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改革狂想曲》之一 (《休闲读品》)
发布于:百学网
2016-06-24
1
现在的小学到中学要十二年,时间太长了,在浪费生命和时间,也浪费家长的金钱。想当年,我们这茬儿人上了五年小学、三年初中、两年高中,共十年,小学还有不少的时间在学工学农,到现在也没觉得有什么先天教育不足的缺陷。所以,我觉得中小学还是恢复到十年的期限吧,而且都搞成义务的,凡是适龄人口,都必须接受免费的中小学教育。
2
技校和中专都可以取消了,一律升格为大专,进行三年的职业技能教育。据我的观察,有些技校生和中专生并不比大专生差,甚至比大专生强,可是,在就业时,却得不到大学生的待遇。把技校生和中专生都变成大专生,也就是俗称的“大学生”,是对这些人所学知识和实际能力的承认。
3
扩招后的大学已经丧失了精英教育的能力,成了一种普及的大众教育,既然是大众教育,就没有必要再端着架子,赶鸭子上架式地培养什么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了,还不如好好借鉴一下技校和中专的教学方法,将学生培养成具有某一方面实际技能的人就行了。
4
一年一度的全国统一高考可以停了,那本来就是科举制的残余,“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早已为人所共知,而为了校正“一考定终身”的弊端而搞的什么高校自主招生,事实上证明也是失败的,只不过是大高考的小翻版,而且暗箱操作、以权谋私的事层出不穷。
干脆废除一年一度的全国统一高考,放宽学生入学的年龄限制,学生想报哪个学校、哪个系、哪个专业,完全由学生自己确定,这不就什么毛病都没有了。
5
如此一来,像清华、北大这样的学校不是人满为患,而像西安翻译学院、西安科技大学之类的小学校岂不是无生可招?
别忙,有办法。清华、北大可以想办法缓解前来上学的申请(只是千万别使出提高学费这类低级的贱招儿)。第一,他们可以多设分校,既然人们愿意上这块牌子的学校,那就索性把这块牌子挂到所有的学校,大不了全国就两个大学牌子:清华、北大,各办上1000个分校。第二,可以按报名时间先后排队,由计算机控制,人工无法干预,今年上不了明年可以上,明年上不了后年来上,如果你愿意的话,排到50年后再来上也可以。
那些招不上生的小学校怎么办?也有办法。
第一,投靠清华、北大,给他们当分校。
第二,提高自己的办学水平,争取跟清华、北大平起平坐。
6
为了保证大学的教学质量,废除一年一度的全国统一高考后,建立起每一门课的全国统考制度。也就是说,不管你是清华、北大,还是陕西科技学院,大学中的每一门课都像现在高考那样,全国统一命题、统一考试。考不过的重考,不设定毕业时间,建立彻底的学分制,修够学分就能毕业。你有本事一年考十门,没本事三年考过一门也行。真正做到宽进严出。
这样,清华、北大之外的小学校也有了赶超清华、北大的机会。据我的观察,在自学考试辅导班方面,小学校未必比清华、北大弱。几年下来,谁办的考试辅导班好,谁的学生毕业时间快,谁就能成为新的名校。
7
有些人以欧洲和美国的大学为例,说是什么要在大学本科生阶段进行“自由主义”或“人性化”的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纯属瞎掰。
欧洲人、美国人是因为先有科学上的兴趣、创新精神,然后才自发地聚集在一起,成立了大学,所以,他们的大学当然可以搞自治,当然有创新能力。因为大家想创新,才聚在一起的嘛!中国人天生就缺少对于科学的兴趣,本来创新的内驱力就差。中国传统的教育本质上是官员预备班教育,建国后的大学教育基本上也延续了这种传统:大学毕业生分配到工厂就是“干部”,技校生分配到工厂就是工人。而且,中国的现代大学是为了与西方列强抗衡,由国家强力专门设立的强制性教育机构,若不是为了当官就业,没有多少人愿意上大学,这种传统与国情就决定了中国大学的教育,特别是等同于职业教育的本科阶段,wei/yi正确的方针就是强制使学生接受现代社会所需的知识与技能,而不是任由兴趣去搞什么“创新”。
8
