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北京大学:在宽容多元环境中培养引领未来之人

发布于:百学网 2017-06-16

北京大学:在宽容多元环境中培养引领未来之人

  为帮助考生和家长更有效、全面地了解各大高校2017年招生政策,科学填报志愿。中国教育在线联合今日头条特别推出《名校面对面》系列访谈栏目,邀请高校招办负责人为考生解读2017年招生录取政策。本期邀请到的是北京大学招生办主任李祎老师,以及北京大学元培学院2013级本科生李雨晗,带你了解北京大学最新招生政策。

  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左一)、北京大学招生办主任李祎(中)、北京大学元培学院2013级本科生李雨晗(右一) 摄/徐明磊

  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119年前诞生于民族危亡之际。100年前的1917年,蔡元培先生就任北大校长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北大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和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共产党创始人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阵地,这三大事件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和命运。

  可以说,北大从建校到今天,一直都是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的,这也是北京大学最重要的特征。明年北大将迎来双甲子华诞,所以今年报考北大的同学们很幸运,可以亲身经历北大120周年校庆这一历史性时刻。

  28个学科居全国第一 21个学科进全球前1%

  “学科布局定义了大学风格。一所卓越的大学必然要使自己的学术研究始终处于学术发展的最前沿。”李祎说介绍说,目前北京大学有理学、信息与工程、人文、社科、经管、医学6个学部,涵盖除军事学以外的全部学科门类。根据最新发布的2017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北大有28个学科排名全国第一,其中大多数位列全球前30。在ESI基本学科指标数据库全部22个学科大类中,北大有21个学科进入全球前1%。

  李祎说,历史上,北大群星璀璨,大师云集,成长和聚集着中国几代最优秀学者。今天,北京大学已经形成一支由各研究邻域杰出人才组成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在中科院院士、资深教授、千人计划、长江学者、国家级教学名师等方面,均居各高校前列。去年,北大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俞孔坚教授、中文系李零教授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北大工学院张东晓教授当选为美国工程院院士,外国语学院董强教授当选为法兰西道德与政治科学院外籍终身通讯院士,另外,学校还有一批教师获得了重要的国际学术奖项。在过去三届的院士评选中,北大一共有18位教师当选了两院院士,在高校中首屈一指。

  李祎表示,北京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引领未来的人”。相信每一位同学都能在北大找到符合自己的成才道路。

  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成才道路

  “北京大学的本科教育理念和实践都是走在前列的,近年来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卓著。 ”李祎说,北京大学是一所综合性、研究性的大学。综合的优势使得学校能够为同学们提供多样化的成才道路、多样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同时北大有高水平的研究项目和研究人员,研究的优势能够为同学们提供更加开放的探索式的教育。新时期北大本科教育改革提出新的“十六字”方针,就是“加强基础、促进交叉、尊重选择、卓越教学”,可以说,所有的改革措施都是围绕这个大方针进行的。

  具体来说,首先,“加强基础,促进交叉”。北大正在进行一次大的教学方案的修订,其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凝练了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是包含了这个专业应该具备的最重要的、基础的知识和能力的构架。最基本的是公共基础课,这是国家规定的公共基础,是全校学生都需要修的课程。接下来是学科基础课,就是所谓的大类平台课,比如说高等数学等。再之上是专业核心课,这是最重要的骨架。在此之上,还有专业方向的模块,以及交叉学科的模块,再往上还有荣誉课程。

  这样一个框架下,一个学生进入北大,如果他有非常明确的专业方向,就可以一路向上,最终拿到荣誉学位。但是如果有些同学进入北大之后还有一些别的兴趣和爱好,那么他可以选择专业的模块或是交叉学科的模块,甚至可以通过学习两个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不增加总学分要求而拿到一个主修专业学位和一个辅修专业学位。基础必修的部分占到学分的50-60%,其余的40-50%是自主构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未来发展构想来选择自己的学习模块和学习内容。这部分课程有学部交叉的模块和学部之间交叉的模块。除此之外学校还提供辅修课程和双学位课程,促进学生交叉学科的学习。

  学生可以在全校范围内选课

  今年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推动或实行大类招生,大类招生正在逐渐成为未来高校招生的新趋势。李祎介绍,学校从2002年就开始实行大类招生,到今年已经有15个年头了。学生入学后先进行学科大类基础课学习,一年或者两年后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细分专业学习。北大的本科教育打破以院系为基础的教育模式,给予学生更多选择。

  北大也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李祎说,第一是学校开放了共享的课程资源,也就是学生可以在全校范围内选课。第二是扩大了转系转专业的自由度,第三是减少辅修学位的压力,减少压力指的是学校鼓励辅修。辅修的好处是在于它可以更好的促进学科的交叉,一方面辅修不收费,减少经济压力,另一方面辅修的学分是可以计算在毕业学分里面,减少学业压力。同时学校改进双学位,北大目前的双学位和辅修专业是跟本科的主修学位要求是一样的,同样课程,同质要求,同样的师资配备,因此极大地提高了含金量。

  在卓越教学方面,北大有良好的教学传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人才,但是面对新的时代、不同的学生,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迫切需要改变。比如说北大开放共享课程;对院系有新生教育、课程建设的支持;开展信息化时代教师教学方式培训,以及启用新的课程评估体系等。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