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两个申请季,康奈尔爸爸分享美本申请经验
进入藤校,应该是所有申请美国大学同学们的梦想。但取得一个理想的录取结果,不仅要靠学生的努力,家长作为孩子最亲密的战友,对申请结果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申请季,家长会有各种各样的疑问,“作为家长,究竟应该在申请季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申请季正是孩子的叛逆期,我们之间有很多冲突,应该怎么办?”
为了帮助家长更好地适应申请季,也可以了解到更多孩子背后的成长轨迹,三皮匠留学推出了“家长专栏”,邀请已度过申请季的家长和大家分享下申请经验及教育理念~
本期嘉宾:藤校学子冯爸爸
在三皮匠留学的帮助下,冯爸爸圆满度过了两个申请季,第一个申请季的主人公是自己的女儿,最终收获了康奈尔大学offer,第二个申请季的主人公是侄子,和女儿一起住在家中求学,最终收获了BC offer。
本期冯爸爸先和大家聊聊申请经验和对美国大学录取的心得体会,后续还会陆续推出“家庭教育理念分享”及“如何应对孩子青春期谈恋爱、追星、玩游戏”,欢迎大家持续关注三皮匠留学的分享哦~
一、选学校定专业,让孩子做自己的主人
用心观察自己的孩子,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热爱
我觉得在选校选专业方面,所有的家长都要更用心地去观察自己的孩子,发现他们的个性和特长,然后帮助他们去找到最真实的自己,找到自己最喜欢的学校和专业方向。美国是可以不选专业的,所以你不需要选更细的专业,甚至不需要考虑,未来就业一定要怎么样。
其实孩子到了美国大学之后,就会发现有超级多选择,他们会发现很多更新的专业。录取到康奈尔的姐姐,也就是我的女儿,才去美国一年,她现在已经给自己选了好多个专业,我们前一段时间刚刚定了一个最新的专业,她整个假期都会留在美国实验室里,为她未来想学的专业做铺垫,而且把研究生的方向也考虑到了。那这个是在我们出国之前根本考虑不到的。
让孩子自己做选择
我觉得申请季其实是孩子人生重要的分水岭。所以我是尽量让孩子去朝向自己的内心,让她去看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因为每个人都是完全不一样的,甚至和双胞胎姐妹都不一样,然后你自己的人生是要完全自主独立的。所以在选专业选学校的时候,你干嘛要考虑父母的期望,你就考虑你自己就好了。
所以我就想告诉中国的家长,不要急,也不要过早地为孩子去规划太具体的路线,有些家长甚至去规划到,就是你要学财经,然后以后进几大投行,跟孩子说这些东西的时候,你怎么知道投行就适合孩子呢?孩子他会不会一辈子幸幸福福地生活?如果他不幸福,就算是一个名校毕业生,那又怎么样呢,你能为他的一辈子负责么?
康奈尔和BC的择校之路
那说到姐姐的康奈尔和弟弟的 BC。康奈尔是怎么样一个情况呢?姐姐说三月份三皮匠留学告诉她,可以试试康奈尔的时候,她就去看,然后看到康奈尔的校园,看到里面有梅花鹿去吃同学们手上的食物,还有松鼠在校园里面,她觉得好美,这种校园环境是她想要的。后来她了解到康奈尔的专业设置,里面的环境科学也是她很喜欢的专业。当她跟我讲要去康奈尔的时候,我就觉得你哪里去得了康奈尔,在我的感觉当中,她能够进到加州伯克利之类的,就差不多了。康奈尔这种藤校好像没想过,后来再跟学校老师沟通的时候,老师也说让她去试试,就决定让她去试试。
后来,在申请季的时候,我们和三皮匠留学商量后决定,把康奈尔作为一个冲刺的目标,也不遗余力地去准备其它学校的申请。
查康奈尔录取结果的那天早上,正好收到了杜兰的拒信,她当时内心是超级不自信的。但隔了1分钟,再查康奈尔录取结果的时候,收到了录取通知!我们就觉得太出乎意料了,太不可思议了!
