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什么是“爱自己”

发布于:百学网 2023-08-30

什么是“爱自己”

  什么是“爱自己”

  作者:一心一福

  ——允许一切发生,接纳自我不完美的部分,建立稳固且自洽的自我秩序,能建构融洽的周边世界,顺应客观世界的规则,可以感知到爱与美好的存在,内在是丰盛、充盈、愉悦的。

  

  在痛苦的时候,你能觉察自己的情绪,让它从身体里流淌而过,不焦灼、不对抗;

  会给自己准备一件礼物,取悦自己,让自己在当下开心;

  在亲密关系里,会去爱别人,能培养出有爱流动的家庭环境,让自己也被爱滋养;

  ……这些,都是爱自己。

  我发现,有很多人理解的爱自己,更多的是被一种负面情绪包裹——会试图让自己变得自私、不再对他人抱有期待。

  比如,有一个常见的语境是:余生我只爱我自己。这个“只”,反而意味着我们内在的爱变得贫瘠,也包含着对伴侣的失望情绪。

  大多数人谈论的爱自己,更偏向于表达自己的失望和匮乏,并不是真的爱自己。因为爱自己,不是把“自己”和“别人”切割开来,去塑造一个心理上的安全环境,不再付出爱,也不再期待有人爱自己,这反而是一种匮乏的体现,是在收缩自己的世界,你很难去感知到世界的色彩缤纷,也无法让自己变得开阔。

  

  在我看来,爱自己,才是“被爱”的前提。

  

  因为当你的内在匮乏的时候,往往会去索爱,可能从小你得到父母的关注不够多,所以会想要补偿“被爱的缺失”,想要另一半去满足。

  这时,你会把爱的期待寄托到伴侣身上,总关注另一半是不是满足了你的期待,会盯着伴侣的行为去定义。比如,他重视你的话、向你服从时,你会觉得他爱你;而当伴侣略微忽视,没有在意你的需求时,你会患得患失,感知不到被爱,发脾气、闹。

  当一段关系总以你的需求为中心,你看不到伴侣内在需要什么,另一半体验不到被爱后,就会逃离、抗拒付出,关系也会发展到破裂。

  所以,当你全部的“被爱的期待”都寄托在伴侣身上的时候,感情往往不堪重负。

  而假如,你能够爱自己,会自己照顾自己的情绪,取悦自己,内在是丰盛的,你就会用丰盛的状态和伴侣相处,不会过度地索取,也不会只盯着自己的需求,你会观察另一半的需要,会去认可和欣赏伴侣,另一半为你付出时你会表达自己的喜悦,向对方传递自己“看见”他的付出的信号,而在伴侣低落的时候,你也能给他情感的支持。

  你能够爱自己,爱满则溢,你就会有力量去爱别人。而伴侣体验到充分的、健康的被爱,也会向你反馈爱。

  

  爱出者爱返。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