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谈王子江的军旅诗艺术特色—雷海基

发布于:百学网 2017-10-28

谈王子江的军旅诗艺术特色—雷海基

  诗心系军旅 万物可成兵

  谈王子江的军旅诗艺术特色

  作者:雷海基

  当许多诗人感慨军旅诗不易得时,著名军旅诗人王子江却写出了大量高质量的军旅诗,他已经出版了多本关于军旅体裁的诗集,仅他的《牧边歌》就收录了350首(旧体)军旅诗词。他的军旅诗数恐怕是中国诗歌史上最多的。尤其引起我注意的是,同一个小的题材居然创作了近百首诗词,如常见的哨所,在《牧边歌》中,题目中有“哨所”二字的就多达八十多首,其中以《哨所吟》为题的诗词为有68首,足见他军旅诗的高产。而且题材广泛,手法多样。可谓随处有军诗,凡诗皆姓军。

  什么原因使他能如此高产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能将自然之物兵化,即将自然万物赋予一个军人的情感,使万物皆有兵的性情,或成为军人的战友,做到点石成军,万物皆兵。如,《拉练归营吟》:“千里行军万里风,相随战土入兵营。营中说起途中事,留守红旗鼓掌听。”风不仅跟随战士入了兵营,还介绍行军途中所见所闻之事,而在兵营留守的红旗听了风的介绍,热烈鼓掌。外面的风同营门的红旗都成了军中一员了。有的诗甚至直接点明“草木皆兵”,如:“乌云阵里我持枪,万里关山放眼量。草木皆兵江畔上,风围雨劝柳投降。”(《哨所吟之八》)诗中不仅草木是兵,风和雨也是兵,他们配合草木,对柳树展开政治攻势,劝其在大军压境之下举手投降。日常生活中风雨摧柳的现象,在他笔下,成了歼灭敌军的一场战斗,也就成为一首兵味十足的军旅诗。这是事件的军事化,将自然现象写成了一场战斗。前一首是物的兵化,将风化成了兵。

  那么,他是如何将事物化成兵的呢?

  一、将自然物拟人化,直接成为兵。比如,将物征调入伍。《过三角龙湾》:“龙湾一望梦游中,野浴夕阳涤浪红。万座春山新入伍,相围湖水理军容。”春山入伍了,还围着湖水整理军容呢!。“云标风向树传神,一把伤痕百战勋。傲骨胡杨沙海立,谁知不是士兵身! ”(《咏胡杨树林》)在诗人眼里,胡杨就是士兵。

  将自然界的物作为军人的朋友,即是战友。如《野训过通榆野杏林之一》“荒漠茫茫树裸怀,芳菲四月待人来。蜂传今日三军至,偷把胭脂抹上腮。”蜂听说军队要来了,偷偷化妆,以迎接大军的到来。“雪至人踪灭,兵来月在峰。界碑独好客,相宴满杯风。”(《巡边吟之三》)月亮看见兵来了,界碑为兵设宴,敬上满杯的清风,而高兴的是自己还在峰头值守。明月、界碑、清风都成了士兵的好朋友。

  二、利用兵与物、军用物与自然物的共同点。利用自然物与军中物的共同点,产生二者之间的联想,使自然物参与军旅活动。如《哨位吟之六》:“持枪哨所笑凭栏,春满边关一夜间。战士军装山已换,桃花红欲上旗杆。”利用春与军装二者绿色的共同点,桃花红与军旗红色的共同点,将春天、桃花纳入军旅。这是利用相同颜色。还有利用相似形状的,如:“昼下峰头月上关,寂寥深处万山眠。一从天作行军帐,使有星来枕畔谈。”(《哨所吟之二》)利用天穹与军帐都是笼罩之形。“旗作征帆脚作船,冲开雪浪上峰巅。途中草木都识我,常共钢枪一手牵。”(《哨所吟之一》)用的是船帆与军旗都是旗的形状。这样,青山换上了战士军装,桃花红变成了军旗红,天空也是行军帐,船帆作征旗了。还有通过相同行为转化的,如,“男大当婚欲娶谁?巡边路上月为媒。相陪百里来相看,喜得新娘是界碑。”(《巡边吟之七》)媒人陪人相亲,二者是紧跟随的;月亮挂在天上,人走到那儿,月亮会跟到那儿,所以月也可以当媒人百里相陪相亲。利用月亮陪人与媒人陪新郎的“陪”的行为,将月化为媒人。界碑和士兵都是长期守在边界的,利用二者的“长守”,将界碑化为新娘,界碑长守士兵如同新娘嫁给士兵长相厮守,把士兵与界碑的情感提升到了最亲密,关系到了zui高度。“途中草木都识我,常共钢枪一手牵。” 草木与我都共同牵手钢枪,草木也就是我的朋友了。