在这里,我也说一下,姐姐选择环境科学专业的过程。我记得最早十年级的时候,她做的课题是物理光学,而且是一个从英国回来的华南理工教授带着做的。那个时候为什么会做物理方面的课题呢?第一,我们刚刚从国内教育体制转过来,对申请不了解,我们就觉得做科研会比较好。然后她喜欢什么专业呢?我们觉得从学得好的学科里边挑比较好,当时数学物理化学这几个学科成绩最好,数学的话,我觉得数学太枯燥,我女儿也说我不想当科学家,化学的话,我是学化学的,我知道化学太危险,然后就只剩下物理了,所以当时,就决定往物理方向走。
虽然学物理的这段经历跟最终要申请的专业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但后来才发现其实那段时间的课题研究,并不是没有用的,让她发现了自己不喜欢科研,不会走科研这条路。
我们从物理转过来的时候,距离申请季只剩下3个月,物理方面的课题还在搞,在环境科学上面,没有任何课题。然后我就把这个需求告诉了背提机构,问他们有没有环境科学方面的课题,他告诉我有一个中山大学的博士生,可以带着做相关的课题,然后当时马上就建了这个项目,跟着他开始做了起来,做的速度也很快。
在这个暑假期间,她自己又搞了个“光污染对青蛙影响”的课题。然后带着碧桂园的同学创办了个环境社,他们一起去做这个实验。尽管这个试验最后是失败了的,但是通过这件事情,也让康奈尔看到了她的优点,她不仅热爱环境科学这个专业,在执行的过程中,也有很好的领导力。
然后那个弟弟的 BC ,我是反反复让他不要去申请的,因为我一直觉得可以申更好的学校,但我和他聊过之后,发现他是真的热爱,他觉得BC的校园氛围、学术氛围,特别适合他,他就在幻想自己未来在BC怎么生活,怎么去做学问等等,考虑得特别具体。后来又跟他做了几次深度沟通,把他选择BC之后可能会经历的人生轨迹描述了一遍,重点描述的部分是他会非常艰难的部分。
因为他作为人文学科的爱好者,并把这个事情作为毕生的追求,他未来的话,在美国发展会比较好一些,因为中国对人文学科的重视程度不是很特别高,他那个研究方向,回到中国来的话,机会会比较少。但是如果留在美国的话,他又不是美国人,未来有可能会涉及到比如说父母老了,但那时候他在美国还没有立住,所以他年轻的时候,生活可能会非常难。我给他讲完了之后,他说他还是坚定地选BC,我说 OK ,那恭喜你!
决定选BC之后,我就告诉他今年大学申请要把BC放在ED,ED不放就放ED2,要保证自己录到这个学校。然后本来ED要申请,后来因为剑桥的面试,就把ED给放弃了,最终ED2申请到了。
二、标化考试,在考试不出分的时候,帮助孩子放松
姐姐和弟弟是完全不同的性格,所以陪同他们两个走完申请季后,也让我真的感受到家长不能够一成不变。面对不同的孩子其实是不一样的。但是总的来讲,我觉得都有一些共性。在申请季当中,所有的孩子都会经历一个过程,就是会变得超级焦虑,他们要写文书,也要准备托福考试标化成绩等等,压力是巨大的。在这个过程里,家长和孩子的沟通特别重要。
这个时候有些家长可能就会简单直接地告诉孩子,“你托福应该考到多少分”,“你要考到前几十名的大学”,如果在这些角度上不断地去强化所谓正确的理念的话,孩子其实是很厌烦的,因为这些道理他们都懂,他也知道托福110和105有差距,他也知道SAT很重要,竞赛很重要,他也知道哈佛比波士顿学院好。他不是不知道这些事情的重要性,而是没有办法取得自己理想的成绩。
站在父母的角度,我也能理解家长的做法,全世界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考入世界名校,所以他们会不自主地督促孩子。但是我觉得我经历了这两个申请季下来,我最大的感觉就是,要在他们最焦虑的时候帮助他们放松,有的时候甚至是一个冷静期,什么都不说,让他们自己去思考,让他们自己去找到问题的答案。因为你要说其实标准答案就在那,对吧,标化要多少分?要参加哪些竞赛?他早就知道的,接下来是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如何完成目标,而不是强调这些事情有多重要。
这个道理也是孩子教会我的。姐姐刚刚开始选学校和专业的时候,她托福始终都是109,就是上不到110,再加上我们当时把康奈尔作为目标,觉得康奈尔真的很少有人录到109这么低的分数,就觉得这1分真的很重要。有一次我就跟她讲,我说托福考到110分很重要,这一分特别重要,你必须要努力拿到,然后给他分析了一通美国大学录取的标准,她直接说了句“难道我不懂吗?难道我不知道这1分很重要么?”,然后就不再理我了,弟弟就在边上说,“你之所以让她不舒服,是因为你说的我们都懂,我们不是不想达到,是达不到。”这句话其实是启发了我。
