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取消自主招生会带来什么影响
记得一位老师说过,去超市买东西,我们都希望能买到物美价廉的物品,但是仔细想想,真正存在“物美价廉”吗?
从成本的角度分析,如果要价廉则需要低成本。从顾客的角度分析,如果需要物美,则需要高投入,二者兼顾之,不是矛盾的吗?
想想也是,这就像我们填报志愿,明明自己的分数不够,却要想着走好大学的好专业一样。
但是对于某些学生来说,或许真的存在这样一种“物美价廉”的方式,那就是自主招生。每年,也有一部分同学通过这种方式进入了理想的大学,而且分数还可以略低于录取线。
但是,昨日有消息最新出炉,教育部取消自主招生,家长:会带来什么影响?新闻一出,教育界和学生、家长炸开了锅。那这种变化到底意味着什么呢?我们今天就来简单探讨一下。
1、何为自主招生
我们所说的自主招生又称自主选拔,是高校选拔录取改革的一大环节。此次招生一般在高考前举行,通过招生笔试和面试之后,可以享受高考降分政策。
通过高校自主招生的学生,一般都会与高校签订合同,并享受十分到几十分不等的高校降分录取政策。
自2015年起,所有高校自主招生考核统一安排在高考结束后、高考成绩公布前进行。笔试考试不得超过两门。
而根据教育部以往的要求,试点高校一般通过自主招生招收的学生人数不得超过该校本年总招生人数的5%。
入选考生需要通过全国统考,成绩达到生源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的试点学校录取分数线则可以被录取。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们可以大致把自主招生分为三类:第一、高水平大学自主招生,如“四大联盟”(“北约”、“华约”、“卓越”和“京都”名校联盟)。其中清华、北大、浙大等都是联盟成员。
第二、单独试点的自主选拔试验院校。如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名校针对上海等地考生单独试点的自主招生。
第三、本省高职自主招生试点院校。考生参加这些院校自主招生测试合格并且公示后,可直接被录取,录取后考生不必参加高考。
2、取消自主招生,开展强基计划
教育部决定自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该计划也称强基计划。自主招生被取消?强基计划取得代之,家长:二者有哪些不同?
为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快“双一流”院校建设、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科技创新等改革,强基计划开展实施。
该计划主要着力于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国家安全等学科领域和人文社会科学领域。
结合高校自身发展特点,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
由于该计划现在处于起步阶段,所以,教育部决定在“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范围内选择部分高校进行试点。
强基计划正在探索建立多维度考核评价考生的招生模式。试点高校依据考生高考成绩,以及各省、区、市强基计划招生名额确定参加高校考核考生名单。
具体程序:考生高考和高校考核,高校结合考生成绩、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综合成绩(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85%)。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计划对于极少数在相关学科能力和表现非常突出的考生,高校可制定破格入围考核条件、破格录取标准。
但是,破格录取生的高考成绩要求不得低于各省、区、市本科一批录取最低分数线,所以该要求具有一定弹性。
可能有些家长不明白,自主招生优势在哪里?其实这更多是照顾一批学科上有突出能力和农村偏远地区的学生。
取消自主招生和开展强基计划,本质上来说,初衷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选拔一批学科尖端性人才。
但是,强基计划对于学科领域的要求比较突出,就是为了培养一批高精尖的创造性人才,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事实上,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关于这个问题,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来源公众号:优学优考策略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