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戴家干:过去上大学难 现在是上不了大学难

发布于:百学网 2017-12-14

戴家干:过去上大学难 现在是上不了大学难

  12月11日,教育部考试中心原主任戴家干在高峰论坛上就《新高考改革与未来人才战略》做主题演讲。

  戴家干认为,这一次新高考改革,是在原有高考制度基础上补充、完善、继承、发展和改革,高考的改革一定是以人为本的,要全面评价人才,我们以前倡导的是精英教育,现在不能再用精英教育的思维了,大众化时代,我们需要用更加多元化的思维选拔、培养人才。

  以下内容根据戴家干演讲整理而来。

  

  大家上午好!

  前段时间,中央四套每天晚上八点,用四天时间播送了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拨乱反正、恢复高考的事件。说句实实在在的话,恢复高考是很不容易的,是我们建国以来,招生考试工作会开的次数最多的(一年开了两次),开的时间也是最长的(开了四十多天),当时最重要的阻挠问题是什么?观念!文革期间有“两个凡是”,在邓小平同志亲自拍板下,打破这两个凡是,确定1977年恢复高考。

  因此,高考制度的改革,任何时候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考试制度的改革,它将影响着社会进步,社会的发展,而社会发展也是考试制度改革的一个侧面,一个社会的发展适应着一种考试制度。我们国家是实行家统一考试历史最为悠久的国家,从1300多年年的隋唐,到1905年光绪下奏折废除科举,到50年代解放初期各个大学自主招生,到1952年院系调整之后部分省、部分区域联考,到全国统一考试,都在不断改革。

  1、高等教育大众化倒逼高考改革

  目前,我们正处于新一轮高考改革当中,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很明确的提出来了,我们这一次高考改革,是在原有的考试基础上的补充、完善、继承、发展和改革,我们要坚持国家统一考试这个制度不变。这次改革也是顺应民众呼声,早在2007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和中国青年报做了一个恢复高考30周年的大型调研,94.7%的人赞成现有的考试制度,92%的人对现有的高考制度提出要改革。

  40年来,高考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教育制度,为学生成长、国家成才、社会公平做出了历史贡献,这一点我不想再占用更多的时间来谈。

  40年来,我们国家从598所大学(含高职高专),到现在已经达到了3000多所;在校学生从85.6万,增加到2600多万;报考人数1977年560万,录取27万,录取率4%多一点,到目前报考人数平均900多万,录取率达到70%—80%,江苏甚至达到92%。用一种比较普遍的说法,现在不像过去,过去上大学难,现在是上不了大学难,不让孩子们大学毕业也难。这就是我们目前高等教育的状况,世界所有的名牌大学,淘汰率大体都在20%左右,而我们想让一个孩子不毕业,太难了。

  我们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今年已经达到43%,进入了大众化阶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里提出来,2020年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40%,我们提前达到了,这样发展下去我们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能够达到50%,我们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普及化的阶段。

  我们的大学生就业情况怎么样?1990年到2000年,我们国家白领岗位7500万个,补充2600万个,毕业生1400万,也就是说,一个大学生平均有两个岗位让他挑选。2000年到2010年,白领岗位总数达到了9700万个,补充了3400万,毕业生4800万,也就是说,一个岗位1.4个人竞争。2010年到2020年,需补充4600万个岗位,毕业人数将近一个亿,两个多人竞争一个岗位。这是我们目前的就业状况。

  因此,我们总结了一下,40年来,不管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我们都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2010年我们经济总量位列全球第二位,同时那一年我们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超过了美国。第一制造业大国说明什么?我们进入了工业化时代,我们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过60年的时间进入这个时代,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300多年的历史。

  但是,制度可以超越,经济总量可以超越,然而有些过程我们是一定要经历的,特别是教育。我们的教育到底要干什么?就这一点而言,比起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我们的认识还没有那么清楚。工业革命时代为什么能产生在英国?就是因为英国是最早的现代教育的发源地,把原来的传统教育——只属于少数人的师徒教育形式,变成了学校。

