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来人经验:复旦大学“博雅杯”成功胜经
最关键词:对文学艺术执着、真诚与热爱
周思,复旦中文系学生。 2007年参加 “博雅杯”,作品《午夜歌手——北岛诗歌及朦胧诗简评》。
我们常需要一个借口,为自己喜欢的东西留点时间,梳理下心情,写点什么,把自己从紧张的学习中打捞出来,静静地独享属于自己内心的快乐。
我想,“博雅杯”就是这样一个借口。不要去想大学老师在评判时会有诸多规范条例,不要去想自己那点有些幼稚的小想法是否会显得班门弄斧,其实真的不要担心,“博雅杯”并没有要求你去做一篇如何规范的论文,甚至也不是要求你有如何广博的知识、深刻的见解,毕竟这些你都可以在今后的大学学习中习得,wei/yi不变的也是最重要的,是让老师看出你对文学艺术的执着、真诚与热爱。
我是07年参加的“博雅杯”,那时复旦提出了19本建议的经典书目,还有一个自由选择的选项,现在这些规定的书目没有了,我想这其实是一件好事。参加这次征文,也许大家心中的第一个疑问也与这有关,什么是所谓的经典,我所理解的经典符合老师的要求吗?那不如把书目取消这种做法看做一个小小的信号,每个人心目中的经典都是不一样的,不要担心自己喜欢的作品不够好,重要的是如何去阐释,试想,一部未得到大众认可的作品通过你的文章,让别人觉得有可读之处,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我当时也有这样的疑问,但是仍然选择了自己从高二开始喜欢的诗人北岛的诗歌,中国新诗是个偏僻的领域,又是当代诗人,离经典的定义似乎有点遥远,所以大家也就不要担心了。找一个自己喜欢并熟悉的领域是简单又省力的做法,这会给你的写作带来很大的方便,当你的激情咕咕噜噜地往外冒时,写出的东西也是zui.好的。
还有一点,文本细读是非常值得尝试的,这也是现在中文系的陈思和老师提倡的。毕竟作为大部分高中生,想宏观的把握一部作品非常之难,那不如在细节处来显现自己的一点新意,一点小想法,这些都极其可贵。
最后如果进入了面试环节,我想所谓诀窍与写作是一致的,真正的热爱会打动任何人。我至今仍记得,当我糊里糊涂地对老师抛来的历史、哲学方面的问题一片茫然时,中文系的老师对我说,就来我们系吧。知识可以积累,只有热情才可以使你在学术的道路上走得更久。所以,把“博雅杯”当做一个平台,尽情地去展示自己的才华,或说,把它当做一个小小的借口,让你有时间去写下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
最关键词:学会批判性思考学术独立性
史濛辉,复旦中文系汉语言专业学生。2008年参加“博雅杯”,凭借作品《留得枯荷听雨声——读《<唐诗选注>新解李商隐》获优胜奖。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为什么能够“时习”?最大原因在“兴趣”。我们一直说,“兴趣是zui.好的老师”。这句话用在“博雅杯”上一点也不错。“博雅杯”的宗旨在于挑选对文史哲有兴趣的学术性人才。所以入学后,专业的调动也仅限这三个系的六个专业。因而我不推荐一些为了进入复旦大学,把这个比赛作为一个“跳板”的同学来参加。说到底,如你真正对文史哲很感兴趣,并想进一步深造,那不要错过这条“捷径”。
第二,读书的心得体会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获得的,要靠平时的积累和思考。建议准备参赛的同学要学会对书的內容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可参考別人的见解,但一定要有自己的思想,这也是教授很看重的一点,所谓的学术独立性,这也暗合了复旦大学“自由而无用的灵魂”的学风。只有一个能靜下心来反思的学生,才会在今后的学术道路上更有建树。
第三,如果有幸进入复赛,面试时千万不要存有侥幸心理,在一些不知道的问题上,请坦然说出自己的无知,不要和教授“绕”,你一张口,教授已经知道你有几斤几两了。这里涉及到一个学术诚信的问题,“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只有将自己最真实的水平展示出来,才能让教授们对你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判。
此外,有时间和能力的同学,可以对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面试时可将你的见解与教授进行交流。这样会让教授对你有个很好的印象,而不要只是机械地回答教授的问题,要形成一定的互动。
最后,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也是十分重要的。不要把比赛看得太重,毕竟高考才是最重要的。“博雅杯”只是一次尝试,也是一次对自身能力的考验,如能顺利进入复旦,自然zui.好,如事与愿违,那也不要气馁,调整好心态继续投入如火如荼的高考复习进程中,争取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