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多人不愿意填报山西农业大学
山西农大的尴尬
多年填报志愿的经历,我觉得有个院校比较尴尬,它既有一本的专业,也有二本的专业,在一本里它处于末尾,是压线录取的院校,超过一本线的考生一般不填报。在二本里它的录取分数还不低,但是太谷籍的考生大多不愿意填报,这个大学就是山西农业大学。
本来在年龄大的人的印象中,山西农大是不错的院校,能够考上这所大学,个人的工作饭碗就有了。在我上小学的时候,邻村有个妇女发现了小麦雄性不育系,轰动一时,她被破格录取到山西农大上了大学,后来吃了“皇粮”,成了小麦研究方面的专家。再后来我上中师的那会儿,好多农大毕业的学生分配到县局各机关,成为很多农业口的骨干,甚至很多人被提拔为重要干部。总之,在我的印象里山西农大就是“高大上”的存在。
再说说山西农大的历史。学校始建于1907年,初名私立铭贤学堂,创始人为孔祥熙,这孔祥熙可是民国响当当的人物,也是太谷历史上有名的人物,他创立的铭贤学堂对太谷的教育乃至山西的教育都有很大的影响。铭贤学堂后发展为私立铭贤农工专科学校、私立铭贤学院;1951年改私立为公办,成立山西农学院;1979年更名为山西农业大学,列入全国重点院校。这是一所百年老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农业院校里边也曾经是名声在外吧。
然而就是这样一所百年老校,怎么填报志愿的时候就显得尴尬了呢?
首先是办学地点。在一个小县城——太谷,当考生到学校报到后,想出去走一走,看一看,无论坐哪一路公交,绕一个大圈,又回到了农大校门口。你说,一个全国农业重点大学设在一个小县城,能对现在看重大城市的家长和考生有多大的吸引力呢?要说历史上太谷可是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无论小学、中学都抓得非常紧,人们大都重视教育。县城内集中多所中专学校,像太谷师范、晋中卫校、太谷畜牧学校、交通技校等,由于种种原因都从太谷搬迁到晋中大学城。这原因里就有一个太谷是小县城,没有生源的吸引力,发展空间不大。再加上太谷的经济不强,对这些学校的发展起不到促进作用。山西农业大学也早就想搬迁到太原,无奈资金缺乏,始终不能付诸实现。到如今在这寸土寸金的环境下,就更加搬迁不起。于是在填报志愿的时候,考生一看校址是“太谷”以为是什么城市,再一细查,却是晋中的一个县,当然现在改成区了,我看依然改变不了尴尬的命运。就是太谷本地的考生,达到一本二本线的,也不愿意填报山西农大,说起来我上个大学,连县城也没有出去,四年守着家有什么意思?所以本地的考生大都也不想在此上大学。据说,山西农科院和山西农大合并了,省农科院在太原有大片的地方可以作为山西农大的分校,届时山西农大的地位将会好些吧。
其次是开设的专业。农业大学当然以农学类的专业为主,像植物类、动物类、林业类等,这是大类,包括有很多小类的专业,像植物类有作物学,可以俗称种庄稼,再简称为种地;像动物类有兽医学,可以俗称给动物看病,着了急也能给人看病。这些专业不是和植物土地打交道,就是和动物养殖打交道。搁现在不吃苦的小孩身上,愿意学才是怪事。即使迫不得已学出来了,去哪儿就业?研究个小麦,像现在很多很多的农村,地里都不种小麦。因为种小麦麻烦,又成本大,合不过来。你去哪儿研究去?研究个玉米,像现在村民种玉米,那都是省事办法,找人播种进去,也不除草、松土、间苗,更不中耕、追肥,恨盼不得一次水也不浇,玉米长得好好的,到秋天来个大丰收。就这样种玉米,你农大毕业了,研究个啥?不光太谷地区是这样,我看全国各地都是这样。传统农业已经逐渐消失,现代农业各地发展极不平衡,哪里用得了那么多农业大学的毕业生?所以你学了农学类的专业,上了农业大学,发现就是个鸡肋,你说填报志愿的时候,“农业、林业、师范、西北、东北、西南”的大学为什么排名靠后?就是它们的专业不吃香,地方不吸引人,以致分数高的考生不选择填报,不得已选择填报的都是分数低的考生。你说尴尬不尴尬?
山西农大是这样的状态,其他省市的农业大学也是这种情况。在计划经济为主的时代,讲究大而全,各地要有什么都有什么,要有农业大学都有农业大学,要有师范大学都有师范大学等等。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市场需要什么,大家就发展什么,大学专业应该跟着市场走,跟着国家的经济发展走。不能许多地方都不需要传统农业了,你大学还在那儿搞传统农业的那一套,学生费劲学出来,到社会上是没用,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就像农业大学,可能全国就需要那么几所,可全国有几十所,还要满招计划,是不是好大一部分人需就业到其他专业的行业呢?我想这是一个现实问题,也许是我个人的片面理解。
再扩大来说,整个山西的大学是不是有些尴尬呢?山西那么多大学,只有一所“211”,山西大学那么悠久的历史、那么俱全的专业,还评不上个“211”。你叫山西情何以堪?以我看,山西最少一所“985”,最少两所“211”,才能显示国家对山西发展的重视,才能显示山西厚重的高等教育,才能吸引大批优质考生到山西求学。然而现实与我们的想法相差甚远,山西的经济发展在全国已经垫底,发展东南沿海,山西不在;开发西北,山西不在;重振东北老工业基地,山西不在……在那个以煤为重的时代,山西的经济都不行,当然还跑偏了,现在要进入“2025”,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联动联发……山西有什么拿出手的东西?最近太原发布引进高端人才的信息,引发网上一片唏嘘。有人说了,靠房地产呀,我真是无语了。经济不行,意味着人才流失严重,意味着高等院校竞争力不强,意味着山西院校的尴尬地位。
当然尴尬归尴尬,每个院校每年的招生计划都要完成,招不来外地的招本地的,招不来高分的招来低分的,再不行就降分录取,征集志愿,有的是考生上,这时候你还能说人家尴尬吗?所以像山西农大这样的大学,也将继续存在下去,虽然免不了尴尬的局面。
原创 万紫千红总是春 四季风物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