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孩子厌学
因此家庭教育,有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孩子参与集体活动的能力,为孩子进入社会生活做好一切必要的准备。
一方面,要逐步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在家宠溺惯了的孩子,通常到集体生活中无所适从,例如到幼儿园,吃饭时间小明常常手足无措,平时在家里都是家长准备好了一切,他无需动手。总是给孩子包办一切,就是在削弱孩子的自理能力。
关于家长的包办作风,甚至会影响到孩子的语言发育,孩子还没有张口,家长就已经想好了或提前解读了,孩子没有机会说句完整的话。
二方面,要趁早让孩子参与集体活动
通常在孩子能熟练行走了,就可以引导他参加集体活动,在活动中给予教育,让他体验合作、理解谦让等概念;这些观念,通过书本阅读或观看动画,远不如让孩子自己的切身感受来得深刻,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而且把孩子放到集体活动中,还可以察觉出孩子的其他问题,这些问题是在家庭里发现不了的。
例如,孩子在家很乐观,但是到了外面就很安静,这本质上可能是孩子信心不足。所以孩子在幼儿园或者学校出现的种种问题,反而说明了是之前的家庭教育存在问题,而并非是学校的问题,学校的环境只是让问题暴露出来了。
总之,分析孩子存在的问题要在人格统一的角度上查找原因,如同阿德勒教授打的比喻:惩罚一个行为,如同把单个音符从整个曲子中抽离出来,而不考虑其在整个乐曲中的含义,不可能只抽调几个音符解读整个曲谱。
其次,关注社会情感,人格的健全与否是通过孩子在集体环境中人与人的接触中体现出来的,人格健全的真正完善也是在参与集体活动中逐步实现的。
为什么有些孩子会主动的去看书、主动的写好字;而有些孩子会主动、积极的去打游戏?行为背后必然有心理动机,理解了孩子的心理动机,家长的教育才能有的放矢,更有针对性。
对优越感的追求是孩子重要的心理需求。
阿德勒教授研究提出:每个孩子都有追求优越感的需求,为什么呢?因为人性离不开优越感,例如人类一直在提升自己的潜能而努力,婴儿从翻身,到爬行,到行走,到奔跑,一直都想表现得更为强大,到成年人,内心中依然有强烈的冲动去表现自我,例如很多选秀,老年人也同样参与其中而乐此不疲,包括现在的抖音短视频,发了短视频,都想被人点赞,被人关注。对于孩子而言:
一、在家中他希望得到父母的关注,儿童本身是弱小的,他需要被照顾,需要足够的安全感,因此他需要寻求父母的关注。例如当孩子刚会走,他的行走得到了父母的热情鼓励,他就会对行走更有积极性。反之,他每次行走,都是得到你的训斥,那他估计没有多少行走的动力了。
如果家中有两个孩子,父母一开始关注老大,老大已经习惯了这种关注,突然有天老二出来了,父母的关注点转移了,老大必然有失落的心情,为了重新“夺回”关注,他可能会做出父母无法理解的行为,例如他之前在学校读书很好,但突然开始厌学;例如他之前脾气很好,很听家长的话,但现在他开始脾气暴躁,扔东西等等。
二、在集体中获得认可,例如有些孩子特别看重排名,为了稳固第一名,表现出异常的刻苦努力,如果没有得到第一,会非常沮丧;甚至有些孩子嫉妒心特别强,嫉妒情结通常是十分渴求得到肯定但是又没有得到,难以忍受被他人超越;这种嫉妒心表现强烈的,会出现对他人的恶意侮辱和打击。
心理健康的孩子会以符合社会规范的方式来获得优越感,例如孩子会上课认真,作业书写整洁,及时交作业,保持整洁等,来获得老师及家长的认可。
而引导不当的孩子,他不会以自身的努力来获得优越感,而是表现在一些无关紧要的方面争强好胜,例如和同伴一起时,很喜欢发号命令,玩耍中总喜欢争个输赢,喜欢贬低他人;其内心通常是充满嫉妒,又总是羡慕,看见他人成功或表扬,就心生烦恼,退得远远的,通过内心的调整来让自己心理平衡。
三、坏孩子的实质:他们在学校或家庭的要求的相反方向寻求优越感
一些孩子读书成绩不好,难以在考试中获得优越感,于是他就会寻求其他方面来获得优越感,例如他可能故意逃课,抽烟,喝酒等形象出现,让同学们刮目相看,拉帮结派,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得到同伴的仰慕,如果没有及时纠正,他会逐步走向犯罪,甚至以进过监狱而洋洋自得。
家长对于这种“坏孩子”不要简单急躁的方式,此时最需要耐心。第一、要不断、耐心的沟通,拉近父母和孩子的心里距离,重建信任;第二、考虑孩子新的方向,例如体育特长,音乐特长等方向发展,让他在新的领域感受到优越感。
那么家长如何避免及应对孩子的“厌学”情绪呢?
首先,如果孩子还处于小学阶段,就要尽早培养孩子的学习信心,就是让他在学习上有反复成功的体验,例如书写的进步,错误率的减少,老师好评的增加等,当无法跟同学比较的时候,就多跟自己比,总之感受进步的感觉,就是信心建立的过程。
小学阶段家长一定要密切注意孩子的学习进度,是否能跟得上老师的授课,一旦发现孩子在某些知识点上错误多多,或者做题困难,就要及时辅导,否则掉队的危险就很大了。
例如有个小学四年级的孩子,之前数学的学习进度还算跟得上,但是到了四年级下学期,在学习到四则运算的时候,出现了严重卡壳,先算乘除还是先算括号,搞不清楚,作业错误率高,此时家长没有重视,只是一味的批评孩子:怎么这么粗心,怎么这么笨?这种处理很容易导致这个孩子后续数学是很难再学好了,因为数学给他带来的不是优越感而是挫折感!
其次,如果孩子到了初中,读书成绩实在上不去,已经难以补救,那么要帮助孩子确立一个新的方向,或者挖掘他的特长,让他能在积极的方向上获得前进的信心,避免走向消极方向。
例如:有个家长跟笔者交流,说自己的孩子初三了,目前学习排名都比较靠后,如果按照全市50%的高中录取率,上高中时肯定比较困难的,现在很困恼;笔者给她的建议是尽快跟孩子沟通,确立一个新的方向,依据孩子的兴趣和爱好,提前做一个后期的规划,尽快让孩子看到希望,并产生新的动力。因为孩子目前的状况肯定是不太好的,如同是一个跑步比赛,在这个跑道上,已经落在后面沦为跟跑,此时越跑越失望,再加上处于青春期,心态情绪变化还大,在这个阶段孩子非常需要家长的积极帮助!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