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思名师指导:解读09北京高考英语考试说明
学而思高中部英语教师 刘晓伟老师
I.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为了高校招生而进行的选拔性考试。
指导思想:三个"有利于":
1.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
2.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试题应有较高的信、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英语科考试时根据标准化原则设计的。
II.考试内容和要求
参考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
英语科高考旨在考查考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和英语运用能力。
英语基础知识:语音、语法、词汇、语言功能。
具体考查目标如下
一、听力部分要求:理解口头英语。
1.理解归纳话语的主旨要义。
2.获取有助于完成听力任务的事实性信息。
3.根据所获取的信息进行推断。
4.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
[深度解读]
1."理夤槟苫坝锏?lt;u>主旨要义。"
在听力对话中,某些题目会围绕一个中心话题而展开,同时故意附加了一些细节性-不太重要的内容,用来干扰考生。这个时候通常需要我们从对话开头和结尾的关键词来把握整个对话的中心,而不是就某个细节做出回答。
例如:
M:Can I read your newspaper, Jane?
W:Didn't you bring a book with you?
M:Yes, but it's not very interesting.
W:OK,here you are. I'll read the magazine.
Q:What is the man going to read?
A. A newspaper B. A magazine C. A book
M的第一个问题中就提到了magazine.接下来由W引出了book,最后问题的答案又回到了magazine上。如果考生关注对话开头的第一句话,就很容易选出答案:B. A newspaper.
2."获取有助于完成听力任务的事实性信息。"
多数考题的任务都是十分明确的,北京高考试卷听力部分,给出了每道题需要回答的问题。这就给考生在听力播放开始之前确定问题的机会。并且每个问题都是就对话的某个方面提出问题,所以考生可以采取"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策略,而不需要试图听懂对话中的每一和每一句。只需要关注问题中的关键词就能很快选出答案
例如:
Text 1
M:Can I take your coat, Madam?
W:Thank you.
M:And 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drink before you order your meal?
Q: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take place?
A. In a restaurant B. In a coffee shop C. In a clothing store
问题中的关键字是Where,对话中没有给出任何一个表示地点的名词,而是通过两个动作进行了暗示:drink(喝)和orde ryour meal(点菜),尤其是后一个动作更加明显,所以答案选择A. Inarestaurant.
3."根据所获取的信息进行推断。"
听力中有一定区分度的考题需要考生领会对话的"言外之意",而不仅仅是字面意思。
例如:
W: So you're leaving for the US tonight?
M: Don't ask! I'm not going!
W: Why?
M: Because I have to stay here for a meeting with my boss.
W: Oh, well, never mind. Now you can come to Helen's party tonight.
Q:How is the man feeling?
A. Disappointed B. Encouraged C. Delighted
对话中没有一个单词提到man的feeling如何如何,但是可以从M的回答:Don't ask ! I'm not going!(升调朗读)发现他此时心情不愉快。更加明显的是W的回答:Oh,well,never mind.(没关系),这分明是安慰man的一句话。由此得出M没有去美国让他感到不爽。所以答案选A. Disappointed
4."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
这类要求的题目一般比较难以判读,需要通过对话中的逻辑关系词和朗读者的语气、语音和语调来判断。
例如:
W: …I understand how you feel, sir, but there simply isn't any room. The person who took your booking must have forgotten to write it down. I'm afraid it was just a mistake. He's new, you see.
M: Just a mistake! Do you realize I've invited some very important people to dinner? That mistake could make me lost an important business partner!
Q:Why is the man angry with the woman?
A.She hasn't kept a place for him.
B.She hasn't got any idea who he is.
C.She hasn't given him a phone call.
对话第一句中的but(表示转折),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了,但是这并不表明所有的都知道它的用处是:引出真正的中心话题。类似于but的词还有yet,however等词,这些词之后的内容往往成为出题的热点。所以答案选A.Shehasn'tkeptaplaceforhim.很多考生把大部分注意力投入去听M说的话,结果却一无所获,令人惋惜。所以,还是要抓住对话的开头和结尾。
二、阅读部分要求:理解不同文体的语篇。
1.理解归纳语篇的主旨要义
2.获取有助于完成阅读任务的事实性信息。
3.利用上下文理解生词的词义。
4.推断隐含意义。
5.理解语篇的基本结构。
6.理解作者意、观点和态度。
[深度解读]
1."理解归纳语篇的主旨要义"
一篇文章有没有读懂关键看有没有领会文章的主旨大意。从04-08年北京高考英语几乎每年都会涉及到对文章主旨的考查,每次考试一般是2-3题,还是相当数量的题与文章的主旨关系密切。可以说,没有理解文章的主旨在高考阅读理解中至少会损失8分左右。这对考生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
如何才能有效做对主旨题呢?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总结了以下几点方法?
(1)每天坚持阅读英语文章,用笔画出和文章主旨大意有关的关键词句
(2)通过做题的方法检验自己是否能做对主旨题,
(3)看一下自己出错的原因:
A在文中找不到对应的词句吗?
B.在文中找到的词句和选项是否符合?
C.干扰项和正确项各有哪些特点?