  三、利用语言的多重性,自然而合理地将物转换为兵。他将自然物人性化、兵化,有时巧妙地利用语言的多重性,使转换显得自然,兵化得符合情理。如《春训诗》“千里行军一夜间,平明小憩老榆边。春风自是怜饥客,钱挂枝头可助餐。”春风知道部队饿了,把钱挂在枝头,好让军人拿去买食品。诗写的是榆树,榆树叶又叫榆钱,诗通过“钱”字转化为用榆叶购买食品,就很自然。“江天相对两依依,紧抱营门一杆旗。我看群山山看我,行头都是绿军衣。”(《哨位吟之三》)现实生活中,山披草绿色,兵穿绿军衣,通过“都是绿军衣”,将群山化作兵了。

  作者运用这些方法将一颗颗兵心融于自然物,将物化为兵,做得非常巧妙,符合人情事理,丝毫没有做作姿态,没有生硬勉强之感。

  当然,运用以上三个方法,作者必须具备两个条件,这两个条件是自然物兵化的前提:

  一、有一颗兵心。兵心就是一个士兵将为国献身精神化入自己的灵魂,成为一个合格军人。诗言志,诗反映的是作者的心声。作者需要先有为国献身的精神,尔后诗才能呈现有为国献身的精神。据我所知,子江同志从军32载,曾先后被团树为“排长标兵”,被师评为“优秀政治指导员”,被军区装备部树为“机关干部标兵”,被军区树为“勤廉兼优领导干部标兵”,被四总部评为“全军优秀参谋”,荣立三等功四次,二等功一次。特别是他所创建的“装备经费预合预算”,原总装备部以法规的形式,在“十二五”期间推向了全军。可以说,子江同志把整个青春和一腔热血都献给了国防事业,所以子江的诗才能充分体现出这种精神,如,《阮郎归·春训曲》:“边河流水涨春初,滩头草复苏。号鸣关上暖风徐,兵字彤阵驱。 金鼓劲,战旗舒,军容如火荼。欲将忠骨谱成书:中华整版图。”诗人要用自己的忠骨捍卫国家的每一寸土地,诗直接展示了自己为国献身的精神。“忠骨成灰君待我,来生还做戍边人。”(《边柳》)诗人不仅今生戍边,来生还要做戍边人,爱国戍边的献身精神洋溢诗篇。

  他已经与边防融为一体了,如《哨所吟之三》:“男儿何处见胸襟,万里雄关一绿衾。号角牧边边牧我,白云堆里放龙吟。”边即是我,我即是边。我守护边防, 边防锻炼了我。

  这些诗例说明,爱国献身精神已经溶入作者血液,化为自己的灵魂,且表现在诗里了。

  徐晋如说过:“一流诗人抒写生命;二流诗人藻雪性情;三流诗人祇是构想、藻饰工夫。然众庶之所重,世人之所誉,正在二三流间。”(《缀石轩诗话》)是说真正的诗人将自己的生命融入诗中,或是用自己的生命作诗。而作为真正的军旅诗人,须先将爱国献身精神化入自己的生命,然后又将自己的生命写成诗。王子江的诗正是抒写生命,是用生命在写军旅诗。

