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经济趋势如何?对教育又有怎样的启示和指引作用?
本文看点
: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国命运,息息相关。没有国家的繁荣发展,个人发展便无从谈起。在世界经济发展大势面前,个人选择往往比努力更重要。作为父母,我们能为孩子做的,便是尽力看清国际大势,为孩子的成长拨开迷雾、指点方向。郝景芳邀请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任泽平来到直播间,从历史发展来看文明兴衰的规律,从国际比较视野看待中国发展,并且预测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几个大趋势。让我们从中汲取经验,看看能为教育带来怎样的启发。
本文来自郝景芳和任泽平的对谈整理。
周二
视野
??
全文共5018字,阅读时间13分钟
??????
嘉宾介绍:
任泽平,我国著名宏观经济分析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后。曾先后担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研究室副主任,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董事总经理,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联席所长,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副总裁级)兼恒大经济研究院院长,专著《宏观经济结构研究》,入选"当代经济学文库"。
经济发展趋势
给我们教育方向带来的启示
郝:
世界经济发展和每个人的命运息息相关。我们国家曾经做过一些经济增速的国际比较研究,去研究长时间尺度下、多个经济体的经济增速的发展规律。能不能介绍一下,您当时都有哪些发现?
任:
2016年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接到一个重大课题。当时世界银行提出“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二战以来的70多年,世界上100多个发展中经济体,都想成为发达国家,但只有12个成功。90%的发展中经济体无法成为发达国家,而是在发展中阶段止步,比如说东南亚、拉美、东欧,都是一开始冲的挺猛,后来停滞了。世界银行把这个现象总结为“中等收入陷阱”。
当时中国的人均GDP是6000多美元,研究结果发现,
中国经济要转换增长阶段,必须由人口要素驱动转向转为创新驱动
。后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采用了这个判断,叫增速换挡,为中国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基础。
郝:
实际上,经济增速放缓在经济追赶型国家中非常常见。这些经济体都呈现出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人均GDP很低的时候增速非常高,到接近一万美元的时候增速放缓,很多国家在人均GDP一万至两万美元之间遇到瓶颈,无法进入真正发达国家的行列。所以,中国是需要提前去考虑这些问题的,研究清楚为什么一定会经历经济放缓、怎样能够真正超越经济增速放缓的低速阶段,是很有前瞻性的。
任:
你在国研中心的时候,研究过大国崛起这个课题,有什么研究结论?
郝:
现在我国人均GDP一万美元出头,美国、北欧等发达国家多数在人均GDP三四万,与之相比,我国还有很大的差距。在发展过程中,很多国家都会遇到一个问题,就是内在的创新性不足。因为只有真正去创新,才能提高生产率,也就是每小时每单位的资源投下去能带来多少产出。而只有生产率的提升才能让人均GDP达到一个高收入国家的水平。
研究中发现,发展中经济体到瓶颈的时候,如果增长模式转换不过去,就会经济失速。比如一战二战之前的德国、二战之前的日本和苏联,在高速发展时期都是从当时最先进的国家引进技术,但是到了一定阶段,会遇上很大的经济放缓阻力。经济一旦遇上阻力,国内很多其他方向的矛盾就爆发出来了。
我也蛮想跟您再探讨一下。您觉得从要素推动型转变为创新推动型的经济,它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任:
创新型增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为什么呢?靠要素驱动,长期的经济增长来自于资本劳动技术。中国的人口红利来自于62-76年的婴儿潮,这一波人赶上改革开放10年,加入WTO,我国成为世界工厂,进出口量增长。这一波人又赶上结婚、买房,房地产发展起来,内需外需都增长了。
但现在我们面临的挑战是人口红利快结束了。62年到70年出生的这波婴儿潮,开始加速进入老年老龄化社会。07年中国GDP增速是14%,后来变成8%,现在增速5%-6%都觉得还好,是因为增长的动力结构和要素发生了变化。现在不能光靠人口了,要靠技术。
靠要素驱动比较简单,而创新驱动很难,而且风险巨大。总结来说,
中国要创造经济增长奇迹,第一个奇迹靠要素驱动,第二个奇迹要靠创新驱动。
郝:
为什么靠创新驱动一定会效率更低一点,因为它变成了没有正确答案的问题。以前是别人已经研究出来一个公式、一种产品的组装方式、一种商业模式,我们把要素放进去就能把正确答案做出来。但一旦靠创新驱动,就变成我们要去做决策,有个试错的过程。甚至可能投入的十份资源有九份没结果。那就比以前投入十份资源,十份资源都有结果的效率要低。但是如果做不到靠创新驱动的话,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就很难有后劲了。
这个和人才结构会有很大关系。如果我们从小到大在教育系统里面很少让孩子去尝试创新,提出自己的新想法,或者是把自己的想法变成一个作品,没有这种锻炼的话,在职场发展里面想要有创新能力就挺不容易的,所以我会觉得中国的经济转型和教育方式转型是要相辅相承的。
最近看的瑞﹒达利欧的《原则》,他做了八个指标,包括教育、创新、金融、国际贸易、货币等,发现教育是先行指标。
良好的、促进创新的教育,能够让下一代人的创新能力大大提升。
所以后来我创业做了教育,做童行书院,也是希望能在我们学校外面的教育能够给校内教育有一些对于创造力的补充。
严峻的人口问题该怎么解决?
