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小镇青年的理想已死
《四海》:小镇青年的理想已死
作者:勇往直前的银河
年轻的时候想漂泊四海,老了四海为家。
——《四海》
半夜看完《四海》,这句话深深地回荡在我的脑海里。遥记得二十年前,自己也是一个小镇青年,高中时喜欢郑钧,可惜,五八线开外的小城市,连正版的cd都找不到一张。心里想,以后我要去很远的地方,很大的城市,在哪里活的潇潇洒洒,再也不回到这屁大大点的小城市。多年过去,那小城市成了我回不去的家乡,而他乡也没有承载下我的梦想。想,非常想,那生机盎然,热闹简单的,装着我所有梦想与离愁的少年家乡。
高中喜欢韩寒,年少不羁才华横溢,在他的手作品里找到了与我那平平无奇的青春不一样的感觉。后来许多年都不曾读过他的书,直到看了《后会无期》《乘风破浪》,《飞驰人生》到现在的《四海》,就一个感觉:这就是韩寒啊。
《后会无期》《乘风破浪》《四海》里,都有那么一个海岛,就像小镇青年的记忆里的小镇,那里有充满梦想渴望外面世界发誓要走出去的少年,有几个胸无大志爱做梦的朋友,还有那个年代对古惑仔义气人生格外迷恋的男孩,有小镇少年的白月光初恋,他们不一样,但又都一样,一样的对世界充满热烈的爱意,对未来懵懂的追求,对梦想无知无畏的渴望。
这些看上去无聊而又美好的一天一切,就是小镇少年在变成青年之前的“艳阳天”。我喜欢《乘风破浪》里的阿浪,喜欢《四海》里的周欢歌,甚至有时我想,当初我应该选择成为他们,在自己的理想世界轰轰烈烈,最后死于理想崩塌。而不是,苟活于别人的家乡,理想已死,而我还要坚持到七老八十。
韩寒的作品一直都是这样,在不羁与少年感之间,总有一种“理想必死”的悲凉感。不知道是不是我的个人感受,这种“活下去就必须忍耐”的苍凉感,是八零后集体的感受。你说我们老吧,还不够资格。说年轻,又被生活磋磨的有了些暮气之感。就像《四海》里的吴仁耀,他拼尽全力想给自己和所爱的人一个理想之城,最后,年少的自己和梦想,以及爱人,都在走出小镇那一刻被生活谋杀了。这就是我对韩寒的理解,对整个八零后的理解,没有生活,只有苟活。
韩寒的作品一直都是两极分化比较严重,我很喜欢,看他的电影就像初中那会儿攒钱买韩寒的书一样,希望打开书那一刻,我能在书里找到属于我们那一代人的青春感受与共鸣。
《四海》里,追求理想的小镇青年,热烈,理想化,有的在他乡抛下小镇的自己和热忱,向大城市俯首称臣,比如修塔哥,有的在追求理想的路上,被自己的无知无畏谋杀,比如周欢歌。有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出卖自己的朋友,红尘。而吴仁耀和周欢颂走出了小镇,再也没有完整的回来。
他们是你,是我,是他,是每一个小镇青年的缩影。我们风尘仆仆的赶路,放下家乡,放下青春,放下理想,曾经想仗剑天涯,漂泊四海,走了很远才发现,我们再也回不去那个在记忆中乌托邦一般的小镇了。
小镇青年理想已死。而小镇青年还在路上,四海皆是凡尘,我亦是永久不能停靠的旅人啊。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