按照:基本概念→元素化合物金属、非金属(卤素、硫、氮、硅)→基本理论(物质结构、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有机化学→化学实验的顺序进行,把化学计算串到各部分当中,同时不断渗透一题多解思想及计算技巧,逐步提高运算能力。

  第二轮复习:综合训练与专题训练相结合,如有机、无机推断专题总结,阿伏加德罗常数,离子反应等内容。并整理一部分题目当堂完成,训练答题的准确性、规范性和速度,加强易错点、失分点的练习。而化学实验的复习则应注重思考方式、基本模型的建立,信息题则要学会如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第三轮复习:5月初至6月初主要进行综合训练,查漏补缺。学会整理和归纳错点、疑点、盲点,并进行应试技巧、答题规范训练,不要题海战术,要挖掘精品题,以点带面。同时要克服思维定势,杜绝盲目做题。另外一定要对教材中的概念、定律、原理、性质、实验等内容要仔细阅读,对大纲和教材共同要求的部分加以重视,真正做到回归教材,以教材为据,克服复习的随意性。在学习中先“死”后“活”,多记,多写。《考试大纲》是专家命题的依据,要对《考试大纲》中的“了解”“理解”“综合运用”各种层次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挖掘知识规律和信息,探究知识的扩展点及可能的出题点。“依纲离本”就是要善于驾驭教材,活用教材。

  化学复习要把握学习的“序”

  在化学复习中应该采用先分散后集中,先基础后能力,先个别后一般的方式进行。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逐步学习,逐步加深,控制难度,适度练习,侧重习题的演变和扩展,锻炼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拓展思维的时间和空间。

  化学复习要把握几新

  1.形式新。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使知识表现的形式新。化学复习如欣赏一部电影,如果只是了解故事情节,则看两三遍后就会索然无味,若我们第二遍研究电影的表演艺术,第三遍研究电影的外景选择,第四遍研究电影的服装设计,这样每看一遍都会有新的收获。同样,化学复习应在一个部分重点研究一个问题,把这部分内容学会、学透。如元素化合物的复习要以氧化还原为主线,采用对比的方法,并且以结构引出性质再带出用途和制备。另外应拓展和归纳,如能净水的物质有哪些,延伸出ClO2、Na2FeO4等。

  2.感悟新。复习中从“是什么”上升到“为什么”,最后落实到“怎么做”,学以致用,使死的化学现象和化学方程式变活。如离子反应中,以(CH3COO)2Pb生成为例来理解离子反应发生条件。

  3.总结新。高三复习不是简单罗列,而应该通过勾画横纵线条,织成一张网。如:

  a.元素化合物复习:横向以氧化还原反应为主线,从卤素→氧族元素→氮族元素。纵向:结构→化学性质→存在、用途、制备。

  b.有机化学:横向:卤代烃→醇→醛→酸→酯;纵向:如以浓H2SO4加热为条件发生的反应有:硝化反应、磺化反应、酯化反应、消去反应、分子间脱水反应等。

  c.实验:如固液不加热装置制备哪些气体?可能的方法分别有哪些?进行归纳总结。这样复习不论从形式、过程、结果都体现了创新。然后是气体的净化、性质实验、与某物质反应后的计算等方案的设计,可以把高中教材的所有知识整合在一起。

  化学复习要重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培养

  化学复习要在知识整合的基础上注重能力、学习习惯和科学态度的培养。当一轮复习结束时,可能存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扎实、知识体系的构建不完整、化学用语使用不规范、语言表达能力差、化学实验能力差、思维的变通性差等问题,在二轮复习中要进一步严格要求,重视良好的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培养,采取多提问,多动笔,边总结边纠正的方法。

  1.审题是ZD的障碍:应学会抠题眼,看清关键字词和符号,防止思维定势曲解题意,然后仔细琢磨,体会命题意图,降低过失性失分。

  2.规范用语,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做到简答完整,要点准确,语言简练,而今的高考难度已经有一定程度的降低,高考不是比谁难题做得好,而是比谁做得准。

  3.要规范解题步骤,做到思维清晰,步骤齐全,减少失分的环节。

  在复习中,坚持以大纲为准,夯实基础,把握主干,充分发挥学习的自主性,培养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接受信息、融合知识的能力,才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第二章 理科综合下化学科

  考试大纲导读

  《考试大纲》作为教育部颁布的指导高考的纲领性文件,是复习的出发点,也是研究高考命题的依据。同学们在复习备考的冲刺阶段,要高度重视《考试大纲》的指导性作用,通过考试大纲进一步明确化学命题的主导思想,明确2009年高考的方向,以大纲为依据展开复习。

  学习大纲,要理解试题以能力立意的含义,科学完整地领会《考试大纲》中关于化学科测试所要考查的四项能力要求,明确考试复习要求中“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等不同层次的含义,研究分析考纲中题型示例,有的放矢地进行复习。

  考试的命题不离开大纲,教材是考试大纲的具体材料,是考试的具体落脚点。在备考复习中,要以教材为本,重视基础,依据《考试大纲》对各知识点进行全面落实,对基础知识进行充分的梳理和整合,做到适当拓展、透彻理解、细致把握,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做到灵活准确地迁移知识。同时,要进行适度的强化训练,紧密结合复习的内容精选习题,重视习题后的总结与反思,提高对知识点的“活化”程度,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多层次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历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参照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学大纲》,并考虑中学教学实际,制定以下考试内容。

  化学科试题旨在测试考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和所应具有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试题还应注意考查考生初步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观察、分析生活、生产和社会中的各类有关化学问题的能力。

  (一)能力要求

  1.观察能力

  能够通过对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以及自然界、生产和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对这些感性知识进行初步加工和记忆的能力。

  2.实验能力

  (1)用正确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完成规定的“学生实验”的能力。

  (2)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处理实验数据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相应结论的能力。

  (3)初步处理实验过程中的有关安全问题的能力。

  (4)能识别和绘制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的能力。

  (5)根据实验试题的要求,设计或评价简单实验方案的能力。

  3.思维能力

  (1)对中学化学应该掌握的内容能融会贯通。将知识点统摄整理,使之网络化,有序地存储,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

  (2)能将化学问题分解,找出解答的关键。能运用自己存储的知识,将它们分解、迁移转换、重组,以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将化学信息(含实际事物、实验现象、数据和各种信息、提示、暗示),按题设情境抽象归纳、逻辑地统摄成规律,并能运用此规律进行推理(收敛和发散)的创造能力。

  (4)通过分析和综合、比较和论证,对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选择和评价的能力。

  (5)将化学问题抽象成为数学问题,利用数学工具,通过计算和推理(结合化学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4.自学能力

  (1)敏捷地接受试题所给出的新信息的能力。

  (2)将试题所给的新信息与课内已学过的有关知识结合起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应用新信息的能力。

  这四种能力范畴,事实上是有重叠交叉的。一个试题可以测试多种能力或是一种能力中的多个层次。

  (二)考试范围及要求

  为了便于考查,将高考化学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的程度,由低到高分为三个层次: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一般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低层次的要求。其含义分别为:

  了解:对所学化学知识有初步认识,能够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

  理解(掌握):领会所学化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即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综合应用:在理解所学各部分化学知识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类推或计算,解释、论证一些具体化学问题。

  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包括: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五个方面。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1)了解物质的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概念的含义;初步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5)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导读】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在概念、含义、应用范围等方面的异同,物质的基本分类,同素异形体的概念,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异同,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联系等都是必须掌握的内容。

  【试题举例】(2008·广东)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Gerhard Ertl对金属Pt表面催化CO氧化反应的模型进行了深入研究。下列关于202 78Pt和198 78Pt的说法正确的是(  )

  A.202 78Pt和198 78Pt的核外电子数相同,是同一种核素

  B.202 78Pt和198 78Pt的中子数相同,互称为同位素

  C.202 78Pt和198 78Pt的质子数相同,互称为同位素

  D.202 78Pt和198 78Pt的质量数不同,不能互称为同位素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基本概念,要求学生分清同位素与核素的概念,只要能记清楚概念(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该题则可以直接做出,干扰项目不明显。本题容易。

  2.化学用语

  (1)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2)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并能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3)掌握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

  (4)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电离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

  【导读】化学用语是化学学科中专门使用的符号,是化学语言和化学学习的工具,必须熟练掌握。

  【试题举例】(2008·北京)据报道,我国拥有完全自主产权的氢氧燃料电池车将在北京奥运会期间为运动员提供服务。某种氢氧燃料电池的电解液为KOH溶液,下列有关该电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B.工作一段时间后,电解液中KOH的物质的量不变

  C.该燃料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2H2+O2===2H2O

  D.用该电池电解CuCl2溶液,产生2.24 L Cl2(标准状况)时,有0.1 mol电子转移

  【答案】D

  【解析】本题为新情境试题,考查原电池和电解池的知识,试题难度中等。依据原电池工作原理,在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在电极反应中得到电子,被还原,A正确;在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2H2+4OH--4e-===4H2O ,在反应过程中,生成和消耗OH-的量相等,在工作一段时间后,电解液中的KOH的物质的量不变,B正确;反应的总方程式为2H2+O2===2H2O,C正确;用该电池电解CuCl2溶液,Cl-在阳极发生氧化反应:2Cl-+2e-===Cl2↑,产生2.24 L Cl2(标准状况)时,有0.2 mol电子发生转移,D错误。

  3.化学中常用计量

  (1)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

  (2)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g·mol-1),气体摩尔体积(L·mol-1)。理解物质的量浓度(mol·L-1)、阿伏加德罗常数。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

  【导读】一定要很好地区分原子的真实质量,同位素的原子量、质量数、元素的原子量及近似原子量。

  【试题举例】(2008·四川)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1 mol氧气中含有12.04×1023个氧原子,在标准状况下占有体积22.4 L

