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之星国学大赛参赛小结
前言:
近悉,陈冠朴、俞渊栋、劳隽涛和金昱涵等4名同学在第二届中华之星国学大赛(高中组)初赛中,表现惊艳,取得佳绩,全部晋级到第二轮的复赛!本次大赛初赛按成绩排序,成绩前30%的选手晋级复赛,晋级复赛的分数线是80.5分。
中华之星国学大赛是由中华书局指导,《中华活页文选》杂志社主办的全国性的国学知识大赛。2017年的国学大赛(高中组)的参赛成绩,已被明确写入武汉大学、吉林大学等多所重点大学的自主招生简章,列为优先报名条件之一。因此,本届大赛受到了全国范围内的重点中学优秀学子的热烈反响和广泛参与。
一、参加中华之星国学大赛的目的与意义
1、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了解,通过培训与参赛的形式,提升了学生对文史知识的积累和底蕴;
2、培养学生对文史方面的兴趣和特长,通过与重点中学同龄人的竞争,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心和竞争力;
3、启发教师探索传统文化教育的新形式,通过吸收和借鉴文化教育界的有益成果,进一步完善了书院的国学特色教育;
4、凸显书院国学教育的成果,通过参加全国性的国学知识竞赛,提升了特色教育品牌。
二、参赛的过程与环节
参赛不是我们的目的,增加学生的积累,提升教师的业务,搞好赛前的培训,打造有竞争力的团队,是参赛工作的中心环节。
1、初赛——以文明为主题的思辨性作文
在龙游基地教师团队的共同努力,在书院督机构老的部署之下,我们准备了非常充分的初赛培训组织工作,保证了4名同学全部进入了复赛,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1)选拔培训学生:在相关老师和班主任的推荐下,挑选10-12人的各班优秀学生,结合学生个人的意愿,确定赛前培训名单;
2)组织内容培训:结合初赛的具体要求,邀集了基地的国学、历史和文学等各专业的老师,从启发学生思维和思考,增加学生的主题写作素材,提升学生的写作技巧等方面,对这10位参加培训的同学进行了前后3次的培训,特别要感谢基地马老、林贤华老师、蒋咚咚老师、洪佳禹老师和陈建斌老师的无私奉献和辛勤付出;
3)确定参赛名单:通过内容培训的启发,要求学生完成参赛作文的初稿,从上交的稿件中,最终挑选出参赛的学生;
4)参赛作文的个性化指导:在确定了参赛学生之后,通过学生与指导老师之间的个别交流和指导,引导学生增加作文的素材,完善文章的篇章结构,润色作文的行文风格,反复修改和完善学生的参赛作品,特别感谢洪佳禹老师做出的重要贡献;
5)参赛的程序性工作:完成比赛报名,提交参赛作文,等待初赛结果。
2、复赛——涵盖古诗文联对、古诗文理解、国学常识、综合写作等多方面的综合竞赛
1)确定参赛方案:在马老、洪佳禹老师、陈建斌老师等的共同策划下,复赛培训工作的中心是,发扬书院学生的固有优势,弥补书院学生的短板补足,争取能在复赛取得突破;
2)研究复赛内容:结合《一本书备考传统文化》的教材,分单元、分章节梳理传统文化知识,重点突出教材中的重点例题和高考真题;培训老师还专门整理了简化版的复习资料;
3)考前重点突破:利用考前几天的时间,重点梳理传统文化的主要考点和主要知识,通过启发与讨论等方式,帮助学会记忆那些看似死记硬背的知识;
4)参加复试比赛:从考后的学生反馈来说,对古诗文的背诵默写不够,对文言文的断句训练不足;相反,阅读思考和综合作文,反倒是书院学生的强项,表现得比较从容。
三、参赛的经验与建议
1、选拔优秀学生:今后在选拔参赛学生方面,应当作为书院的一项任务,落实到班主任的责任,推选出最优秀和合适的学生,代表书院参加全国性的比赛。参赛学生不仅代表个人,更是代表书院和班级的荣誉。在确定参赛学生名单后,再组织具体的培训;
2、组织赛前培训:传统文化涵盖了文史哲等各个方面知识,应该充分发挥书院强大的师资力量,从国学、文学和历史等多个学科入手,做好学生的辅导工作;赛前培训的形式,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思考,加深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另一方面,增强对传统文化的感性认识(文学艺术),加强对古诗文的训练和记忆;
3、研究教材内容:经过长时间的认真研究之后,发现《一本书备考传统文化》的教材,是有其独特的价值的。这本教材在现行的高中语文教材的基础上,大大深化了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从经典思想,到历史制度,古代礼仪,再到文学艺术、经典文论,最后是服饰器物、饮食文化,极大地丰富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又能和现行中学语文教育衔接起来。
这种传统文化的体系,对我们的书院教学也有很大启发,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将知识性、艺术性和思想性结合起来,尤其是艺术性的方面(古典艺术、传统节日、饮食文化),都是比较受到学生的欢迎的。
4、加强知识训练:从这次复赛考试看,相较于重点中学的学生,书院学生的优势和不足都很很明显。书院学生的优势,集中表现在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对文化现象的思考;不足之处的话,对古诗文的记忆不够,对作文阅读的训练不足。今后再组织参加比赛时,应强化对学生短板的训练,形成更加有效率的复习和培训!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