2."获取有助于完成阅读任务的事实性信息。"
高考阅读理解中考查事实性信息的题占到了10-12题左右,很多考生自以为这些题很容易,结果做完好发现还是做了3-4题。为什么会这样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很多考生都是通过理解来做题。也就是说,他们认为能做对体的前提是理解文章的内容。一旦不能顺利读懂文章,信心危机就会产生,结果不战自溃。
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那就是用一个通用的方法解决这一类型的问题。我总结了一个口诀"SSCC"原则。
第一步Scan扫读题干获取关键字。第二步Skim略读文章定位关键字。第三步:Compare比较文中对应句子和选项的共同点。第四步,Choose选出一个zui.佳答案。
请各位考生牢记:细节事实题只考查文章局部的细节,不涉及到主旨大意,所以不必一词一句的细读,只要找到题目在文中对应的那句话即可。
3."利用上下文理解生词的词义。"
很多考生高考之前背了为数不少的单词和短语没,有的人甚至背了TOEFL、雅思、SAT和GRE的单词。可惜的是,在高考这个中国人自己挖空心思构建的战场上却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不仅背的单词没有多少能用上,更要命的是明明知道那个单词的意思,结果还是做错了。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原来,高考阅读理解中的单词题都是出题人精挑细选的"陷阱"。不管这个单词、短语考生是否认识,都不能孤立地猜测它的意思,而是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去猜测:
(1)上下文推理:主要通过
A.下定义
B.举例子
C.同义反义词
D.文化背景
(2)构词法:熟悉的单词+前缀或后缀
高考考试说明中给出的5个前缀和20个后缀:
前缀:dis-, in-, re-, un-,non-
后缀:-able, -al,-an,-ful, -ive, -er, -ese, -ist, -ment, -ness, -tion, -fy, -ian, -ing, is(z)e, -ly, -teen, -ty, -th,-y.
4."推断隐含意义。"
这类题是高考阅读中的难题,识别它的特征是看在题干中包含下列关键词:infer,imply,conclude,suggest等。很多考生不能理解的是,明明找到了这道题在文章中对应点,对应点的意思也完全看懂了,选项也完全符合文章的意思,为什么还是错了。对照答案一看,却发现正确答案就是那个第一眼看了就觉得是最不可能的选项。
为什么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是如此之大?上帝为什么在此时此刻此地故应捉弄那些已经被高考折磨得身心俱疲、整天提心吊胆的孩子们呢?
因为就像惩罚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一样,上帝要传达出这样一个信息:违背规律是要遭受惩罚的。那么,有什么办法能让考生们逃过这一劫呢?那我们就要追本溯源,弄清楚出题人设置的陷阱到底是什么?
其实,出题人很清楚绝大部分考生不知道什么叫做"推断题"。它是这样定义的:从文章中的一句话或几句话通过一步推导就能得出的结论。而很多考生恰恰是选择了和文章对应点意思相同的那个选项,离正确答案还差一步推导。
所以说,很多考生解题的方向错了,才导致题目做错的主要原因,而这和考生能力无关不大。
5."理解语篇的基本结构。"
2008年北京高考英语阅读理解E篇的最后一题是在北京高考英语的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考题,它标志着一种全新的考题的诞生:考查文章的整体结构。题型如下:
有人认为,出题人太标新立异了。其实他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历史上几乎所有伟大的事物都有相似之处,北京高考英语自然也不例外。其实,这种题型早在2005年全国高考江苏卷阅读理解E篇的第2题中就已经考到了:
所以我们要做的事就变得极为简单了,就是总结以往的规律,把他们搞得烂熟于胸,同时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就能以不变应万变,笑傲高考考场。占据高分榜就不再是梦想,因为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不是马桶盖子上。
6."理解作者意、观点和态度。"
这种题型主要出现在议论文、夹叙夹议或是新闻体裁的文章中,主要考查考生对于文章主要观点、作者观点态度,正确的观点、新观点的考查,通常被批判的对象是:别人的观点、错误的观点和旧观点。次要的观点一般不作为考查对象,但可以用来检验所选答案的正确性。
您的孩子有没有以下关于阅读理解的困惑和疑问呢?请链接地址:
http://gaokao.com/e/200903/49b715bca539c.shtml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的关于高考完型填空和阅读理解的方法思路,请链接以下地址:
http://gaokao.com/e/200903/49b63a40a6a42.shtml
三、写作部分要求:根据写作任务的要求进行英语书面表达。
1.恰当地应用不同文体完成书面交际任务。
2.恰当地应用词汇、语法知识,清楚、连贯地表达观点和态度。
[深度解读]
1."恰当地应用不同文体完成书面交际任务。"
北京市高考作文的两大特色是:看图情景作文+开放式作文。其中,看图情景作文的的文体可以是书信、稿件、演讲稿等形式。这种文体早在中考的时候就考过了,就不再详述了。开放式作文的要求很多考生不是很明白,这里具体说一下。
文章可以写成三个部分:
第一段,客观描述图表信息(只需描述,不要发表观点)。
第二段,分析图表中的存在的问题。(主观理解)
第三段,总结问题。(升华主题)
2008年北京高考英语开放式写作习作点评与修改范文,链接地址:
http://gaokao.com/e/200903/49ace9d3e9af2.shtml
2.恰当地应用词汇、语法知识,清楚、连贯地表达观点和态度。
这条要求是制约考生冲刺高分的主要障碍,要知道北京市高考英语写作部分的总分是35分,但是全市平均分只有在18-22之间。考生在做了大量的练习和上了N多个班后,基本上把写作的框架和内容练得八九不离十了,剩下的就是语言质量的问题了。
在这一点上平时基础较好的学生占了很大的优势,往往要比那些基础薄弱的考生多得5-10左右。如果说阅读理解和完型填空是211重点大学和非211重点大学的分水岭,那么,写作在语言质量这一块就是清华北大和非清华北大的分水岭了。所以无论是哪一类学生都必须在写作有所突破。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