  B.1 mol臭氧和1.5 mol氧气含有相同的氧原子数

  C.等体积、浓度均为1 mol/L的磷酸和盐酸,电离出的氢离子数之比为3∶1

  D.等物质的量的干冰和葡萄糖中所含碳原子数之比为1∶6,氧原子数之比为1∶3

  【答案】C

  【解析】阿伏加德罗常数是近年高考理综科化学较为稳定的考查点之一。由于其中通常涉及较多的不同类型的粒子数目、电子转移数目、化学键数目的考查,从而增大了试题的难度。此题属于中档题。A中1 mol O2即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O2分子,属于双原子分子,故含有2NA个氧原子,在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气体所占体积均为22.4 L;B中臭氧为三原子分子,二者均含有3 mol 氧原子;C中的磷酸是中强酸,只能部分电离出H+;D中二氧化碳、葡萄糖的分子式分别为CO2、C6H12O6,显然是正确的。

  4.化学反应与能量

  (1)掌握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

  (2)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了解氧化剂和还原剂等概念。掌握重要氧化剂、还原剂之间的常见反应。能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并能配平反应方程式。

  (3)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燃烧热、中和热等概念。初步了解新能源的开发。

  【导读】要搞清四种基本类型反应的差异,特别要关注典型的置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等都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试题举例】(2008·海南)锌与很稀的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锌、硝酸铵和水。当生成1 mol硝酸锌时,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  )

  A.2 mol  B.1 mol  C.0.5 mol  D.0.25 mol

  【答案】D

  【解析】由反应中电子得失守恒可知产物硝酸锌和硝酸铵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故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25 mol。

  5.溶液

  (1)了解溶液的含义。

  (2)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

  (3)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溶解度的概念。了解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及溶解度曲线。

  (4)初步了解结晶、结晶水、结晶水合物、风化、潮解的概念。

  (5)了解胶体的概念及其重要性质和应用。

  【导读】这部分内容不多,但溶液和胶体,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液密度之间的关系等,都是常考内容。

  【试题举例】为达到预期的实验目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欲配制质量分数为10%的ZnSO4溶液,将10 g ZnSO4·7H2O溶解在90 g水中

  B.欲制备Fe(OH)3胶体,向盛有沸水的烧杯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并长时间煮沸

  C.为鉴别KCl、AlCl3和MgCl2溶液,分别向三种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

  D.为减小中和滴定误差,锥形瓶必须洗净并烘干后才能使用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质量分数的计算,胶体的制备等。10 g ZnSO4·7H2O晶体中含有的ZnSO4溶质的质量小于10 g,故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10%,故A错。长时间煮沸后,胶体容易出现聚沉,故B错。C中,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时,无明显现象的是KCl,有白色沉淀的是MgCl2:Mg2++2OH-===Mg(OH)2↓;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又溶解的是AlCl3:Al3++3OH-===Al(OH)3↓,Al(OH)3+OH-===AlO+2H2O。D中,锥形瓶瓶壁附着的水珠虽然使待测溶液的浓度偏低,但不影响溶质的总的物质的量,故不需要烘干,D错。

  6.物质结构

  (1)了解原子的结构及同位素的概念。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以第1,2,3周期的元素为例,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3)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含义。理解极性键和非极性键。了解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了解分子间作用力。初步了解氢键。

  (4)了解几种晶体类型(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及其性质。

  【导读】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要更好地掌握物质的性质,必须熟练掌握物质的结构。

  【试题举例】(2008·广东)元素X、Y和Z可结合形成化合物XYZ3;X、Y和Z的原子序数之和为26;Y和Z在同一周期。下列有关推测正确的是(  )

  A.XYZ3是一种可溶于水的酸,且X与Y可形成共价化合物XY

  B.XYZ3是一种微溶于水的盐,且X与Z可形成离子化合物XZ

  C.XYZ3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盐,且Y与Z可形成离子化合物YZ

  D.XYZ3是一种离子化合物,且Y与Z可形成离子化合物YZ2

  【答案】B

  【解析】本题较难,考查的是元素周期律及元素周期表的知识。关键是对周期表熟悉,由题干可推出XYZ3为MgCO3或NaNO3,再对比选项可知B正确。

  7.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

  (1)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

  (2)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如:原子半径、化合价、单质及化合物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以ⅠA和Ⅶ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导读】要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弄清元素性质随着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规律,最外层电子数目多少及原子半径大小对元素化学性质的影响,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化学性质的递变规律。

  【试题举例】(2008·全国Ⅰ)下列化合物,按其晶体的熔点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A.SiO2 CsCl CBr4 CF4

  B.SiO2 CsCl CF4 CBr4

  C.CsCl  SiO2  CBr4  CF4

  D.CF4  CBr4  CsCl  SiO2

  【答案】A

  【解析】物质的熔、沸点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与晶体类型有关,一般地,熔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为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本题考查了四种晶体类型判断及其熔点高低的决定因素。对于离子晶体、原子晶体、金属晶体来讲,此三种晶体的熔点与构成它们的微粒间的半径大小正反比,即微粒间的半径越小其熔点就越高;而对于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来讲,其熔点高低与其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A中SiO2是原子晶体,熔点很高,CsCl为离子晶体,熔点较高,CBr4与CF4为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显然CBr4的熔点高于CF4,故以上四种晶体的熔点由高到低的正确顺序为SiO2>CsCl>CBr4>CF4。

  8.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理解化学平衡的含义及其与反应速率之间的联系。

  (3)理解勒夏特列原理的含义。理解浓度、温度、压强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4)以合成氨工业生产为例,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观点理解工业生产的条件。

  【导读】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化学平衡的标志,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是这部分的重点内容。

  【试题举例】(2008·全国Ⅰ)已知:4NH3(g)+5O2(g)===4NO(g)+6H2O(g),ΔH=-1 025 kJ/mol,该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若反应物起始物质的量相同,下列关于该反应的示意图不正确的是(  )

  【答案】C

  【解析】此题把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与化学平衡移动的图象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进行考查,属于中档题。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通常有浓度、温度、压强。此反应是一个正方向气体分子数增加的放热反应,结合图象信息可知,A中升温可加快正、逆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且温度越高,达到平衡的时间越短,但平衡会往吸热的逆方向发生移动,导致NO的含量减少,A项图象所反映的信息是正确的,而C项图象所反映的信息是错误的;B中增压也可加快正、逆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且压强越高,达到平衡的时间越短,平衡会往气体分子数减少的逆方向发生移动,导致NO的含量减少,显然B项图象所反映的信息是正确的;D中使用催化剂可同等加快正、逆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但平衡不会发生移动,图象所反映的信息显然是正确的。

  9.电解质溶液

  (1)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

  (3)理解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概念。

  (4)了解水的电离、溶液pH等概念。

  (5)了解强酸强碱中和滴定的原理。

  (6)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了解盐溶液的酸碱性。

  (7)理解原电池原理。初步了解化学电源。了解化学腐蚀与电化学腐蚀及一般防腐蚀方法。

  (8)理解电解原理。了解铜的电解精炼、镀铜、氯碱工业反应原理。

  【导读】离子反应、溶液的pH、盐类的水解、电解等是高考的热点。要关注酸式盐的酸碱性与电解质的电离、水解程度的关系。

  【试题举例】草酸是二元中强酸,草酸氢钠溶液显酸性。常温下,向10 mL 0.01 mol/L NaHC2O4溶液中滴加0.01 mol/L NaOH溶液,随着NaOH溶液体积的增加,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V(NaOH)=0时,c(H+)=1×10-2 mol/L

  B.V(NaOH)<10 mL时,不可能存在c(Na+)=2c(C2O24)+c(HC2O4)

  C.V(NaOH)=10 mL时,c(H+)=1×10-7 mol/L

  D.V(NaOH)>10 mL时,c(Na+)>c(C2O24)>c(HC2O4)

  【答案】D

  【解析】考查弱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的比较。NaHC2O4溶液显酸性说明HC2O4电离产生的H+大于水解产生的OH-,并非说明HC2O4完全电离。由于草酸是二元中强酸,HC2O4不能完全电离,因此,NaHC2O4中H+浓度小于 10-2 mol/L,A错。当V(NaOH)=10 mL时,溶液中的溶质可看成是Na2C2O4,而此时溶液显碱性,C错。当V(NaOH)<10 mL时,可能使溶液显中性:c(H+)=c(OH-),此时电荷守恒:c(Na+)+c(H+)=2c(C2O24)+c(HC2O4)+c(OH-),因此c(Na+)=2c(C2O)+c(HC2O24),所以B错。当V(NaOH)>10 mL时,溶液可看成是NaOH、Na2C2O4的混合溶液,D对。

  【试题举例】室温时,下列混合溶液的pH一定小于7的是(  )

  A.pH=3的盐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

  B.pH=3的盐酸和pH=11的氢氧化钡溶液等体积混合

  C.pH=3的醋酸和pH=11的氢氧化钡溶液等体积混合

  D.pH=3的硫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

  【答案】C

  【解析】pH之和=14时,溶液中电离出的H+浓度和OH-的浓度相同。如是强酸和强碱,等体积混合后恰好中和,若是一强一弱,则弱电解质由于尚有未电离的电解质,弱电解质过量。A中pH>7,因为氨水过量。B中pH=7。C中pH<7,因为CH3COOH过量。D中pH>7,因为氨水过量。

  【试题举例】以惰性电极电解CuSO4溶液。若阳极上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010 0 mol,则阴极上析出Cu的质量为(  )

  A.0.64 g  B.1.28 g

  C.2.56 g  D.5.12 g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电解原理及其简单计算。以惰性电极电解CuSO4溶液时,阳极反应式为4OH--4e-===2H2O+O2↑,阴极反应为2Cu2++4e-===2Cu,则有关系式:O2~2Cu,可求得生成Cu的质量为0.010 0 mol×2×64 g/mol=1.28 g,故答案选B。