沿袭多年的外语必修课可以改为选修课,四六级考试可考可不考,不作为大学生毕业和获得学位的必须条件。对外学习是有必要的,可以扩大外语学院的数量,加大对外文出版物的翻译出版力度,来解决对外学习的问题,而不必付出如此之沉重的代价。现在的学生,把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的精力放在学习外语上了,这是得不偿失的。语言这东西只是一个通过熟练练习,夯时间就可以掌握的东西,犯不上占用青年人最宝贵的时间,省出来的时间干什么?让大学生们多学几门其它的基础课,文科的学生应学一学数学、物理和化学,理科生应学一学历史、中文和哲学,这些东西都比外语有用。
外语对培养科学创造能力没有什么用,牛顿、莱布尼茨不是因为中文好才创立近代物理学和微积分的(据说那时中国的科技领先世界)。
9
音乐学院、美术学院、体育学院、电影学院,这类学院可以停办了,一些综合性大学中的音乐系、美术系和体育系也可以停办了,这些出自人类娱乐和审美天性的东西犯不上用体制化的东西去系统培训,而且也培训不出真正的人才,反而浪费国家公共教育资源。有这类爱好的人可以通过专业的演出团体和自发的爱好者协会获得教育,一般的大学里也可以开设几门这类的选修课。这些学校停办后腾出的房子,可以给清华、北大等办分校。长江商学院也应该改个名字:商人会所,那样更准确。
10
既然本科生的教育只是一种普及教育,其目的只是使受教育者获得基本的知识与技能,那么其知识面宜宽泛、但浅显,技能则稍深入些,是种宽泛的素质教育。
研究生教育则应坚持精英教育的原则,科研与创新的任务主要靠这种教育完成。
硕士研究生本质上是一种专业教育,经过很宽泛教育的本科生,在研究生阶段应培养起某一专业领域内较精深的知识。“深”到什么程度?深到能达到这个专业的科学前沿,可以在这个学科前沿进入到科学研究的程度。
如同本(专)科生一样,硕士研究生也不必参加入学考试,登记后即可入学,但所学的每一门课也和本科阶段一样:全国统考,毕业论文也别再自欺欺人地要求他们在某一领域内有所“创新”或“填补空白”之类的根本做不到的任务了,最主要的是他们要对这个专业领域内的研究历史和前沿有全面深入的了解,而且提出自己未来的研究方向的就行。
博士生不用入学考试,应由研究生导师提出若干研究课题,谁能在三年内完成这一课题者即可报名做博士研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此项研究,提供合格的研究论文,即可毕业,平时也不用上课和考试了。
博士后?取消了,没用,且费钱!
如同本科生一样,研究生阶段,外语不是必修课。
中国教育, 狂想曲, 休闲
收藏0
分享理性思考,文明发表,传播正能量,做中国好网民,为中国梦添砖加瓦。
回复
现在的小学到中学要十二年,时间太长了,在浪费生命和时间,也浪费家长的金钱。想当年,我们这茬儿人上了五年小学、三年初中、两年高中,共十年,小学还有不少的时间在学工学农,到现在也没觉得有什么先天教育不足的缺陷。所以,我觉得中小学还是恢复到十年的期限吧,而且都搞成义务的,凡是适龄人口,都必须接受免费的中小学教育。
2
技校和中专都可以取消了,一律升格为大专,进行三年的职业技能教育。据我的观察,有些技校生和中专生并不比大专生差,甚至比大专生强,可是,在就业时,却得不到大学生的待遇。把技校生和中专生都变成大专生,也就是俗称的“大学生”,是对这些人所学知识和实际能力的承认。
3
扩招后的大学已经丧失了精英教育的能力,成了一种普及的大众教育,既然是大众教育,就没有必要再端着架子,赶鸭子上架式地培养什么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了,还不如好好借鉴一下技校和中专的教学方法,将学生培养成具有某一方面实际技能的人就行了。
4
一年一度的全国统一高考可以停了,那本来就是科举制的残余,“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早已为人所共知,而为了校正“一考定终身”的弊端而搞的什么高校自主招生,事实上证明也是失败的,只不过是大高考的小翻版,而且暗箱操作、以权谋私的事层出不穷。
干脆废除一年一度的全国统一高考,放宽学生入学的年龄限制,学生想报哪个学校、哪个系、哪个专业,完全由学生自己确定,这不就什么毛病都没有了。
5
如此一来,像清华、北大这样的学校不是人满为患,而像西安翻译学院、西安科技大学之类的小学校岂不是无生可招?