虽然后来才知道,他们同期录取的中国学生里面有一个是108,但是当时不知道的情况下,不管是家长,还是孩子都特别焦虑,就觉得109和110差别是很大的。但现在来看,想要申康奈尔的话,108以上其实就是一个大关卡,考到108以上就可以了。
后来遇到这样的事情的时候,我就让孩子自我去消化,我在旁边看着她,告诉她说“孩子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你就告诉我,我随时在你身边。”所以我觉得在申请季,孩子最焦虑的时候,家长特别重要,就是陪伴引导,但是不要过多地干涉,更不要强行引导。我发现有些家长会强行地带着孩子往前走,如果孩子从小就是被家长这么带着的,他一直很顺从的话,就还好,但是任何一个孩子都有青春期叛逆的时候,如果他正好在申请季叛逆了,那就很糟糕了。
三、申请季怎么陪伴孩子
控制自己的情绪
申请过程中,家长肯定也是和孩子一样焦虑的,面对棘手的事情,忍不住想要发脾气时,家长一定要忍住不发火、不说气话。我经常就是这样,把电话挂掉或者孩子回到学校后,我就要和我的朋友聊一会天,要发泄一下。我跟他说,我刚才真的差点忍不住,但是我知道必须要忍住。就是这个样子的,所以说,做家长也挺不容易的。
保持和中介、学校的紧密沟通
让孩子找到自己热爱的学校和专业,这是申请季里面最重要的,除了做好这方面外,也要做好后勤保障。还有就是要去学校开家长会,并和三皮匠留学保持最紧密的沟通。反正我想提醒家长的一点就是不要急功近利,不要只看排名,不要以工作忙为借口,不去和中介、老师沟通。
四、经历两个申请季,从家长角度,怎么看待美国大学录取?
这个问题其实提得特别好,孩子在申请美国大学的时候,我觉得我也是一个慢慢学习的过程。我记得我们当时从中国课程转到国际课程,特别是转到AP的时候,尽管之前我做了很多的功课,但是其实转过来之后,那一年还是有点抓瞎的,会思考美国大学到底想要个什么样的孩子。
我觉得美国大学很有气质,而且他们的气质不一样,各有各的特点,美国大学真的是千姿百态的,而且美国没有特别差的大学,除非就是排位特别靠后的那种社区大学或者不招国际生的。大多数中国家长看得上的大学其实都不差的,除了30名50名这些,其它的也都不是太差。你仔细深究下去,会发现很多大学里面都有很好的专业,都有很好的教学氛围,但可能宗教、办学风格不同,有些左,有些右,有些自由一些,有些严谨一些,这些是需要你去了解的。
所以总结来说,美国大学是千姿百态的,没有特别差的大学,各个有不同的优势和特点,那大学的录取,就是找我想要的学生。那作为申请者来说,就要去思考,这个学校是否吸引孩子,孩子是不是适合这所大学?
我记得当时跟孩子讨论文书的时候,我们说有些右派的大学,那你写一些很自由的很左的文书过去,肯定是死掉的。有些需要严谨科学研究的大学,你去搞一堆社会活动,把自己描绘得很活泼,很喜欢演讲,很喜欢社会组织,领导力特别强,它不一定看中你。但是,如果说你具备科研的能力,然后具备对科学的热爱,可以沉下心来,专注在某一个方面,深究下去,那它就适合你。所以这个就是回到我上边所提到的,帮到孩子找到自己的热爱,找到他自己的特长。然后美国大学又那么多,我们通过三皮匠留学,通过学校的老师,一起找到了适合孩子的那所学校。然后这样的话,包装孩子就特别容易。
我记得姐姐做活动的时候,除了跟着专业机构做科研项目,她自己也搞了个“光污染对青蛙影响”的课题。然后带着碧桂园的同学创办了个环境社,他们一起去做这个实验。尽管这个试验最后是失败了的,她在文书上也写她们失败了。但是通过这件事情,让康奈尔看到了她的优点。第一,她热爱环境科学,第二她也有很好的领导力,这就是康奈尔这个专业想要的学生呐。
所以我就觉得回过头来看,美国大学需要什么样的孩子呢?其实它需要的就是适合的,专业特长是学校所需的,也能够很好地适应学校的氛围。他需要的就是这样的,所以你就要把你这方面的特长包装出来,不光是通过文书,也要通过活动,通过一些可以量化的竞赛或者一些老师的推荐信,比如说博士的推荐信。然后把你的能力可视化、可验证化地提交给招生官,就OK了。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