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力推“实践育人”新模式
近日,华东师范大学举行“走向一流——实践育人成果展示会”,总结近两年学校实践育人工作的成果与经验,探寻通过实践育人助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一流高校一流学科建设。在成果展示会上,华东师范大学发布了“社会实践:中国社会观察与体验”课程与“华东师范大学学生社会实践护照(试行版)”。
“社会实践:中国社会观察与体验”面向全体本科学生开放,共计2学分,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公共必修学分。这是上海地区高校首次将社会实践列入本科思想政治理论公共必修学分,逐步实现在大学本科阶段的全覆盖。
课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包括寒暑假实践项目课程环节、日常实践项目课程环节、网络课程环节、线上讨论课程环节四个课程块面。课程力求实现社会实践与思想引领相结合、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相结合、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实现实践育人面向本科学生全覆盖。
课程指导学生围绕事关党和国家发展的主题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社会公益、创新创业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回归社区、回归乡土,观察社会,了解国情,体验社会角色,针对具体社会问题,提出改良或解决方案,服务社会发展。通过实践育人,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实境实践中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文明素质和解决问题能力,逐步实现全方位、全员、全过程、全环境实践育人。
发布“华东师范大学学生社会实践护照(试行版)”,是华东师范大学实践育人的一大创举,也是上海地区高校首次尝试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整合党史教育资源,打造红色教育平台,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习党史、国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护照整合了上海地区具有革命教育意义的红色景点信息,并为学生设计社会实践路线图。学员自主在课余时间选择“护照”上的实践基地,参观调研,形成实践基地学习体会,作为成绩评定的参考依据。
华东师范大学实践育人成果展示会通过“理想信念:存高远之志”“知行合一:修德才之道”“服务社会:育家国情怀”三个篇章的项目分享展示了学校通过社会实践,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综合素质,服务社会发展的历程。
成果展示会上,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杨庆媛、国际关系与地区研究院史琳分享了他们参与阿斯塔纳世博会中国馆志愿者工作的经历和感想,中国馆是整个世博会除哈萨克斯坦国家馆之外ZD的场馆,占地1000平方米,主题是“未来能源,绿色思路”。在为期90天的志愿服务过程中,中国馆志愿者团队共接待游客60万人次,师大志愿者团队向游客们讲述中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状况,传播了中国故事,展现了中国魅力。习近平主席同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共同参观中国国家馆时,向纳扎尔巴耶夫总统介绍“这是我们中国志愿者”,令所有师大志愿者感到无比自豪。
教育学部项目“一日影子校长——关于我国校长诉求的百人教育观察与调研”今年教师节接受了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采访,项目组成员陈梦萱、顾惟灵展示了他们通过实践调研践行教育理想,探索教师教育发展路径的心路历程。项目组对全国31个省(市、区)的500多名中小学校长开展问卷调研和深入访谈,发布了长篇调研报告《今天中国中小学校长在想什么?》。
2017年暑期,华东师范大学共有300余名学子,26支实践队伍奔赴江西革命老区,开展“教育扶贫,青年在行动”暑期社会实际,实践教育扶贫,助力老区发展。在成果展示会上,来自社会发展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和经管书院的3位同学作为代表,讲述了实践队伍依托学科特色优势开展暑期爱心学校,参与实地考察调研,实施教育精准扶贫的实践历程。
9月21日,教育部公布了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华东师范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行列。该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建设“双一流”进程中,学校将继续推进实践育人工作,在实践中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激发学生创新潜力,传承大学精神价值,树立远大理想目标。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创获智慧,成就一流学问;陶融品性,锤炼一流品格;关注民族与社会的发展,树立一流志向。落实价值、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任务,倡导求真、明善和审美的终身追求,培育有敬业精神、实干能力和家国情怀、全球意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