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西北政法大学校长贾宇去职 其毕业致辞何以轰动?

发布于:百学网 2017-07-06

西北政法大学校长贾宇去职 其毕业致辞何以轰动?

  7月3日,西北政法大学原校长贾宇的一篇《立身为公 力学达成 行稳致远》毕业典礼致辞瞬间刷爆西北政法大学学子的朋友圈。

  本是一个普通的大学校长毕业致辞,何以如此轰动?

  原来就在同一天,陕西省人民政府下发了免去贾宇西北政法大学校长职务的通知,这也就意味着贾宇7月3日的毕业典礼致辞真的成为他本人向西法大告别的最后一课,或者最后一个正式的告别仪式。也难怪他会说:“同学们,你们是我当校长以来,送走的第11届毕业生。11年来,每年都有这样一个场合,我要代表学校给毕业生上最后一课。今天又是这样照例的最后一课,也是特别的最后一课。再见了同学们,再见了西法大。”

  七月,又是一年毕业季,又是一年离别时,对于学子和老师们来说,本就是一个伤感的时节,不过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一刻,在西北政法大学学习生活和工作了38年的贾宇校长也要离开了,这让很多西北政法大学的老师和学生们更充满不舍和留恋。

  作为中国刑法学领域的大家,他在求学、授业,乃至掌舵西法大的各个时期,都将自己的本业做到了极致,这也就可以理解他的一次正常的调动,为何能让人身边人那么动情。面对他致辞中“此去前程似锦,他日相逢依旧赤诚”的祝福,西法大的学子们用“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作出了真诚的回应。

  7月4日,《法制日报》记者电话采访贾宇,消息得到印证,他即将担任陕西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一职,问他此时此刻最想对西法大说点什么?他的声音有些哽咽,“不多说了,我只能说自己努力了,在校长的岗位上尽职尽责了……”

  一个真性情的西北汉子

  因为工作关系,记者与贾宇很熟悉,私交也甚好。仅从外貌来看,贾宇属于那种秀气的书生模样,与汉子这个词相差十万八千里。可了解他的人都懂得,他个子虽然不高但讲话中气十足,内心蕴含着巨大的能量,是一个真性情的西北汉子。耿直、倔强、不屈服、真诚用在他身上都恰如其分,因为很多研讨会上,我都聆听过他不加渲染客套而是直奔主题的发言,很多时候他不会讨巧地迎合他人,但这也经常能让他的观点被大家记住。更多时候,他在乎一个理字,这不仅是自己的性格使然,更是一个法律人的情怀所致。

  7月4日,已被任命为西北政法大学副校长的王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贾校长有着西北人耿直倔强和热情浪漫的性格。在教育理念上,他极为重视实务,具有显著的实务倾向。在面向政法机关开放办学方面,他推动和进行了许多走在全国前列的尝试和探索。他反感现实流行的那种单纯的、刻板教条和封闭的教育评价体系,不放弃在任何可能情况下对它的批判。比如,对招收在职法律硕士生从不规定英语分数线,废除研究生毕业必须发表两篇论文的规定,鼓励教师去实务部门挂职、并在实践中找题目、写文章,或者写咨询报告等等。他自己更是身体力行,多次到新疆反恐一线签协议、建基地、聘顾问、请专家,到地县乡村,到监狱,到基层派出所调研,并力图形成影响决策的咨询报告。他相信,这样的研究,不仅有实际意义,还能为长期处于主流话语边缘的西北法学人找到生机和出路。

  汪世荣教授也对记者说,的确,贾宇就是一个真性情的人。他将自己的手机公布给学生,和所有同学保持“零距离”的沟通和交流,是贾宇校长处世为人、治校理政的特点和风格。无论学习还是生活,只要有难处,求助贾宇校长,是“西法大”学子独有的“获得感”。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也就是贾宇校长治校的独特方法

  2016年10月,西北政法学院更名为西北政法大学。举办庆典的过程中,学生喊出了“西法大”这一名字,贾宇校长聆听学生心声,将之作为学校的简称。学生向校长诉苦,认为假期“封校”,影响不回家同学的学习,他就要求后勤管理集团克服各种困难,为学生开辟一间能够在假期读书的专用教室,避免同学到其他学校蹭教室而低人一等。只要是学生的心声,没有什么问题是不能克服和解决的,这就是他能够和同学打成一片的原因吧!

