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课后服务:扎根乡土,孕育家国情怀

发布于:百学网 2023-09-20

课后服务:扎根乡土,孕育家国情怀

  为落实“双减”政策,江苏省海安市各中小学校依托地域特色,充分挖掘乡土文化和非遗文化等资源,打造多元课程,满足学生课后服务个性化发展需求。海安市白甸小学的课后服务有效地融入了家乡地域特色文化,从“歌声嘹亮传非遗,唱响号子文化的节奏”“走近英雄悟精神,敲响红色文化的鼓点”“聚焦节日广宣传,吹响水乡文化的号角”“研究课题美环境,奏响绿色文化的旋律”四个方面推进,形成特色。

  课后服务是落实“双减”政策的一项重要措施,为全面贯彻“双减”文件精神,切实减负提质增效,江苏省海安市白甸小学因地制宜,积极深入挖掘地域性特色文化资源,拓展课后服务渠道,推进丰富多彩的乡土文化课后服务活动,努力实现课后服务的个性化、多元化、乡土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歌声嘹亮传非遗,唱响号子文化的节奏

  白甸镇地处海安市西北角,勤劳朴实的家乡人民在这里辛勤耕作,他们即兴创作的号子明快悠扬,在口口相传中绵延至今。水乡号子在本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白甸镇还享有南通市“号子之乡”的美誉。而今,随着农事活动现代化,号子传承人年迈力衰,传统号子渐行渐远。号子文化资源本身就具有教育价值,它承载着灿烂的文明,是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作为家乡的一员,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号子之乡”,白甸小学依托课后服务活动,成立了“水乡号子”社团,让水乡的号子在课后服务社团活动中传唱,旨在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还可以让水乡号子后继有人。“水乡号子”社团成立时,学校专门聘请了号子传承人张宪武老爷爷到学校进行传教,让孩子们在亲近、传唱水乡号子的同时,充分接受家乡地域文化的熏陶,了解号子文化的历史和内涵,激发孩子们爱祖国、爱家乡、爱劳动的热情。在“水乡号子”社团里,我们可以听到各种高亢嘹亮的号子, 这些号子再现了生动的劳动场景;我们组织社团成员参观里下河水乡号子馆,了解号子的起源、号子的种类等,亲身感受独具家乡地域特色的非遗项目“车水号子”;“水乡号子”社团成员还为家乡的水乡号子设计宣传标语,在白甸镇举行家乡特色活动时传唱水乡号子,尽情演绎“掼把号子”“抬草号子”“挑担号子”“连枷号子”等里下河水乡劳动号子,在吟唱中感受里下河水乡劳动号子的非遗魅力。学生在课后服务实践活动中弘扬号子文化,用高亢铿锵的有力节奏及饱含乡情的美妙音乐吸引更多人的注意,让家乡的号子文化在呼唤与抒情中得到传承。

  二、走近英雄悟精神,敲响红色文化的鼓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在苏中大地上,有一位神奇女侠叫高凤英,是著名的抗日女英雄,这位巾帼女英雄水性非常好,常常神不知鬼不觉地涉水杀敌,牺牲时年仅22岁,革命英雄谱上闪耀着“南有高凤英,北有刘胡兰”的中华巾帼双雄。巾帼女英雄高凤英是家乡的英雄,高凤英纪念馆是我们身边的红色资源,离白甸小学仅有3公里路程。走近家乡的英雄人物,充分挖掘家乡的红色资源,助力学校的课后服务特色化,需要有感性的认知,更要有理性的认同,唯有如此,才能让红色基因薪火永传。

  在学校的课后服务活动中,“诵读学传”社团就充分利用了这一地域特色。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高凤英的英雄事迹,教师首先通过对高凤英生平以及事迹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高凤英精神的热情,接着组织学生观看电影《高凤英》,通过学习与英雄相关的歌曲,牢记高凤英诗歌名言等活动,孩子们深深被高凤英身上的精神所折服。在“诵读学传”社团中,孩子们通过讲述故事、朗诵诗歌、红色吟唱、观看视频、制作手抄报等形式分享自己的收获,表达对高凤英等英雄人物的敬仰崇敬之情;在“诵读学传”社团中,孩子们开展“寻访高凤英纪念馆”“寻访最美抗疫人”“走近红色书屋”“致敬最可爱的人”等活动,学习先锋榜样,传承红色血脉,不断升华高凤英精神;在“诵读学传”社团中,组织孩子们观看英雄电影《小兵张嘎》《江姐》《小英雄雨来》,讲述英雄故事《董存瑞》《刘胡兰》《小萝卜头》,阅读红色英雄书籍《红岩》《雷锋的故事》《铁军》《在烈火中永生》,等等,通过观看英雄、阅读英雄、赞颂英雄等一系列活动,让“诵读学传”小课堂与社会生活大课堂有机融合,走近英雄,厚植爱国爱党爱家爱英雄的情怀,在培养学生学习英雄的同时提升学校课后服务的有效性。借英雄事迹,谱红色之歌,以此敲响家乡红色文化的鼓点。