  二、有军旅诗思维意识。军旅诗思维意识,是诗创作的思维强烈地指向国家安全、国防建设,与军旅活动和军人使命紧密联系。子江这种思维意识很强,他能将军旅诗意识指向日常生活,以及所接触的事物,通过思维将接触到的事物与军旅活动和军人使命融为一体。如《哨所吟之九》“天下兵家事,关山万象中。秋征霜入伍,一夜令枫红。”秋天,他的军旅思维意识指向了霜和枫叶,因为秋天枫叶是红色的,五角形的,很像人民解放军军徽——“红五星”。而枫叶的红又是霜造成的。所以,霜被秋天征召入伍后,又将枫叶染红了,形成了“红五星”,让霜和枫叶都成了军中一员了。作者把这个思维指向云时,又会怎么样?“明月苍松上,山风峭壁唱。夜深云未歇,时把枪擦亮。”(《哨所吟之四》)云把枪擦亮了。他一旦将这个意识指向自然物,所有被指向的物都有兵味了,如:“春风也喜士兵衣,发与群峰列队披。欲显军威屯塞上,吹开花树做旌旗。”(《咏塞风之一》)春风、群峰、花树都与兵有关了,参与了军旅活动。一首写春风的诗,便成了兵味十足的军旅诗。

  子江的这个意识有诗为证:“烽楼怀我我怀枪,脱罢风衣换雪装。一亩心田诗做主,终身嫁与戍边郎。”(《哨所杂咏之一》)可见,作者的诗心嫁给了边防战士,他的诗心也就总是围绕边防战士,诗性思维也就总是指向国家安危、军队建设。

  用以上方法,他往往将爱国献身精神融入自然界之物,达到兵心与事物的两位一体。如,《边柳》:“平生与柳最相亲,寂寞关山是近邻。对句江头通水性,猜谜月下解光心。冬天雪岭同霜发,夏日晴川共绿身。忠骨成灰君待我,来生还做戍边人。”诗中,下列物体都成了我的朋友甚至战友,“关山是近邻”“晴川共绿身”“柳最亲”。因为柳与我最亲,所以,我牺牲在边防,柳树会陪伴我的骨灰,我如果有来生,也一定要再来这里,与柳在一起,共同戍守边关。为国献身的精神蕴含于我与柳的同生共死的关系中。这个情感流露十分自然,表达非常强烈,感动读者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

  他甚至用这个方法写出了寓言式军旅诗,有一首把风当作士兵来写的诗:“风提霜剑立边庭,醉看军营夜练兵。借取山岩磨铁掌,峰头吓退满天星。”(《夜训歌之一》)风这个士兵提剑守边庭,看军营夜练兵,磨就铁掌,站在山头上吓退了来犯的星星。风成了一位英勇善战的英雄。

  由于使用了这个方法,子江的军旅诗具有了独特的的风格,自成一体,也为军旅诗创作开辟了一条新路。

  这个方法其实古人早已提到过,刘勰:“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南朝·刘勰《文心雕龙》)诗是见景生情、,睹物起意的精神产物,诗人需得将自我融入景物,经由景物将情感自然地表达出来,而不是直接喊出来。只不过子江将这个艺术手法娴熟地成功地运用到军旅诗创作中,将爱国献身精神寄托于自然界万物,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子江的诗,能将宇宙万物化成兵,何况他那些直接写军旅生活的诗呢。他写出了比常人更多的有韵味军旅诗篇,也就好理解了。

  王子江:著名军旅诗人,中华诗词学会诗教部副主任,解放军《红叶诗刊》副主编;

  雷海基:诗人,诗歌评论家。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解放军红叶诗社特邀编委和培训部辅导老师、南昌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国防大学中华军旅诗词研究创作学院特约研究员,《中华军旅诗词研究》特邀研究员,北京市朝阳区诗书画研究会副秘书长兼副主编。在《中华诗词》中华《诗词月刊》《作家报》《诗刊》等海内外数十家报刊发表诗、文近千余首(篇),诗作多次获全国、省级征诗奖,诗论文章多次入选《全国中华诗词研讨会》《中华军旅诗词研讨会》,被《中华诗词网》《中国诗歌网》等十余家网站、刊物推介。编著出版有《诗词快速入门指导》《古今名家论诗词语录》;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