别忙,有办法。清华、北大可以想办法缓解前来上学的申请(只是千万别使出提高学费这类低级的贱招儿)。第一,他们可以多设分校,既然人们愿意上这块牌子的学校,那就索性把这块牌子挂到所有的学校,大不了全国就两个大学牌子:清华、北大,各办上1000个分校。第二,可以按报名时间先后排队,由计算机控制,人工无法干预,今年上不了明年可以上,明年上不了后年来上,如果你愿意的话,排到50年后再来上也可以。
那些招不上生的小学校怎么办?也有办法。
第一,投靠清华、北大,给他们当分校。
第二,提高自己的办学水平,争取跟清华、北大平起平坐。
6
为了保证大学的教学质量,废除一年一度的全国统一高考后,建立起每一门课的全国统考制度。也就是说,不管你是清华、北大,还是陕西科技学院,大学中的每一门课都像现在高考那样,全国统一命题、统一考试。考不过的重考,不设定毕业时间,建立彻底的学分制,修够学分就能毕业。你有本事一年考十门,没本事三年考过一门也行。真正做到宽进严出。
这样,清华、北大之外的小学校也有了赶超清华、北大的机会。据我的观察,在自学考试辅导班方面,小学校未必比清华、北大弱。几年下来,谁办的考试辅导班好,谁的学生毕业时间快,谁就能成为新的名校。
7
有些人以欧洲和美国的大学为例,说是什么要在大学本科生阶段进行“自由主义”或“人性化”的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纯属瞎掰。
欧洲人、美国人是因为先有科学上的兴趣、创新精神,然后才自发地聚集在一起,成立了大学,所以,他们的大学当然可以搞自治,当然有创新能力。因为大家想创新,才聚在一起的嘛!中国人天生就缺少对于科学的兴趣,本来创新的内驱力就差。中国传统的教育本质上是官员预备班教育,建国后的大学教育基本上也延续了这种传统:大学毕业生分配到工厂就是“干部”,技校生分配到工厂就是工人。而且,中国的现代大学是为了与西方列强抗衡,由国家强力专门设立的强制性教育机构,若不是为了当官就业,没有多少人愿意上大学,这种传统与国情就决定了中国大学的教育,特别是等同于职业教育的本科阶段,wei/yi正确的方针就是强制使学生接受现代社会所需的知识与技能,而不是任由兴趣去搞什么“创新”。
8
沿袭多年的外语必修课可以改为选修课,四六级考试可考可不考,不作为大学生毕业和获得学位的必须条件。对外学习是有必要的,可以扩大外语学院的数量,加大对外文出版物的翻译出版力度,来解决对外学习的问题,而不必付出如此之沉重的代价。现在的学生,把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的精力放在学习外语上了,这是得不偿失的。语言这东西只是一个通过熟练练习,夯时间就可以掌握的东西,犯不上占用青年人最宝贵的时间,省出来的时间干什么?让大学生们多学几门其它的基础课,文科的学生应学一学数学、物理和化学,理科生应学一学历史、中文和哲学,这些东西都比外语有用。
外语对培养科学创造能力没有什么用,牛顿、莱布尼茨不是因为中文好才创立近代物理学和微积分的(据说那时中国的科技领先世界)。
9
音乐学院、美术学院、体育学院、电影学院,这类学院可以停办了,一些综合性大学中的音乐系、美术系和体育系也可以停办了,这些出自人类娱乐和审美天性的东西犯不上用体制化的东西去系统培训,而且也培训不出真正的人才,反而浪费国家公共教育资源。有这类爱好的人可以通过专业的演出团体和自发的爱好者协会获得教育,一般的大学里也可以开设几门这类的选修课。这些学校停办后腾出的房子,可以给清华、北大等办分校。长江商学院也应该改个名字:商人会所,那样更准确。
10
既然本科生的教育只是一种普及教育,其目的只是使受教育者获得基本的知识与技能,那么其知识面宜宽泛、但浅显,技能则稍深入些,是种宽泛的素质教育。
研究生教育则应坚持精英教育的原则,科研与创新的任务主要靠这种教育完成。
硕士研究生本质上是一种专业教育,经过很宽泛教育的本科生,在研究生阶段应培养起某一专业领域内较精深的知识。“深”到什么程度?深到能达到这个专业的科学前沿,可以在这个学科前沿进入到科学研究的程度。
如同本(专)科生一样,硕士研究生也不必参加入学考试,登记后即可入学,但所学的每一门课也和本科阶段一样:全国统考,毕业论文也别再自欺欺人地要求他们在某一领域内有所“创新”或“填补空白”之类的根本做不到的任务了,最主要的是他们要对这个专业领域内的研究历史和前沿有全面深入的了解,而且提出自己未来的研究方向的就行。
博士生不用入学考试,应由研究生导师提出若干研究课题,谁能在三年内完成这一课题者即可报名做博士研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此项研究,提供合格的研究论文,即可毕业,平时也不用上课和考试了。
博士后?取消了,没用,且费钱!
如同本科生一样,研究生阶段,外语不是必修课。
公众号二维码.jpg (154.87 KB, 下载次数: 1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6-24 11:35 上传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下一篇:我国网络广播剧艺术教学走向正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