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李镇西】?请对“小镇做题家”保持应有的尊重

发布于:百学网 2022-07-24

【李镇西】?请对“小镇做题家”保持应有的尊重

  “小镇做题家”这个说法,是两年前出现的。好像一开始是名校学生的自嘲之语,但给我感觉其实还是带着一些优越感的,没考上985的是没资格说自己是“小镇做题家”的。不过这个词语最初似乎并没有明显的贬义。最近,“小镇做题家”这个词语再次走红,已经带有明显的嘲讽,其居高临下的内涵不言而喻:“小镇”,意味着出身卑微且出身地偏僻;“做题”,意味着擅长应试;“家”意味着除了刷题其他什么都不会,刷题就是唯一的“专业”。

  这个短语由“小镇”“做题”“家”三个词构成。且让我简单分析一下。出身“小镇”,就低人一等吗?毛泽东出身于一个小山村,连小镇都谈不上。后来他雄踞中国之后,这个“小镇”恰恰反衬出他无比的牛,这是他的光荣。某些“贵族”(注意,不是“高贵”的“贵”而是“权贵”的“贵”)子弟,仅仅因为某些学子家里没有钢琴,早晨喝的是稀饭而不是牛奶,就看不起他们,对这种“贵二代”“贵三代”,我只有鄙夷。“做题”有什么不对呢?通常而言,做题的功能至少有二:一是巩固已经学得的知识,并化做自己的熟练能力;二是熟能生巧,为进一步深造或登上更高平台的考试做铺垫,比如中考高考。这纯属每一个人不可回避的学习经历和人生步骤,没有妨碍任何人,更没伤害任何人,一不偷二不抢三没杀人四没放火,何错之有?何罪之有?

  “家”的讽刺意味最浓。当我们说谁是“家”时,意味着这个人在某一领域造诣极深且成就卓越,比如作家、科学家、歌唱家……这无疑是对一个专业人员崇高的评价。然而,当“做题”与“家”合成“做题家”时,褒义荡然无存,剩下的含义则是:把做题当专业,除了做题什么都不会。当我们说某人拥有某项特长时,并不意味着我们认为他“除此之外一无所有”,比如我的一个朋友特别擅长唱歌,但他同时也打得一手很棒的乒乓球;又比如我曾经的一个同事数学教得极棒,但他同时做得一手好菜,拥有二级厨师资格证。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很多。因此,一个人擅长做题,不一定就“只会做题”。而擅长做题本身有什么值得被嘲讽的呢?其实,在某些靠拼爹而“功成名就”的“非小镇做题家”眼中,“小镇做题家”视野狭窄,做题以外的能力较弱甚至没有,棋琴书画吹拉弹唱一样都不会,总之,“综合素质”不强。我想起了,百年前的一个“小镇做题家”。在“小镇”金坛县——“县”当然不是“小镇”,但在那个年代,和上海、南京、北京等大都市相比,金坛只能算小镇——有一个少年,父亲靠打理一家小杂货铺勉强为生,母亲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因为父亲的小店铺并不景气,热爱学习的孩子因家贫而辍学,在父亲的店里当学徒,但他酷爱做题,有时边站柜台边验算,经常进入痴迷状态而忘记了接待顾客。后来少年感染伤寒,险些丧命。卧床半年后,留下终身残疾,他走路要左腿先画一个大圈,右腿再迈上一小步。放在今天,这个“小镇做题家”不知要被某些人嘲笑成什么样子!不卖关子了,我直接说这个“小镇做题家”做题的最后结果吧——他后来成了中国当代最伟大的具有国际影响的数学家,夜晚灿烂的星空上,有一颗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星,叫“华罗庚星”!

  别给我说什么现在的“小镇做题家怎么能与华罗庚相比”,我要说,就通过自身勤奋改变命运的梦想而言,如今千千万万默默无闻而自强不息的贫寒子弟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华罗庚没有任何区别。“只会做题”就一定低能,一定就没有出息吗?我又想到了曾经也是“小镇做题家”的陈景润,出身贫寒却凭着“做题”16岁就考上了厦门大学,再后来成为了杰出的大数学家。年轻时读过作家徐迟写的那篇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知道陈景润除了做题,什么都不会,起码的生活能力都很差,可以说是一个低能的书呆子。然而他所有的成功,都得益于“只会做题”。

  人们常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对学生来说,这“奋斗”不就包括做题吗?所以我要说,“只会”并非原罪。我从教几十年,许多学生都是“只会”,但这不妨碍他们将来有着属于自己的人生成功和生活幸福。我的一个学生只会踢足球,现在是一名省足球教练;一个学生只会画画,现在是一名很有成就的画家;还有一个学生只会唱歌,现在是一位很优秀的音乐教师……他们当时的学习成绩都不好,但凭着“只会”的天赋或特长,他们一样成了我最优秀的学生之一。我们能够宽容这些“只会”文体的“天才”,为什么就不宽容“只会”做题的“学霸”呢?当然,我知道,一个两个学习成绩糟糕而在其他领域堪称天才的学生可以成为我们社会独具色彩的花朵,但如果成千上万只会做题的“考试机器”则不可能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富有创造能力的杰出人才。这对一个国家的崛起来说,是非常不利的。而且,以时代的要求来看,现在许多“小镇做题家”的确视野不够开阔,思维不够活跃,能力不够全面,甚至创造力比较缺乏……

  但这不是他们的错,而错在我们的教育体制,我们的课堂模式,我们的教学过程,我们的评价标准,我们的选拔条件,我们的社会现实……一句话,目前中国并非理想的国情,逼迫更多寒门子弟除了“刷题”,别无选择。他们不得不牺牲自己的视力、睡眠和健康,以及可能具备但永远无法被发掘的某些做题以外的天赋,而用少年时代的全部“黄金年华”去做题,以换取一个可能会改变自己命运的大学通知书。如果以全面发展的标准而言,他们有些畸形,但他们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的梦想没有错,错的是摧残他们身心健康、限制他们全面发展的畸形教育!

  对那些倚仗父母的权钱而跻身“上层”的“少年得志”者,我不想多加评论,毕竟基于中国的“国情”,这种现象几乎成了一种“正常”,但对那些希望靠自己拼搏而成为人生主人的年轻人,我们不应该讥讽,而应该对他们保持足够的尊重,甚至敬意。尤其是我们的国家,更应该给每一个年轻人提供广阔而公平的人生舞台。怕就怕,“小镇做题家”们凭着做题而获得了很高的文凭,到头来依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更谈不上改变命运,反过来还被某些“贵族”嘲笑奚落,试问:良知何在?公正何在?

  2022年7月23日

  作者: 李镇西1 镇西茶馆

  来源公众号:

  镇西茶馆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