  艰苦的环境练就山一般的性格

  贾宇生在西部,长在西部,是西北地区第一位法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不少东部高校曾向他发出邀请,并许以重任,但被他一一谢绝了。他说:“我虽然知道外面有更大的舞台,但对我来说,西部的舞台也够大,母校的舞台也够大,能在这儿踏踏实实做点事情,我毫无遗憾。”

  1963年,贾宇出生在青海省贵德县的一个山村里。他说,小时候,站在他家院子里放眼望去,就能看见远处山上如云朵般飘来飘去的羊群和一座终年积雪不化的山峰。

  与高山巍峨,山泉清澈,空气清新等词汇相对的,是这里的贫穷落后。贾宇回忆:“当时年龄比较小,不知道城里人的生活是怎样的,便也不觉得有多艰苦。现在回过头看自己当初过的生活,确实非常艰苦。”然而正是淳朴的山民、牧民和家乡艰苦的环境,对他吃苦耐劳、坚韧性格的形成产生了很大影响。

  艰苦的条件使练就了他“山的性格”。直率,做事情不喜欢绕弯子,说话不隐瞒自己的观点,这是熟悉他的人对他的评价。

  汪世荣教授介绍说,1997年,贾宇担任法律系主任。“法律系如何发展?”他向大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最终,他和大家一起找到了答案。他带领法律系的主要领导,包括总支书记高全仁等,用3个月时间,实地参观、走访了10余所全国各地的法学院系,请教、拜访了几乎所有知名大学法学学科各个领域的知名专家,听取了他们关于如何进行法学学科建设的建议。回到学校之后,并制定了建设“一流法律系”的目标,提出了相应的各项建设措施。

  2003年,贾宇担任西北政法学院副院长。当时的他认为,尽管西北政法学院地处西北,但这里是国家培养法律专门人才的一个重要基地。2006年担任西北政法大学校长后,他明确提出了核心办学理念:回归大学本位。他认为,办大学需要搞清楚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办大学是干什么的,即搞清楚大学的职能问题。大学的职能就是创造知识、传承知识、培养人才,而不是把大学办得像机关、衙门。

  汪世荣介绍,2012年,西北政法大学成功申报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贾宇校长力主将“西北地区的发展稳定与国家安全法律问题”作为研究方向,是其出生于青海民族地区,长期生活在西北,深切了解西北发展稳定与国家安全关系作出的正确判断。他带领学术团队,走遍新疆天山南北,深入民族自治乡村,和民族干部、群众打成一片。与基层政法干警交流、交心,是其从事科研的独特方法,从实践中学,以开放的心态参与调研,这也是其做人做事的基本格调。

  针对世界范围内严重存在的恐怖主义犯罪问题,2015年,贾宇校长提出了建立“反恐怖主义法学院”的主张,并亲自担任院长,作为“操盘手”完成了学院的建设任务。

  愿你出走半生 归来仍是少年

  对于贾宇此番离去,学子们的留言读来真的有种让人泪流满面的冲动。一名学生回忆道“在我小时候,人们说到政法,说的都是政法学院;到了后来上高中,又知道了政法学院变成了政法大学;最后报志愿的那一年,政法升成了一本;经历了三轮的涅槃,而这一切的主导人,无外乎因为有一位校长叫贾宇。"

  学生们称他为“中国好校长”。因为去年的此时,同样的烈日炎炎,贾校长在给毕业生寄语的同时致歉:“学校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说,让同学们年年酷暑 无处可乘凉 , 进寝室、桑拿房——汗湿裳、床板烫 ,毕业前还在呼吁 装空调,贾校长 ”。

  去年的夏天真的很热,热到爆炸,贾校长在致歉的同时还要求后勤处每晚不断电,保证风扇的正常运转和学生们的期末复习。

  不过这并不是故事的结局。故事的结局是上一年刚道完歉的贾宇今年就为所有寝室装上了空调,临走之前的他给全校同学送上最后一份大礼。

  还有很多学生回忆了那次“我还可以讲”的讲座。那次讲座的主题是“新疆的反恐形势”,当时贾宇刚从新疆调研回来,给反恐学院的学生开讲座,人非常多。但中途发生了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扩音器坏了,听不到声音了。当时场内一阵骚动,同学们都听不到声音了,本以为要去换一个扩音器或者暂时停止,没想到贾宇校长却并没有,他挥手示意大家静静。

  全场安静下来后,他加大嗓音说道:“同学们,虽然扩音器坏了,但是我还可以讲。大家不要吵,我声音放大点就可以了。”紧接着,整整一个报告厅都听得到他那浑厚的声音,即使讲得口干舌燥也没有停止,反而加大声音怕后面的同学听不见,在座的所有人都聚精会神地听着他的讲解。

  讲座结束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为了精彩的报告而鼓掌,更为贾宇校长的原声而鼓掌。

  从1979年16岁步入西北政法大学求学到54岁任校长离职,当年的青葱少年双鬓已经有了些许白发,对于这个他有着青春记忆的校园,学生们对他亲切地呼唤:“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此去前程似锦 他日相逢依旧赤诚