  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

  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与元素性质递变的关系。重点掌握典型金属和典型非金属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与其性质的关系。了解其他常见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

  1.ⅠA和ⅡA族元素——典型的金属

  (1)了解金属钠的物理性质,掌握钠和镁的化学性质。

  (2)从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理解ⅠA、ⅡA族元素(单质、化合物)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3)以氢氧化钠为例,了解重要的碱的性质和用途。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

  【导读】这部分历来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碱金属元素性质的比较,焰色反应等都是考查重点。此外,还要注意差量法、守恒法等计算题的解题技巧。

  【试题举例】在一定条件下,将钠与氧气反应的生成物1.5 g溶于水,所得溶液恰好能被80 mL浓度为0.5 mol/L的HCl溶液中和,则生成物的成分是(  )

  A.Na2O  B.Na2O2

  C.Na2O和Na2O2  D.Na2O2和NaO2

  【答案】C

  【解析】由Na元素守恒可知,n(Na)=n(HCl)=0.08 L×0.5 mol/L=0.04 mol,若Na完全转化为Na2O,其质量为0.04 mol/2×62 g/mol=1.24 g;若完全转化为Na2O2,为1.56 g;完全转化为NaO2,为1.1 g。而1.56 g>1.5 g>1.24 g>1.1 g,根据平均值原理,可判断答案选C。

  【试题举例】(2006·北京)X、Y、Z、W四种化合物均由短周期元素组成,其中X含有四种元素,X、Y、Z的焰色反应均为黄色,W为无色无味气体。这四种化合物具有下列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产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

  (1)W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X与Y在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X含有的四种元素之间(二种、三种或四种)可组成多种化合物,选用其中某些化合物,利用下图装置(夹持固定装置已略去)进行实验,装置Ⅲ中产生白色沉淀,装置V中可收集到一种无色气体。


 

  ①装置Ⅰ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Ⅱ中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X含有的四种元素中的两种组成的某化合物,在催化剂存在下制备并收集纯净干燥的装置V中气体,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所需仪器装置是__________________(从上图选择必要装置,填写编号)。

  (4)向Z溶液中通入氯气,可制得某种生产和生活中常用的漂白、消毒的物质,同时有X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2)HCO3+OH-===CO23+H2O

  (3)①Na2CO3+H2SO4===Na2SO4+H2O+CO2↑(或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 Na2O2 ②H2O2 Ⅰ、Ⅳ、Ⅴ

  (4)2Na2CO3+Cl2+H2O===NaClO+NaCl+2NaHCO3

  2.卤族元素——典型的非金属

  (1)以氯为例,了解卤族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从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理解卤族元素(单质、化合物)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3)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了解几种重要的含卤素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导读】应该把卤素放在典型非金属的高度来重点复习。

  【试题举例】(2006·上海)已知常温下氯酸钾与浓盐酸反应放出氯气,现按下图进行卤素的性质实验。玻璃管内装有分别滴有不同溶液的白色棉球,反应一段时间后,对图中指定部位颜色描述正确的是(  )

  【答案】A

  【解析】这是卤素性质的微型实验。①的反应为KClO3+6HCl(浓)===KCl+3Cl2↑+3H2O,生成的Cl2为黄绿色的气体;②的反应为2NaBr+Cl2===2NaCl+Br2,Br2溶于水为橙色;③的反应为2KI+Cl2===2KCl+I2,I2与淀粉作用出现蓝色;④的反应为Cl2+2NaOH===NaCl+NaClO+H2O,白色棉球颜色没有变化。

  3.其他常见的非金属元素(如:H、O、S、N、P、C、Si)

  (1)了解这些元素的单质及某些氧化物、氢化物的性质。

  (2)以Na2O2为例,了解过氧化物的性质。

  (3)掌握硫酸、硝酸的化学性质。

  (4)以硫酸为例,了解化工生产中化学反应原理的确定。初步了解原料与能源的合理利用、“三废处理”与环境保护以及生产过程中的综合经济效益问题。

  (5)了解常见盐类的性质和用途。

  (6)初步了解常见化肥的基本性质。

  (7)了解硫、氮、碳的氧化物对大气的污染及其防治。

  (8)初步了解氟氯烃、含磷洗涤剂及粉尘对环境及人类健康的影响。

  (9)初步了解生活用水的净化及污水处理的基本原理。

  4.其他常见的金属(如:Fe、Al)

  (1)了解金属的通性及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初步了解金属的回收和资源保护。

  (2)掌握Fe和Al的化学性质。

  (3)了解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

  (4)以Fe(Ⅱ)、Fe(Ⅲ)的相互转化为例,理解变价金属元素的氧化还原性。

  (5)了解铝的重要化合物。

  (6)初步了解合金的概念。

  5.了解在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无机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6.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试题举例】下列有关工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合成氨生产过程中将NH3液化分离,可加快正反应速率,提高N2、H2的转化率

  B.硫酸工业中,在接触室安装热交换器是为了利用SO3转化为H2SO4时放出的热量

  C.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采用离子交换膜法,可防止阴极室产生的Cl2进入阳极室

  D.电解精炼铜时,同一时间内阳极溶液铜的质量比阴极析出铜的质量小

  【答案】D

  【解析】A中分离液氨只能使逆反应速度降低,未影响正反应速度。B中热交换装置利用的是SO2催化氧化放出的热量。C中Cl2在阳极生成。D电解精炼铜时阳极含有杂质,杂质金属如铁能失去电子进入溶液,同时铜离子得到电子在阴极析出,因此D正确。

  【试题举例】某课外小组对一些金属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进行研究。

  (1)下表为“铝与氯化铜溶液反应”实验报告的一部分:

  按反应类型写出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各一个(是离子反应的只写离子方程式)

  置换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石墨作电极,电解上述实验分离出的溶液,两极产生气泡。持续电解,在阴极附近的溶液中还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解释此现象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工业上可用铝与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2)反应来冶炼金属锰。

  ①用铝与软锰矿冶炼锰的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MnO2在H2O2分解反应中作催化剂。若将适量MnO2加入酸化的H2O2的溶液中,MnO2溶解产生Mn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Al+6H+===2Al3++3H2↑或2Al+3Cu2+===2Al3++3Cu

  2Cu+O2+H2O+CO2===Cu2(OH)2CO3

  (2)白色沉淀生成,后沉淀逐渐溶解至消失

  Al3++3OH-===Al(OH)3↓

  Al(OH)3+OH-===AlO2+2H2O

  (3)①3MnO2+4Al=(高温)3Mn+2Al2O3

  ②MnO2+H2O2+2H+===Mn2++O2↑+2H2O

  【解析】氯化铜中Cu2+发生水解使溶液显酸性:Cu2++2H2O??Cu(OH)2↓+2H+,铝会与酸反应生成氢气:2Al+6H+===2Al3++3H2↑,或与Cu2+发生置换反应:2Al+3Cu2+===2Al3++3Cu;生成的氯化铝溶液电解,会生成氢气、氯气,水的电离平衡发生移动,还会使溶液显碱性:2Cl-+2H2O===2OH-+H2↑+Cl2↑,生成的碱与铝离子反应:Al3++3OH-===Al(OH)3↓、Al(OH)3+OH-===AlO2+2H2O;适量MnO2加入酸化的H2O2的溶液中,MnO2溶解产生Mn2+,可判断H2O2被氧化为O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MnO2+H2O2+2H+===Mn2++O2↑+2H2O。

  【试题举例】U、V、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六种常见元素。Y的单质在W2中燃烧的产物可使品红溶液褪色。Z和W元素形成的化合物Z3W4具有磁性。U的单质在W2中燃烧可生成UW和UW2两种气体。X的单质是一种金属,该金属在UW2中剧烈燃烧生成黑、白两种固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V的单质分子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XW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

  Z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

  (2)U元素形成的同素异形体的晶体类型可能是(填序号)__________。

  ①原子晶体 ②离子晶体 ③分子晶体 ④金属晶体

  (3)U、V、W形成的10电子氢化物中,U、V的氢化物沸点较低的是(写化学式)__________;V、W的氢化物分子结合H+能力较强的是(写化学式)__________,用一个离子方程式加以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YW2气体通入BaCl2和HNO3的混合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和无色气体VW,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知VW和YW2还原性较强的是(写化学式)__________。

  【答案】(1)NN Mg2+[ ]2- 第四周期第Ⅷ族

  (2)①③

  (3)CH4 NH3 NH3+H3O+===NH4+H2O

  (4)3SO2+2NO3+3Ba2++2H2O===3BaSO4↓+2NO+4H+ SO2

  有机化学基础

  1.了解有机化合物数目众多和异构现象普遍存在的本质原因。

  2.理解基团、官能团、同分异构体、同系物等概念。能够识别结构式(结构简式)中各原子的连接次序和方式、基团和官能团。能够辨认同系物和列举同分异构体。了解烷烃的命名原则。

  3.以一些典型的烃类化合物为例,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碳架结构。掌握各类烃(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炔)中各种碳碳键、碳氢键的性质和主要化学反应。

  4.以一些典型的烃类衍生物(乙醇、溴乙烷、苯酚、甲醛、乙醛、乙酸、乙酸乙酯、脂肪酸、甘油酯、多羟基醛、氨基酸等)为例,了解官能团在化合物中的作用。掌握各主要官能团的性质和主要化学反应。

  5.了解石油化工、农副产品化工、资源综合利用及污染和环保的概念。

  6.了解在生活和生产中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7.以葡萄糖为例,了解糖类的基本组成和结构、主要性质和用途。

  8.了解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和结构、主要性质和用途。

  9.初步了解重要合成材料的主要品种的主要性质和用途。理解由单体通过聚合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简单原理。

