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北大浙大等名校自主招生面试题
课代表的话:
清北复交等九所高校,每年都组织三位一体综合评价,其中的笔试和面试题备受关注。这一方面是因为“名校效应”,另一方面是这些试题比高考试题更加灵活,便于考查出考生的综合素养水平。
本文是从网络上搜集到的名校自主招生面试题,或许不是100%准确,但却有100%的难度,你也来试试?
题目1 南京一个母亲盗窃超市为给自己的女儿过儿童节,警察赶到后宽大处理并帮助筹集善款,你怎么看?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
备考技巧:关注时评。
关注时事的同学对这则新闻一定不会陌生:南京警方抓获一名在超市“偷窃”的妈妈,她偷了一只鸡腿、一点儿杂粮、两本故事书,经了解,这位母亲之所以出此下策,是因无力为生病女儿购买微薄的儿童节礼物。办案民警把这个让人心酸的故事发到微信朋友圈,倡议大家为母子捐款。
如果你恰好读了下面这些时评,相信这道题你一定能得满分:
选自《人民日报》:
儿童仿若初绽的花朵,象征着希望与未来;有关童年的一切,本应充满阳光与美好。有关儿童不幸遭遇的新闻并不鲜见,往往最能击中人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激起舆论的涟漪。
“抚养和关爱儿童是人类发展的基石”。让孩子们成长得更好,不仅应成为一个社会最基本、最广泛的共识,更须唤起方方面面的切实行动,共同编织出一张有力维护儿童生存权、发展权的基本网络。
《荔枝时评》:
很多事情不能因为看起来理由充分就可以触碰社会底线,讲到底,这位母亲是“以看似正义的理由干了不正义的事”,于是我在直播这条新闻时说:必须声明一点,同情感动不能和法律混为一谈,希望南京众多好心人的关注帮助能真正感化这位妈妈,身教胜于言教,别给孩子做了坏榜样。
题目2 谈谈对你最有影响的一本书。
备考技巧:深入阅读。
既然是谈“最有影响的一本书”,就应该简介其内容,说明其影响。而面试过程中,考官可能会就你的回答进一步提问,如果仅仅知道大致内容,是很难“滥竽充数”的。
北京大学
题目 梁启超说:“《论语》如饭,最宜滋养;《孟子》如药,最宜祓除及兴奋。”结合阅读经验谈谈你的理解。
备考技巧:关注传统文化
这道题与清华大学“谈谈对自己最有影响的一本书”一样,都考查考生的阅读广度和思想水平。北大的题直接限定了《论语》《孟子》,且要求结合阅读经验谈对梁启超话的理解,限定性更强,难度更高。
浙江大学
浙大的语文试题既“多”又“活”,内容涉及到人文、历史甚至是逻辑学的知识,认真研究这些试题,对提高语文素养很有帮助。下面的试题,如果你能完成一半,就比较出色了。
1.“美就是真,真就是美。”这句话是谁说的?
2.木马病毒的"木马",出自哪个神话?
3.浙大校歌“国有成均 在浙之滨”的"成均"的同义词是什么?
4.西安交通大学的同学在开学时进行了发言,发言稿中提到"七月流火、八月未央"。这句话用得对吗?
5.苏门四学士,是哪四个人?
6.姜夔的“二十四桥仍在。”化用了谁的诗句?
7.“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一定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这句话是哪本名著的开场白?
备考技巧:这些题目,考查的正是语文素养中的“语言积累与运用”
答案:
1.英国诗人约翰·济慈;
2.《荷马史诗》里的特洛伊木马神话;
3.出自《礼记》,“成均”即“大学”之意。
4.这里的时间指农历,指农历七月天气开始转凉,八月还没结束。回到陈一宁同学打发言稿中看,我们认为用的意思是正确的,倒是想当年的人大校长把“七月流火”解作“天气炎热”的意思;
5.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
6.杜牧:“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7.《百年孤独》的著名开头;
“人都是会死的,某某是人,所以他会死”,这是对的;那么,“白头翁是会飞的,这个人是白头翁,所以他会飞”。这句话是大前提错、小前提错还是偷换概念?
备考技巧:了解一点逻辑常识。
8.把杨超越比作“锦鲤”,“信小呆”比作“锦鲤”,这是用了哪种比喻手法?隐喻还是换喻?
9.《离骚》的"兮"是什么意思?
备考技巧:了解一点语言知识。
8.隐喻。比喻是运用最广泛的修辞格,中学生了解到“明喻、暗喻、借喻”等知识就可以了,如果再细分,又有“较喻、反喻、互喻、接喻、套喻、博喻”等变异形式。中学生了解这些知识,虽然不会在阅读鉴赏题中得分,但对于写作很有用处,我们将专门写一篇文章阐释。
9.“兮”在这里是语气助词,没有实在意义,但有音乐、抒情、文化等意义。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应鸣阅读与写作,转自湘语文。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