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如何躲开与领导有关的那些“坑”?

发布于:百学网 2023-06-16

如何躲开与领导有关的那些“坑”?

  前不久,各地公务员招考相继落下帷幕,一些90后特别是95后的小伙伴,幸运地通过了一比几十甚至几百的岗位竞争。

  作为“胜利者”,他们即将开始体制内的职业生涯,走入一个和学校、社会完全不同的职业环境。

  体制内的工作与外界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不仅工作性质不同,就连最稀松平常的人际关系,也通常会以另外一种“特殊”形态呈现出来。

  而且体制内的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还常常成为影响前途的关键因素,一不小心处理得不好,还真有可能“入坑”,想爬出来就非常吃力了。

  所以,今天来聊一聊与领导有关的那些“坑”。

  任何组织都有领导的存在,体制内对于“领导”的定义与外界是有不同的。

  对于体制内单位而言,领导角色绝不仅仅是指挥你工作的“人”,而更像是决定你命运的“神”。

  领导品行正、能力强,对你赏识信任,将会成你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的“资本”。

  正因为此,处理好与领导的关系,是新人要面对的首要人际关系问题。

  对于刚入职的小伙伴而言,处理与领导的关系要避过哪些“坑”呢?

  “风言风语”不能信

  千万不要用单位里的传言给领导定位

  毛主席曾经说过,“想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尝”。

  对于新入职的小伙伴而言,对领导还比较陌生。

  刚到一个单位工作,与领导有关的信息主要来自于同事们的评价,特别是自己科室和部门同事的评价,这是形成角色定位的主要“信源”之一。

  毋庸置疑,领导是一个单位最受人关注的群体,也是传言最多的群体。

  这些传言中,有很多是负面的,是阴暗的,甚至是匪夷所思的。

  这中间绝大部分都是一些他人的主观判断,不少都是经过思维加工的产物。

  这也不奇怪,因为只有负面传言才更容易被人津津乐道。

  如果新手轻易相信这样的传言,那么就很容易导致自己对领导的定位也是负面的、阴暗的,很明显这样是不客观的。

  领导身上一定也有优点,这些优点是需要作为下属的你,着重“放大”和“把握”的。

  越是能够认识领导的优点,依靠领导的优点开展工作,就越是能够赢得领导的信任,争取工作的主动。

  因此,对新手而言,关于领导的一些传言一定不能偏听偏信,而要把个人判断和他人传言结合起来验证、分析,最终形成一个对领导的评价和定位。

  如果关于领导的负面评价属实或部分属实,你可以在工作中留意规避、引以为戒。

  比如,同事们说某某领导喜欢给人穿小鞋,你一定要认识到:

  被领导穿小鞋的人,可能是工作上配合不主动、落实不到位,或者喜欢顶撞领导的人;

  可能是工作能力不够强、工作态度不够积极,或者是关系处理过于草率莽撞;

  这恰恰是你在工作中需要加以避免的。

  对你而言,更需要关注的是,领导决策水平如何,领导方法如何,激励手段如何,他在解决工作困难、应对上下级关系上有哪些可取之处和丰富经验。

  只有把传言和自己的分析结合起来,把正反两方面判断综合起来,才能对领导的性格、为人、能力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而且这不是短期内能够认识清楚的,需要在工作中留心观察、细心体会。

  “亲密接触”不能怕

  要敢于创造和把握与领导面对面的机会

  对很多体制内刚入职的朋友而言,领导是不太容易接触到的。

  而且领导的威严常常让大家“望而却步”、不敢靠近,有些天生比较腼腆的人还不太愿意、乃至刻意避免和领导接触。

  问题在哪里呢?

  体制内有着非常严格的组织层级,基层干部与单位领导之间常常隔着几个“台阶”,本身平时就很少有机会与领导接触。

  一旦有了这样的机会如果把握不住、表现不好,就很难在领导那里形成好印象。

  “印象”决定“影响”,领导对你印象不好,或者压根没什么印象,就基本不会在仕途上“影响”你,更不用说很好地“影响”你。

  有个现象就很说明问题,机关里常有一些年过40、50的一般干部,他们是科室的业务骨干,但很少看他们往领导办公室里跑。

  所以领导一茬一茬地换,他们年复一年职位也没有什么变化,在单位的存在感非常少。

  我本人对单位上一些新招录公务员,有的印象深刻,有的几乎没有什么印象。

  略加分析就可以发现,那些我印象深刻的新同事,往往不是在工作上表现突出,就是在为人处世上表现突出,关键就在于“突出”。

  这种“突出”的印象就反映在他们经常会到我办公室露面,时而汇报工作,时而请求支持,甚至纯粹露个脸打个招呼等等;

  而那些印象不深刻的新同事,入职以后仿佛石沉大海,除了开全办大会的时候能看到最后一排若隐若现的身影,平时极少能有面对面的机会。

  所以他们中有些我根本叫不上名字,更不用说对他们有全面深入地了解。

  总之可以肯定地说,想要在体制内有所发展,就必须习惯与领导接触,甚至主动创造与领导接触的机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露脸”。

  只有这样才能让领导近距离地了解你,发现你的优势,才能想起将一些重要工作布置给你,甚至在关键地时候为你搭建向上发展的阶梯。

  “面授机宜”不能忘

  领导交办的大事小事都要记在心上

  体制内领导与下属的关系互动,常常是是以由上对下交办工作为载体的。

  领导把工作布置给你,如果你完成得及时、质量高,领导对你的印象就更好一些,这个道理自然非常简单。

  但是,有些新朋友,可能是在学校期间养成了一些“懒散”的习气,又或者是入职以后还没有深刻领悟“讲政治”与“领任务”的关系。

  领导交办事情后,悠悠达达,拖拖拉拉,马马虎虎,总之一副“不要紧”的样子,有时看到这种表现,真的为他们捏一把汗。

  要知道,领导在把工作布置给新手之后,一双眼睛若即若离,但始终不会离开他们。

  因为,给新手布置工作,对领导而言一定是慎之又慎的,他们所谓的布置工作,一开始只是“观察试验”,重在通过工作检验新同事的态度、能力和风格。

  新手完成工作的质量高低、态度积极不积极,直接关系到领导的第一印象。

  还是讲讲我亲身经历的事情。

  就在今年,我单位招录了一位新公务员,班子给他分配的任务是负责文件传阅和会议通知。

  说起来应该是比较简单的工作,只需要细心和严谨,就可以做得很好。

  但这位新同事从第一天工作,就开始丢三落四,有些需要领导签字确认的文件,经常在一位领导那里就长期“驻扎”了。

  多位领导都反映经常看不到文件;甚至于一些重要的会议通知,对参会领导“只说一遍”,绝不知道还要在会议开始前再次提醒领导参会。

  导致单位上一些比较忙的领导,经常会忘记当天还有会。

  正因为这些不起眼的“低级失误”,这位新同事在入职后的第一年年底,就被从秘书一科,调整到了行政科,开始做一些后勤事务性工作。

  据我的经验,今后要改变领导对他的态度,可能要费九牛二虎之力。

  作为新手,领导交办的事情一定要常常记在心上,严谨细致周到地办好。

  还要及时和领导反馈情况、汇报进展,展现一种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这样的“菜鸟”到哪里都是受欢迎的,也很有可能成为领导眼里的“重点栽培对象”。

  文章来源于老秘书 ,作者淮客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