  三、聚焦节日广宣传,吹响水乡文化的号角

  近年来,“捕鱼节”“采菱节”“摘草莓”“水乡号子”等具有水乡地域特色活动的开展,有效推广了家乡的水乡文化。白甸镇最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节日是捕鱼节。每年春节前夕,白甸镇都要举办里下河捕鱼节,寓意年年有余。捕鱼节当天,主会场的路边张灯结彩,人潮涌动,人们脸上都洋溢着快乐、幸福的笑容。各村选手手拿船桨,迅速地划动起来,手中的丝网也撒向水面,河中的水花被船桨划得满天飞,岸边的人们为选手加油助威。另一边还有鸬鹚捕鱼,渔民们持着竹篙朝船舷上一抹,“捕鱼能手”鸬鹚就一个个“扑通扑通”跃入水中,他们飞速游弋,时而下潜,时而上浮,一只只鲜肥的鱼儿就这样被叼上了船。

  白甸小学依托课后服务活动成立的“金点子”社团,在家乡捕鱼节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革创新,让水乡白甸散发出了无穷的魅力,大大提升了家乡捕鱼节品牌的知名度。首先,增加水乡地域特色活动,舞龙队伍的表演,水乡号子的传唱,大网起鱼、鸬鹚捕鱼、划船比赛、击鼓传鱼、鱼王选拔大赛等活动都可以为捕鱼节锦上添花。社团成员还可以在捕鱼节上画鱼写鱼,并给大家普及家乡鱼的各种知识,愉悦身心的同时还能增长见识,可谓共度“鱼乐”好时光。第二,社团成员还动手动脑,添置大型灶台,他们在课后服务辅导老师的指导下把洗干净的鱼放上生姜、葱、料酒等调料,放入大锅烹煮,鱼汤的美味伴着葱香从大锅中飘出来,整个捕鱼节都弥漫着香气袭人的鱼汤味,每个参加活动的人都可以免费喝到浓稠鲜美的鱼汤。第三,社团成员还结合捕鱼节,设置了“年货大街”活动。年货大街上,除了卖鱼,还可以卖家乡的各种土特产品,如螃蟹、龙虾、龙顺大米、袁兵草莓等,既展示了自己的口才,又能让村民和游客在见证鱼跃丰收的同时,感受喜迎春节的年文化氛围,带动家乡产业经济的发展,以此迸发出学校课后服务的持续动能,吹响水乡文化的号角。

  四、研究课题美环境,奏响绿色文化的旋律

  白甸小学课后服务“小课题”社团为社团成员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让他们呈现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同时也提供给他们一个互相学习的机会,使其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在“小课题”社团辅导老师的引领下, 社团成员利用家乡的地域特色进行了如火如荼的小课题研究:秸秆资源如何再利用?如何自制蚯蚓土?生活中节水小妙招有哪些?如何用绿色环保的方法去除甲醛?如何绿色出行,低碳生活每一天?学校提供机会,让父母和孩子一起开展家庭用水情况调查、家庭生活垃圾研究、居室美化设计、家庭电路设计,等等。孩子们对自己的家乡环境进行热切的思考,积极探究,汇集资料,分析数据,交流发现,培养探索精神,改善生活质量,美化居住环境,不少课题研究已经形成文字在省里得了奖。

  近年来,随着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白甸镇的卫生环境也越来越好,村子里的路面宽阔了,飞扬着的塑料袋、纸屑不见了,定点垃圾桶也一个个设立了起来,以前生活垃圾乱堆乱丢的现象得到了遏制,但是还有不少村民没有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于是在“小课题”社团中,组员们选择了“如何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这一课题来进行研究。课题小组的成员们首先利用节假日走进社区宣传垃圾分类,帮助村民们树立垃圾分类的意识;接着讲解垃圾分类的方法,认真指导,让更多的人知晓垃圾分类的方法以及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的重要性;然后尝试着从学校、家庭、社区等多渠道帮助村民们践行垃圾分类,逐步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在学校里,大家每日轮流做“小小监督员”,督促队员们把垃圾分类投放,随手捡起地上的垃圾,晚上各中队垃圾管理员清理垃圾时也要做到分类投放,各小组的“监督员”每天统计垃圾分类投放的情况,及时小结,不断改进方法措施,逐步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通过这个环保小课题的研究, 我们身边的环境确实有所改善,课后服务活动中的小课题研究让家乡的天更蓝、水更绿、空气更清新,奏响了家乡绿色文化的交响曲。

  “双减”下的课后服务给我们的教育理念提供了更广阔的实施空间,地域性文化浸润的校园,有个性,有魅力;乡土化课后服务浸润的心灵,有内涵,有未来。我们将不断探索课后服务的新内容、新路径、新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家乡文化的继承者、传承者、弘扬者,努力彰显白甸地区的乡土特色,让课后服务成为学生家国情怀教育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本文系江苏省少年儿童研究会少先队组织专业委员会2021-2022年重点课题“依托地域文化,构建少先队特色活动课程的实践与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作者:周国霞,江苏省海安市白甸镇中心小学高级教师。

  版权声明

  文章来源于《基础教育课程》杂志2023年第9期(上)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