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我爱家乡的猪儿粑 张誉丹

发布于:百学网 2017-12-29

我爱家乡的猪儿粑 张誉丹

  爱与舞之间只有心。心可以为人们搭建一个独特的舞台。今天,我含情脉脉的“牵”着特色小吃---猪儿粑,走上“舌尖上的家乡”这个舞台。

  我的家乡是世界有名的地质公园-----石海洞乡,这里风景优美,民俗丰富,大街小巷洋溢着僰苗风。倘若你漫步其中,你会看到很多商铺门口放着一大摞圆圆的竹编器具,上面烟雾笼罩,香喷喷的味道随意乱窜,使不少行人驻足尝鲜,这就是我家乡的名小吃“猪儿粑”。每年春暖花开时,人们在山上种上油菜花,山下蒸煮猪儿粑,那赏菜花,吃猪儿粑的情景甭提有多热闹了。

  记得六岁那年,我在大姨的陪同下上山赏菜花,下山吃猪儿粑。小小年纪我居然一口气吃掉三个猪儿粑,想起那个味道,至今还让我的口水在嘴巴里打转转,不过再想吃也得等到过年。说到这里,你不禁要问“这么美味的猪儿粑是怎么做出来的啊?”带着这个问题,我来到了石海美厨的厅堂里,一睹了石海美厨们做猪儿粑的全过程。只见美厨们在揉搓好的面团上扯下一块,像同学们玩橡皮泥一样,把面团搓成一个个小白球,再用大拇指在中心打一个洞,灌上事先准备好的馅儿,这样猪肚子就鼓起来了,圆滚滚的。接下来是最关键的一步了。石海大厨们像变戏法似的两个手指头一捏,芝麻粒往上一贴,一头活生生的“小猪”就乖乖的进笼了。说道蒸猪儿粑的笼子,就更有特色了。那是一个用宽窄不一的竹条编成的圆形器皿,既透气又不吸水,里面的猪儿粑全靠来自下面锅里的水蒸气蒸熟。从猪儿粑入笼,大约五六分钟后,一笼热气腾腾的猪儿粑就可上桌了。熟透了的猪儿粑皮薄馅多,晶莹剔透,从外面一眼就能看透“猪肚子”里的“五脏六腑”。一口咬下去,满嘴含香,饱满润口,一口一头“小肥猪”,甭提有多富有(油)了。

  猪儿粑制作工序简单,取材方便,是我家乡喜迎宾客、庆贺节日必备的美食。每年春节,家家户户都要做上两笼猪儿粑,伴着电视里的联欢会,用嘴巴跳上一曲吉祥舞-----吃猪儿粑。年年岁岁,岁岁年年,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也爱上了吃猪儿粑。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