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清华召开首届年度科研创新交流会
发布年度亮点成果及纪念梅贻琦学术论文奖名单
清华新闻网1月22日电(记者 李婧)1月18日下午,清华大学主楼接待厅内,王玉明、岳光溪、南策文、段文晖、周济等院士,薛澜、万俊人、阎学通、黄德宽、崔建远、汪晖等教授共百余位师生代表,与校长邱勇、校党委副书记邓卫、副校长薛其坤等分桌围座,参加学校首次举办的年度科研创新交流会,听取科研工作总结、交流科研心得、观看学生科技成果展示。交流会由邓卫主持。
首届年度科研创新交流会现场。石加东 摄
在开场演出中,学生艺术团完美演绎了科学与艺术的融合,营造了轻松、欢快的气氛。
校长邱勇用“精彩纷呈”四个字高度肯定了2017年学校科研所取得的成绩,并向大家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邱勇说:“过去一年,学校在学术探索、科研合作方面不断完善,学术创新的活力和高度持续提升。岁末年初,我们举办以创新为主题的科研创新交流会,分享发展喜悦,创新未来发展,积蓄前进力量,为取得更多成绩作好准备。”
邱勇在交流会上讲话。石加东 摄
邱勇指出,过去一年,学校在科研体制机制改革中,着力打破学科壁垒,通过建设交叉研究平台、教师跨院系兼职、设立交叉学位等举措,切实推动了全校跨学科交叉研究;对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打造高端实验平台,持续提升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推进产教融合,促进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改革,在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成果转化的同时,强调把教书育人作为教师的首要职责。
邱勇强调,在综合改革后半程中,要注重提升创新高度、深化研究深度、适当控制研究广度,进一步完善科研体系,创造宽松的科研氛围,保障师资水平不断提升、科研水平继续发展和育人投入持续增强。
会上,薛其坤以“清华科研,阔步前行”为题介绍了2017年全校科研工作进展,多层次、多维度展示了在贯彻落实十九大“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推进“双一流”建设、深化综合改革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薛其坤代表学校宣布“清华大学2017年亮点成果”和“清华大学纪念梅贻琦学术论文奖”名单。生命学院施一公“揭示RNA剪接的分子机理”、航天航空学院李路明“清华脑起搏器实现异国植入与跨国程控”、第一附属医院李小梅“一站式镶嵌治疗低龄婴幼儿难治性心律失常”、电子系刘仿“集成切伦科夫辐射芯片”、微电子所任天令“人工智能微纳电子器件”、地学系付昊桓“基于‘神威·太湖之光’的非线性地震模拟”、物理系于浦“电场调控双离子诱导材料多态相变”、环境学院贺克斌“国际贸易中隐含的PM2.5污染健康影响”、人文学院李学勤“清华简整理取得春秋史研究新突破”和经管学院钱颖一“大学为学生:清华经管学院教育改革思与行”等10项研究成果获评“清华大学2017年亮点成果”。来自工程科学、生命医药科学、数学和物质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艺术学及马克思主义哲学领域的30篇优秀论文入选2017年“清华大学纪念梅贻琦学术论文奖”。
来自科研一线的10位师生代表分别介绍了各自在清华园的创新故事,展示了清华人“不待扬鞭自奋蹄”担当和实干精神。
能动系吕俊复教授、地学系付昊桓副教授、自动化系张涛教授、公共安全研究院袁宏永教授、微纳电子系刘雷波教授(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介绍科研进展。石加东 摄
能动系吕俊复教授分享了自己“坚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让世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向中国看齐”的研究体会。他说:“未来我们将用更多更出色的科研成果回报祖国。”
连续两年斩获高性能计算应用领域国际zui高奖“戈登·贝尔奖”,地学系付昊桓副教授表示,团队的前沿探索让学科交叉之花盛情绽放,未来希望将顶尖的科研成果转化为一流的社会服务。
2017年推出的“天格计划”被称为大学生“大科学计划”,得益于清华自主科研计划中面向大学生的“未来学者专项计划”支持。“天格计划”目前已有清华工物系、物理系等7个院系和北师大、中科大等12个院校的同学参与其中,致力于利用立方星搭载的全天伽玛射线探测网络,实现引力波电磁对应体的全天候监测和定位。谈起项目进展,工物系学生温家星信心满满:“2018年,我们的目标是要发射第一颗卫星!”
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黄德宽教授、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汪晖教授、医学院祁海教授、物理系于浦副教授、工物系学生温家星(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介绍科研工作。石加东 摄
会上,自动化系张涛教授介绍了“清华大学军民融合国防尖端技术实验室”筹建进展。公共安全研究院袁宏永教授介绍了将公共安全技术结合到“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中的实践。微纳电子系刘雷波教授介绍融合可重构计算技术和x86架构的新型通用CPU,是英特尔在全球第一次直接跟大学合作研发服务器CPU芯片产品技术。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黄德宽教授举例介绍了清华简《算表》构成和算法。安妮蕾丝·迈尔研究奖获得者、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汪晖教授的《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等著作,则是中国学者在探索世界历史中的中国与中国思想方面的范例。
青年学者们的原创成果也异彩纷呈,展示了新时期清华科研工作者的精神风貌。免疫学青年学者奖获得者、医学院祁海教授说,在清华9年,研究方向从模糊到聚焦,研究团队从稚嫩到成熟,始终不变的是坚持学术执念、做引领学科发展的研究。物理系于浦副教授认为,“科学研究最迷人的地方是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回顾在清华的5年,正是在离子调控研究方面的“坚守初心”,才取得今天的研究成果。
各院系专家学者聚集一堂。石加东 摄
计算机系学生团队、未来通信兴趣团队和天空工厂兴趣团队的同学们也分别带来科创代表作来到会场交流展示。
编辑:悸寔 华山 襄桦
图片编辑:思维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