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上我们就这样一步步陷入了贫困陷阱
作为小学生的家长,我曾以一位过来人的身份,向一位幼儿园的妈妈传授经验。我说:孩子上了小学之后,时间就会特别紧张,之前报的美术班,都没空去了。
这位妈妈感到很疑惑,问了这么一句:“小学不是三点半就放学了吗,怎么会没时间呢?”
这位妈妈把我问住了。是呀,怎么会没时间呢?我回家后仔细想了想,孩子放学后,会在外面玩大概一个小时,为的是消除在学校的紧张感(孩子原话)。之后,除了吃饭洗漱的时间之外,我都在陪儿子爬坡,爬过了“跳绳坡”,爬过了“英语坡”,正在爬“拼音坡”,一直以为会如履平地的数学,遇到了考试卷子后,也成了一个坡。
爬完坡之后,孩子已经困到不行了。于是阅读时间,这个孩子最爱,我最重视的时间没有了。看到孩子那么累,我还会主动帮他整理书包,孩子的自理能力也在逐步丧失。
每天这样从白天学到黑夜,孩子对我说“生活好没意思呀”。他每天期待的就是,爸爸晚上回来带他出去走一走,不管是雾霾天还是下雨天。
有一天,孩子对我说:“妈妈,我不喜欢去学校。”本应该成为学校缓冲器的我,成为了一个筛子,筛去了孩子生活中的乐趣。这些乐趣,就像是麦子中被我们筛掉的麸皮和胚芽一样。
我们永远不知道自己筛去的东西有多重要,直到问题出现。
01
精白面,筛去了什么?
过去的面粉是用石磨,磨小麦做出来的,这种面粉是全麦面粉,含有麦种的所有成分,包括麸皮和胚芽。
(纪录片《食物无罪》)
但是这种全麦面粉做出来的东西,口感不好,会有些硬。
19世纪末,辊式磨粉机横空出世。这种设计很巧妙,可以把麸皮和胚芽抖下来,这些东西被我们拿去喂猪。可惜,我们抖掉的、拿去喂牲口的,却是好东西。
抖掉了麸皮和胚芽的精白面粉,做出的馒头、烤出来的面包就会更白更软。
不过,这种精白面比起全麦面,流失了非常重要的营养物质,比如胚芽里的B族、E族维生素、矿物质和不饱和脂肪;麸皮里的植物纤维。
因为缺少一些必要的维生素,人们开始生病,比如脚气病,因为缺少维生素B1;糙皮病,缺少维生素B3。别小看这些现在比较容易治的病,当时可是非常严重的病。
直到20世纪才有人将这些疾病与饮食挂钩,把这种疾病称为营养缺乏性疾病。
人们让这些病人吃一些维生素,病就好了。于是科学家、营养学家、化学家都去深入探究维生素创造的奇迹。食品供应商开始往白面里添加一些维生素,这些是一开始就被我们筛掉的东西。
我们好像总是喜欢做一些亡羊再补牢的事情,这还算好的。有的时候,我们甚至没有注意到“羊”丢了。
02
筛选
让我们陷入了教育上的“贫困陷阱”
每天的爬坡,让我陷入“贫困陷阱”,无暇思考未来,每天都在忙于眼前的窘迫。不少人和我一样,因为时间问题,开始帮孩子筛选。但是不幸的是,我们就像是辊式磨粉机一样,把好东西都给筛掉了。
我们用“不乱动”“听话”,筛去了孩子的活力和自我控制力。
我们筛去了无恶意的冲突,让孩子就像被剪了爪子、拔了牙齿的小猫一样,乖巧温顺,只会撒娇卖萌。
我们筛去了孩子的社交时间,孩子的宽容、理解的能力,同时也被消除了。
我们筛去了孩子自我教育的机会,让孩子没时间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和这个世界互动。
我们筛去了孩子的童年,因为我们觉得,孩子只是未来的孩子。
我们还筛去了孩子的身体感受,让他们wei/yi获得充分发展的,就是大脑。
03
学校重视的,我们才应该重视?
还是
学校不重视的,我们才应该重视呢?
