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食用野生动物是饮食风俗陋习
从7月21日起到7月26日止,广东省将用一周的时间在全省范围内紧急开展一次查处非法经营田鼠、果子狸等野生动物的专项整治工作。其中,“野味店”等字样将再次被重申严禁出现在店名或牌匾中。不用说,像2003年“非典”肆虐之时,果子狸被视为传播病毒的元凶遭到清算时一样,这回的行动应该是由传说中的“田鼠南下”所引发。
有一点似乎早成定论,那就是广东人什么都敢吃,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没有什么野生动物进不了广东人的餐馆,上不了广东人的餐桌。在广东人自身,更每每以此自豪。这应该是一项文化传统。先秦之际或更早,百越人即有杂食的习惯,到今天已经经历了多少个世代?不过,也早就有专家指出,吃野生动物存在着卫生隐患,科学上不仅证实野生动物的营养价值并不比日常家禽高,而且野生动物身上带有很多不知名的病毒,令屠宰者或食用者有感染危机。然而,即便是科学得出的结论,在累积的经验面前,也丝毫不能占据上风。相当多的人对野生动物照吃不误,越是不让吃的,越要偷偷地吃;吃成了的,洋洋自得,以为能事。因而,嗜食野生动物如果在过去可能可以跟“胆量”关联,在今天则只能称之为“陋习”了,尤其在明了危害前提下表现“胆量”,充其量是匹夫之勇。
广东有过一次改变“陋习”的契机,那就是非典期间果子狸的“发难”。一时间,人们真的是谈“狸”色变。可惜,未几有个研究证明果子狸无辜,大家又立刻欢呼雀跃,笔者还写了一篇《果子狸“回来了”》,讽刺这种现象。此后,果子狸一会儿与非典有关,一会儿无关,把普通人都闹糊涂了。然而,即便果子狸的确是非典的元凶,寄托于某种野生动物染上了致命病毒才能阻遏人们食之的欲望,显然也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试想一下,我们的周遭要平添多少病毒;而一旦那么多野生动物都成为“元凶”,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界又该有多么可怕?何况,一些人对真正“元凶”的危害也是估计过低。现在田鼠当前,众所周知鼠类是很多疾病发生和流行的传播媒介,能传播鼠疫、流行性出血热和钩端螺旋体病等30多种疾病,甚至吃了被田鼠污染的食物也可能染病。在这样的情形下,禁吃田鼠仍然不能成为自觉,仍然需要靠强力推动,这种饮食风俗的“陋习”一面更加暴露无遗了。
这次为期一周的阶段性专项行动,相信会取得一定成效。不过,有两点需要提醒行动者注意。其一,“店招”只是一种表面的现象,清查起来要容易得多,不让它用“野味店”,它可以“挂羊头卖狗肉”,用别的什么来代替,使食客同样一望而知。前些天,有的酒家不就“别出心裁”地在菜牌上把田鼠肉写成“天鹿肉”吗?其二,饮食文化观念经历了多少世代积累而成,不是讲讲道理就能办到的,尽管那道理不乏科学的成分;扭转之,必须从观念上解决问题,而要把人们心里的观念变更过来,不能操之过急,同样需要漫长的过程。因此,指望通过一个或几个专项行动就能杜绝食用野生动物,基本上不大可能。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