  10.通过上述各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掌握有机反应的主要类型。

  11.综合应用各类化合物的不同性质,进行区别、鉴定、分离、提纯或推导未知物的结构简式。组合多个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合成具有指定结构简式的产物。

  【导读】本部分内容近几年来以选择题和有机推断为主。重点有:有机物的燃烧规律,有机反应类型,官能团的性质和转化,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等。复习时要联系生产、生活、科技、环保等领域。

  【试题举例】仔细分析下列表格中烃的排列规律,判断排列在第15位的烃的分子式是(  )

 

  A.C6H12  B.C6H14  C.C7H12  D.C7H14

  【答案】B

  【解析】观察,序列中每3个一组,重复着CnH2n-2,CnH2n,CnH2n+2(假设n=m+1,第一组m=1)的分子式。第15位为第5组中的第3个,满足CnH2n+2的分子式,且n=m+1=5+1=6,故分子式为C6H14。

  【试题举例】莽草酸是一种合成治疗禽流感药物达菲的原料,鞣酸存在于苹果、生石榴等植物中。下列关于这两种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OHHOHOCOOH OHHOHOCOOH

  A.两种酸都能与溴水反应

  B.两种酸遇三氯化铁溶液都显色

  C.鞣酸分子与莽草酸分子相比多了两个碳碳双键

  D.等物质的量的两种酸与足量金属钠反应产生氢气的量相同

  【答案】AD

  【解析】莽草酸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鞣酸中酚羟基邻位碳上有氢原子,能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选项A正确。莽草酸分子中无酚羟基,遇三氯化铁溶液不显色,选项B错。鞣酸分子苯环中的碳碳键不是普通碳碳双键,而是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化学键,选项C错。1 mol莽草酸、鞣酸分别含有4 mol羟基,与足量金属钠反应都可产生氢气2 mol,选项D正确。

  【试题举例】下图中A、B、C、D、E、F、G均为有机化合物。

  根据上图回答问题:

  (1)D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___。

  (2)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有机物须用结构简式表示)

  (3)B的分子式__________。A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反应①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

  (4)符合下列3个条件的B的同分异构体数目有__________个。

  ⅰ)含有邻二取代苯环结构 ⅱ)与B有相同官能团 ⅲ)不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写出其中任意一个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G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用化学方程式表示G的一种重要的工业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乙醇

  (2)CH3CH2OH+CH3COOH―→浓硫酸△CH3COOCH2CH3+H2O

  (3)C9H10O3

  CH2COOCH2CH3CH2OOCCH3 水解反应

  (4)3 COOHCHCH3OHCH3CHCOOHOHCOOHCH2CH2OH(任写一个即可)

  (5)nCH2===CH2―→催化剂加热、加压?CH2—CH2?

  或CH2===CH2+H2O―→催化剂加热、加压CH3CH2OH(任写一个即可)

  Ⅲ.命题要求

  要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学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要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

  Ⅳ.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二、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为300分。

  三、题型

  试卷一般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其中非选择题包括填空题、实验题、作图题、计算题、简答题等题型。

  四、内容比例

  物理、化学、生物3科的内容比例约为40%、36%、24%。

  五、试题难度

  试卷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以中等难度题为主。

  六、组卷原则

  试卷主要按题型、内容和难度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学科中不同试题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附 2009年与2008年考纲差异

  【导读】2009年与2008年考纲内容基本一致。

  第三章 知识大盘点一、基本概念,(一)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

  1.内容

  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即“三同”定“一同”。

  2.推论

  (1)同温同压下,V1/V2=n1/n2

  (2)同温同体积时,p1/p2=n1/n2=N1/N2

  (3)同温同压等质量时,V1/V2=M2/M1

  (4)同温同压同体积时,W1/W2=M1/M2=ρ1/ρ2

  注意:①阿伏加德罗定律也适用于不反应的混合气体。②使用气态方程pV=nRT有助于理解上述推论。(二)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1.根据元素的化合价

  物质中元素具有zui高价,该元素只有氧化性;物质中元素具有最低价,该元素只有还原性;物质中元素具有中间价,该元素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对于同一种元素,价态越高,其氧化性就越强;价态越低,其还原性就越强。

  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强氧化剂+强还原剂―→弱还原得到电子 被还原产物+弱氧化失去电子 被氧化产物

  在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则其对应的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就越弱;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则其对应的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就越弱。

  3.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其还原性就越强(铂金除外);金属的位置越靠后,其阳离子的氧化性就越弱。

  4.根据元素周期表

  同周期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氧化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同主族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氧化性逐渐减弱,还原性逐渐增强。

  5.根据反应的难易程度

  氧化还原反应越容易进行(表现为反应所需条件越低),则氧化剂的氧化性和还原剂的还原性就越强。

  6.其他条件

  一般溶液的酸性越强或温度越高,则氧化剂的氧化性和还原剂的还原性就越强,反之则越弱。

  注意:①氧化还原性的强弱只与该原子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有关,而与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无关。得电子能力越强,其氧化性就越强;失电子能力越强,其还原性就越强。

  ②同一元素相邻价态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三)氧化还原反应计算、配平中的常用规律

  1.相等规律

  在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到电子的数目等于还原剂失去电子的数目,或者说氧化剂化合价降低总数等于还原剂化合价升高总数。

  根据这个规律,我们可以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以及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

  2.强弱规律

  在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各物质的氧化性强弱为:氧化剂强于氧化产物强于还原剂;还原性强弱为:还原剂强于还原产物强于氧化剂。

  根据这个规律,可判断各微粒的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选择合适的氧化剂或还原剂;还可以判断一个氧化还原反应能否发生。

  3.归中规律

  同一元素不同价态原子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高价态+低价态―→中间价态。也可归纳为:两相等、不相交。

  根据这个规律,便于我们判断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标明电子转移关系。

  4.跳位转移规律

  当氧化剂为强的氧化剂或者氧化剂过量时,还原剂可转化成比其邻位价态更高的产物,反之亦然。如:

  H2S+3H2SO4(浓,过量)===4SO2↑+4H2O

  5.先后规律

  多种还原剂(或氧化剂)与一种氧化剂(或还原剂)相遇时,总是依照还原性(或氧化性)的强弱顺序先后被氧化(或被还原)。

  根据这个规律,可判断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先后次序,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例如:把Cl2通入FeBr2溶液中,Cl2的强氧化性可将Fe2+、Br-氧化,由于还原性Fe2+>Br-,所以,当通入有限量Cl2时,根据先后规律,Cl2首先将Fe2+氧化,当Cl2足量时,方可把Fe2+、Br-一并氧化。离子方程式可分别表示为:

  (1)2Fe2++Cl2===2Fe3++2Cl-

  (2)2Fe2++4Br-+3Cl2===2Fe3++2Br2+6Cl- 

  二、基本理论,(一)离子方程式正误的判断

  1.看离子反应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不可主观臆造产物及反应,如Fe与盐酸的反应为Fe+2H+===Fe2++H2↑,不能写成2Fe+6H+===2Fe3++3H2↑。

  2.看“===”“??”“↑”“↓”等是否正确。

  3.看表示各物质的化学式是否正确。例如,HCO3不能写成CO23+H+,HSO4通常应写成SO24+H+等。

  4.看是否漏掉离子反应。例如,Ba(OH)2溶液与CuSO4溶液反应,既要写Ba2+与SO24的离子反应,又要写Cu2+与OH-的离子反应。

  5.看电荷是否守恒。例如,FeCl2溶液与Cl2反应,不能写成Fe3++Cl2===Fe2++2Cl-,而应写成2Fe2++Cl2===2Fe3++2Cl-,同时两边各元素原子数也应相等。

  6.看反应物或产物的配比是否正确。例如,稀H2SO4与Ba(OH)2,溶液反应不能写成H++OH-+SO24+Ba2+===BaSO4↓+H2O,应写成2H++2OH-+SO24+Ba2+===BaSO4↓+2H2O。

  7.看是否符合题设条件及要求,如“过量”“少量”“等物质的量”“适量”“任意量”以及滴加顺序等对反应方式或产物的影响。

  8.看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具有强氧化性的粒子与强还原性的粒子相遇时,首先要考虑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只简单地考虑复分解反应。

  (二)判断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的几种方法

  溶液中离子是否大量共存,归纳起来就是一句话,即:一色二性三特四反应。

  1.“一色”:即溶液颜色。若限定溶液无色,则Cu2+、Fe3+、Fe2+、MnO4等有色离子不能存在。

  2.“二性”:即溶液的酸性和碱性。在强酸性溶液中,OH-和弱酸根离子(CO23、SO23、S2-、CH3COO-等)不能大量共存;在强碱性溶液中,H+和弱碱阳离子(如NH4、Fe2+、Cu2+、Mg2+、Pb2+等)均不能大量共存;弱酸酸式根离子(HCO、HSO、HS-、H2PO4、HPO24等)在强酸性或强碱性溶液中均不能大量共存。

  3.“三特”:指三种特殊情况。(1)AlO2与HCO3不能大量共存(AlO2+HCO3+H2O===Al(OH)3↓+CO23);(2)“NO3+H+”和“ClO-”等代表的是强氧化性,能与S2-、HS-、Fe2+、I-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不能大量共存;(3)NH4与CH3COO-、CO23,Mg2+与HCO等组合中,虽然存在弱的双水解,但因水解程度很小,在溶液中它们仍然可以大量共存。

  4.“四反应”:指的是离子间通常进行的四种反应类型。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如Ag+和Cl-、Cu2+和OH-等不能大量共存;氧化还原型离子反应,如Fe3+与I-,H+、NO3与Fe2+等不能共存;双水解型离子反应,如Fe3+、Al3+与CO23、HCO3、S2-等不能共存;络合型离子反应,如Fe3+与SCN-等不能共存。

