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教材中鲁迅先生的文章要消失吗?鲁迅先生对学生有什么意义
部编本语文教材在这个开学季就要投入使用了,很多的学生大概应该已经知道部编本教材都有哪些变化了吧!古诗文的增多也对我们的学习能力更加的是一个考验,而我们都知道语文课本中的鲁迅先生的文章是必不可少的,早前有人说鲁迅的文章将会在部编本教材中大幅消失,那么为什么语文课本中必须要有鲁迅先生的文章呢?鲁迅先生的文章对学生的意义都有哪些呢?跟百学教育小编一起来看。
教育部统一编写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教材,将于今年9月1日在全国投入使用。新编语文教材增加了古诗文的数量,小学语文有古诗文129篇,初中语文古诗文选篇132篇。“这其中包括了文言文和古代诗词,还有部分古典名著的阅读,如果从课文的数量来看,小学的增幅比较大,达到30%,初中的数量跟以往基本相当。”
温儒敏称,增加古诗文主要是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承,另一方面也是教学的需要,“小学阶段孩子们的记忆力zui.好,一些文言文可能他们不太理解,但是,让他们多读多背多说,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此外,对于近年来舆论中有关“鲁迅文章 在语文教材中大撤退”的言论,温儒敏回应称“没那回事”。
他透露,新语文教材中,小学选入两篇鲁迅作品,包括《少年闰土》等,初中选入六篇鲁迅作品,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这一数量与过去教材相当。
温儒敏说,十多年来,教材结构在变动,例如高中,1.75学年是必修,1.25学年为选修,必修课总体减少了,鲁迅作品也相应减少一些,有的是放到了选修课中。新教材中,鲁迅作品依然保留了一定比重。
鲁迅之于中学生的意义有两点:
第一,鲁迅不是一般的伟大的作家,他是中国文化史上有原创性的作家,就像莎士比亚之于英国,歌德之于德国,托尔斯泰之于俄国一样。他们的意义在于,当这个民族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永远可以回过头去重新读他以找到问题的答案。而中学教育是一个人生命中很重要的部分,也是对一个民族的未来很重要的阶段,所以鲁迅在这个阶段不可缺席,应该让他作为源泉性的基础教育读本。
第二,鲁迅的作品文字非常优美,是现代汉语的zui高典范,所以也应该成为中小学生学习语言的范本。我曾经在北京、南京和台湾讲过鲁迅作品,发现鲁迅作品最能打动学生的,至少在最初的时候,不是他的思想而是他的语言。这也是为什么我在台湾教书的时候,专门从鲁迅作品中挑出一些写天、地、人的句子组成一篇文章《天·地·人》,并不给学生讲授,只是带着他们高声诵读。学生们都被鲁迅语言中强烈的音韵感打动,读得非常开心,也对鲁迅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关于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鲁迅,应该找到一个浅显与深刻以及文章数量的平衡点。这也是因学生的年龄而异的。初中阶段可多选一些鲁迅关于生命、关于爱和美的感悟的描写与思考,相对明朗的文字;高中阶段则可选一些更能体现鲁迅最基本的思想,更为严峻,理解有一定难度的文字。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