郝:
最近你们做了中国婚姻报告、中国人口报告,那么您认为中国的家庭人口发展会怎样进行?怎样会是一个更好的方式呢?
任:
这是一个好问题,而且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在2020年下半年呼吁放开三孩,当时全网反响很大。
为什么呼吁这件事呢?中国面临五大人口趋势:
老龄化、少子化、不婚化、阶层固化、城市群化。
第一个是老龄化,我国的人口红利来源于62-76年的婴儿潮,62年出生的今年正好60岁,正开始大规模的退出劳动力市场,步入老龄化社会。所以为什么要延长退休年龄?因为大批量的人力退出劳动力市场,中国经济根本扛不住。
像美国、日本这些发达国家,平均退休年龄是65-67岁。老龄化最大的特点,就是你明知道它要来还改变不了。因为今天的老人是60年前出生的,而今天的年轻人也是二三十年前出生的,所以人口问题一定要有前瞻性。
中国的老龄化未来会有多严重?按照联合国的预测,大约再过30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3。以前我们的人口结构是一个金字塔,未来变成倒金字塔,那么何谈民族复兴。所以需要呼吁放开生育问题。
第二个,少子化。我国综合生育率是一对夫妇生1.15个孩子,就是说,下一代人少一半。全世界老龄化少子化最严重的国家日本,综合生育率1.3,我国比日本还低。美国大约是1.9,法国是1.8,德国和英国大约是1.6-1.7。我们比欧美国家平均低50%以上。
郝:
一对夫妻两个人,如果平均生2.1个孩子,那么下一代和这一代人口数是一样多的,因为还要考虑到一些夭折的可能性。但是如果一对夫妇生2个以下,下一代人就比上一代人少了。所以我国1.15的综合生育率真的是非常非常低。对于人口结构方面,除了放开三胎以外,还有哪些其他的建议?
任:
中国生育率这么低,我认为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个人意识的觉醒,年轻人认为不生孩子也挺好。更重要的是,中国的生育成本太高,是世界上最高的国家之一,仅次于韩国,比欧美国家都高,从而抑制了生育率。
降低生育成本的方式,比如,
提升托儿所覆盖率
。法国、英国的托儿所能够覆盖大约50%-60%的0-3岁的儿童,我国现在是4%。为什么大家不愿意生孩子?因为一生就没法工作了。如果有托儿所就会好很多,而且是公立的不收费的,将0-3岁以及3-6岁纳入义务教育。
再比如
生育补贴
。法国每年拿出GDP的3%来补贴生育,德国、意大利每月补贴两三百欧元,折合人民币大约两三千。中国因为一二三线城市生活水平不一样,一线城市每孩每月补贴3000以上,三四线城市每孩每月补贴500元,是比较合理的。
生育的事情要算大账,虽然当下要付出成本,但最终这些孩子是祖国的建设者,有利于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
未来普通人财富增值的
机会点在哪里?