  (三)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判断依据

  1.元素的金属性强弱的判断

  (1)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的能力;

  (2)zui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3)相互之间置换反应;

  (4)原电池中正负极判断,较活泼者为负极;

  (5)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强弱。

  2.元素非金属性判断

  (1)单质与氢气化合难易,以及生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2)zui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3)相互之间置换反应;

  (4)非金属阴离子的还原性强弱。

  (四)微粒半径大小比较

  1.同周期元素的原子或zui高价阳离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稀有气体除外)

  如:Na>Mg>Al>Si;Na+>Mg2+>Al3+。

  2.同主族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半径从上到下逐渐增大

  如:Li<Na<K;O<S<Se;Li+<Na+<K+;F-<Cl-<Br-。

  3.电子层结构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半径(包括阴、阳离子)随核电荷数增加而减小

  如:Na+、Mg2+、Al3+、F-、O2-的离子半径大小为O2->F->Na+>Mg2+>Al3+(上一周期元素形成的阴离子与下一周期元素形成的阳离子有此规律)。

  4.核电荷数相同(即同种元素)形成的粒子半径大小为:

  阳离子<中性原子<阴离子,价态越高的粒子半径越小,如Fe3+<Fe2+<Fe,Cl<Cl-,H+<H<H-。

  (五)常见元素化合价的一般规律

  1.金属元素无负价。因为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目少,易失去电子变为稳定结构,故金属无负价,除零价外,在反应中只显正价。

  2.氟无正价,氧无zui高正价。氟、氧得电子能力特别强,尤其是氟元素,只能夺取电子而成为稳定结构,除零价外,只显负价。氧只跟氟结合时,才显正价,如在OF2中氧呈+2价。

  3.在1~20号元素中,除O、F外,元素的zui高正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元素的最低负价与zui高正价的关系为:zui高正价+|最低负价|=8。

  既有正价又有负价的元素一定是非金属元素;所有元素都有零价。

  4.除个别元素外(如氮元素),原子序数为奇数的元素,其化合价也常见奇数价,原子序数为偶数的元素,其化合价也常呈偶数价,即价奇序奇,价偶序偶。

  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奇数(m),则元素的正常化合价为一系列连续的奇数,从+1到+m,若出现偶数则为非正常化合价,其氧化物是不成盐氧化物,例如NO2、NO;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偶数(m),则正常化合价为一系列连续的偶数,从-2价到+m。例如:、、。

  (六)分子极性的判断规律

  1.只含有非极性键的单质分子是非极性分子。

  2.含有极性键的双原子化合物分子都是极性分子。

  3.含有极性键的多原子分子,空间结构对称的是非极性分子;空间结构不对称的为极性分子。

  注意:判断ABn型分子可参考使用以下经验规律:①若中心原子A的化合价的绝对值等于该元素所在的主族序数,则为非极性分子,若不等则为极性分子;②若中心原子有孤对电子(未参与成键的电子对)则为极性分子,若无孤对电子则为非极性分子。

  (七)等效平衡规律

  1.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改变的可逆反应只改变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通过可逆反应的化学计量数比换算成同一半边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原平衡相同,则两平衡等效。

  2.在恒温恒容情况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只改变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通过可逆反应的化学计量数比换算成同一半边的物质,只要物质的量的比值与原平衡相同,则两平衡等效。

  3.在恒温恒压下,改变起始时加入物质的量,只要按化学计量数换算成同一半边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与原平衡相同,则达平衡后与原平衡等效。

  三、元素及其化合物,(一)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突击

  1.硫酸根离子的检验:BaCl2+Na2SO4===BaSO4↓+2NaCl

  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CaCl2+Na2CO3===CaCO3↓+2NaCl

  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

  4.木炭还原氧化铜:2CuO+C=(高温)2Cu+CO2↑

  5.铁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Fe+CuSO4===FeSO4+Cu

  6.氯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Cl2+Na2CO3===CaCO3↓+2NaCl

  7.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2△=Na2O2

  钠与氧气反应:4Na+O2===2Na2O

  8.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

  9.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

  10.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

  11.铁与水蒸气反应:3Fe+4H2O(g)===Fe3O4+4H2↑

  1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

  13.氧化钙与水反应:CaO+H2O===Ca(OH)2

  14.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2O3+6HCl===2FeCl3+3H2O

  15.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2O3+6HCl===2AlCl3+3H2O

  16.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2O3+2NaOH===2NaAlO2+H2O

  17.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Cl3+3NaOH===Fe(OH)3↓+3NaCl

  18.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SO4+2NaOH===Fe(OH)2↓+Na2SO4

  19.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成氢氧化铁:4Fe(OH)2+2H2O+O2===4Fe(OH)3

  20.氢氧化铁加热分解:2Fe(OH)3=△Fe2O3+3H2O↑

  21.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Al2(SO4)3+6NH3·H2O===2Al(OH)3↓+3(NH4)2SO4

  22.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OH)3+3HCl===AlCl3+3H2O

  23.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OH)3+NaOH===NaAlO2+2H2O

  24.氢氧化铝加热分解:2Al(OH)3=△Al2O3+3H2O

  25.三氯化铁溶液与铁粉反应:2FeCl3+Fe===3FeCl2

  26.氯化亚铁中通入氯气:2FeCl2+Cl2===2FeCl3

  27.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SiO2+4HF===SiF4↑+2H2O

  硅单质与氢氟酸反应:Si+4HF===SiF4↑+2H2↑

  28.二氧化硅与氧化钙高温反应:SiO2+CaO==高温CaSiO3

  29.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SiO2+2NaOH===Na2SiO3+H2O

  30.往硅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SiO3+CO2+H2O===Na2CO3+H2SiO3↓

  31.硅酸钠与盐酸反应:Na2SiO3+2HCl===2NaCl+H2SiO3↓

  32.氯气与金属铁反应:2Fe+3Cl2==点燃2FeCl3

  33.氯气与金属铜反应:Cu+Cl2==点燃CuCl2

  34.氯气与金属钠反应:2Na+Cl2==点燃2NaCl

  35.氯气与水反应:Cl2+H2O===HCl+HClO

  36.次氯酸光照分解:2HClO==光照2HCl+O2↑

  37.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

  38.氯气与消石灰反应: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39.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HCl+AgNO3===AgCl↓+HNO3

  40.漂白粉长期置露在空气中:Ca(ClO)2+H2O+CO2===CaCO3↓+2HClO

  41.二氧化硫与水反应:SO2+H2O===H2SO3

  42.氮气与氧气在放电下反应:N2+O2==放电2NO

  43.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2NO+O2===2NO2

  44.二氧化氮与水反应:3NO2+H2O===2HNO3+NO

  45.二氧化硫与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2SO2+O2催化剂△2SO3

  46.三氧化硫与水反应:SO3+H2O===H2SO4

  47.浓硫酸与铜反应:Cu+2H2SO4(浓)==△CuSO4+2H2O+SO2↑

  48.浓硫酸与木炭反应:C+2H2SO4(浓)==△CO2↑+2SO2↑+2H2O

  49.浓硝酸与铜反应:Cu+4HNO3(浓)===Cu(NO3)2+2H2O+2NO2↑

  50.稀硝酸与铜反应:3Cu+8HNO3(稀)==△3Cu(NO3)2+4H2O+2NO↑

  51.氨水受热分解:NH3·H2O==△NH3↑+H2O

  52.氨气与氯化氢反应:NH3+HCl===NH4Cl

  53.氯化铵受热分解:NH4Cl==△NH3↑+HCl↑

  54.碳酸氢氨受热分解:NH4HCO3==△NH3↑+H2O+CO2↑

  55.硝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NH4NO3+NaOH==△NH3↑+NaNO3+H2O

  56.氨气的实验室制取:2NH4Cl+Ca(OH)2==△CaCl2+2H2O+2NH3↑

  57.氯气与氢气反应:Cl2+H2==点燃2HCl

  58.硫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NH4)2SO4+2NaOH==△2NH3↑+Na2SO4+2H2O

  59.二氧化硫与氧化钙的反应:SO2+CaO===CaSO3

  60.二氧化硫与氧化钠的反应:SO2+Na2O===Na2SO3

  61.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的反应:SO2+2NaOH===Na2SO3+H2O

  62.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钙的反应:SO2+Ca(OH)2===CaSO3↓+H2O

  63.二氧化硫与氯气在水中反应:SO2+Cl2+2H2O===2HCl+H2SO4

  64.二氧化硫与硫化氢反应:SO2+2H2S===3S↓+2H2O

  65.NO、NO2的回收:NO2+NO+2NaOH===2NaNO2+H2O

  66.硅与氟气反应:Si+2F2===SiF4

  67.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Si+2NaOH+H2O===Na2SiO3+2H2↑

  68.硅单质的实验室制法:

  粗硅的制取:+ +2CO↑

  粗硅转变为纯硅:Si(粗)+2Cl2==△SiCl4

  SiCl4+2H2==高温Si(纯)+4HCl   

  (二)有关颜色归纳

  1.火焰颜色

  (1)苍白色:H2在Cl2中燃烧。

  (2)蓝色:CO在空气中燃烧。

  (3)淡蓝色:H2S、CH4、H2在空气中燃烧。

  (4)黄色:含钠元素的物质在灯焰上灼烧。

  (5)浅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含钾元素的物质在灯焰上灼烧。

  2.某些难溶物的颜色

  (1)Fe(OH)3红褐色;Fe(OH)2白色沉淀,空气中放置迅速地转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沉淀。