了解历史的人都对梁启超这个名字很熟悉,他是民国著名的思想家、社会活动家,可谓中国近代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梁启超还培养出了一个真正的全精英家庭(去过北京植物园的人都知道),创造了“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的家教传奇。称他为“民国最成功老爸”,可是一点儿都不夸张。
梁启超会提醒孩子不要把一些内容给筛除掉,他在给孩子做加法,而不是减法。他意识到,现代教育的根本特征是以“知识”为内容、为导向(他把现代学校称为是“贩卖知识的杂货店”。)这与传统教育注重德育,以“成人”为目的(这一点东西方大体相同,因此可以称为古典教育)有根本的不同。
作为一个父亲,在认识到学校教育有严重缺陷的情况下,他用家教做了一个补救行动。
他认为学得太“专”,并不是件好事,无益于“涵养性情”。
长子梁思成学的是建筑专业,梁启超给思成写信表达了担忧“我怕你因所学太专门之故,把生活也弄成近于单调,太单调的生活,容易厌倦,厌倦即为苦恼,乃至堕落之根源”。他鼓励梁思成开拓自己的兴趣爱好,多学些“无用之物”,以陶冶情操,充扩生命。
女儿思庄刚入大学时学的是生物专业,梁启超建议思庄在主业之外,“还要选一两样关于自己娱乐的学问,如音乐、文学、美术等”,思庄“本来有些音乐天才,能够用点功,叫他发荣滋长zui.好。”
梁启超认为,多方面的兴趣反而有助于精神的激发和生命的充扩。
“我是学问趣味方面极多的人,我之所以不能专精有成者在此,然而我的生活内容异常丰富,能够永久保持不厌不倦的精神,亦未始不在此。”
(《我们今天怎样做父亲:梁启超谈家庭教育》)
04
再回到时间问题
肯尼亚农民买化肥
兴趣很重要,父母都会认同这个观点。可现实情况是,不少家长会因为孩子时间紧缺,在第一时间把孩子的兴趣给舍弃掉。
怎样才能在保证时间的基础上,也保住孩子的兴趣呢?《贫穷的本质》中,农民买化肥的例子给了我启发。
化肥可以让农民土地年均收益多出70%,每支付1美元购买化肥,普通农民就可以额外收获价值1.7美元的玉米。现实是,肯尼亚西部布西亚地区只有约40%的农民用过化肥。
他们难道不知道用了化肥,收入就会增加吗?知道。
那为什么不用化肥呢?因为没钱买。
没钱买,就不能少买点吗?不能,因为一点点钱都没有。
就这样,这些农民陷入了贫困陷阱之中,走不出来了。
不过,有一位农民找到了解决办法。他会在收割之后,钱还比较充裕的时候,提前购买化肥,囤起来,而不是等到耕种的时候再买。因为他明白,只要钱放在家里,就会被花掉。
如果家里有人生病了,他会不会把囤来的化肥便宜卖掉呢?这位农民的回答是,不会。如果实在需要花钱但手中没钱的话,会想办法再去赚些钱回来,比如杀一只鸡再或者做些兼职,这做更有效。
同样,孩子一天的时间总是会被用完。怎样才能保证孩子教育上的营养均衡,从教育的贫困陷阱之逃出来呢?
我这段时间在抢救孩子的阅读时间。在不占用孩子玩耍时间的情况下,我利用刚回到家的富裕时间,来陪孩子读书,这样既可以帮娃收心,又可以保证娃的阅读时间。
05
“妈妈好想你”
有一段时间后,儿子向我抱怨说,我一点自由支配的时间都没有。
在那段时间,我虽说每天都和儿子在一起,送儿子上学,接儿子放学。可是,每天晚上,我会搂着儿子说:“妈妈好想你。”
儿子笑着说:“我不是在这儿吗?”是呀,儿子是在那儿,可是我每天对儿子说得最多的话就是“快点,快点,还有好多事还没做呢。”时间虽然紧迫,可是在儿子眼里,玩才是最重要的,我让他做的每一件事情,他都能变成游戏。
于是,我对儿子的情绪中,最多的是生气。只有在临睡前,带着困意的儿子,才会唤起我心中的母爱。
之前,我和儿子的情感联结中,一起读书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可是,这部分时间被挤掉了。我越来越想儿子。
现在,我在努力抢回阅读时间,抢回和儿子之间的联结。一起读书是属于我们娘俩的共同时光。
昨天,北京下雨,放学后孩子没有出去玩,我和他一起读了欧·亨利的《最后的常春藤叶》。儿子一边听我读故事,一边出神地望着窗外正在飘落的树叶。很美好。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