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邦和:语文高考回归全国卷应对策略(2)
2016年高考进入倒计时,今年高考的一个最大变化是不少自主命题的省份回归全国卷。作为高考重头戏的语文学科,考生应该怎么应对?著名语文教育专家、教育部中小学教材评审专家、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谭邦和授权新父母在线刊发其撰写的语文高考回归全国卷的应对策略系列文章,以帮助老师考生更好地复习备考。
回归全国卷:基本思路和应对策略
总结高考改革的历史经验,可以看出,分省命题和统一命题的交替反复是高考改革过程中必然经历的探索,无论是使用本省卷还是使用全国卷,都是为了推进改革进行的正常调整。今年很多省份回归全国卷,学校和研究部门应高度重视,深入研究,积极调整,做好准备。
相关的研究主要应有三个方面。
(一)重新定位命题模版
回归全国统一命题,首先面对的就是定位问题。全国卷分为I卷和II卷,二者在总体难度、难度分布、区分度等各方面要求都有一定程度上的差别,题型也有细微的不同。回归全国卷的省份将采用I卷还是II卷,将由教育部最终决定,但如果不提前研究定位,将给备考带来很大的难度。研究实际情况,做好定位,是应对高考不可避免的问题。
进行定位,要深入了解本省客观条件,分析用卷需要。以四川省为例,一方面,四川省人口众多,高校资源比较丰富,基础教育水平比较高,质量比较好,需要试卷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区分度,I卷可能比较合适;另一方面,四川省内发展不均衡,分布有很多自然条件比较差的山区和文化条件有差异的少数民族地区,这些地区的教育条件比较差,教育水平可能相对落后,如果采用I卷对这些地区的考生来说不够公平。因此,在这里有一个权衡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调查,细致研究。
为了便于下面的分析,笔者个人根据自己的认识倾向于定位为I卷。下文将有多处以全国卷I卷为例展开讨论,不再另加说明。
(二)比较命题差异
回归全国统一命题,应对的关键在于比较。本省卷变成了全国卷,有一些要求变化了,有一些题型改动了,有一些难度调整了,甚至内容范围也会有一些出入。所以,认真进行比较研究是应对的基本方法。通过比较研究,制定行动策略。只有看到回归前后的异同,才能找到问题的重点,有针对性地查缺补漏,扬长补短,做好备考工作。
比较研究不是简单的找不同,绝不能走马观花或是浮光掠影,在比较的过程中要有理性的深度。例如,仅仅比较分值设置和题型设计的研究就相对粗浅,是可以由个人完成的一般的比较。做比较研究,应组织一批优秀的老师,做专门的、深入的研究,要深入到题目背后,研究考点和设计的关系,理解命题人的命制意图,把知识点、考察方式和命题思想联系起来思考。
(三)调整教学思路
回归全国统一命题,必须进行比较研究,但最终仍要落脚在教学上,备考工作的实践必须回到实际的教学中去。根据比较研究的成果调整教学思路,强化教学实践,才能帮助考生更好地适应全国卷的要求,拉近本土教学和国家评价之间可能存在的差距,让考生在高考中展现出自身的真实水平。
教学的需要一方面给教育研究工作者的比较研究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方面也给一线教师提出一些要求。对于研究者来说,研究要服务于实践,要做深做实,要在比较的基础上提出具操作性的教学策略,给一线实践提供借鉴;而对于一线教师来说,不仅要积极研究全国卷试题,跟进研究动态,更要加强教学研究,及时改进教学实践。
只有做到准确定位、扎实研究和及时调整,才能有效实现各省卷向全国卷的平稳过渡,推进各省高考改革进程。
作者简介:谭邦和,华中师大文学院古典文学教研室教授,曾任华中师大文学院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中文系主任、文学院副院长、文学院教学委员会主任、华中师大教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专家组成员,并参与国家级教师培训工作。现为教育部中小学教材评审专家,湖北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委员。主要著作有《明清小说史》、《在文学与文化之间》、《媛诗九美》、《明清小说名篇笺评》、《中国散文大辞典》(副主编及元明清辞条撰稿人)、《历代尺牍小品》(主编)、《古文精华》(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明清卷主编)、《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指导:初中语文》(教育部师范司组织编写,第一主编)等。主要学术兼职: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李贽学会理事、湖北省古代文学学会副会长、湖北省三国演义学会会长、湖北省水浒学会副会长、公安三袁研究院顾问、武汉市小语会顾问、武昌区中语会顾问。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