  西北政法大学建校以来一直传承这样的传统。陕北公学是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缔造的高等学府,在抗日烽火硝烟中诞生初始,就将自己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在80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立足陕西、扎根西部、服务全国,以强烈的使命意识和担当精神,为中华民族和国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人民有信仰,民族才能有希望,国家才能有力量。走法治道路、建设法治强国,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诚如贾宇在毕业致辞时所说,人民有信仰,民族才能有希望,国家才能有力量。走法治道路、建设法治强国,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作为西法大学子,无论你学的是什么专业,走向社会做什么工作,都应固守法治底线,做法治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播者、法治国家的建设者和引领者。要始终坚守法治信仰,坚信法治的价值,自觉且真诚抱有建设法治国家的信念,追求公平正义,捍卫法治理想。从人类法律文明史来看,建设法治国家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在我们这样一个有几千年人治传统的国家,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更是一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事业。我们一定要自觉认知并担负起历史重任,在责任与担当中砥砺前行。

  他语重心长地对学生们说,从国家治理来说,公生勤、公生廉、公生明、公生严,为公才能为治。清康熙皇帝在《政要》中说:“果能以公胜私,于治天下何难”。从社会治理来说,公生平、公生诚、公生和谐、公生安定。目前中国发展不平衡的一个显著表现,就是经济和技术走得很快,但社会文明素质和伦理道德的提升跟不上来。受小农意识、小市民意识、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影响,只关心个人得失、只贪图个人便利、只精打个人算盘、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观念在社会人心中占据了太多的位置。技术和创新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在拷问我们的内心。举例来说,在我们将共享单车骑到目地后,能不能都放到一个应该放的地方,且谨慎使用、小心爱护?“官船漏、官马瘦、官养的老爹不长肉”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如果公利不护,公德不彰,公序不维,公益漠视,甚至假公济私、损公肥私,那么中华民族岂不又是一盘散沙,即使一时间经济富庶,怎么可能在风起云涌、危机四伏的世界上安享持久的幸福?我们每个人无时不置身于社会中,受社会风气的熏染。社会风气的改善、公序良俗的维护,需要我们每个人把群利作为优先考量,不能光搭顺风车,更不能只靠围观吐槽解决问题,而应该身体力行,一点一滴去推动这个社会的进步。

  人生中会遇到很多的艰难困苦,坎坎坷坷。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有时候艰难困苦,正是对心性的zui.好磨砺。处变不惊、临危不惧,理智理性对待遇到的磕磕绊绊。丧亲了,失恋了,失业了,都是人间常态,天底下没有过不去的坎儿,摔倒了,爬起来,包扎好伤口,擦去眼泪,继续前行。人生的路长着呢,“左右是左右”“那都不是事”,不能因为一两件事情把自己击垮打趴下。

  最后,自然是不一样的最后,他在致辞时深情地表示,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朋友们,今天毕业的同学们在西法大的校园里求学成长度过了千余个日日夜夜,我则在这里学习、生活、工作了整整38个春夏秋冬。不管时间长短,当我们要转身告别时,都对这所学校充满了留恋和不舍,以后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会记得大秦岭下的这座天平楼,还有天平广场上的这棵老槐树。这里是我们的根,这里有我们的魂,这里是我们永远的精神家园。请大家时时刻刻记住我们的母校,并为她加油呐喊,为她祈福祝愿。

  再见了,同学们!

  再见了,西法大!

  祝愿大家此去前程似锦,

  他日相逢依旧赤诚。

  贾宇可能不知道,这一句多出来的再见,让多少人潸然泪下。在这一天,在与他交融了半生的西法大校园里,所有毕业了的、没毕业的学生,都在以赤诚之心仰望他,祝福他,愿他此番离去,无论走多远,永远都是那个行走于天地之间,温润而又锐意的翩翩少年。

  延伸 · 百科

  人物经历

  1979年至1983年,西北政法大学法律系学习,获法学学士学位;

  1983年至1986年,西北政法大学刑法学专业学习,师从著名刑法学家周柏森教授,获法学硕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

  1992年考取武汉大学法学院刑法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师从著名刑法学家马克昌教授,1995年毕业获法学博士学位。

  1986年起任教于西北政法大学,先后担任助教、讲师;

  1992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任硕士研究生导师;

  1996年破格晋升为教授,任法律系副主任,1998年任法律系主任;

  2003年任西北政法学院副院长;

  2006年6月任西北政法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

  2006年11月至2017年6月,任西北政法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2010年担任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刑法学博士生导师。

  2017年6月,西北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