郝:
您是我国著名的宏观经济分析师,对于今年的经济发展,或者接下来几年的发展,您怎么看?
任:
说到未来有哪些机会?机会都在趋势里面。给大家推荐我最近刚写的两篇文章,
《中国经济的十大规律》、《中国经济的十大预测》
。
我觉得有这么几个趋势:
第一,
中国国力还处在上升期
,未来中国所创造的机会仍然非常多。
第二,我们面临着
整个世界秩序调整
,接下来的金融、经济动荡加大。
第三,我们正在迎来
新的一轮能源变革
,第一波是动力变革,第二波是智能驾驶。它像浪潮一样迟早会来,而且来了以后就是万亿级别的赛道。
第四,
房地产行业,未来中国大约70%的房子要过剩
。三四线城市的房子都没有投资价值,大概只有20%人口流入的都市圈城市群以及区域中心城市的房子有投资潜力,这些房子将带来非常惊人的财富机会。我举个例子,美国的城镇化早结束了,但是美国两大海岸线的房价在过去的两年涨了30%到50%。
第五,
我国今年的经济形势有两个关键点
,一是房地产能不能稳住,房地产稳、经济稳。二是防疫策略的调整。当然,这需要科学家去论证。
郝:
我其实更关心的是就业。我曾经体验过无人驾驶,全程没有驾驶员,除了在最后停车的时候让人工帮了个忙,整个过程中,在路上避让、躲车、并道、拐弯,完全无人驾驶。而且,只是做了方向盘的一个控制模块,5万块钱就能在车上换一套这样的系统,使得未来无人驾驶车成本低,上路也不受阻拦,那就会有司机的就业问题。
当初为什么写北京折叠,也是因为看到这样的一些趋势。所以我蛮希望能够有相关配套政策去保证科技带来的改变都是正,不会给人的生活和就业带来太大的冲击。
任:
这里我给大家推荐一个机会,就是
新能源革命
。我们正在迎来第三次能源革命。第一次是燃油,第二次是电力,这次是整个新能源,可能会带来巨大的投资机会。如果你抓住了,赚个10倍20倍都很正常。
新能源、燃料电池,不是新一代能源革命的终极目标。终极目标是无人驾驶、共享出行。这里面所带动的机会是惊心动魄的。智能驾驶如果未来大规模的商用,一定会出几千亿万亿级的巨头公司。当然它有个过程。下一步智能驾驶,将会是巨大的产业界的机会,也是投资的机会。哪天爆发不知道,但这是方向。
郝:
我这两年看了挺多快速发展的新技术,从经济学者的角度来讲,确实得有一个非常活跃的投资市场,才能让这些新的科技公司真正长成独角兽公司,与世界顶尖的水平并肩,真正带动中国经济发展。
我看到都是哪些领域的新技术呢?首先,
虚拟技术、特效技术
这几年发展非常快,包括虚拟人的技术、虚拟拍摄等等,这些就是所谓跟元宇宙相关的一些科技,它能带来的好处就是以后的线上的生活,会从纯粹平面的图文为主的,进入到类似于线上3D空间。人与人的线上的交往会更加真实。
另外一个方向就是
生命医疗科技
。比如激光医疗仪器,可以提高心脏手术的成功率,而且能很早期就诊断出心脑血管疾病。还有基因技术等等,这些技术的发展都使得医疗领域发展很快。
再一个
商业航天
。中国很多私人的商业航天公司,也有私家做火箭的公司,很期待再过十年二十年,我们普通人也能够通过商业航天到太空里面去旅游一番,而不是只有国家宇航员能能去。
还有一个领域叫
脑机接口
。它能把人类思维的脑电波转换到电脑里面去,再由电脑转换成指令,去控制小车、控制其他的电子设备,在人机互动方面能够有更多的应用。
这些都是实实在在有创业者在做,而且还都做的挺好的。我去年出了一本书叫做《中国前沿》,就是去探访这些科技公司,今年还想做中国前沿的第二、第三个系列。
任:
一开始我们提到中国要从要素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对于中国有这么多的创新者再向前去推动,我自己还是很兴奋的。期待未来能够培养出更多的创新者,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
作者: 童行书院 童行书院
来源公众号:
童行书院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