  (2)CuS、Ag2S、PbS黑色沉淀,均不溶于酸。FeS黑色沉淀溶于酸。

  (3)AgBr淡黄色,不溶于酸。

  (4)AgI黄色,不溶于酸。

  (5)在含有S2-的酸性溶液中,加入能与它反应的氧化剂(Cl2、O2、SO23、NO3、Fe3+等)会出现淡黄色沉淀。

  3.重要物质的颜色

  (1)红色:Cu、Cu2O、红磷(红棕色)、Fe2O3(红棕色)、Br2(深红棕色)、Fe(OH)3(红褐色)、[Fe(SCN)]2+(血红色)等。

  (2)黄色:AgI、S(淡黄色)、Na2O2(淡黄色)、AgBr(浅黄色)、CuCl2(棕黄色)、FeCl3(棕黄色)等。

  (3)蓝色:Cu(OH)2、CuSO4·5H2O及溶液等。

  (4)绿色:FeSO4·7H2O、FeCl2;Cl2(黄绿色)、F2(淡黄绿色)等。

  (5)黑色:木炭、CuO、MnO2、FeS、CuS、Fe3O4、FeO、Ag2S等,Si(灰黑色)。

  (6)紫色:KMnO4溶液、[Fe(C6H5O)6]3-、I2(紫黑色)等。

  (三)常见的无机推断的突破口

  1.同一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气态氧化物反应,生成该元素的单质和水,该元素可能是硫或氮。

  2.同一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zui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化合生成盐,该元素一定是氮。

  3.两溶液混合生成沉淀和气体,这两种溶液的溶质可能分别是:(1)Ba(OH)2与(NH4)2SO4;(2)可溶性盐与可溶性金属硫化物或可溶性碳酸盐或碳酸氢盐;(3)可溶性铝铁盐与可溶性碳酸盐或碳酸氢盐。

  4.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可能是Al、Al2O3、Al(OH)3、氨基酸、弱酸的铵盐、弱酸的酸式盐等。

  5.既能与强酸反应放出气体又能与强碱反应放出气体,常见的物质有Al、弱酸的铵盐(如碳酸铵、碳酸氢铵、亚硫酸铵、硫化铵、硫氢化铵等)。

  6.在水中分解生成气体和难溶物或微溶物的物质可能是Al2S3、Mg3N2、CaC2等。

  7.与水接触放出气体的常见物质有:Li、Na、K、Na2O2、F2。

  8.A物质放到B物质中,先生成沉淀,后沉淀又溶解,A、B可能分别是CO2与Ca(OH)2、NaOH与铝盐、NH3与AgNO3、HCl与NaAlO2。

  9.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有H2S、SO2、不饱和烃类、活泼金属、碱类等。

  10.特殊的实验现象

  (1)H2在Cl2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

  (2)钠元素的焰色反应为黄色,钾元素的焰色反应为浅紫色。

  (3)遇酚酞变红的气体必是氨气。

  (4)在空气中迅速由无色变为红棕色的气体是NO。

  (5)Cl2通入含Br-的溶液中,会出现橙色;加入有机溶剂,在有机溶剂层出现橙红色。Cl2通入含有I-的溶液中,会出现深黄色,加入有机溶剂,在有机溶剂层出现紫红色。

  (6)遇SCN-显红色或遇OH-生成红褐色沉淀或遇苯酚显紫色的离子是Fe3+。

  (7)遇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溶液中可能含有Ag+或SO24。

  (8)遇HCl生成沉淀的溶液中可能含有Ag+、SiO23、S2O23。

  (9)具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是H2S,与H2S反应生成淡黄色沉淀的气体可能是Cl2、O2、SO2、NO2等。

  (10)电解电解质溶液时阳极气态产物一般是Cl2或O2,阴极气态产物是H2。

  (11)使品红褪色的气体可能是Cl2或SO2,物质可能是次氯酸盐[如NaClO、Ca(ClO)2]、氯水、Na2O2等。

  四、化学计算

  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和单位应用

  1.化学方程式有关计算的重要依据是化学反应前后的有关守恒关系。

  (1)元素的种类及各元素的原子个数保持不变。

  (2)质量守恒。

  (3)对溶液反应,仍保持电中性。

  (4)对氧化还原反应有得失电子守恒等。

  2.依据同一化学方程式中的诸项比例关系进行计算。

  (1)各物质间的质量比。

  (2)系数比、物质的量比、微粒(分子)个数比。

  (3)气体反应遵循阿伏加德罗定律。

  (4)速率与相关物质的系数关系。

  (5)热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热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量成正比。

  3.注意

  (1)注意代入方程式的量必须是纯量或折合为纯量。

  (2)注意同一物质的某量单位要相同,不同物质的某量单位可以不同,即我们平时所说的:上下单位一致,左右单位相当。

  (3)常用单位是:g、mol、L、mL等。

  五、化学实验

  (一)常见离子的检验

  1.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

  (1)H+: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试液变为红色。

  (2)Na+、K+:用焰色反应来检验时,它们的火焰分别呈黄色、浅紫色(通过钴玻片)。

  (3)Ba2+:能使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溶液产生白色BaSO4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Mg2+: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Mg(OH)2沉淀,该沉淀能溶于NH4Cl溶液。

  (5)Al3+:能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l(OH)3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或过量的NaOH溶液。

  (6)Ag+:能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白色AgCl沉淀,不溶于稀HNO3,但溶于氨水,生成[Ag(NH3)2]+。

  (7)NH:铵盐(或浓溶液)与NaOH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的NH3气体。

  (8)Fe2+:能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Fe(OH)2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OH)3沉淀。或向亚铁盐的溶液里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后,立即显红色(2Fe2++Cl2===2Fe3++2Cl-)。

  (9)Fe3+:能与KSCN溶液反应,变成血红色Fe(SCN)3溶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Fe(OH)3沉淀。

  (10)Cu2+:蓝色水溶液(浓的CuCl2溶液显绿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的Cu(OH)2沉淀,加热后可转变为黑色的CuO沉淀。含Cu2+溶液能与Fe、Zn片等反应,在金属片上有红色的铜生成。

  2.几种重要的阴离子的检验

  (1)OH-:能使无色酚酞、紫色石蕊、橙色的甲基橙等指示剂分别变为红色、蓝色、黄色。

  (2)Cl-: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的AgCl沉淀,沉淀不溶于稀硝酸,能溶于氨水,生成[Ag(NH3)2]+。

  (3)Br-: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淡黄色AgBr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I-: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黄色AgI沉淀,不溶于稀硝酸;也能与氯水反应,生成I2,使淀粉溶液变蓝。

  (5)SO24:能与含Ba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4沉淀,不溶于硝酸。

  (6)SO23:浓溶液能与强酸反应,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该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3沉淀,该沉淀溶于盐酸,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

  (7)CO23: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BaCO3沉淀,该沉淀溶于硝酸(或盐酸),生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CO2气体。

  (8)HCO3:取含HCO3盐溶液煮沸,放出无色无味CO2气体,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向HCO3盐酸溶液里加入稀MgSO4溶液,无现象,加热煮沸,有白色沉淀MgCO3生成,同时放出CO2气体。

  (9)NO3:浓溶液或晶体中加入铜片、浓硫酸加热,放出红棕色气体。

  (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实验技能

  1.分离与提纯的基本操作

 

   高考看似考查学生的某一个学科的知识,实则考查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考前,要明确学业水平已经难以得到大幅度提高,就要在答题的技巧上多下功夫,挖掘潜力,调整心态做好训练,从答题的先后顺序,到语句的表达等等,都要审时度势,巧妙安排。

  一、巧妙运用“三先三后”,把握主动

  1.先通览后答卷

  试卷发下来后,首先要用较短的时间看看,试卷是否是你要考得那门学科,共有几页,正反面是否都印上试题,这些题目大致都是考查那些内容的,哪些是自己做过的或类似的题目,哪些内容不太熟悉,做到心中有数。通览一下,看似没有必要,实则非常重要。一些同学在考试中就遇到这种现象:做完正面,再做反面时,发现试题没有印上,再告诉监考老师,老师更换了试题,但自己做的内容得全部再抄到新试卷上,无论是心理上的焦虑还是时间上的耽误,都耽误考试,造成许多纷扰。

  2.先做熟后做生

  通览以后,大致知道自己哪些题目比较熟悉,心中有数了,题目设置一般是由易到难,按照试题的顺序作答就很有效。但做题过程中,会碰到一些生僻的没有见过的题目,是迎难而上、不做出来势不罢休,还是看看题目,转而先做那些熟悉、有把握的题目呢?答案显然是后者。考试不同于科技攻关,暂时绕开那些看了两遍都没有感觉和思路的题目,对于整个高考是有利的,有利于充分利用时间,完成那些自己会做的题目,得到自己应得的分数;如果有充足的时间,再利用剩余时间返回来再完成这些题目。

  3.先做易后做难

  考试好比是一席盛宴,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吃到更多的东西,怎么个吃法呢?先吃豆腐红烧肉,再吃排骨红烧鱼;吃完米饭再喝汤,最后再吃大螃蟹。为什么呢?豆腐红烧肉,营养丰富,易于下咽,故先吃;排骨红烧鱼,虽营养也可以,但有骨、刺,比较耗费时间,所以后吃;螃蟹肉少,吃起来费劲,所以放在最后。做题,要根据分值和难度恰当地判断各个题目的价值,舍弃那些分值不大但题目难度很大的题目,保证得到比较高的分数。

  由于选择题的特殊性,即使随意选择一个答案也有25%的正确率,所以不要将选择题的答案空下,根据感觉把自己认为最有可能的一个选项作为正确答案。

  二、规范作答,给阅卷者zui.佳印象

  规范解题时心中要装着三个人:一个是高素质的自我,二是精明的命题者,三是挑剔的阅卷者。内强素质是自我规范的前提,平日测练我们都要注意各环节的规范,久而久之,规范的“习惯”才会升华成“自然”的规范。一般说来,命题者总是会通过精心设计题干,在题目的知识载体中,借助于“情境、立意、设问”的巧妙角度等,嵌进一些并非显露的信息或题障,以充分体现题目良好的区分度和选拔功能,如果应试者不去认真研析命题意图,只是一味地“凭印象、凭经验、凭感觉”去思考问题,则一定会被一些表观而非本质的东西诱进陷阱。

