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新型教育应有的模式和新动力

发布于:百学网 2019-01-20

新型教育应有的模式和新动力

  新型教育应有的模式和新动力

  无论是从传统的教学工具进化到数字化来讲,还是从教育资源的分配上来讲,从某种角度来说,教育确实已经进入到一种新型的状态,新型教育应有的模式和新动力又在何方?2018教育科技峰会上,由乂学教育拓展事业部副总经理文骏担任嘉宾主持,与艾科思科学教育创始人曹先仲、德国人才引入计划(TEIP)中国代表处中国总代表姜则宇、多米编程联合创始人陆楠共同探讨了该话题。

  文骏:大家下午好,我是这个论坛环节主持人乂学教育文骏,我们这两年一直在讨论steam教育,K12教育,少儿编程,在线教育等等。从某种角度来说,教育就是已经进入一种新型的状态,无论是从传统的教学工具进化到数字化来讲,还是从教育资源的分配上来讲,以及教育教学的工具种类等等。那么我们在这个已经有了更先进的教育工具,比如电子教育平板等等,包括人工智能的教育开始,我们开始了线上线下的双师模式,我们开始接触编程的新的领域。这样的新型的教育下,我们今天来探讨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在数字化工具变的越来越重要的今天,老师这个角色应该怎样很好地跟这些工具去结合,发生ZD的合作效应,这应该是一个讨论点,我们希望陆总给我们做一个讨论。

  陆楠:感谢主持人,然后首先我想感谢主办方邀请我过来,然后刚才很有幸听了一些嘉宾的精彩分享,好几个嘉宾,包括刚才唇枪舌战的辩论赛中提到的五个公司,正好我们团队创始人,他之前是谷歌的工程师,然后希望会议结束了以后,能够跟更多的嘉宾有个交流的机会。回到主持人的问题。

  我们是觉得老师在现在的教育环境下还是不能被替代的,但是因为有很多新型的教学工具的出现,老师的角色在教学过程的这个环节中,它可能会有一定的迁移。当然这个可能要结合到具体的一款数字化工具来讨论这个问题。说有一些新型的教学工具,它相对于传统的教学工具,更加的有趣,更加的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跟着新型的教学工具学习的过程中,他已经能够更加有兴趣的更加自主的去思考一些问题。老师的角色这个时候更加偏重于一个领导者的角色。

  举另外一个例子,一些现在的教学工具它能够通过一些标签,通过一些一些数据,追踪学生在不同维度能力有怎样的提升,或者说他对于某几个知识点的掌握有多快,能够提高多快,这个时候老师就可以结合这些新的工具去观察更多的学生,可能是在以前它没有这些新型的教学工具的时候,没有办法去高校做到,是这个地方也会出现一个新的问题,或者说一个小小的陷阱。我们这些工具带给学生的能力去打分的时候,做一个标签化的处理的时候,是否真的能客观的科学的去描述一个学生?那这个地方我觉得是需要通过老师这个人他自己的一些经验去结合自己的经验和结合实际的教学场景去判断。总的来说我觉得在层出不穷的新的工具出现的今天,老师是非常需要更谨慎的更好的去观察这些工具,到底能产生什么样的效果,选择适合自己和适合自己学生的工具。

  文骏:针对陆总前面的小小问题我可以简单解答一下,我们松鼠AI的话目前是把整1万个知识点拆分,光初中和英语的话,大概国家300多个知识点,我们采取了3万多个知识点拆分,而背后这个算法一个推送已经不是靠人老师了,我们是靠算法,这个算法我们有请了应该是全世界最著名的什么教授,一个博士后,来我们做算法这一块,其实的确我们松鼠AI老师的比例占的少,只占20%。我们用算法把知识点拆成纳米级别的,给到孩子精准的定位,测出孩子精准的知识点,然后通过育人的要素来给孩子一个更有效的提升,然后到前面一些大学生们在辩论那种因材施教的,所以能达到这一点,而且是通过计算机算法,而不是光靠人,因为人的确是在很多方面是没有大数据做支持,

  陆楠:以后有机会很想具体的去看一下松鼠AI公司到底是怎么样的。

  文骏:好的。那么请我们另外两位老师讨论第二个问题,从企业经营和产品推出上面,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让这些新型的教育真的落实到孩子身上有切实的效果?我们知道目前我们steam教育等等很少有原创的课程,那么如何让这种先进的教育理念适合我们中国的孩子,有没有更多探讨的可能性?我们请我们的曹总曹先生来具体的说明一下。

  曹先仲:这里面是两个问题,第一个就是怎么样有更好的效果,第二个就是怎么样更加适合中国孩子?我们要谈效果,要看我们steam课程目标是什么,他不是一个知识点的教学,他更多的是对孩子能力的学习。所以这个事情我们看到评价标准,其实现在国际上市场上这也是一个难题,它没有说哪个权威的组织说这个孩子他能力多好,他能得多少分,然后他就会有一个明显的提升。所以这个可能更多的是过程。在这里面我觉得就是一句话,其实这个关键点的话就是再另外一个论坛有一个朱老师讲的很好,现在这个时代应该是课程为王,能者为世。这个效果的关键点是要看孩子能力提升,其实是要看过程,你有什么样的课程。然后什么样的老师什么的教育方法给孩子上,这是一个关键的问题。然后第二点,我觉得你们发现我们这个体系就是他上课的学生,但是买来的房子家里就这里面你单单做好课程的老师跟教育的还不一定能行。所以你看家长不同阶段他对这个效果的理解还是不一样,所以我们现在在考虑分阶段来看待问题。比如在3到5岁的时候,可能孩子他家长对孩子一个兴趣领域,比如说兴趣,孩子的启蒙他的兴趣。孩子感兴趣了就好,第二个阶段在小学三年级四年级之前,这个时候家长希望孩子有一点点的变化,可能他我上了这个课程,孩子比以前更善于提问了,或者更有回答科学的思考方式了,这个会有变化,但是有关我们明显能看到孩子在小学高年级,然后到初中到高中之后,家长诉求完全不再这一点,最后只有一点了,能不能对升学有帮助。