  2、新高考从大众化思维转向多元化思维

  习总书记提出中国梦,提出建设小康社会,提出进入人力资源强国,从这些目标来看,我们现有的教育能不能适应?我们现在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全新的时代,自然要有全新的教育,有了全新的教育,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那么,高考应该如何改?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就是要有立德树人的观念,我们要发展成什么样的国家,就要有什么样的人才;要有什么样的人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有什么样的教育。

  第二,我们提出来要优先发展教育,教育要面向现代化,有了现代化的教育,才能成为世界强国。

  第三,教育要面向未来,未来是什么样的,面向未来的教育就要是什么的,面向未来的学校就要是什么样的,我们要了解这些东西。最近五百年,世界已经实施了五次科学技术革命,第一次日心说科学革命,第二次瓦特蒸汽机,第三次电动机技术革命,第四次爱因斯坦时空论,第五次是1946年引发的计算机技术革命。前五次都跟咱们没有什么关系,第六次它就要来了,就是人工智能时代,我们一定要抓住这次科学技术革命。

  第四,教育质量的提高,我们教育质量的提高体现在哪儿?简单说就是两个梦的结合,中国梦和个人梦的结合,没有这两个梦的结合是不行的,没有个人的幸福生活,也谈不上国家这样的美好生活,教育很大程度上就是要解决这样的问题。

  关于这次的新高考改革,由于时间关系就不展开具体讲了,浙江、上海已经试点了,下一步,各个省的方案也在实施中。高考很大程度上就是指挥棒,考运将直接反映国运。

  总而言之,高考的改革一定是以人为本的,人才是一棵大树,树尖上是人才,树两侧也是人才;我们以前倡导的是精英教育,现在不能再用精英教育的思维了,大众化时代,我们需要用更加多元化的思维选拔、培养人才。

  最后,我想说的是,人才培养一定要有特色,一流的教育、一流的学校没有标准,但是一流的学校必须有特色。

  谢谢大家。

  问答环节

  中国青年报原副总编辑谢湘:刚才戴主任讲到与中国青年报联合调查高考改革的事情,让我特别记忆犹新,当时我们的合作非常成功,今天在这儿听戴主任做这样的报告,我觉得是这次大会非常精彩的地方。现在40年都过去了,确实人才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现在有一个很困惑的问题,新的教育方面强调的教材统一,而人才培养又要求多样性,这个指挥棒是不是过于窄了一点?可以不可以让老师自由地编写课本,自由地搞一些创造?

  戴家干:今天上午有机会跟大家谈一下新高考的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我觉得我们教育确实还是往前发展的,刚才谈到未来教育一定是个性化的、全面性的、多样选择性的,这一定是未来改革的方向。我觉得任何一项改革都不是一步能到位的,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们恢复高考40年,据我所统计大大小小的改革11次,才能到现在这样,我们这次新的政策出台,一定是在原来基础上的补充、完善、继承和发展。

  家长:我有两个孩子,一个是二胎政策恢复后生的,一个现在读高二,高二这个很活泼,但是他说压力山大。我们的教育一直是严进宽出,从小学到初中、高中一直很紧张,而真正大学阶段却很轻松,我们的教育改革能不能倒过来,宽进严出,让孩子拥有轻松的童年?

  戴家干:很多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已经进入普及阶段了,普及阶段教育是什么情况?当然是宽进严出。你的第一个孩子已经是这样了,第二个孩子还很小,要发挥他的激情,挖掘他的兴趣,鼓励他往自己兴趣的方向发展,这样的话你不纠结、他也不纠结。他喜欢干什么、学什么,就让他干什么、学什么,只有这样才能挖掘他自己的潜能。

  我们的教育越来越强调多元性,多元性也就是选择的多样性、评价的多样性,不是用一把尺子衡量人。我相信这个家长随着未来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你这种揪心也就慢慢没有了。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