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贷你听说过吗?大学生一定要提高自己的判断力才行
培训贷又是一个新名词,我们在听过了校园贷才没多久,这又出现培训贷了,现在的人真的是在学生们的身上想办法挣钱,据悉培训贷是一些机构利用大学生找工作心切的心情专门弄的就业培训,中途要退出还需缴纳违约金真的是太狡猾了,就这很多的同学都陷入这个境地。
近期,一种专门面向求职大学生的贷款——“培训贷”粉墨登场,成为校园贷新乱象。媒体调查发现,一些培训机构以参加培训即推荐工作为名,诱惑大学生申请贷款交高额培训费。一旦接受培训,大学生便背负贷款和高额利息,如果想要中途退出培训,须向培训公司交学费20%的“违约金”,有的“违约金”甚至高达培训费用的40%。
从不良校园贷到传销,再到“培训贷”,骗子把大学生当成“傻白甜”,更多是因为该群体整体涉世不深、防骗意识薄弱。每有大学生沉陷骗局,有识之士总不忘提出严惩诈骗者或防惩结合。然而,在与骗子的斗争中,监管部门似乎“天然”处于三大不利困境。
一是先有新骗局,后有强监管。校园贷如此,“培训贷”亦如此。监管不可能走在骗局之前,再神勇的监管部门恐怕也难以预料“培训贷”之后还会出现什么贷。二是先有媒体曝光,后有监管介入。“培训贷”暗流汹涌,如果没有媒体报道,监管介入往往可能慢几拍。三是先有人受害,后有司法处理。如果没人受害或者当事人受害程度不深,很难引起舆论关注。
明乎此,便知遏制诈骗实属不易。这就需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以不变应万变。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用业内人士的告诫就是,对于没有稳定收入来源、缺乏风险管控能力的大学生而言,除助学贷这一类贷款外,应该远离消费性贷款。换言之,只要涉及贷款,就多留个心眼,对那些披着七彩马甲的消费性贷款一概拒之门外。
另一方面是以变应变。高校不是密不透风的城堡,大学生无法绝缘于各种诱惑。面对美丽的谎言、矫饰的陷阱、潜在的风险,大学生要么手足无措,要么“欣然”中招,面对变化多端的新套路,大学课堂不妨相识而动,以动治动。“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在课堂上通过案例剖析、师生互动,让大学生有针对性地强化自我防范能力,不失为破解之道。
培育价值观需要扣好第一粒扣子,健康成长也需要扣好第一粒扣子。无论是传销还是“培训贷”,一大共性就是对受害者洗脑,我们有必要来一场持续而深入的反洗脑教育。在这场没有硝烟的较量中,青少年扣好了“扣子”,骗子得逞的空间就会更逼仄。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