  我们做出的高考题是让阅卷人看的,如果做题时只“唯我”而不设身处地地从评卷角度去考虑,那么一定会吃亏的。解答和书写时应时刻想到如下问题:①这样写阅卷时能否看清?②这是不是zui.佳角度?标准答案会从哪个角度设置?③这样的格式和布局是否有利于阅卷?④某些字符的书写是否会造成歧义或产生误会?⑤专业术语、专用符号(名词)的运用是否符合阅读或使用习惯等等。

  近年高考化学阅卷分析结果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规范答题,减少失分,势在必行!我们有不少同学平日测练都有这样的教训:①会而不对。主要表现在解题思路上,或考虑不全,或推理不严,或书写不准,最后答案是错的。②对而不全。主要表现在思路大致正确,最后的结论也出来了,但丢三落四,或遗漏某一答案,或讨论不够完备,或是以偏概全。③全而不精。虽面面俱到,但语言不到位,答不到点子上。多是由于答题时一系列的不规范所致。因此,我们平日练习、测试直至参加高考,在答题时必须自始至终地时时、处处规范,以求最大限度地减少非知识性失分,力争做到“会的应该是对的,对的应该是全对的”。

  1.审题、思维规范

  一道题目的情境、立意、设问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而通过有效审题去挖掘这些联系是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的前提,因此我们审题时应注重规范。

  2.书写、表达规范

  每年的阅卷评分标准上都有这样一句话:“化学专用名词中出现错别字、元素符号有错误,都要参照评分标准扣分;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未配平的,都不给分;在做计算题时没有考虑有效数字的,按规定扣分;没注意量纲单位的,按规定处理……”但每年都有不少同学因书写错别字、生造字、潦草字,或乱写错写化学符号、化学用语,书写不规范以及卷面乱写乱画等,而与“大学录取通知书”无缘。常见的错误有绿(氯)气,熔(溶)解,退(褪)色,消(硝)化,黄(磺)化,油酯(脂),脂(酯)化,氨(铵)盐,金钢(刚)石;元素符号错为Ce(氯),mg(镁),Ca(铜),分子式错为Co(CO),H3P(PH3),NaSO3(Na2SO3);无机方程式错用“→”,有机方程式错用“===”“↑”“↓”+Q、-Q、电荷与价标、写电子式时“[ ]”的应用及电荷标示,物质的聚集状态、特殊的反应条件等。因此,我们在做题时要严格规范,认真书写,注重语言的逻辑性,做到言简意赅,同时还要注意化学用语的有效使用,切忌辞不达意、言不由衷、语无伦次,更忌答非所问。所答内容的内涵要严格与设问的外延相吻合。

  3.格式、步骤规范

  规范的格式和严密的步骤,能充分体现出应试者的“严谨治学”“精益求精”的涵养,体现出应试者顺畅科学的应答思路和良好的做题习惯。以计算题为例:“解”“设”(直设和曲设)、“写”(化学方程式、关系式)、“列”(代数式、比例式)、“解”(解出答案)、“论”(必要时依据题意进行讨论)、“转”(将求解结果过渡转化成设问所求结果)、“答”(点明答案,给阅卷者提供视觉上的方便)。此外,解答过程中还要进行必要的语言衔接,“因为”“所以”“因此”“解知”“故”“由题意”等词语更要适时适地地运用,以体现规范性和严密性。

  三、运用答题技巧

  1.选择题

  在理综试卷Ⅰ卷中化学题有8个单选题。解答时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仔细考虑各个选项,把选项与题干、选项与选项之间的区别联系看清楚。合理采用排除法、比较法、代入法、猜测法等方法,避免落入命题人所设的“陷阱”,迅速地找到所要选项。注意题目的问题,是要选择正确的,还是要选择错误的选项。选择题的答题方法是多样化的,既能从题干出发做题,也能从选项出发验证题干作答,合理的选择解题方法快而准地找到答案,将做选择题的时间尽可能压缩到最短,为解决后面的大题腾出更多时间。

  2.填空题答题策略和答题技巧

  在理综试卷Ⅱ卷大题中按照近几年情况看看,化学题是四道填空题。

  一般来讲实验题一个、无机推断一个、有机推断一个、其他题目一个。对于填空题在答题时有些共性的要求。

  (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完整无误。没配平、条件错、有机反应少写物质(水等)会造成该空不得分。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的连接,无机反应用等号、有机反应用箭头,气体符号和沉淀符号要标清,点燃、加热、高温有区别,催化剂不能简写为“催”,这些问题出现会被扣分。

  (2)专业用语不能错。化学上常用的专业词汇是绝对不能写错别字的,一字之差会使整个空不得分。

  例如“砝码”不能写成“法码”;“熔化”不能写成“溶化”;“过滤”不能写成“过虚”;“萃取”不能写成“卒取”;“坩埚”不能写成“坩锅”等等。

  (3)当答案不wei/yi或有多种选择时,以最常见的方式作答不易失分。能用具体物质作答的要用具体物质作答,表达更准确。例如举一个工业上CO做还原剂的反应,这时zui.好的例子就是写3CO+Fe2O3==高温3CO2+2Fe,这个反应应该是最熟悉的,其他反应也可写,但是用不好就会扣分。比如CO和水蒸气反应,如果没注意到这是一个可逆反应写了等号会被扣分。同时也不可泛泛举例写还原金属氧化物的通式:RO+CO===R+CO2(R表示金属),这样肯定不能得分,因为并不是所有的金属都成立,而且也并不一定能用于工业生产。

  (4)对于语言叙述性题目作答时要注意,从“已知”到“未知”之间的逻辑关系必须叙述准确,且环环相扣,才能保证不丢得分点,才能得满分。回答问题要直接,不要转弯抹角;表达尽可能用wei/yi、准确的主语;不要多写无用的话,无用的话说错了就会扣分;作答要有明确的要点。

  (5)对于计算型填空,要注意该书写单位的要书写单位。或者是要注意空后面所使用的单位是什么,不要因为没有书写单位或者是数量级不对而丢分。

  第一节 调整心态,突破“心理围城”

  一、考试一半是靠心态

  一年一度的高考,对广大考生是一次极其严峻的考验。它不仅是对考生的知识、智力、技能的考查,也是对考生情感、意志、体力的挑战。无论心理学的研究,还是高考的实践都表明,考生的应考心理如何,临场发挥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考的结果。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王极盛教授对20个影响高考成功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考试中心态排第1位。

  1.不良应考心理的外部表现

  “应考心理”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多数时候主要反映在思维活动中,但有时会在人的言行、神态中表现出来。比如在考试前感到紧张不安、焦虑失眠,学习效率下降,甚至食欲不振,精神体力都有极度疲惫的感觉;在考试中有人心情激动,难以平静,不能很快进入角色;有人碰到一些问题就惊慌失措、悲观失望,甚至想退场;有人感到头昏目眩,心慌烦躁,身心不适等等。这一切其实都是不良应考心理的外部表现。有一些医学工作者称这种现象叫考试综合症。据最近几年的实际观察,有以上这些现象的考生不是少数,而占到相当的比例。现代科学研究证明:适度的压力,适当的紧张,可以提高人的工作和学习效率,无论是对人的身体健康,还是对人的心理锻炼都有益处。但是,如果压力过大,长期精神紧张,就会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情绪不安、焦虑紧张、悲观失望等不良心理现象会直接影响到考生的临场发挥。

  2.应考心理对临场发挥的影响

  应考心理与临场发挥之间的关系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应考心理的好坏,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到临场发挥的好坏。应考心理越好的考生,一般来说,临场发挥就越好。反之,则越差。经常有这种现象:有的考生平时成绩并不怎么好,甚至较差,但是高考中却发挥得相当出色,甚至超水平发挥;而有的考生平时成绩还不差,但考试结果却令人失望。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还是应考心理在作怪。可以这样说:应考心理与临场发挥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临场发挥”是对“应考心理”的zui.好检验。

  3.树立正确的考试观

  应该教育考生,使他们认识到:高考固然是一条成功之路,但并不是“wei/yi”的成功之路。金榜题名诚然可喜,但“榜上无名”也未必就是穷途末路。当今社会,正处在改革发展的时代,需要各方面人才。只要树立了远大的志向,正确的理想,并为之奋斗,就一定能有所作为。考生应树立正确的考试观,排除一切不利因素的干扰,正确对待高考。

  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考生一定不能迷信,有的考生考前看到了乌鸦,就觉得自己完了,看到喜鹊则认定对自己是个好兆头。还有许多考生考前爱扔硬币来判定自己的成功几率。这些都是要不得的,只会扰乱你的情绪,打击你的自信。

  二、考试情绪的自我调适

  考生当听到入场铃声时,难免心理紧张,特别是第一天的第一科考试。所以提前准备很关键,首先是物质准备,而心理准备更为重要。考生一迈入考场,可能会出现突如其来的紧张。考前的知识储备和身心调适越充分,这种紧张发生的可能性越小。

  如果在考场上已经出现这种状况,这时再去懊悔是没有益处的,只能积极地采用一些调控措施消除这些情况带来的影响。

  1.突然慌乱

  有时,考生可能因为在作答时遇到了难题,或是遇到钢笔坏了之类的意外情况,或是冷不防从脑海里迸出“我要失败了”等消极的想法,便突然慌乱起来。这种情况发生后,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放松,一旦出现突然慌乱的最初征兆,zui.好暂停作答,闭合双眼,轻轻地对自己说“放松”,重复六次,并注意体验全身松弛的感觉;也可以全身高度绷紧十秒钟,然后突然放松。第二种方法是深呼吸,在突然慌乱时,呼吸会变得急促,这时应该有意调节呼吸,在吸气时绵长、缓慢、深沉,呼气时也这样。第三个办法是中断思路,一旦产生容易引起慌乱的想法,可以果断地对自己说“停”,同时握紧一下拳头,这样能中断原来的思路。当自觉情况好转后,应迅速转入正常考试状态。

  2.瓶颈效应

  瓶颈效应是指在考试过程中,心里觉得似乎容易解决而一时又解决不了的心理现象。这时考生答题一会儿感到似乎已经茅塞顿开,一会儿又觉得毫无办法,欲行不能,欲罢不忍,时间不知不觉溜过去了。瓶颈效应常伴随突然慌乱发生,并加剧慌乱程度。遇到这种情况时,首先要保持镇静,注意放松,调整呼吸;然后,通过情境、结构联想,回忆与该问题有关的内容,发掘出有用的材料和线索。另外,还可以暂时放下当前的题目,先做别的题,过会儿再回头思考,说不定会从其他题目中得到启发而豁然开朗呢!

