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校区新政突发深圳苏州如何应对
985、211重点高校建设异地校区并不是新鲜事,对于高校来说,有地方政府愿意出地出钱何乐而不为?对于地方政府而言,教育是民生大计,引进高质量大学就是政绩。对于家长而言,多了一条能够用较低分数进名校的机会。于是,十年来,高校异地办校如雨后春笋。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哈尔滨大学(深圳)、东北大学(秦皇岛)、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河海大学(常州)、电子科技大学(沙河)、中国人民大学(苏州)、合肥工业大学(宣城)、北京邮电大学(宏福)、山东大学(威海)、南京林业大学(淮安)、南京理工大学(江阴)、北京师范大学(珠海)......
这三赢的事情,还有谁会输吗?君不见,高校原所在地受损严重。这好比温水煮青蛙,当缓过神来的时候,可能已经为时晚矣。中青年教师流失、毕业生扎堆北上东走,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尤其以中西部东北地区为甚。
8月,教育部【2021】10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十四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指出:不鼓励、不支持高校跨省开展异地办学,特别是严控部委所属高校、中西部高校在东部地区跨省开展异地办学,原则上不审批设立跨省异地校区。
8月13日,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广东省高等学校设置“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指出,“从严控制高校异地校区。不鼓励、不支持高校跨省开展异地办学。严控数量、严把条件,确需省内设立异地校区的,需纳入我省高校设置规划。”
受影响ZD的,可能非深圳和苏州莫属。这两个城市是双一流异地高校数量排名前十的城市,其中深圳有38所之多,苏州为20所。
据统计,广东省深圳市“双一流”高校创办了38所异地办学分校,包括中国人民大学(深圳校区)、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校区)、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北京大学(深圳校区)、清华大学深圳国际校区、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武汉大学(深圳校区)等。不过好在深圳是这几年把深圳大学、南科大、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搞得红红火火,如果缺几个双一流高校的研究院或者国际项目也不甚要紧。
苏州市进入2021年以后,异地办校的节奏其实有所加速,到目前为止,苏州地区有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中科大(苏州校区)、西交大(苏州校区)、西工大(太仓校区)、南京大学(苏州校区)、东南大学(苏州校区)、山东大学(苏州校区)等。
如果既往不咎的话,受政策影响ZD的很可能是中科大在苏州的扩张。中科大需要吸引海内外中青年教师,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科研,苏州市资金雄厚,需要一所顶级C9高校的门面,本来是一桩一拍即合两厢情愿的美事,但新政出台,前途存疑。吃亏的是苏州,叫好的是合肥。
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校区目前已经全面竣工,九月份即将迎来第一批西工大本部大三和大四的学生,可以想见,这批毕业生一年或两年后毕业,直接受益的就是太仓市和苏州市的航空航天产业。为了苏州市第二个万亿级别的重点支柱产业,想必苏州市政府也会努力保住西工大太仓项目。
西安交通大学苏州研究院在苏州深耕多年,产学研商各种项目盘根错节,再加上西交利物浦大学这么大的体量和规模,很多项目其实也可以依托西浦开设,【意见】对于西交大的影响应该有限且可控。
【意见】中也指出,“确需设立省内异地校区的,由省级人民政府统筹,纳入本省高校设置规划,严控数量、严把条件,按照隶属关系履行审批程序。”那么,对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医科大学这些省内高校在苏州的项目则不会受到影响。
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在建设伊始确认的原则就是和南大本部“同等标准、错位发展,创新机制、国际一流“,对南大本部是质的补充,而非单纯量的复制。南京医科大学姑苏学院也是类似的情况,省和地方政府都需要南医大依托苏州的资源开展公共医学和预防医学领域的研究。所以【意见】的发布对于南大苏州和南医大姑苏学院,却是好消息,毕竟苏州市政府的资源将会更多向这两所高校倾斜。
就这一两年来,教育政策起伏巨大。眼看着教培机构起大楼盖大厦,眼看着它们偃旗息鼓。独立院校转设宣传轰轰烈烈,舆情一起后突然毫无声息。高校异地办学曾经四面开花,如今却前途未卜。走教育这条路的,是不是黑路走得多了?
吴骥扬/文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