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袁照:最优秀的校长、老师一定不在最重点的学校
写这篇随笔好像有点对不起重点学校的校长、老师。所以有这个心思,却迟迟不动笔。人家会说,你现在离开重点中学,开始说风凉话了。是有点这个意思,好像不完全是这个意思。几年前,美国的雷夫被请到苏州来,我曾与他同台沙龙。沙龙前,他被安排参观学校,是一所苏州非常好的小学,雷夫受到热情地欢迎。学生的现场呈现让雷夫很开心,孩子们都很优秀。不料,当他离开校门,对陪同的中国同行说:这个城市的最优秀的老师一定不在这里。雷夫的意思很清楚,最优秀的老师一定是在普通学校,乃至薄弱学校。语出惊人,似乎有点绝对,静下心来,认真想想,真是这么回事。
重点学校所面临的教育问题,远没有普通学校,乃至薄弱学校多。优秀的学生集中在一起,学业成绩好,教师教得轻松,得心应手。重点学校同样集中着一大批优秀教师,校长管理起来,管得轻松,得心应手。而普通学校、薄弱学校不一样,生源差,学生情况不一,问题学生多,品德上的、学业上的,情况复杂。教师的“教书育人”的担子更重一些。按理这样的好老师要多配备一些,可是现实情况却是优秀教师少,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相应要低一些,校长的管理,以及提升责任更大一些。对这样的学校,按理好校长要多配置一些,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干出了成绩的校长,会被“提拔”、“提升”到重点学校,业绩平平的校长会长期留在薄弱学校。教师也一样,一旦在薄弱学校干出成效会被抽调、引进到重点学校。
学校与医院正相反,越是好医院,重症病人越多,所有的疑难杂症,都会集中到那里,好医生、好设备、好治疗手段,也是集中那里。小毛小病根本用不去那里,在社区医院、一般医院即可,甚至药店坐堂医生就能解决。学校与医院不同,教育的规律与卫生医疗规律不同,但是有一点是一样的,面对的是人。医院在肉体层面,教育在灵魂层面。灵魂的塑造、精神的塑造,其复杂性并不比肉体的复杂性低,为什么对问题大的学生,反而不给进教育条件、教育水平高的学校?为何不选派更多的优秀校长、优秀教师去普通学校、薄弱学校?确实情况比较复杂,难以说清楚。
这些不正常的现象,与我们长期以来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有关,更与社会风尚、价值舆论等有关。学校的价值、本质已经退化。学校只教书不育人,或者把教书放在绝对位置,把育人放在从属地位。看教师的成绩,或者判断教师的水准,也以教书的成绩与水准为标准,育人好坏只是辅之参考。真正的好老师、优秀老师应该是把育人放在第一位的,能称之为好老师、优秀老师的也一定是育人有显著成绩的人。雷夫所说的zui.好的老师我以为就是这个意思。同样,对校长要求、评价也一样。
现在都在培养教育家,行政的手段,业务培训的途径,都在加快这项工作。有,总比没有好,但是做了尽量要做好。组织部门不要把眼光总是对准重点学校,在普通学校、薄弱学校更要放进视野。教育家的涌现,可能那里几率更多。行政部门也应该把更多的好老师、优秀老师、好校长、优秀校长,乃至教育家型的老师、校长,多派往普通学校、薄弱学校,正如好医生要多去有重病患者的医院一样。
我记得有一次朱棣文在哈弗大学演讲,那是一年一度的毕业典礼。朱棣文希望学生要有感恩之心,他说,我们不仅要感恩那些好老师,更要感恩那些差老师,正是他们让我们养成了自我学习的习惯,给了我们发展的更大空间。这给我们启示:对学业优秀的学生的成才,老师好一点、差一点不会多大关系。立志于做教育家的老师、校长,可以走出重点学校的大门,去普通学校、薄弱学校,那里才更需要你们这样的人。
我也注意研究一些教育家成才的历程,在重点中小学几乎走不出真正教育大家,比如我所最敬佩的两个教育家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都没有当过重点学校校长,难道不让我们深思吗?现在,到了我们彻底转变的时候了,不过,任重而道远。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