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计划”取代了“自主招生”,体育测试被延续
2020年的春节和往年有些不同,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肺炎打破了春节的序曲,给本该沉浸在喜庆祥和中的中国笼罩上了一层阴霾。在高等教育方面,教育部在2020也做出了新的改革。1月14日,教育部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明确自2020年起取消原90所高校自主招生工作,并在36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开展强基计划试点招生。


01
比较两个文件可以看出,无论是2019年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9年高校自主招生工作的通知》,还是14日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其中都明确提出要在高校考核中进行体育测试,体育测试结果作为录取的重要参考。这反映出国家虽然取消自主招生,出台强基计划,但是国家重视体育的初心并没有变,遏制学生体质下降的决心也没有变。

02
回顾2019年的自主招生方案,虽然有清华大学对体质测试成绩优秀者给予额外的5分降分;厦门大学为完成16个引体向上的学生给予3分优惠的政策。但是更多的高校存在着“避重就轻, 体测变体检”的情况。除清华、厦大给予体测优秀者额外降分, 北京林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少部分对体测未达标的学生“一票否决”外,多数高校仅含糊表示将体测结果作为录取参考。
统计发现,原有90所自主招生高校中有48%高校的测试项目都是集中在身高、体重、肺活量、BMI等侧重身体形态测试的体检项目。体育测试项目难度普遍较低,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测试50米或100米跑、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等稍有难度项目的学校只有52%;测试项目达到4项及以上的只占总数的1/5。其体测项目设置不合理,体育测试项目数量种类较少、项目设置结构较为单一局限;敢于测试800/1000米跑的学校更是屈指可数;60%的高校对于测试结果的使用含糊其辞;个别高校的体测参考标准甚至低于国家标准……

03
在自主招生高校加试体育的过程中,暴露出的种种问题无疑让教育主管部门的良好初衷打了折扣,好政策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无论是之前的90所高校自主招生测试体育,还会如今的36所强基计划,都反映出国家一直都在从顶层设入手,希望通过增加体育在选拔人才方面的分量对社会进行引导,向社会、高校、学生、家长释放出体育在选拔高等人才方面也是很重要的信号。同时也希望能有更多的高校能真正参与进来,向清华、厦大学习。无论是给予体测优秀者额外降分也好,还是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也好。能让体测试能落地生根,体育在高等教育选拔人才方面能发挥实用,落到实处。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