  所以在这个阶段我们再去做的时候,可能更多的就会考虑孩子他做的投入以及它的产出。他能不能去参加一个竞赛,获一个什么奖,或者做出什么样的作品,要有个成果的价值。所以这个呢,第一个问题他是这两个角度。第二个就是说适应中国的孩子去适应这门课程。第一孩子他其实就是这个关键就在于他要什么时候来学习这门课程。我们有非常明确的感受,孩子在三年级四年级之后,他在上课的时候就发现他跟老师互动,他的反应就是他跟小学三年之前是不太一样,它更多地接触了咱们学校的背书,所以这种探究式的教育对他来说,可能是种兴趣点。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关键的一个点。

  第二个我觉得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我们国家的小学,现在国家虽然在已经强调科学课,强调在教育。我发现学校里面前天刚看到有看出来在学校里面留出来的内部科学考试题还是一些升学知识点。所以这个其实一般我们国家说是他在的教育它更加的正规,国家还是非常重视语文、数学、英语,所以我们在这个地方最重要的部分你会发现美国他其实在语文、数学、社会、科学他们做的很优秀,所以在科学这个领域我们是从美国引进的原版版本。所以我觉得更多是家长,家长对待这种课的心态要带有。

  文骏:非常感谢曹老师的总结,我觉得原创不原创未必是最重要的,关键素质教育要达到效果。我们探讨一下最后一个问题。最后现在是人机共生的一个状态下,如果这个模式是好,大家认为社会各界应该为这个事情做一些什么样的源动力,有了这些东西,我们的教育可能会发展的更好更快,所以请姜老师也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大家社会各界关于人机控制这个问题该怎样一个选一个改善?

  姜则宇:感谢主持人。是这样的,本身我们是做德国的人才引入,在中国做一些人才引入,还有一些包括现在我们国家职业学校的一个提升和工业基础的一些升级和转型,在这方面我们做一些工作,包括在中国建一所可能超过100万平方米的一个综合性的世界级的学校。引入到中国,在这个里面在谈到最后我们不得不谈一些机械类的东西。我今天我们在这个会议上面看到了一些科技类的教育上的应用,那么实际上我个人看到很多视频类的东西,也应该是AI、大数据分析等等这些。

  但是我觉得目前可能我们在教育领域里面的个性化,实际上更多的有借鉴德国的一些理念,包括教育的理念,还有一些或者是我们素质教育的实际能力的锻炼的这方面的实际产品,或者我们把这个技术融入一些实物人机的这种操作互动,或者说我们在动手能力方面的一些工具,把这些实实在在的这些东西,能够提升我们的动手实际的能力和未来的我们所谓的最后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这种均衡化,或者说是职业利益在未来的就业的能力和实际上能为社会带来什么一些创造的一些价值,包括对工业对教育能带来这种延展性是我们人更多的去关注的。

  在德国有非常强大的一个研发的技术,包括现在从科学和研发的角度来讲,整个在2000年的时候,数据已经是整个德国的ZL的总量,职业教育领域已经达到了45%,整个覆盖的基本上是应用技术。社会上一些企业的科研机构的一个总额,到2008年为止,基本上这个数字超过50%的这些,我觉得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包括德国的福利和GDP总值人均总值,在一个老龄化已经超过60%的国家,他们依然保持世界最先进的水平。

  那么我们在科技领域的思考,我觉得不应该是局限于一些视频类的课程来研发或知识点的这些东西,更注重的是我们未来的学生教育出来之后,到底能够他去做什么,对社会贡献出的这种实际的东西,包括我的现在,很多科技类的发展,实际上达到的是世界的新水平。但是科技的实际转化已经是也出现了一个语言瓶颈,所以说我觉得在人机互动,还有这些我们整个基础设施的这些机器设备,这些研发上面应该投入的精力,更多的精力,包括在国家整个大的方向和所谓的一些风口上,这个机会已经出现了。那么我们作为教育的其中一个领域,我觉得应该更多的去关注和大家投入更多的思考。

  文骏:好的,非常感谢姜先生,也希望能有更好的先进的设备或者技术的引到国内,作为主持人同时我也是松鼠AI的副总经理,我也发表一下,其实我们公司也是在做人机工程这个事情!通过机器人老师来取代优秀的老师,其实为什么要去这么做,因为说到底中国的孩子是太多了,尤其是现在的补课,你不像以前我们初二初三高二高三补课,现在基本上小学一年级幼儿园不在外补课,优秀的老师在哪里,说到底都在体制内,几十万的老师基本上都是各个品牌自己培训的培养出来的老师,而这个时间培养一个优秀老师时间至少十年到15年,根本满足不了现在孩子供不应求的需求,所以我们希望呼吁更多多的家长不光教学可能传统中国式孔子一样的带徒弟一样授课出来,现在已经新技术已经来到了我们说实话我们来到了一个现在高峰期的一个时间,而既然我们已经制造出了大量的人工智能模拟有80%优秀老师特级教师的一个素质,那应该是呼吁更多的家长社会人士去关注到这里,让孩子更可能的去使用这些高新的技术来提高他们的效率,达到因材施教,而不是可能像传统的一个老师带40个孩子50个是孩子一样的去授课,在这里也呼吁更多的是家长关注高科技教育这一块,今天我们的论坛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来源:知更鸟网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