  3.身体疲劳

  高考时,连续数小时处于注意力高度集中、思想持续活跃、书写量较大的状态中,考生很容易产生身体疲劳现象。在高考前,考生要注意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度的锻炼和良好的营养,从而为高考储备足够的精力。在考试当中,要不时给自己一些调整状态的短暂间歇,伸展四肢和腰背,活动手腕和头颈,摇摇手指关节,这样,才不至于过分紧张或疲劳,维持良好的机能状态。有些考生在考试过程中感到手指非常紧张,严重时感到握笔和写字非常困难,这是手部疲劳的一种表现。出现这种情况时,先放下笔,活动活动手腕,手臂自然下垂轻轻地摇一摇;也可以双手交叉按压指关节,双手举至面部自上而下做干洗脸五至六次,手便会放松许多。

  4.作弊冲突

  高考,要求严格、组织严密,与每个考生的前途有着重大关系。由于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以及个人准备不充分、成功欲望过强、道德水准较低等原因,有的考生在高考中还可能陷于作弊冲突之中。作弊是与社会道德相背离、与科学精神相对立、与考试规则相冲突的,应该坚决抵制。然而,高考关系重大,一分之差可能引起天壤之别,所以有些考生在高考中偶尔会萌发作弊念头。有了这种念头的考生应立即设法排除,以免影响考试。对于那些试图把意向变成行动的考生朋友,不要冒险做那些会令你窘迫,甚至断送你前程的傻事,因为监考老师和考场纪律都是严格无私的。

  第二节 考前一周整装待发

  一、决战前的部署至关重要

  1.一般来说,高考前几天复习,总的原则是回归教材,通过知识网络,把查漏补缺、解决前面复习中出现的问题放在第一位。没必要也不可能再把每一科详细地复习一遍。因此,最后七天的复习更应收缩到教材上来。通过看书上的目录、标题、重点等,一科一科地进行回忆,发现生疏的地方,及时重点补习一下,已经熟练掌握了的内容,可以一带而过。还可以看自己整理的提纲、图表、考卷,重温重要的公式、定理等。这七天的复习,就像运动员在比赛前的准备活动或适应性练习一样。通过这七天的收缩复习、强化记忆,可以进一步为高考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心理学界有一个普遍的共识,早起后半小时和晚睡前半小时,这两段时间是zui.佳的记忆时间,所以,这一个小时要充分利用。

  2.进入全真模拟状态。全真模拟复习要与高考时间程序表一致,这样才能在高考的那天,顺利进入状态。每天做一套卷子,这样在几天后真正拿到高考试卷时不会感到手生,能尽快找到感觉。

  3.要保持自己平时学习和生活的节奏,适当减小复习密度和难度,可以得到“退一步,进两步”的效果。保持大脑皮层的中度兴奋(既不过分放松也不过分紧张),要避免和他人进行无谓的辩论和争吵。可以适当地看电视、听音乐、做自己喜欢的事,不过zui.好别玩电脑,因为电脑游戏、网络容易令人沉迷。这样,就能在考试前夕,创造一个良好的心境。

  4.高质量的睡眠永远是最有效的休息方式。考前有的考生可能会因兴奋而失眠。所以,睡前不应喝咖啡、茶之类的刺激性饮料,也不应看紧张、扣人心弦的故事片。到了正常睡觉时间或是稍早一点(大可不必早早上床等着入睡),躺到床上,全身放松,争取迅速入睡。若一时睡不着,千万不能着急,不要责备自己或胡思乱想,只管保持平和心情,采取重复放松技术。其实只要全身非常放松,大脑不兴奋,完全可以获得身心的休息。

  “猫头鹰”式的考生如何应付上午的考试?有些考生习惯于夜间用功学习,夜越深精力越好;还有些考生为争取时间,拼命熬夜,以致养成习惯。这两种情况,都会使考生在白天,特别是上午精力不佳,但考试又都是在白天进行。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必须事先进行人体生物钟调整,逐步改变生活习惯,以适应考试的时间安排。调整生物钟,从临考前两周就要开始矫正作息时间,坚持晚上9点30分睡觉,早晨6点起床。开始时可能怎么也睡不着,不过没关系,睡不着就看书,但第二天早6点一定要起床。因为头天晚间没睡好,起床后昏昏沉沉。这时一定不可赖在床上,可以到附近公园、街道上跑跑步,边跑边背些单词。几天过后,就会慢慢适应早睡早起的习惯了。考前一周应按考试时间安排作息,早6点起床、运动、吃饭,8点钟准时开始复习,中间休息20分钟。zui.好按考试科目时间复习。这样经过一段适应训练,临场考试就不会有异常感觉了。

  5.在高考前一两天,考生应该熟悉考场。在通常情况下,一个学校的考生可能要到另一个学校去考试,所以,熟悉考场尤为重要。所要熟悉的内容有:所在考场离居住地点有多远;用什么方式抵达比较迅速和安全;在路上要花多少时间;自己在哪个教室;坐哪个座位;座位是靠近门窗还是贴近墙角;教室是向阳还是背阳;厕所及其他服务设施在哪儿;附近有无可以休息和饮食的地方,这些问题在准备时都应该弄清楚。否则,临到考试时由于没有准备,一些意外情况可能会让你陷入混乱和迷茫,影响注意力和思维的灵活性。譬如出发过晚,气喘吁吁地赶到考场再匆匆忙忙找自己的座位,这样会影响情绪,耽误做题时间;如果开始考试时才发现窗户透进的阳光直射你的座位,这时抱怨着急只会起消极作用。还有在教室门口附近就座的考生,易受到巡视员进出的影响。若对这些事情早有准备的话,就能把这些所引起的心理冲击减小到最低程度。熟悉考场,早作准备,会给考生带来信心和安全感。

  二、必要的物质准备是高考成功的先决条件

  1.备齐考试用品。考试前一两天,要仔细检查一下高考时必备的文化用品(如手表、钢笔、三角板、圆规、铅笔、橡皮等),如果用品不齐或有故障,一定要及时解决。高考的前一天晚上,临睡前要将包括准考证在内的所有必备品装在一个袋子里(zui.好是厚而透明的小塑料袋),放在容易看到的地方。每次考试出发前,一定要检查一下。这些看起来是小事,但小事弄不好,有时也会误大事。如每年高考都会有人忘记带准考证,从而无法进入考场,延误了考试时间,平添一番烦恼;有时,手表未及时更换电池,在考试中途手表停了,很长时间自己也未发现,造成考生不能合理地分配答题时间;还有的考生,只带了一支钢笔,答卷不久,钢笔又不下水了,也十分狼狈……。总之,高考也应像打仗一样,要“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不打无准备之仗。

  2.注意养精蓄锐。考生经过高中三年的学习,特别是最后的复习,目的就是迎接高考,接受国家的考核和选拔,可谓“养兵千日,用在一时”。所以,考前要注意“养精蓄锐”,注意饮食起居,预防突发感冒、腹泻等疾病,多补充一些优质蛋白质食品,如鸡蛋、瘦肉、肝、牛奶和豆制品等,多吃蔬菜和水果。这些食品营养丰富,有助于增强体力和记忆力。为了防止意外情况发生,考试前几天不要参加较为激烈、体能消耗过大的文体活动,同时不要到离家太远的地方。适当的放松和休息应是考前一周的主旋律。

  3.女生在高考前应充分估计,高考那几天是否是月经期。如果是,应和家长、医生商量一个妥帖的处理方法。尤其是平时月经期身体不适,有痛经或其他不良反应的考生更应该考虑周到一些,以免到时手足无措,影响考试。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

化学九年级知识点

化学九年级知识点(通用5篇) 化学九年级知识点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化学九年级知识点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化学九年级知识点】相关方法经验,供你参考借鉴。 化学九年级知识点有哪些 化学九年级知识点有很多...
2023-08-22

必修一化学知识点

必修一化学知识点(优秀5篇) 必修一化学知识点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必修一化学知识点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必修一化学知识点】相关方法经验,供你参考借鉴。 必修一化学知识点有哪些 必修一化学知识点有: 1....
2023-08-22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优秀5篇)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相关方法经验,供你参考借鉴。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有哪些 初中化学知识...
2023-08-22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优秀5篇)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相关方法经验,供你参考借鉴。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有哪些 高一化学知识...
2023-08-22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通用5篇)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相关方法经验,供你参考借鉴。 高一化学必修一...
2023-08-22

高考化学的高频考点知识点归纳

2023高考化学的高频考点知识点归纳 高三的同学们,在高考备考复习过程中,你发现了哪些化学的高频考点知识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考化学的高频考点知识点归纳,欢迎大家来阅读。 高考化学的知识点笔记 1、加碘盐加的是:KIO3 2、Cl-、(Br-、I-)的...
2023-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